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会话中的转述信息声源:儿童和成人转述话语的对比分析

2016-01-22管玮马博森

山东外语教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分布对比分析

管玮, 马博森

(1.浙江财经大学 外国语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2.浙江大学 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 浙江 杭州310058)

马博森(1962-),男,汉族,陕西临潼人,教授,博士,博导。研究方向:话语分析、功能语言学和语料库语言学。

[摘要]  本文以汉语自然会话为语料,借助语料库语言学研究方法,对比分析了儿童和成人两类人群在转述信息声源使用上的表现。研究表明:(1)儿童使用的转述信息声源类型在涵盖范围上接近于成人且在多种声源内部,各种子声源的使用频率在两类人群中呈现一致的排序;(2)成人对转述信息声源的使用频率总体上显著高于儿童,在不定指人物信息声源方面尤为如此,但儿童对艺术作品人物声源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成人。上述发现意味着,儿童已经具备了使用主要的转述信息声源的能力,但在使用的频率和多样性上仍与成人存在差距。

[关键词]  自然会话;转述信息声源;分布;对比分析

DOI:10.16482/j.sdwy37-1026.2015-04-004

自然会话中的转述信息声源:儿童和成人转述话语的对比分析

管玮1, 马博森2

(1.浙江财经大学 外国语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2.浙江大学 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 浙江 杭州310058)

马博森(1962-),男,汉族,陕西临潼人,教授,博士,博导。研究方向:话语分析、功能语言学和语料库语言学。

[摘要]本文以汉语自然会话为语料,借助语料库语言学研究方法,对比分析了儿童和成人两类人群在转述信息声源使用上的表现。研究表明:(1)儿童使用的转述信息声源类型在涵盖范围上接近于成人且在多种声源内部,各种子声源的使用频率在两类人群中呈现一致的排序;(2)成人对转述信息声源的使用频率总体上显著高于儿童,在不定指人物信息声源方面尤为如此,但儿童对艺术作品人物声源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成人。上述发现意味着,儿童已经具备了使用主要的转述信息声源的能力,但在使用的频率和多样性上仍与成人存在差距。

[关键词]自然会话;转述信息声源;分布;对比分析

DOI:10.16482/j.sdwy37-1026.2015-04-004

收稿日期:2015-01-16

基金项目:本文为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基于语料库的汉语自然会话转述研究”(项目编号:A13YY01)、浙江省社科联项目“基于语料库的自然会话转述研究”(项目编号:2013B10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管玮(1979-),女,汉族,浙江海盐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话语分析和语料库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文献编号] 1002-2643(2015)04-0025-09

Abstract:By using Chinese spontaneous conversation as data, this paper makes a corpus-based contrastive study between children and adults in terms of their use of source of voices of represented discourse. The major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1) with regard to the use of types of source of voices, the two groups have a lot in common; furthermore, the frequency sequencing patterns among many types of source of voices are similar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2) adults’ use of source of voices is in general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children, especially the use of the voice from unspecified others, but children’s use of the voice from story or cartoon characters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adults. The abov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hildren have shown the general ability to use the source of voices of represented discourse, but the frequency and diversity of their use of such discourse strategies still lag behind adults.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the Source of Voices of Represented Discourse

in Spontaneous Conversation between Children and Adults

GUAN Wei1, MA Bo-sen2

(1.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Zhe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Hangzhou 310018, China;

2.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58, China)

Key words: spontaneous conversation; source of voices of represented discourse; distribution; contrastive analysis

1.0引言

转述是日常交际中的会话双方用于传递信息的一种语言手段,指说话人通过回忆和想象,借助语言、副语言和非语言手段展现被述者在他时的言语①或思想的行为,而这些被转述的言语或思想内容就是转述信息。

