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黔北地区薏苡高产栽培最佳行窝距及最适播种量探讨

2016-01-21罗光辉赵仁全罗光琼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薏苡

罗光辉,赵仁全,罗光琼,陈 淼

(1.贵州省遵义市南北镇农业服务中心,贵州 遵义 563100;2.贵州省正安县农牧局土肥站,

贵州 正安 563400;3.贵州省遵义市南北镇农业服务中心,贵州 遵义 563100)



黔北地区薏苡高产栽培最佳行窝距及最适播种量探讨

罗光辉1,赵仁全2*,罗光琼2,陈淼3

(1.贵州省遵义市南北镇农业服务中心,贵州遵义563100;2.贵州省正安县农牧局土肥站,

贵州正安563400;3.贵州省遵义市南北镇农业服务中心,贵州遵义563100)

摘要:以兴仁白壳薏苡(Coix lachryma-jobi L.)为材料,通过随机区组设计,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对薏苡产量及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行窝距和播种粒数对产量的影响的主效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二者的互作也达显著差异水平。不同行窝距间的薏苡单产以80×60 cm最高,不同播种粒数间的单产以6粒/窝最高,各处理间单产以行窝距80×80 cm、播种粒数6粒/窝为最高。不同窝行距对株高、株穗数、株粒数、百粒重有明显影响,对窝株数影响不大;不同播种量对株高、株粒数、百粒重、窝株数有影响,对株穗数影响不大。

薏仁(Coixlachryma-jobiL.)又名药玉米、薏米、回回米、六谷子等,属于禾本科(G),玉米族 (Tripasacea),薏苡属 (Coix)。一年生或多年生,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分布范围最广的药食两用植物之一。薏仁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伴随科技的高速发展,薏仁在用于制药的同时还广泛用于化工、美容、保健等诸多行业[1-4]。薏苡在贵州栽培历史悠久,但生产发展十分缓慢,其原因是平均单产低,高产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2012年贵州省薏苡平均产量仅为3 000 kg/hm2,严重影响了薏苡生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试验以兴仁白壳薏苡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探讨不同种植密度窝行距和每窝下种量对薏苡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薏苡的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2014年在遵义市遵义县南北镇民主村大丰组陈宗伍的责任地内进行,该地海拔858 m,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均气温17℃左右,3-11月活动积温5 500℃左右,年降水量1 150 mm左右,前茬为油菜,土壤类型为石灰土,土质为黄沙壤,土壤含有机质30.1 g/kg、全氮1.81 g/kg、全磷1.31 g/kg、全钾19.6 g/kg、碱解氮118 mg/kg、速效磷29.5 g/kg、速效钾209.5 g/kg,pH6.8。

试验设窝行距(A)、每窝下种量(B)两因素试验,每因素均设置4个水平,窝行距分别为A1(80×60 cm)、A2(80×80 cm)、A3(80×100 cm)、A1(96×100 cm),播种粒数分别为B1(3粒/窝)、B2(4粒/窝)、B3(5粒/窝)、B4(6粒/窝),计16个处理;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48个小区,随机排列,小区面积18.4 m2(4.8 m×4 m)。

种子处理:选好种子,用沸水烫种10-15 s,再用0.2%的甲基硫菌灵(Thiophanate-Methyl)溶液泡种子30 min捞出晾干备用。试验于2014年4月5日播种,按试验设计打好每个小区窝数施底肥施用腐熟农家肥7500 kg/hm2,复合肥(15-15-15)50单位,播种时种子尽量不要与肥料接触。在苗期、分蘖期与开花前期分别施追80 kg/hm2尿素、120 kg/hm2尿素和180 kg/hm2尿素,其他管理措施与当地大田栽培技术措施一致。

成熟期每小区取10窝考察株高、穗数/窝、分枝数/穗、粒数/穗和百粒重,2014年9月14-15日分区收割并折干计算产量,借助Excel进行方差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处理对薏苡产量的影响

从表1可见,各处理组合产量在2211.8~5689.1 kg/hm2之间。

对表1的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行窝距和播种粒数的主效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二者的互作也达显著差异水平。

