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由贸易”新常态初探

2016-04-11李者聪

人民论坛 2016年8期
关键词:新常态启示一带一路

李者聪

【摘要】以“一带一路”战略发展为特征的跨国贸易“自由”形态新格局、新模式、新常态,可以看作一种新型的“自由贸易区”,是新时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以“一带一路”战略发展为代表的“自由贸易”新常态,不仅对传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与发展,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与突破意义,而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发展,也是一种重要的创新与提升。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发展,对“自由贸易”跨入新格局、步入新常态的理论形态、模式构建、思路创新、内涵发展以及战略引领等方面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自由贸易 新常态 一带一路 战略 启示

【中图分类号】F75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当今,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浪潮的推进中,区域经济一体化呈现出多元发展、跨界发展、融合发展、纵深发展的新态势。尤其是“互联网+”时代产业转型思维的渗透和影响,国际贸易呈现出诸多新格局、新模式、新思路,从而构建新的“国际经济圈”,新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不断迭加出现。

“自由贸易”由最初的国家(或地区)的货物(或服务)“对外贸易”,逐步发展成为“自由贸易区”。而初级阶段的“自由贸易区”和新时期的“自由贸易区”又有很大的不同,有“质”和“量”的区别。相比较来看,传统“自由贸易”的理论、政策、规则、流程、技术、服务等方面,远不及新时期的“自由贸易区”在地缘政治、经济、文化、政策、顶层设计、战略思路、产能合作、资本移动、服务贸易等方面,发展得那么快速、那么广阔、那么纵深、那么新颖。

以“一带一路”战略发展为特征的跨国贸易“自由”形态新格局、新模式、新常态,可以看作一种新型的“自由贸易区”,是新时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因而,传统“自由贸易”由国家之间(或地区)的货物贸易“点对点”,发展为“自由贸易区”的“片对片”,再延伸发展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面对面”、“区域对区域”,由“点”到“面”的跨越式、跨界式、迭加式发展,充分彰显出“一带一路”战略引领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最新潮流,也彰显出国际贸易“自由”形态已经创新发展到一个新时代。

一种模式更加独特、内涵更加丰富、合作更加广泛、融合更加深度的“自由贸易区”—“一带一路”自由贸易战略开启了。这不仅对传统国际贸易、“自由贸易”理论是一个重大突破,而且,对传统“自由贸易”实践发展,也是一个非常突破和品质提升;无疑是“自由贸易区”发展的更高阶段、更深层次,是国际间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文化等多元融合、深度推进、共赢发展的新阶段、新常态。可以说,“一带一路”战略将会构建更加前沿、更加新型的“自由贸易区”,一个全新的“自由贸易圈”。

“一带一路”战略,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总称,是中国发起、引领的,聚合沿线国家和地区政治互信、经贸合作、产业融合、金融投资、互联互通、文化交流等多个领域合作共赢、新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从而构建21世纪世界最大规模的“亚洲自由贸易区”、“亚欧自由贸易区”、“亚非自贸区”。这三大新型的“自由贸易区”,是在“中国力量”的强力推动下,依托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既有的双边、多边区域合作机制,借鉴古代“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符号,弘扬古代“丝绸之路”的人文精神,共同缔造包括和平发展、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

古“丝绸之路”起源于中国,连接亚、非、欧,构筑一条古代最著名的陆海“国际贸易”路线图。中国古代的丝绸、瓷器等是主要代表货物,是一种独具东方文化特色的贸易载体。中国是东方文明古国,古“丝绸之路”精神在21世纪世界经济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仍然释放着文化生产力,支撑和构建21世纪“一带一路”战略和“亚洲自贸区”、“亚欧自贸区”、“亚非自贸区”的宏伟蓝图。

进入“互联网+”时代,传统产业都面临着“转型”,“互联网+国际贸易”,也是“自由贸易”的“转型”。“一带一路”战略,是一种新型的跨国贸易“自由”形态,无疑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种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自由贸易”新常态,是对国际贸易“旧常态”的一种创新和突破,是新型“自由贸易区”发展新阶段的“升级版”。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激荡之下,“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是一种最具代表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形式,各类形态的“自由贸易区”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一带一路”战略,涵盖了广义和狭义的“自由贸易区”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这种广义的“自由贸易”新常态与实质“协定”的“自由贸易区”协同发展,将具有多方面的重要启示,诸如:“中国力量”的启示、“政治互信”的启示、“顶层设计”的启示、“政府推动”的启示、市场“自由贸易”的启示、“战略带动”的启示等等。“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与实施,无论是“亚洲自贸区”、“亚欧自贸区”、“亚非自贸区”的构建,还是“中亚自贸区”“中欧自贸区”、“中非自贸区”的构建,或者更多区域性“自由贸易区”的发展,都具有不可估量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对构建21世纪新型“自由贸易区”,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推动作用。