从已有相关成果来看,对转述信息的研究有两种较为常见的做法:第一种做法是区分转述信息的呈现形式。如最传统的 “直接转述和间接转述”两分法、分类细致的Page(1973)的八分法(转引自申丹,1991)以及对文学和新闻语篇研究影响较大的Leech & Short(1981)的五分法。第二种常见做法是区分转述信息的内容。如Leech & Short(1981)、Tagliamonte & D’Arcy(2004)、Buchstaller & D’Arcy(2009)以及Vandelanotte(2009)将转述信息分为口头言语信息和思想信息,Semino & Short(2004)在这两种分类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类书面信息。在一些学者针对直接转述的研究中,Tagliamonte & Hudson(1999)将转述信息分为三种:直接引语、内心对话和非词汇声音。D’Arcy(2004)在此基础上又加入了书面信息,从而将转述信息类型扩展成四种。Cameron(1998)在分类时注意到了身势语,他将直接转述中的转述信息分为:言语、感叹语、音响效果和身势语。

除了上述两种常见方法外,转述信息研究还可以从转述信息的声音来源(以下简称转述信息声源)入手。不过,相对于形式和内容两种研究视角,选择这一考察角度的学者并不多,主要有Thompson(1996)、Cameron(1998)、辛斌(2006)、马博森、管玮(2012)、高小丽(2013)等。Thompson(1996)根据自我与他人、定指与不定指和个体与团体三种对立将声源分为五类:自我(self)、定指他人(specified other(s))、不定指他人(unspecified other(s))、社团(community)和不可言说的他人(unspecifiable other(s))。Cameron(1998)依照声源的生命性将其分为两类:生命体(animate)和非生命体(inanimate)。辛斌(2006)则以声源的明确度为标准,将转述信息声源分为:具体确切的声源、含蓄不定的声源和不提及声源三类。在高小丽(2013)的研究中,转述信息声源被分为六类:党政机关、记者媒体、专家学者、社会团体、企业、一般民众。以上四项成果具有两个特点:第一,在语料类型上,Cameron考察的是自然会话,辛斌和高小丽关注的是新闻报道,Thompson的研究既包括自然会话,也包括新闻报道和小说;第二,在研究语种上,Cameron研究的是西班牙语,其余均为英语。马博森、管玮(2012)也从转述信息声源视角研究转述现象,与上述成果不同的是,该文专题研究汉语会话中的零转述现象,即没有引导小句或引导词的转述现象。

转述信息声源对转述行为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因为“一旦发生转述行为,谁是转述信息声源便成为人们首要关心的问题”(Thompson,1996:507)。不过,总体而言,从转述信息声源角度开展的研究较少,而具体到对汉语自然会话中这种现象的考察更是凤毛麟角。有鉴于此,本文将以汉语自然会话为语料,系统分析转述现象中转述信息声源的使用情况,主要实现两个目标:(1)建构一个针对转述信息声源的分析系统;(2)在声源系统的框架下,引入年龄这一社会因素,量化对比儿童(7-8岁)和成人两类人群在转述信息声源使用上的异同之处。以求揭示转述信息声源在真实交际中的使用特点,深化我们对转述行为这一重要交际策略的认识。

2.0研究语料

表1 语料分布情况

3.0转述信息声源系统

马博森、管玮(2012)构建了一个用于分析会话中转述信息来源的转述信息声源系统,但是其目的在于揭示转述信息声源在零转述中的使用情况。零转述没有引导成分,属于特殊的转述类型。多项研究证明,其在总转述中所占的比例约为10%(马博森、管玮,2012:28)。由于这个原因原声源系统所提出的多种声源类型未得到实际语料的检验。本文系统研究转述现象,在对所采集语料进行前期观察的基础上,我们拟首先对原系统加以修正,然后以修正后的系统为分析框架,标注儿童和成人两类语料中的转述信息声源。

修正后的转述信息声源系统如图1所示:

图1 转述信息声源系统

与原系统相比,新系统主要进行了三处修正:(1)对虚构人物声源做了较大改动,将原系统中神话人物、传说人物和文学形象三种声源统一为艺术作品人物声源,增加转述者虚构人物声源;(2)将原生命体下辖的动物和植物两大独立声源类型合并为动植物声源;(3)将原非生命体下辖的机构和社团两个独立子类合二为一,组成机构社团声源。

