APP下载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腹胆囊切除术临床应用中安全性比较

2016-01-22温小明张文广曾禄逊

吉林医学 2015年17期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性

温小明,张文广,曾禄逊,蔡 安,李 吉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石井人民医院,广东 广州 51043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腹胆囊切除术临床应用中安全性比较

温小明,张文广,曾禄逊,蔡安,李吉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石井人民医院,广东广州510430)

[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腹胆囊切除术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比较5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和40例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肝功能异常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排气时间、平均下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PBIL异常、IBIL异常、ALT异常及AST异常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较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是治疗胆囊疾病的首选方式。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胆囊切除术;胆囊疾病;安全性

[收稿日期:2014-09-15编校:王丽娜]

随着国内微创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经成为了治疗胆囊疾病的常规手段,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1]。但也有研究报道显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常造成患者肝功能自限性异常[2]。现对我院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腹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比较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92例胆囊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常规检查及病理检查确诊,术前均经常规肝功能检查显示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指标无异常,排除合并心脑肺等重要器官严重疾病以及患有肝内外胆管结石或有胆道胆管手术史者。按照患者实际实施手术情况分为试验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2例和对照组(行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4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方法:试验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身麻醉下气管插管麻醉,采用三孔或四孔法实施手术,使用气腹针穿刺腹壁建立气腹,压力设置为13 mm Hg(1 mm Hg=0.1333 kPa)[3]。于剑突下、腋前线及肋弓交界处导入穿刺管,在腹腔镜下剥离胆囊脂肪组织以便于探查胆囊管及周围组织器官解剖结构。逐步分离胆囊周围粘连,提起胆囊壶腹部并解剖出胆囊管,使用钛夹夹闭后于中间剪断。钝性分离胆囊三角内胆囊动脉,夹钛夹后电凝切断,并剥离胆囊,使用电凝刀止血,视患者情况留置引流管[4]。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

表1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例(%)]

项目试验组(n=52)对照组(n=40)性别男性29(55.77)22(55.00)女性23(44.23)18(45.00)平均年龄(岁)39.13±5.1238.69±4.97患病类型胆囊壁息肉16(30.77)12(30.00)慢性胆囊炎10(19.23)8(20.00)胆囊结石14(26.92)11(27.50)急性胆囊炎12(23.08)9(22.50)

1.3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肝功能(DBIL、BIL、ALT和AST)异常[5]情况,所有患者均获得6个月随访。

2结果

2.1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比较:试验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排气时间、平均下床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组别例数平均手术时间(min)术中平均出血量(ml)平均排气时间(d)平均下床时间(h)平均住院时间(d)试验组5242.68±18.36①50.71±14.79①1.31±0.56①13.18±4.57①5.70±2.21①对照组4064.43±25.66108.42±42.082.52±0.9129.8±8.638.54±1.73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2.2术后并发症比较: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例(%)]

组别例数切口感染呼吸道感染腹腔感染合计试验组521(1.92)①0(0.00)①1(1.92)①2(3.85)①对照组403(7.50)2(5.00)2(5.00)7(17.50)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2.3术后肝功能异常情况比较:试验组术后PBIL异常、IBIL异常、ALT异常及AST异常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4。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适症状,表4中肝功能指标均为自限性,患者均在6个月内自行恢复正常,不影响手术安全性。

表4两组患者肝功能异常情况比较[例(%)]

组别例数PBIL异常IBIL异常ALT异常AST异常试验组5236(69.23)①10(19.23)①13(25.00)①26(50.00)①对照组4016(40.00)2(5.00)4(10.00)9(22.50)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3讨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均为临床治疗胆囊疾病的常见术式,但其适应证存在一定区别[6]。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受到手术范围以及手术器械限制适应证没有开腹胆囊切除术广泛[7]。但从手术操作上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切口较小,手术操作也更加简单,因此手术时间和出血量较开腹胆囊切除术有所减少[8]。另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一般1 d内即可下床进行轻微活动,恢复时间较短[9]。

本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排气时间、平均下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患者术后PBIL异常、IBIL异常、ALT异常及AST异常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组,差异具有显著性。表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患者接受程度较高、临床疗效显著,较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更具临床优势,是治疗胆囊疾病的首选。

参考文献4

[1]陶有茂,田力,马冲,等.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1):35.

[2]嵇武,李宁,黎介寿.门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现状及展望[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28(1):69.

[3]张立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5):46.

[4]马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临床安全性比较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5):31.

[5]黄智,刘任祎.腹腔镜和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患者肝功能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J].医学综述,2012,18(22):3867.

[6]Vapenstad C,Rethy A,Lango T,et al.Laparoscopic ultrasound:a survey of its current and future use,requirements,and integration with navigation technology[J].Surg Endosc,2010,24(12):2944.

[7]熊红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4):203.

[8]吴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腹胆囊切除术安全性临床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0,16(2):28.

[9]梁金龙,冯金发,杨勇,等.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11,8(6):35.

猜你喜欢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性
两款输液泵的输血安全性评估
既有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性的思考
某既有隔震建筑检测与安全性鉴定
米氮平治疗老年失眠伴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在高龄高危急性胆囊炎中的应用体会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ApplePay横空出世 安全性遭受质疑 拿什么保护你,我的苹果支付?
Imagination发布可实现下一代SoC安全性的OmniShield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