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从严治党与良好政治生态的实践生成

2016-01-20高振岗苏鹏

理论导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政治文化政治生态全面从严治党

高振岗+苏鹏

摘要:政治生态是政治生活现状与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它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政治主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全面从严治党与良好的政治生态之间有极强的正相关性,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方针,要注重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所需要的“气候环境”,完善与良好政治生态对应的体制机制,创造良好政治生态适宜的政治文化土壤,构建与良好政治生态融洽的政治关系,根除阻碍良好政治生态生成的腐败毒瘤,从而为良好政治生态实践生成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

关键词:全面从严治党;政治生态;政治文化;实践生成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6)01-0033-04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德治国视域下党的执政伦理构建研究”(13XDJ021)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高振岗(1968-),男,陕西子洲人,西安科技大学思政部副教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政治哲学、党建理论;

苏鹏(1992-),男,西安人,西安科技大学思政部2014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党建理论。

政治生态折射的是一个国家政治生活的大气候大环境,是党风政风以及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它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政治主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政治生态良好,政治系统就会处于一种良性健康的状态,反之,政治系统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紊乱。正如优美的自然生态建设非一朝一夕所能一样,构筑良好的政治生态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治理。由于执政党处于政治生活的中心,掌握着重要的政治资源,党内政治生活状况对整个社会政治生态影响重大,因此,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首先要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开始。“事实表明,党内政治生活严肃认真,党风政风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一个地方政治生态出问题,首先是党内政治生活出了问题。”[1]从这一意义上来讲,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不仅是党建理论上的一次跃升,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建实践的新要求,更是良好政治生态实践生成的重要政治保障。

一、通过全面从严治党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所需要的“气候环境”

这里所讲的“气候环境”,主要是指党风、政风以及社会风气的状况。良好的“气候环境”是政治生态的基础,而党风无疑又构成整个“气候环境”的风向标。党风状况可以从诸多方面考量,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情况构成其中的主要内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作风是无形的,但又是可以感受得到的;作风是没有重量的,但力量又是无穷的。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形中在营造一种风气,提倡一种追求,引导一种方向,对党风政风民风的形成、对大众生活情趣的培养,客观上具有一种示范作用。”[2]作风主要体现在思想作风上,也体现在学风、领导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等各个方面。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一直把党风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常抓不懈,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加强党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加强党风建设,要靠全体党员的努力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参与,要始终坚持不放松,因为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发生,因此,党风建设只有现在时,没有完成时。事实上,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一些党员干部在学风、领导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确实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出现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对政风和社会风气也带来了负面影响,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良好政治生态所需的“气候环境”。

惟其如此,需要通过全面从严治党,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所需的“气候环境”。具体讲,当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通过软硬并举手段,端正学风。近年来,学术造假、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问题接二连三发生,不仅破坏了正常的学术秩序,更在社会上造成了学风不正的恶劣影响。一方面,要通过学风道德建设,让社会成员明白学术的价值和尊严,树立学术操守;另一方面,要通过学术打假,通过一定的惩戒手段,让在学风问题上投机取巧、走捷径的人付出代价,从而在整个社会确立一种踏踏实实做学问的风气,建立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第二,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通过从严治吏,树立党员干部好的思想作风、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从严治吏通俗地将就是要给党员干部立规矩,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八项规定”“三严三实”专项教育活动就是立规矩,有了这些规矩,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领导作风、工作作风就会焕然一新。第三,对党员干部的管理和监督要延伸到生活中去,应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党员干部。要告诫广大党员干部,一些地方,普通群众可以去,党员干部不能去,一些事,普通群众可以做,党员干部不能做,这是党纪。好些党员干部出事,首先是生活作风方面出了问题。