“自由贸易”新常态发展背景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近30年间,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动力之源;以“欧盟自由贸易区”、“北美自由贸易区”、“中日韩自由贸区”等三大自贸区为标志,带动和引领其他各种类型的“自由贸易区”蓬勃发展,如中国—东盟自贸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区域性“自由贸易区”、中国境内的“自由贸易区”、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小型“自由贸易区”等等,在“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主导之下,共同跨入“自由贸易圈”新常态、新境界。

由此可见,“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和地区对外开放战略的首选;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国家与地区之间的经贸往来、产能合作、直接投资、扩大市场、品牌影响、文化交流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欧盟自贸区”和“北美自贸区”拥有20多年的发展经验和成功模式。“欧盟”是老牌“自贸区”,拥有28个成员国,多为欧洲经济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主导的“北美自贸区”成立,成员国加拿大是次发达国家,墨西哥是发展中国家,开创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组建“自贸区”的先河,形成第二大区域经济共同体。“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历经艰难的探索和实践,逐步达成共识,战略雏形已定,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尤其是中韩“自贸协定”的实施,有力促进了该自贸区的进程,成功构建与整体推进尚待时日。“中日韩自贸区”将是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其经济体量超过“欧盟”,类似“北美自贸区”,也是由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组成,其构建和发展模式也有很大的创新。

近年来,美国正在推动跨太平洋经济合作协定(TPP)谈判以及与欧盟的FTA谈判,加上“欧美自贸区”的实质性谈判,意在构建更大范围、合作范围更广、“自由贸易”更加活跃的“国际经济圈”,即新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发展态势。这种新型的“自由贸易”战略,无疑也是一种“自由贸易圈”的新格局、新模式、新常态;不仅对世界经济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产生非常态性的影响,也将对中国经济和对外开放战略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这种“自由贸易”新常态发展背景下,中国作为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这新一轮的“自由贸易”新常态发展进程中,不可能被欧美“国际经济圈”进行“边缘化”、“孤立化”。中国作为有实力、有责任、有担当的经济大国,在新的“国际经济圈”必须拥有“话语权”;中国有信心、有能力倡导、引领和构建新型“自由贸易”新常态,中国的对外开放已经成为“国家级”国际贸易战略,不仅促使中国经济发展实现结构性调整和升级,而且对“国际经济圈”背景下的“自由贸易”新常态也将释放更加强势的影响力和推动力。“一带一路”战略即是例证。事实上,按照“一带一路”战略愿景构想,“一带一路”已经趋向构建“亚洲自贸区”、“亚欧自贸区”、“亚非自贸区”,并延伸构建“中亚自贸区”、“中欧自贸区”、“中非自贸区”等,而且这些新型“自贸区”的构建与发展,将会有别于传统的区域“自贸区”以及三大“自贸区”,在理论创新、模式创新、战略创新等方面,更具有多元性、包容性、内涵性,因此,“一带一路”战略将在多个层面助推亚洲经济、亚欧经济、亚非经济的发展,让“一带一路”战略真正成为21世纪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自由贸易”新常态。

“自由贸易”新常态理论创新与突破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自由贸易”逐步迈入“迭加式”的“新常态”,“自由贸易”的规律逐渐显现其功能与变革。这个过程,“自由贸易”理论是支撑和基石,其理论体系的形成、传承与创新,都是伴随着“自由贸易”形态的进步、变革而创新的。早期的“自由贸易”理论,无论是诸如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郝克歇尔、俄林、里昂惕夫等古典经济学论及国际分工、国际贸易,还是现代经济学家诸如维纳、邓宁以及小岛清等,以及关税同盟、大市场、跨国公司、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完善,都是以“自由贸易”的“技术层面”解析“自由贸易”成长与进步的历程。“自由贸易”实践在变革,理论在丰富,更需要完善和创新。

21世纪“自由贸易区”飞速发展,尤其是在“欧盟、北美、中日韩、欧美、TPP、亚欧、亚洲、中亚、中欧、中非”等“自由贸易区”呈竞合形态发展中,“自由贸易”理论也在传承和变革中不断丰富、完善和创新。传统的“自由贸易”理论认为,“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只有发达国家成员才能组合、合作、共建、运营。但“北美自贸区”、“中日韩自贸区”以及后来的“一带一路”战略、“亚欧自贸区”、“亚洲自贸区”、“亚非自贸区”、“中亚自贸区”、“中欧自贸区”、“中非自贸区”“美欧自由贸易区”、TPP等等,已经突破和创新了“自由贸易区”理论体系。“点对点”的“自由贸易”理论时代已经过去,“集团对集团”、“区域对区域”的“自由贸易”新时代已经来临。因而,“一带一路”战略及其带动发展的新型“自由贸易圈”,需要从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文化、产能合作、资本移动等多个层面进行“自由贸易”的理论建树,从而体现“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理论主张和理论体系建设的前瞻性和创新性。