下面结合实例依次讨论转述信息声源系统中的各种声源类型。

依据转述信息声源的生命性特征,该系统的第一层首先分为生命体和非生命体两个子系统。下面逐一介绍。

3.1 生命体声源

生命体声源包括人物和动植物两个声源子系统,而其中的人物声源子系统又下辖多个子系统。需要说明的是,人物声源在整个转述信息声源系统中占据首要地位,因为会话中说话人主要是通过转述各类人物的言语或思想来完成交际任务的。

3.1.1 人物声源

我们将人物声源系统分为现场人物、非现场人物和混合人物三个声源子系统,原因是说话人既可以转述现场人物或者非现场人物在他时产出的言语或思想内容,也可以转述这两类人物在他时共同产出的言语或思想内容。

3.1 .1.1 现场人物声源

依据会话现场的人物类型,现场人物声源子系统包括会话现场的自我、受话人、会话双方和他人四种声源,理由在于说话人既可转述自己也可转述受话人、会话双方和现场他人在他时的言语或思想。请看例(1)-(4):

(1) → 1. 丁莹:我都问他了,你为什么会说中文?

在上例中,丁莹产出的转述信息“你为什么会说中文”源自其本人,属于自我声源。

(2) → 1. 妈妈:你不能再玩了。

2. 陈志:那你不是说过,良好要玩半个小时的。

在例(2)中,陈志为了给自己争取更多的游戏时间,转述了妈妈之前的承诺作为反驳,因此这里的转述信息属于受话人声源。

(3) 1. 邢琼:就举个例子啊…

→ 2.我们在说郭富城啊怎么样怎么样怎么样怎么样。

声源属于现场交际双方的转述实例极少,仅有的一例出现在成人语料中,即上例。为了说明某位朋友信息闭塞,邢琼举例构拟了一个被述场景,并且在第2行虚构转述了自己与受话人在这个场景中所说的话。

(4) → 1. 徐征:他(指向哥哥),我哥说是要去读书。

在该例中,徐征在用手指向“哥哥”的同时,转引了“哥哥”的话。尽管此时“哥哥”也在现场,但并非直接受话人,因此转述声源属于会话现场的他人。

3.1 .1.2 非现场人物声源

非现场人物既可以是真实存在的人物,也可以是虚构的人物。据此,我们将非现场人物声源系统区分为真实人物声源和虚构人物声源两个子系统。

3.1 .1.2.1 真实人物声源

真实人物声源包括:定指人物、不定指人物和类指人物声源三种。其中,前两类声源的分类依据是受话人能否判断声源的确切所指,若能判断,则为定指人物声源,反之,则为不定指人物声源。类指人物声源指的是转述信息来自如男人、女人、中国人等一类人物。请看例(5)-(7):

(5) → 1. 严军:你大姨夫跟你大姨找对象的时候,他他还跟我说,他他们来的时候家里还有那个园子的。

严军在上例中转述了受话人的“大姨夫”对他说的话。转述信息来自不在会话现场的“大姨夫”,属于定指人物声源。

(6) 1. 邢琼: 我们两个一看这钱就是假的,

2. 可当时就是看不出来这张钱是假的,

3. 你说怎么回事情啊,你说神奇吗?

4. 汪雯: 他给你们下药了,真的吗?

5. 邢琼:然后就觉得很神奇的,

→6.人家经常说,没有发生过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啊,是不知道的,

7. 真的是这样。

在该例中,邢琼正与朋友谈论之前的一次受骗经历。在第6行,她转述了“人家”的话来进一步阐明自己的观点。“人家”到底指谁,受话人仅凭已有信息无法判断,因为被述者“人家”可以指除现场会话交际者之外的任何人,因此此例的转述信息源自不定指人物。

(7) 1. 苏珊:中国人爱耍小聪明。

→ 2. 王艳:对,只要做事情,中国人就会想,哎,有没有捷径可以走呀?