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治生态的“气候环境”破坏起来可能不需要多长时间,但修复起来则需要很长的时间,由于政治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因此,某一种反常的气象,就可能引起政治系统内部其他方面的连锁反应。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政治生态学意义上的认识,我们党适时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从学理的角度来看,“全面从严”几个字包含着丰富的理论内蕴,它从治党的时空维度、治党内容、治党评价体系、治党的目标等诸多方面勾勒出治党的全面性;又从治党的态度、治党的手段和方式方法、治党的坚定性和彻底性等方面阐释了治党的严肃性。通过全面从严治党,必将营造出良好政治生态需要的风清气正的政治“气候环境”。

二、通过全面从严治党完善与良好政治生态对应的体制机制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政治生态是指在一定社会范围内政治个体之间,政治个体与政治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政治体制、政治运行机制以及受这种体制机制所影响的政治行为方式。因此,政治体制结构、政治运行机制环境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政治生活状态。政治生态方面出现问题,与体制机制的不完善以及新旧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衔接、不连贯密切相关,不断完善政治体制机制是优化政治生态的中心环节。完善政治体制机制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也阐述了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

当前,构建良好的政治生态应该从其所要求和对应的体制机制入手,通过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完善我国政治体制机制,具体讲,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不断完善领导决策体制机制,探索决策的权责对应机制,完善决策的责任追究制度,完善决策的信息搜集、信息筛选机制,探索专业咨询机构、智库成员在决策中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提高决策的科学化、程序化、法制化水平。第二,不断完善选人用人体制机制,进一步规范选人用人的初始提名,有效防止在少数人中选人和由少数人选人两方面的问题。不断扩大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群众参与的范围,真正把群众满意和拥护的人选出来。通过体制机制的构建,杜绝任人唯亲现象。在选人用人时将目光更多投向基层而不是身边,从而把真正具有实干精神的人选出来。第三,不断完善民主评价体制机制,建立起门类齐全、各具特色、简便实用的民主评价体制机制,创新民主评价方式方法,强化评价考核的结果运用,把民主评价结果的运用、反馈与评价主体的选拔使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激励约束有机结合起来。第四,不断完善政治参与体制机制,进一步改进完善我国的听证制度,凡是与公民权益和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事件,都应举行听证会,以此吸引公民政治参与的热情。进一步建立健全公民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信访等体制机制,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制度保障。进一步强化社会中介组织、大众传媒等在民意表达、维护群众利益方面的积极作用。不断增强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拓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第五,不断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社会组织自我调节和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体制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完善社会治理考核机制和指标体系,确保责任到位、工作到位、举措到位。群众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应开展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的平等对话、相互协商、彼此谈判、规劝疏导,化解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积极拓宽公民参加社会治理的范围和途径,丰富公民参加社会治理的内容和形式,充分发挥公民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

完善政治体制机制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完成,历史和现实表明,任何形式的改革必然会触及一部分人的利益,这部分人已经习惯于附着和寄生在旧有的体制机制上,成为僵化体制机制的既得利益者,构成政治生态的腐蚀力量。不健康的政治生态一旦形成和出现,就会严重扭曲现存的政治秩序和规则,严重阻碍政治体制机制的完善与改革的进程。因此,构建良好政治生态客观上需要全面从严治党,通过全面从严治党,清理阻碍改革的势力,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种问题,不断优化政治生态。“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这决不是危言耸听。” [3]

三、通过全面从严治党创造良好政治生态适宜的政治文化土壤

政治文化可以看作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特定历史阶段形成的一种政治价值观、政治态度、政治信仰和政治情感,是政治关系在人们精神领域内的投射形式。政治文化作为支持社会成员政治行为的心理因素,几乎作用于政治体系的每一个领域。从某种意义上讲,政治体系中政治文化的特征决定着该体系存在的状态、运作的方式以及发展演变的道路和方向。特定的政治文化是政治体系得以存在和维持的必要基础,任何政治体系的存在和维持都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文化。一个国家良好的政治生态需要确立与之相适宜的政治文化土壤,如果没有恰当的政治文化软环境,就可能导致政治生态危机。