“自由贸易”新常态发展趋势

为什么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浪潮,需要区域经济一体化来驱动呢?为什么传统古典经济学背景下国家之间“点对点”的“自由贸易”,不适应当代科技飞速发展背景下的区域之间“集团化”的“自由贸易”发展趋势呢?这是因为,每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文化的差异性,导致各国和地区经济格局、经济形态的差异,“点对点”的“自由贸易”不能满足国家和地区的整体利益;因此,国家和地区需要对外“整合优质资源”、“优化配置资源”,国家和地区对外开放的利益需要“最大化”。

当今,以欧洲、欧美为核心的“国际经济圈”逐渐形成,而“亚洲经济圈”、“亚欧经济圈”、“亚非经济圈”等彰显“中国力量”的“国际经济圈”还没有形成强势,不足以与欧盟、欧美“国际经济圈”抗衡、对峙、博弈。因此,“一带一路”战略,高举世界经济和平发展的旗帜,倡导亚洲、亚欧、亚非区域经济一体化,顺应世界经济一体化和谐发展的潮流,构建新型“自由贸易”形态,创建新型的政治互信、经贸合作、产业投资、文化交流的“自由贸易区”。

这种“自由贸易”新常态,不仅是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发展趋势,也是亚洲、亚欧、亚非、中亚、中欧、中非经济合作共赢的发展趋势,无疑是世界经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一个独特创举。实际上,并没有哪些“自由贸易区”是固有的模式和形态;因此,开创先河、先行先试,“一带一路”战略占尽先机,其中,更多的商机将吸引更多的沿线国家和地区、甚至更多的相关国家参与,从中获得更多更大的“国家利益”。

“一带一路”战略的启示

“中国力量”的启示。世界经济一体化有个明显的标志,就是全球经济形成利益共同体,和平发展、和谐发展、均衡发展,不提倡发达国家和地区“呈强呈霸”。“自由贸易”进入新常态,倡导的是国家和地区对外开放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国际间的合作发展,带来各国的经济利益和人民的福祉。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自有大国的风度和担当。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方面,这体现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包括倡导“和平发展”的政治力量、经济力量、文化力量。中国倡导、主导、引导、担当、设计的“一带一路”战略,旨在引领沿线各国和地区及相关国家,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利益、命运、责任共同体。为此,中国倾注了“国家力量”。

另一方面,近年来,通过中国政府的引领,国内沿线省市区及相关城市、民间力量都纷纷“动”起来了;沿线国家和地区及相关国家也都“动”起来了,各自寻找“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商机,各种合作项目、交通能源建设等经贸往来、产业投资、文化交流活动越来越频繁,“自由贸易”形式空前活跃,如亚投行的创建即是例证。整体来看,“一带一路”战略,有效推动了亚洲、亚欧、亚非经济一体化和“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进程,“中国力量”是巨大的推动力。

“政治互信”的启示。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治力量的推动。尤其是“自由贸易”新形态的环境下,政治力量不可忽视,而在“一带一路”战略发展进程中,“政治互信”显得尤为重要。各国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文化虽然有很大的差异,但不应当成为影响各国和地区对外开放利益的阻碍。“自由贸易”价值观的“共识”,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模式、文化形态不同,可以求同存异,相互包容;资源可以共享、产业可以融合、投资可以互通互联,文化可以交流,“自由贸易”发展所带来的国家和地区利益是有目共睹的。

关键是“政治互信”为前提。中国倡导发展的“一带一路”战略,主张“和平发展”、“和谐发展”,弘扬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丝绸之路”精神,这种以“政治互信”为前提的主张,引发了沿线国家和地区及相关国家的共识,大大激发了各国和地区参与“自由贸易”新常态建设的积极性。由此可见,构建“一带一路”战略,发展“自由贸易”新常态,“政治互信”是基础。