表1 不同种植密度各小区薏苡产量

表2 产量结果方差分析表

如表3的多重比较所示:不同行窝距间的薏苡单产以80×60 cm最高,80×80 cm次之,80×100 cm又次之,三者间差异均不达显著水平,且均极显著高于96×100 cm的处理。此结果表明,薏苡栽培行距以80 cm为佳,窝距以60-80 cm为佳。

如表4的多重比较所示:不同播种粒数间的薏苡单产以6粒/窝最高,且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5粒/窝次之,也显著高于3粒/窝处理,4粒/窝又次之,与5粒/窝、3粒/窝处理的差异均达不到显著水平。此结果表明,薏苡栽培每窝播种粒数不应少于6粒。

表3 不同行窝距间产量差异多重比较表

表4 不同播种粒数间产量差异多重比较表

从表5可看出各处理薏苡单产以行窝距80 cm×80 cm、播种粒数6粒/窝为最高,且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行窝距80×60 cm、播种粒数6粒/窝次之,且极显著高于行窝距80×100 cm、播种粒数3粒/窝的处理和行窝距96×100 cm的全部处理,也显著高于行窝距80×80 cm、播种粒数3或4粒/窝的处理;行窝距80×60 cm、播种粒数5粒/窝又次之,且极显著高于行窝距96×100 cm的全部处理,也显著高于行窝距80×100 cm、播种粒数3粒/窝的处理;行窝距80×100 cm、播种粒数6粒/窝和行窝距80×60 cm、播种粒数4粒/窝的处理又次之,且极显著高于行窝距96×100 cm、播种粒数6、3、4粒/窝的处理,也显著高于行窝距80×100 cm、播种粒数3粒/窝的处理和行窝距96×100 cm的全部处理;行窝距80×100 cm、播种粒数4或5粒/窝和行窝距80×80 cm、播种粒数5粒/窝和行窝距80×60 cm、播种粒数3粒/窝的处理又次之,且极显著高于行窝距96×100 cm、播种粒数3、4粒/窝的处理,也显著高于行窝距96×100 cm、播种粒数6粒/窝的处理;行窝距行窝距80×80 cm、播种粒数4或3粒/窝的处理又次之,且极显著高于行窝距96×100 cm、播种粒数4粒/窝的处理,也显著高于行窝距96×100 cm、播种粒数3粒/窝的处理;其他处理间的差异不明显。

表5 不同处理间产量差异多重比较表

图1 窝播种粒数对产量的影响

图1直观地表明:在每窝播种粒数相同的情况下,单产有随行窝距增大而下降的趋势,且每窝播种粒数越多,下降的程度越大。

2.2不同处理对薏苡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

同一地点同一品种薏苡株高不应有明显差异,但由于种植密度不同,结果是株高有明显差异。表6的结果显示窝行距100×96 cm与其他处理相比,株高较高;窝行距80×60 cm、6粒/窝的处理的株高也最矮。

图2  窝播种粒数对窝穗数的影响

图2所示:窝穗数与播种粒数呈直线相关,受窝行距的影响较小。

窝行距最稀的(100×96 cm)穗分枝数较多, 窝行距最密的(80×60 cm)穗分枝数最少, 说明密度对薏苡穗分枝数有较大影响。

窝行距直接影响穗粒数多少,但由于密度太小基本苗数不足还是影响单产的提高,所以应合理密植方可保证单产的提高。

播种粒数同为4粒/窝种子的不同窝行距处理间, 百粒重“80×60 cm”> “100×96 cm”> “80×100 cm”> “80×80 cm”,差异明显。 窝行距同为“96×100 cm”, 不同播种粒数间,百粒重“4粒/窝”>“5粒/窝”>“6粒/窝”>“3粒/窝”,差异较大。

表6  不同处理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

3讨论

种植密度对薏苡产量构成因子有显著影响, 薏苡这种草本植物植株较高,株高达1.8-2.5 m,茎上着生分枝,单株分枝多相互遮阴重叠较严重,结子不在同一层面上,成熟时间不一致。密度小时相互遮阴少,光合作用效率高,植株高大,单株分枝多,授粉高,单株子粒多,百粒重大,密度大时相互遮阴严重,光合作用效率低,植株不高,分枝少,授粉差,单株子粒少,百粒重小。