在例(7)中,两位同学均持有中国人喜欢耍小聪明的观点。在第2行说话人王艳引入的思想类转述信息来自中国人,属于类指人物声源。

3.1 .1.2.2 虚构人物声源

虚构人物声源包括艺术作品人物和转述者虚构人物两种声源。前者指来自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神话和传说中的人物声源,后者是转述者为说明情况即席虚构的人物声源。请看例(8)-(9):

(8) 1. 丁莹:懒羊羊在那里,苹果树下睡大觉……

→ 2.然后懒羊羊说,我要下,我要学牛顿,我是躺在苹果树下,为了等苹果掉下来,也能研究个,也能去研究,懒羊羊就这样说。

在上例中,丁莹向妈妈讲述了动画片中的情节,其中的转述信息就来自于动画片人物“懒羊羊”,属于艺术作品人物声源。

(9) → 1. 陆燕:现在骗子真的很多,太多了,

2. 就最常见的,就比如说一个电话打来说,哦你很好,很要好很要好的朋友啦,在哦哪里哪里出事啦,你要汇多少钱啊。

陆燕在本例中谈到了当下各种骗局层出不穷,为证明自己的说法,她举了最常见的电话诈骗的例子,虚构转述了骗子在电话中的言语内容。这里的转述信息源自转述者所虚构的人物。

3.1 .1.3 混合人物声源

混合人物声源指的是说话人所转述的内容一并来自在场与不在场的人物。如例(10):

(10) → 1.马明:那个时候一开始嘛,我们管寝室的时候嘛,

2.我们几个就跟那个校长说,我抓住一个,就罚他做五百次那个深蹲。

在转述中,说话人马明再现了“我们几个”对校长说的话,其中的转述信息“我抓住一个,就罚他做五百次那个深蹲”一并来自现场的马明和马明不在现场的几位同事,属于混合人物声源。

3.1.2 动植物声源

除人物声源子系统外,生命体声源系统还下辖动植物声源,这样分类的理由是说话人可转述人们以动植物的身份产出的言语或思想。Tannen(1989) 便曾举过说话人转述猫的言语的例子。例(11)来自我们的语料:

(11) → 1. 陆燕:所以它(宠物猫)就觉得,哎呀,主人不理我了。

在该例中,说话人以猫的口吻转述了猫的心理活动,转述信息源于动植物。

3.2 非生命体声源

在非生命体声源系统中,我们区分了物体和机构社团两个声源次类。物体声源既包括风、石头、大山等物体一类声源,也包括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声源,因为说话人可转述以物体或媒体身份所产出的言语或思想。机构社团声源表示被转述的内容来自机构或者社团。尽管机构或者社团均由人组成,来自它们的言语或思想归根结蒂也是人的言语或思想,但机构或者社团本身并没有生命性,所以我们仍将其归入非生命体系统。请看例(12)-(13):

(12) → 1. 于晨:嗯,XX路公交车报站说,呃什么什么路到了,请请拿好行李准备下车,开门请当心。

于晨在该例再现了公交车是如何报站名的,转述信息源于物体。

(13) → 1. 王艳:我们学校说今年要准备升大学升大学,

2. 说了好几年了,还是没动静。

在上例中,转述信息很明显源自王艳所在的学校,因此属于机构社团声源。

以上我们用实例介绍了转述信息声源系统。下面我们借助这一系统来对比分析儿童和成人的转述信息声源使用情况。

4.0儿童和成人语料中的转述信息声源分布情况对比

鉴于儿童和成人语料的话语量不同,我们对两类语料中转述信息声源的出现频数进行了归一处理,并且为了使比较更为直观,我们将归一所得数值进行了加权处理,加权值为1000。

从图1可知,转述信息声源系统共分为五个层级,而其中的人物声源子系统涵括了第三至第五层三个层级。为了清楚起见,我们分两大部分进行对比:(1)转述信息声源总体分布状况对比,聚焦于系统中的一、二两个层级;(2)人物声源分布状况对比,关注系统中的第三至第五层级。