“顶层设计”的启示。从整体建设和发展方向来看,“一带一路”战略,包括战略带动发展的“亚洲自贸区”、“亚欧自贸区”、“亚非自贸区”、“中亚自贸区”、“中欧自贸区”、“中非自贸区”建设,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个清晰明确的“顶层设计”。这就是“一带一路”战略的中远期发展思路和构想,整体上是一个宏观“自由贸易”新常态,中观、微观来看,即是“一带一路”战略愿景及相关系列“自由贸易区”组合而成。“顶层设计”主要包含三层意思:其一,“一带一路”战略由中国政府发起和主导的,中国政府有两个担当。一是担当“一带一路”战略及带动发展系列“自由贸易区”的宏观思路和设计蓝图,统筹协调“整体”与“局部”的发展关系;二是担当中国经济发展如何与“一带一路”战略及相关系列“自贸区”发展相接轨,也需要一个明确、务实的“顶层设计”,将战略和策略有机结合。其二,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及相关“自贸区”建设的国家和地区,其经济发展需求不同,经济结构不同,产业模式不同,投资方式不同,因而,各国政府也要有一个确定的“顶层设计”。其三,政治互信、经贸往来、产业投资、文化交流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合作的层面和程度实现差异化,都需要一个清晰的发展战略和思路。

“政府推动”的启示。有了“政治互信”,有了“顶层设计”,“政府推动”就显得非常重要。例如,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指出,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促进改革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高度融合、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政府的召唤、政府的构想、政府的设计、政府的政策就是巨大的“生产力”和推动力。

沿海发达城市和地区在政府的组织和引导下,外向型企业和品牌集群,开始抱团参与,积极捕捉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机遇,交通信息先行,产能项目对接;内陆城市政府组织研讨、论证“一带一路”的商机,指导地方产业和品牌资源优势,进军“一带一路”。以河南为例,河南已发起国内沿线城市旅游品牌联盟,并向沿线国家和地区延伸;先期开通的郑欧班列,不仅在交通动脉上连接亚欧大陆桥,而且,在货物流通、交通运输、信息互通、产业合作等方面,都走在了前列,全面打开了亚欧大陆贸易通道,连接了亚欧经济圈。

市场“自由贸易”的启示。从区域经济大市场的视角来看,“一带一路”是一个带动亚洲、亚欧、亚非经贸市场的超大型“自由贸易”市场。所有参与国家和地区的局部市场融合起来,各种产业要素在这个大市场“自由”流动,诸如货物贸易、产业合作、金融投资、文化交流等。每个国家和地区的资源都是有限的,甚至是稀缺的,产业技术都有望提升,投资空间有望扩大,市场有待拓展,……如此等等,在“一带一路”这个大市场,资源可以共享和优化配置,产业可以深度合作和优化升级,资本可以相互投融,市场可以深化扩大。总之,“一带一路”战略,给各国和地区不仅带来更为丰富的多元利益,而且,带来更加“自由”的亚洲、亚欧、亚非经济协调发展、合作共赢的大市场。

“战略带动”的启示。“一带一路”,开辟了21世纪世界经济合作发展的新蓝图。一带一路”战略不仅是中国经济的“国家战略”,也是相关国家和地区经济共同发展的“国际战略”。“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与发展,已经显现了几个方面的战略带动作用:

一是“政治互信、经贸往来、文化交流”的“丝绸之路”精神,得到了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弘扬和共识。二是“一带一路”战略,直接打通亚洲、亚欧、亚非经济联合发展的通道,无论是沿线国家和地区还是相关参与国家,无论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还是发达国家,都有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意愿,都看中了“一带一路”大市场的丰富资源和超大市场,都看中了“一带一路”战略的巨大商机。尤其是资金规模达1000亿美元的亚洲投资银行,以及资金规模达400亿美元的“丝路基金”等等,对世界各国和地区利用外资刺激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三是“一带一路”战略,强力提振“自由贸易区”建设,带动更多的“自由贸易区”创新发展形态,变革发展模式,尤其是带动亚洲经济圈和亚欧经济圈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激活了“自由贸易区”的核心竞争力;“一带一路”战略将融合更多“点对点”、“面对面”、“区域对区域”、互联互通、互补互助混合运行的“自由贸易”新常态。

结语

综上所述,“一带一路”战略发展,实质上构建了一个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亚欧经济圈”。“一带一路”不仅植根于陆地与海上古“丝绸之路”的深厚文化底蕴,而且,还彰显了21世纪“自由贸易”新格局、新模式、新常态、以及区域推进、跨界合作、创新发展的大趋势。

在这个大趋势的背景下,“一带一路”战略发展,必将形成一个新型而巨大的“自由贸易圈”,从而体现中国经济战略发展的“自由贸易”主张,即“中国力量”。这无疑是目前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和“自由贸易区”建设有史以来先行先试、开创先河的创举,必将对世界经济“自由贸易”发展产生更多的利好和深远的影响。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

责编 /张晓

猜你喜欢

新常态启示一带一路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