政治生态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而特定的历史文化传统、民族秉性、意识形态传承、政治情感,在很大程度上对政治生态的形塑起着重要作用。政治社会化理论认为,特定的政治系统里面的成员,通过各种渠道的政治文化的熏陶,逐渐将自然人变成了社会人、政治人,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就是政治意识、政治纪律养成和自觉性不断提高的过程。“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形成、维持和改变的过程。每个政治系统有某些执行政治社会化功能的结构,它们影响政治态度、灌输政治价值观念,把政治技能传授给公民和精英人物。” [4]

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沉积于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积极因素通过创造性转化,可以吸纳进现代中国的政治文化之中。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伴随着两千多年封建专制历史的因循守旧、裙带关系、官本位等政治文化积弊甚重。这样一些文化积弊在一些人心中根深蒂固,很难一下子割除。而这些落后的政治文化积弊得不到根除,必然会破坏良好政治生态相适宜的政治文化土壤。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执政党通过全面从严治党,努力引导、培育和塑造出一种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相匹配的、与良好政治生态相适宜的现代政治文化,为优化政治生态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立足现实,通过全面从严治党,我们应重点从以下方面入手建构与良好政治生态相适宜的政治文化土壤:第一,通过对网络等现代新媒体的引导,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创新与传播。网络技术的成熟与发展客观上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创新与传播提供了便利。但同时,网络等新媒体也可能为一些不良甚至腐朽没落的政治文化所利用。因此,要注重技术创新,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和管理,积极弘扬先进政治文化主旋律,牢牢把握网络政治文化传播的主动权和话语权,保障网络政治文化的健康发展。第二,大力培育以民主法治为价值取向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根据中国的国情和政治文化环境,致力于培育和造就公民参与、人民参政议政、以民主、法治、平等、竞争等精神为主导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第三,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地位,吸收和借鉴人类一切优秀的政治文化遗产,但同时要坚决抵制西方的错误政治文化渗透,维护我国的政治文化安全,在文化自省的基础上通过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建构,确立我们的政治文化自信。第四,大力倡导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等政治情感,创造出良好政治生态适宜的政治文化氛围,并通过这种政治文化氛围的熏陶,最终对从政者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产生积极影响。

四、通过全面从严治党构建与良好政治生态融洽的政治关系

广义的政治关系内涵十分丰富,既包括国内的各种政治关系,还包括国际政治关系。我们这里所讲的政治关系,特指以执政党及其成员为主体构建起来的党组织与党员之间、党员之间和组织之间的相互联系,主要包括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上级组织与下级组织的关系、党员个人与党的整体的关系、党中央和党的各级组织之间的关系、党组织及其成员与非党员群众的关系等等。

政治关系是影响政治生态的重要因素,和谐融洽的政治关系能够为政治生态提供一种润滑剂和保护膜,促成良好政治生态的生成,反之,紧张、疏离的政治关系则会损害政治生态,甚至导致政治生态局部领域的恶化。从执政党的角度考察政治关系是否和谐、融洽,可以重点从两个维度来审视,第一个维度是党群关系如何,第二个维度是党内关系如何。

党群关系历来是我们党十分重视的一种基础性政治关系,在我们党领导革命战争年代,就把党群干群关系定位为鱼水关系、血肉关系,把党和人民群众定位为一种互相帮助、相互促进的关系体。秉持这种相互依存,共同进步的价值追求,党的群众路线及其有效践行成为我们党克敌制胜、夺取政权的重要法宝。但是,随着政权的巩固、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转型,党群关系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嬗变,脱离群众的危险上升为我们党新时期面临的四大危险之一,成为党在新时期面临的巨大挑战。“执政党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能否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5]“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6]为此,通过全面从严治党,当前要重点从以下方面着手,不断促进党群关系重新回到正确轨道上来:一是要深入群众,宣讲政策、了解社情民意、关心和帮扶生活困难群众、指导发展生产,为群众办好事、干实事、解难事,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有了这种情感上的真心认同,党群干群关系自然能够密切;二是要畅通群众利益表达渠道,重视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充分发挥人民团体、行业协会、大众传媒的社会利益表达功能,搭建各种平台,让群众有苦有地方倾诉,提升壮大群众对党的信赖和真心拥护;三是坚持和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民主自治等制度,在出台事关群众重大利益的决策时,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积极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关心关注群众正当合理的呼声,促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四是不断创新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进一步提高服务群众的本领,在革命和战争年代,我们党积累了丰富的群众工作方法。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群众工作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群众工作出现了大量新情况、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广大党员干部深入群众,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在新的实践中提高服务群众的本领。

