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梧州市水稻质量安全生产HACCP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2016-01-20石绍明杨桂强

南方农业·下旬 2015年12期
关键词:质量安全水稻

石绍明 杨桂强

摘 要 就梧州市水稻质量安全生产应用HACCP模式进行质量控制试验实践,根据对水稻生产影响质量的关键危害因子分析,制定预防与控制措施。结果表明,实行HACCP模式对推进梧州市水稻产业向着优质安全、生态高效方向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水稻;质量安全;HACCP模式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36-0-02

1 梧州市水稻质量安全生产HACCP模式的实践与探索目的意义

水稻是梧州市优势粮食作物,全市水稻种植面积近12.67万hm2,产量近80万t,提高水稻生产综合配套生产技术,增加粮食总量、保障粮食有效供给以及大力推广水稻生态安全、优质高效生产技术,提升水稻质量安全水平和经济效益,是梧州市粮食生产的重点和发展方向。

近年来,随着梧州市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农业科技、经费投入的增加,肥料以及农药等农业投入品使用量也逐步增加,由此而引起的生态和环境污染问题已不容忽视。如全市仅每年稻田施用的肥料、农药流失总量就近3 000 t。此外,有约7万t的秸秆废弃、35万t的秸秆焚烧,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再加上工业区、矿区开发而造成的粉尘和重金属污染等也对梧州市的水稻质量安全生产带来了挑战,因此,当前形势下如何保障梧州市水稻质量安全,是梧州市水稻产业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试验旨在结合梧州市藤县照明水稻专业合作社致力于发展绿色、有机优质大米的产业发展思路和目标规划,通过借鉴应用国内外食品行业普遍采用的最严格的质量安全控制模式,即HACCP(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模式及其基本原理,开展水稻质量安全生产HACCP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食品质量管理标准要求水稻生产全过程的质量安全控制,从而减少农药化学肥料和重金属等污染,实现水稻生态安全、优质高效生产目标,满足和适应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越来越高的消费需求,这对今后梧州市水稻无公害、绿色、有机生产,保障质量安全具有十分积极意义。

2 梧州市水稻质量安全生产HACCP模式实践的主要内容及技术措施。

本试验自2012年开始主要在藤县水稻照明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开展。重点抓住水稻质量安全生产中化学农药、肥料和重金属这些关键影响及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特点、规律,制定好相应的防控策略措施,实现从产前、产中、产后环节的质量控制,其主要内容及技术措施如下。

2.1 做好产前基地环境质量监测调查

试验坚持稻田生态环境基础条件至少要符合国家无公害产地环境质量标准要求,严格控制工业及生活污水及废气物排放到田间,灌溉用水要经检测分析合格才能使用,必要时进行产地环境净化;防止砷、铅、镉、汞和氟等重金属超标和杀虫双等农药残留超标污染危害。

2.2 做好生产过程质量安全控制措施落实

试验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原则,综合运用农业、物理和生物等绿色防控技术来控制水稻病虫害;坚持通过采用高抗性水稻优良品种减少病虫害发生;应用振频诱虫灯控制稻纵卷叶螟、三化螟等害虫;实行稻鸭共作防虫、防稻纹枯病和抑制杂草等措施;必要时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药剂或植物性农药)辅助防治。此外,重点做好田间农药安全、科学以及合理使用监管,减少农药残留污染,同时确保所使用农药的质量,防止假冒伪劣农药对水稻品质安全的影响。

2.3 做好肥料质量控制

试验坚持以使用以腐熟鸡粪、腐熟花生麸、沼液肥料等有机肥料为主,利用冬种作物秸秆还田、冬种绿肥来提高稻田肥力;采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减少化学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肥料投入成本和污染机会。同时,做好肥料质量监督监测,需要时施用正规厂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的商品有机肥,防止重金属或其他污染物超标影响稻米质量卫生安全。

2.4 做好稻米贮藏工作

试验在稻谷采收期间重点预防可能出现的霉变、外源物污染等问题而影响其后稻谷加工和品质安全。试验仅对稻谷采收至晒干阶段的质量控制,其后的稻米加工包装以及贮藏运输阶段质量控制措施不作探讨。

3 梧州市水稻质量安全生产HACCP模式实践试验效果与评价

3.1 试验稻田基地环境质量安全分析与评价

3.1.1 强化对基地稻田灌溉水的质量监测

对影响质量安全的9项主要的参数指标进行多次抽样监测,如结果所示灌溉水质能符合NY/T391-2013《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条件》、NY/T1054-2013《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规范》的要求,见表1。

3.1.2 强化对基地稻田土壤的质量监测

对影响质量安全的7项主要的参数指标进行多次抽样监测,如结果所示土壤能符合NY/T391-2013《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条件》、NY/T1054-2013《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规范》的要求,见表2。

3.2 试验基地稻米質量安全分析与评价

通过有资质和权威检测机构对影响稻米最主要的农残及重金属含量进行检测分析,其结果数据显示能符合NY/T 419-2014《绿色食品 稻米》标准要求,见表3。

3.3 试验基地水稻产量以及效益评价

本试验实践主要在蒙江镇那塘、双德等生产基地实施,面积30 hm2,2012-2014年试验区3 a水稻平均产量为1 012 kg/667 m2,超过年平均产量1 000 kg/667 m2的预期目标;同时,由于稻米质量安全符合绿色、有机大米标准要求,自该合作社获得广西食品优秀企业、水稻基地获得有机稻认证后其稻米价格比普通大米价值增加两倍以上,667 m2增加利润超2 000元。

4 结语

试验通过借鉴应用国际上通过的食品行业普遍采用的质量卫生控制模式,开展水稻生产HACCP质量控制模式试验实践,分析产前、产中和产后中影响质量的关键危害因素,进行预防和控制,确保最终产品最后的质量安全,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对于解决当前水稻生产中存在质量安全隐患,推动梧州市水稻产业向安全优质、生态高效方向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值得进一步扩大试验和应用示范。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质量安全水稻
什么是海水稻
有了这种合成酶 水稻可以耐盐了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一季水稻
水稻花
进一步加强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思考与对策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混合模式研究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创新策略分析
我国农产品农药残留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