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与中国的FTA战略选择
2016-01-21陈俐锦
陈俐锦
【摘 要】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怎么引导、把握、发展自由贸易协定已经成了世界各地政府、学者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为研究基础,从而分析中国的FTA战略选择。
【关键词】FTA战略选择;区域经济一体化;自由贸易
一、前言
2008年7月21日,世界贸易组织各成员国在经济低迷,能源价格暴涨及金融市场动荡的多重压力下,不得不开启了搁置多时的谈判,但是仅仅在短短的9天之后,一场长达7年的谈判就以失败而告一段落。在全球多边贸易谈判受阻的情况下,各国都开始寻找新的贸易合作方式,于是大区域、次区域、跨区域等贸易合作方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热度。中国虽然作为贸易大国,但也不能违背潮流发展的趋势,而是应该朝着国际化的趋势而为,争取成为区域经济中的轴心国。
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现状
世界贸易组织是于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成立的一个全球性的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目前拥有160个成员国,成员国贸易总额达到了全球贸易总额的97%。但是近年来,随着世界多边贸易的发展,世界贸易组织原有规则在处理世界多边贸易活动方面的缺陷渐渐显露出来。比如世界贸易组织在制定反倾销机制的缺陷:世界贸易组织把成员国分成了四类:发达成员、发展中成员、转轨经济体成员和最不发达成员。四种不同类型的成员注定了在WTO制定各种规则是很难达到多方共赢的局面。比如关于反倾销规则的制定,《反倾销守则》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了各方的利益,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倾销”的定义仍然沿用了发达国家的概念,所以这个概念仍然带有很强烈的贸易保护主义色彩。而且WTO的机制因为要兼顾各个成员国利益因此注定不能有太多的灵活性,当成员国之间在发生贸易纠纷时,这个不太灵活的机制在追求公平的同时也可能就会造成不公平,因为绝对公平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不公平的。
但近年来,日益强大的发展中国家对原来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下创立的国际贸易体系发出了质疑,开始对贸易规则制定权的争夺,要求改变不公平贸易的呼声越来越高,而发达国家却依旧不肯放弃优势主导权,最终造成的结果就是:世界贸易组织已经很难推动世界贸易的发展,因此各个国家开始选择具有更大灵活性的区域经济。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目前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于世界各国来说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区域经济不仅可以当作世界贸易组织多边体制的代替和补充,同时也增加了本国在进行世界多边贸易谈判时可操作的空间。同时因为区域经济中一般成员国要远少于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的数量,因此区域经济组织在制定各种贸易规则时,更容易兼顾各方的利益,从而达到多赢的局面。
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原来的定义中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天然地理优势的国家签订关税同盟等自由贸易协定。因为天然的地理优势一般带来的是相同或相近的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圈、价值观以及在创立自由贸易区时带来的天然的地理便利。但是今天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不仅仅是发展区域内经济,同时跨区域经济一体化也在今天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近年的发展趋势中,跨区域甚至跨洲的国家签订自由协定的数量越来越多。实际上,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相对于经济全球化而言的,在国家之间制定的贸易协定不能满足彼此的目的时,地理上的优势就不会得到体现。因此,贸易协定的内容和实质比起地理位置時,更为重要。
随着多哈谈判的失败,各国目光从全球经济一体化转向了区域经济一体化上。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月,向世界贸易组织报告的区域贸易协议共有546个,其中354个已经实施。几乎所有WTO的成员都参加了一个或多个自由贸易贸易协议。而其中经济规模最大的几个自由贸易区为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和中国东盟自贸区等。从以上数据不难得出结论,区域经济一体化现下已经代替了全球经济一体化,成为了各国发展对外贸易的主要手段。
四、中国的自由贸易协议战略选择
自由贸易协定(Free Trade Agreement:FTA)是指两个或多个经济体为消除他们之间现有的贸易壁垒,促进商品和服务的自由流动而缔结的协定。自由贸易协定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它包括特惠贸易区(PTA)、自由贸易区(FTA:Free Trade Area)、关税同盟(CU)、共同市场(CM)、经济同盟(EU)等。他们依次构成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同阶段。其中,以FTA为基础形成的自由贸易区是经济统合的最低层次。当今中国正处于改革深水区,因此在制定FTA战略时,更应该从多方面对FTA战略进行构建。