党内关系是一个政党活动的基础,在党内各种关系中,党内民主是最本质的属性和要求。党内民主,是指党员在党的政治生活中,平等享有党章规定的直接或间接参与、决定和管理党内各项事务的权利。党内所有成员在政治上的平等,并不否定党的领导干部和党的领袖的作用,与民主集中制原则也不相抵触。应该说,整体上来讲,我们的党内关系是健康的,但是,也存在一些党员干部甚至是党的高级干部扭曲党内关系,将上下级关系异化为一种人身依附关系,如果任由这种不健康的、异化的党内关系蔓延,会严重影响良好政治生态的构建。正是由于存在影响良好政治生态形成的一些不健康的政治关系,因此,当前迫切需要通过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加强党性教育,强化共同理想,完善权力结构,努力营造民主、平等的党内关系,构建更加和谐融洽的党群关系,从而激发广大党员群众的政治参与热情,不断优化我国的政治生态。

五、通过全面从严治党根除阻碍良好政治生态生成的腐败毒瘤

消极腐败是导致政治生态恶化的毒瘤,如果任由腐败现象滋长蔓延,它就会像癌细胞一样不断扩散。因此,优化政治生态必须把反腐倡廉作为切入点,根除腐败乃是政治生态良性发展的保障性要素。

反腐倡廉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题中应有之义,对于党内出现的形形色色的腐败现象,不管是“老虎”“苍蝇”“蚊子”“幼卵”,绝不姑息,绝不手软。可以这样认为,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不仅是我们党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一种努力,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四大考验”,化解“四大危险”的现实需要。

从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视角看,反腐只是手段,而倡廉才是目的。为此,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方针,当前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反腐倡廉教育,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警示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对权力心存敬畏之心,严守党纪国法,确立规矩意识,建立不想腐的自律机制;二是不断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强化“两个责任”,积极构筑预防腐败的制度体系,通过良好的反腐败制度供给,堵塞制度漏洞、弥合制度缝隙,让腐败分子无机可乘,形成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三是进一步提高惩戒力度,探索新方法、新路径,不断完善惩戒机制,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四是通过合法合规途径,提高干部的薪酬待遇,保障党员干部的合理诉求,在工作上不断改善工作环境和条件,让党员干部珍惜工作岗位,并最终转化为公职人员不愿腐的良好政治生态场景。特别是,全面从严治党,要注意吸收古今中外反腐倡廉的经验,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制度模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需要坚持发扬我们党在反腐倡廉建设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成功经验,需要积极借鉴世界各国反腐倡廉的有益做法,也需要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宝贵遗产。” [7]

参考文献:

[1]刘云山,努力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实践,2015,(6)

[2]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7

[3]习近平 领导干部要带头树立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党建研究,2007,(6)

[4][美]阿尔蒙德,小鲍威尔 比较政治学[M]曹沛霖,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91

[5]黄小军,朱勇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内在逻辑 学习探索, 2015,(3)

[6]习近平 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19

[7][JP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90

【责任编辑:黎峰】

猜你喜欢

政治文化政治生态全面从严治党
全面从严治党开启“三点攻”新模式
孙吴政治文化研究的新探索
大饥荒爆发前爱尔兰的政治生态
贯彻新形势下政治建军要求
以新理念开启新征程
浅析英美法政体的异同
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与协商民主制度的互动关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