4.1 转述信息声源总体分布状况对比

经统计,儿童语料中的转述实例为392个,成人语料中的转述实例为1278 个。我们借助表2来比较两类语料中转述信息声源的总体分布状况。其中,独立样本t检验的显著值(Sig.)便于我们考察各种声源在两类语料中的使用差异是否具有显著性。

表2 转述信息声源的总体分布状况对比

通过对比表中数据可知以下明显趋势:(1)在两类语料中,生命体声源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非生命体声源。具体到儿童语料,生命体声源在转述总量中的比例为95.66%,具体到成人语料,这一比例为97.42%。以上数据与Cameron(1998)研究西班牙语时所发现的94.83%的结论较为接近。(2)就生命体声源而言,成人语料中的使用频率显著高于儿童语料(Sig.<0.05),前者是后者的2.01倍。(3)非生命体声源在两类语料中的使用不存在明显差异(Sig.>0.05)。(4)在生命体和非生命体声源下辖的共计四种声源次类中,人物声源的转述频率均以绝对优势高于其余声源次类,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造成了之前的(1)。就四种声源次类而言,人物、机构社团和物体声源在成人语料中的出现频率都高于儿童语料,但仅前两种声源存在显著的人群差异性(Sig.<0.05)。(5)儿童转述动植物声源的频率显著高于成人(Sig.<0.05),但两类人群的具体使用频数都为2。值得一提的是,这4例都属于对家中宠物的“话语”进行的虚构式转述。

4.2 人物声源分布状况对比

之前我们曾提到人物声源子系统涵盖的子类较多,因此本节我们将从人物声源总体、现场人物声源和非现场人物声源三个方面比较两类人群的使用情况。

4.2.1 人物声源总体分布状况对比

我们用表3来比较人物声源三个次类在儿童和成人语料中的分布情况:

表3 人物声源总体分布状况对比

通过对比表中数据,可以了解这样一些事实:(1)非现场人物、现场人物和混合人物在儿童和成人语料中的使用频率均依次递减,并且非现场人物声源在使用上表现出明显优势。这说明,儿童和成人在转述人物信息时,转述最多的都是不在场的“他人”的话语。我们认为,究其原因,这与转述需求有关。转述者在进行转述时,主要挑选受话人未曾亲耳听到过的话语,借助自己的转述行为使其了解。这一转述需求充分反映出转述行为在信息传递方面的作用。(2)三种人物声源在成人语料中的使用频率均高于儿童语料,并且差异显著(Sig.<0.05),在混合人物声源的使用上,成人甚至是儿童的6.65倍。

4.2.2 现场人物声源分布状况对比

在儿童和成人语料中,现场人物声源各个次类的分布状况可以用表4来表示:

表4 现场人物声源分布状况对比

通过对表中数据进行分析后可知:(1)自我、受话人、他人和会话双方声源在两类语料中的使用频率均呈依次递减趋势,并且自我声源的使用频率均明显地高于其他三种现场人物声源。(2)在成人语料中,自我声源的使用频率是儿童语料的3.17倍,且人群使用差异显著(Sig.<0.05)。(3)他人声源在儿童语料中的出现频率明显高于成人语料(Sig.<0.05)。毫无疑问,对现场他人声源的转述只有在会话现场有第三方参与者的情况下才会发生。成人语料多为两人单独对话,无第三方在场。只有在“王艳”的语料中有少量三人对话。反观儿童语料,“丁莹”和“孙嘉”的语料均为三人对话,“徐征”的语料有部分三人对话。因此人群间出现上面的使用差异合理。(4)属于会话双方声源的转述用例仅存在于成人语料中,而且两类人群的使用频率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Sig.>0.05)。

4.2.3 非现场人物声源分布状况对比

我们借助表5来比较儿童和成人语料中非现场人物声源各个子类的分布状况:

表5 非现场人物声源分布状况对比

经过对表中数据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如下事实:(1)在两类语料中,真实人物声源的出现频率均远远超出虚构人物声源。人群的差异表现在:真实人物声源在成人语料中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儿童语料(Sig.<0.05),前者为后者的2.18倍。(2)虚构人物声源在儿童语料中的使用频率是成人语料中的8.41倍,且使用差异极为显著(Sig.<0.05)。(3)在真实人物声源中,定指人物、不定指人物和类指人物声源在两类语料中的使用频率均依次递减。(4)真实人物声源的三个次类在两类人群间均表现出成人语料中的使用频率显著高于儿童语料(Sig.<0.05)的趋势,特别是在类指人物和不定指人物声源的使用方面。类指人物声源仅为成人语料所独有,儿童语料中没有发现。这意味着儿童还未学会对一类人物的话语进行转述的策略。就不定指人物声源而言,成人语料是儿童语料的7.20倍。(5)在虚构人物声源中,艺术作品人物声源在两类人群中的使用频率均高于转述者虚构人物声源,其在儿童语料中的使用频率高于成人语料,前者为后者的10.09倍,在人群间呈现显著差异(Sig.<0.05)。(6)转述者虚构人物声源仅出现在成人语料中,并且两类人群存在明显使用差异(Sig.<0.05)。

5.0讨论

我们在第4节量化对比了儿童和成人在转述信息声源使用上的表现,获得了一些初步结论。本节进行综合分析和讨论。

量化数据表明,两类人群在转述信息声源的使用上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少差异。总体而言,相似之处主要有两点:

第一,儿童使用的声源类型在涵盖范围上已接近于成人。在转述信息声源系统总计20个大小类别中,成人语料全部覆盖,儿童语料涉及17个。第二,在多种声源内部,各种子声源的使用频率呈现一致的排序。上述两点表明,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认知能力逐步提高,知识范围不断扩展,生活经验持续增加,对周遭日益丰富的信息声源的认知和利用能力已经逐渐向成人靠拢。

差异性主要表现在:

其一,成人语料中各类信息声源的出现频率显著高于儿童语料,体现出初期学龄儿童对各类转述信息声源的使用水平还逊色于成人。

其二,三种声源类型,即会话双方声源、类指人物声源和转述者虚构人物声源在儿童语料中没有出现,这或许和信息被转述的可能性,孩子的认知能力以及叙事能力等多种因素有关。源自会话双方的转述信息一般属于交际双方共享的已知信息,信息的传递价值不高,因此被转述的可能性较低,往往用于提醒受话人或者虚构双方话语来阐明自己的观点。类指人物声源体现了转述者能够对有些存在相似性的信息声源进行识别、提取,并概括成一类的能力。儿童在此类信息上的使用空白表明他们在抽象和概括方面的认知能力有待发展。转述者虚构人物声源是由于转述者为说明情况而临时虚构被述者及其话语而产生的。儿童有限的抽象思维能力限制了儿童对此类声源的转述。此外,儿童叙事能力不足也应该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当然,这三种声源的特殊性使它们在成人语料中也不常见。

其三,两类人群在不定指人物声源使用上的显著差异也值得注意。造成儿童使用此类转述的原因是:被述者身份不知;被述者人数较多。成人的原因更多元化,除以上两点外还包括:用“人家”指代被述者来转述一些众所周知的信息;用“他们”指代被述者以避免交代其具体身份。我们认为,后面两种用法体现了成人在转述过程中成熟的语用策略。转述者借助对源自“人家”的、众所周知的信息进行转述,能够为自己的观点提供更有说服力的证明。对于一些容易引起矛盾的、带有敏感性的话语,在转述时不便明确标示被述者,用“他们”含糊指代,既能实现转述目的,也能避免提及被述者的确切身份。儿童语料中此类转述声源的缺失恰恰说明,在转述语用能力上,儿童与成人相比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当然,这也和7-8岁儿童较为有限的生活经验有关。