试验结果表明:行窝距和播种粒数对产量的影响的主效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二者的互作也达显著差异水平。不同行窝距间的薏苡单产以80×60 cm最高,不同播种粒数间的薏苡单产以6粒/窝最高,各处理薏苡单产以行窝距80×80 cm、播种粒数6粒/窝为最高。产量与密度呈抛物线关系。这与罗光琼等[5]兴仁白壳薏苡的“最佳密度不低于2083窝/667m2”、林伟群等[8]白壳迟熟型薏苡“最佳密度为3000丛/667 m2、赵杨景等[9]、陈文现[7]兴仁白壳薏苡“最佳密度为54300-61000窝/hm2”的研究结果一致;与林炎照[6]“适当稀植有利于夺取薏苡高产”的观点有一定出入,可能与其所用品种的适宜密度及试验区域不同有一定关系。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种粒数对薏苡株高、株粒数、百粒重、窝株数有影响,对穗分枝数影响不大,穗分枝数决定于自身品种遗传因素以及窝行距。

参考文献:

[1]黄亨履,陆平,朱玉兴,等.中国薏苡的生态型、多样性及利用价值[J].作物品种资源,1995(4):4-8.

[2]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中国药用植物栽培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1.

[3]陈清硕.多用途的高产作物——薏苡[J].农村科学,1984(12):2-3.

[4]陈建国,陈重明.禾本科药用植物概述[J].植物杂志,1991(3):8.

[5]罗光琼,赵仁全,周勇,等.种植密度及氮、磷、钾肥对薏仁产量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14,42(7):77-80.

[6]林炎照. 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薏苡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6):217-221.

[7]陈文现.兴仁薏苡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的产量表现[J].贵州农业科学,2014,42(8):72-75.

[8]林伟群,梅晓青,苏为津,等.迟熟型薏苡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2002(2):57-59.

[9]赵杨景,刘振海.薏苡种植密度的研究[J].中药材,1992,15(12):11-13.

关键词:薏苡;窝行距;播种粒数

Experiments on the fossa-row-spacing and seeding number ofCoixlachryma-jobiL.

LUOGuang-hui1,ZHAORen-quan2*,LUOGuang-qiong2,CHENMiao3(1.LanbeiTownAgriculturalServiceCenterofZunyiCity,ZunyiGuizhou,563100,China;2.ZhenganAgriculturalandPastureBureau,ZhenganGuizhou, 563400,China; 3.GoujiangTownAgriculturalServiceCenterofZunyiCity,ZunyiGuizhou, 563100,China)

Abstract: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ies on the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 factors of Coix lachryrma-jobi L. are investigated using randomized block design. The results show that fossa-row-spacing and seed number significantly impact on the yield and the interacted influence of these two factors is also significant. Among the different fossa-row-spacing plantings, 80×60 cm spacing produces the highest yield. While 6 seeds/fossa planting produces the highest yield among the different seed numbers. When these two factors are considered together, the combination of 80×80 cm with 6 seeds/fossa produce the highest yield among the different combinations. Fossa-row spacing has obvious impact on plant height, panicle number, grain number per plant, 100-grain weight, but has little impact on the fossa-planting number. Different seeding numbers have clear influence on the plant height, grain number per plant, 100-grain weight and fossa-planting number, but has little impact on the panicle number per plant.

Key words:Coix lachryrma-jobi L.; fossa-row spacing; seeding number

文章编号:1008-0457(2015)05-0065-05国际

DOI编码:10.15958/j.cnki.sdnyswxb.2015.05.013

中图分类号:S333

文献标识码:A

通讯作者:*E-mail:454227445@qq.com。

收稿日期:2015-02-27;修回日期:2015-03-27

猜你喜欢

薏苡
薏苡功能性酒研究进展及工艺优化
薏苡秸秆与杂交狼尾草混合青贮品质的研究
被神化的“薏苡”
施肥与种植对薏苡产量的影响探究
贵州薏苡新品种(系)的性状表现
考古发现所见古代薏苡
不同水温对2种薏苡种子的萌发及黑穗病的影响
不同播期对豫西地区薏苡生长发育的影响
闽产薏苡种皮油的提取工艺研究
薏苡种质资源及其遗传特性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