截至2013年,中国参与跨区域贸易协议或组织有:《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协定》《中国-秘鲁自由贸易协定》《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跨太平洋协议》、亚太经合组等。跨区域贸易协议对中国来说,涉及已经不仅仅是经济贸易的层面。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简称亚太经合组织) 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的经济合作官方论坛,于1989年成立,成立初期只是一个区域性经济论坛和磋商机构,然而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逐渐演变为亚太地区重要的经济合作论坛,也是亚太地区最高级别的政府间经济合作机制。这是目前中国参与的最大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并且APEC目前也是世界上最大区域经济多边化组织,成员遍及北美、南美、东亚和大洋洲。但是,到目前为止,APEC仍然是一个建立在自愿基础上非约束性的政府合作论坛,而1998年吉隆坡会议上部门提前自由化计划的夭折也使得APEC既定的贸易与投资自由化进程遭受重大挫折。因此,推动建立APEC-FTA尚不能作为中国FTA战略的重点内容加以实施。但是APEC作为亚洲最大的经济合作组织,中国必须参与其中,并且需要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因为APEC没有明确的强制性的规定,但是它鼓励各成员国自由开放本国市场,积极将自由化成果与其他非成员国开放,同时APEC还是亚太地区各成员国政府间政商合作的论坛,对于各成员国增加批次间的交流和增强互信有明显作用。因此,中国应该主动利用这一重要要的外交平台在涉及经济技术合作、反恐环保以及国家关系等议题上与各国积极开展合作与对话努力通过这一渠道维护和促进本地区和平稳定局面。APEC涉及的方面众多,因此一旦达成一致后,对中国的贸易经济及其国际影响力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在跨区域经济合作层面,APEC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由于美国试图通过跨太平洋协议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来实施自身对亚洲的影响,因此次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对于中国来说,直接关系到了本国周边的贸易环境。中国应积极发展区域内自由贸易协定,一是因为区域内部经济联系的加强将促进政治关系的稳定,所以中国签署FTA可以一定程度上保证与周边各国政治关系的稳定;二是因为FTA实践还将促进中国“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在更广泛领域被承认,现在东盟各国都已经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国家”的地位。中国作为东亚大国,在东亚地区具有传统政治经济以及安全战略利益,因此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进建立东亚FTA,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东亚地区的政治和解与合作应该成为中国整个FTA战略的基本立足点。当然,建立东亚FTA目前除了各成员国在政治体系、宗教、经济发展水平大相径庭外,中国与日本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以及美国为了保住在全世界的政治地位而施加的政治影响也造成了东亚FTA难以一蹴而就。因此,为了能让中国在亚洲地区的影响力持续发挥,中国现阶段区域内FTA的战略选择应该侧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现阶段将重点目标放在周边小国上,因为与小经济体国家签署的双边协定给国内产业带来的冲击相对有限,谈判压力相对比较小,也有利于在谈判中采取灵活策略;二是不挑战霸权国的地区核心利益,因为中国的FTA还处于起步阶段,这个阶段避其锋芒,韬光养晦无疑是壮大自身实力的方法;三是满足区域成员国的核心利益,让区域自由贸易协定能有一个长久的持续。
中国区域经济合作必须紧紧抓住全球FTA的热潮,根据周边的经济环境和自身的特点,多层次、全面的构建自己的自由贸易协定战略。在关注区域经济贸易的同时还必须重视与其他区域的联系,既积极的发展跨区域贸易协定。借助各方的力量使本国的经济贸易得到长足的发展。
五、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对于中国来说,积极推动区域一体化对于现在高速发展中的中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特别是APCE和中国-东盟自贸区不仅对中国的外贸发展至关重要,同时中国政府同时可以利用这两个区域贸易组织,通过对贸易区的区位选择对中国国内的收入进行二次平衡,既通过对区位的选择来平衡中部与西部,沿海与内陆的收入差距与经济水平,从而对中国过去30年中由于经济高速发展而造成的不良的经濟环境进行重塑。
中国在争取这些机遇带来的改变的同时,又不得不面对各种严峻的挑战。例如,中国、日本、韩国作为亚洲三个最大的经济体,中国在选择FTA战略的同时不得不考虑另外两国的战略。要怎么能在保证自身利益的情况下最大化对方的利益应是中国更需要注意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汪占熬,陈小倩. 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走势及我国的对策[J].纵横经济, 2013,04(04):121-124.
[2] 张帆. 论构建中国的FTA战略[J]. 开放导报, 2014,10(5):74-77.
[3] 李霞. 世界FTA发展趋势及我国的区域经济合作战略[J].南方经济, 2008,10(84):7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