另外,儿童和成人在某些转述信息声源使用上的差异体现了两类人群日常接触范围的不同。童话、寓言和动画等作品是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频繁接触的东西,甚至可以说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无疑会增加儿童在日常会话中谈及相关内容的可能性,并且父母也会经常与儿童讨论看过的故事或者动画片情节,在儿童复述的过程中,训练孩子的叙事能力或者对儿童进行道德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这些不可避免地促进了儿童对艺术作品人物声源的转述。当然成人也经常接触电影、电视和文学作品等,但是就本文的6位研究对象来看,他们的交谈很少涉及此类内容。在以上多种原因的综合作用下,儿童对艺术作品人物声源的转述频率达到成人的10倍多。同样由于日常接触范围的不同,儿童转述的机构社团声源只限于班级,而成人则包含企业、企业部门、政府机构、学校等,所以造成成人对此类声源的转述频率是儿童的3倍多。

我们认为,以上发现可以说明,7-8岁儿童已经具备了使用主要的转述信息声源的能力,但其对各种声源的使用频率和多样性与成人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6.0结语

本文以自然会话中的转述信息声源为研究对象,以自建的转述信息声源系统为框架,量化对比了儿童和成人的转述信息声源使用策略,并分析了导致两类人群使用异同的原因所在。转述信息声源是研究转述行为时人们的一个重要关注点,本研究将年龄这一社会因素引入转述信息声源研究,不仅为声源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分析路径,而且也为今后儿童转述能力发展研究提供了新的考察视角。此外,本研究建构的转述信息声源系统,可为日后汉语转述研究提供参考,而本研究所呈现的量化研究结果,真实揭示了转述行为在日常交际中的使用特点,深化了我们对这一交际策略的认识。

注释:

① 这里的“言语”不仅包括被述者在他时产出的口语也包括书面语。

② 徐征、孙佳佳和丁琼琼三位儿童对象的部分对话涉及三位会话参与者,因此相应增加语料时长。

参考文献

[1] Buchstaller, I. & A. D’Arcy. Localized globalization: A multi-local, multivariate investigation of quotative be like[J].JournalofSociolinguistics, 2009,13(3):291-331.

[2] Cameron, R. A variable syntax of speech, gesture, and sound effect: Direct quotations in Spanish[J].LanguageVariationandChange, 1998,10(1):43-83.

[3] D’Arcy, A. Contextualizing St. John’s Youth English within the Canadian Quotative System[J].JournalofEnglishLinguistics,2004,32(4):323-345.

[4] Leech, G. N. & M. H. Short.StyleinFiction:ALinguisticIntroductiontoEnglishFictionalProse[M]. London: Longman,1981.

[5] Semino, E. & M. Short.CorpusStylistics:ThePresentationofSpeech,WritingandThoughtinaCorpusofEnglishWriting[M]. London: Routledge,2004.

[6] Tagliamonte, S. & A. D’Arcy. He’s like, she’s like: The quotative system in Canadian youth[J].JournalofSociolinguistics, 2004,8(4):493-514.

[7] Tagliamonte, S. & R. Hudson. Be like et al. beyond America: The quotative system in British and Canadian youth[J].JournalofSociolinguistics,1999,3(2):147-172.

[8] Tannen, D.TalkingVoices:Repetition,Dialogue,andImageryinConversationalDiscourse[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9] Thompson, G. Voices in the text: Discourse perspectives on language reports[J].AppliedLinguistics, 1996,17(4):501-530.

[10] Vandelanotte, L.SpeechandThoughtRepresentationinEnglish:ACognitive-FunctionalApproach[M]. Berlin: Walter de Gruyter,2009.

[11] 高小丽. 汉英报纸新闻语篇中转述言语的比较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12] 马博森,管玮. 汉语会话中的零转述现象[J]. 外国语,2012,(4):24-34.

[13] 申丹. 小说中人物话语的不同表达方式[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1):13-18.

[14] 辛斌.《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中转述方式和消息来源的比较分析 [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3):1-4.

猜你喜欢

分布对比分析
大叶千斤拔活性成分分布及积累动态
28例医疗纠纷起诉案件特点分析
戴·赫·劳伦斯《菊馨》三个版本对比分析
成渝经济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比较研究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一带一路”沿线直接投资分布与挑战应对
基于数据库的唐诗宋词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