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溪市红塔区油菜高产创建的成效及措施

2016-01-20刘庆荣张仕莲李丽辉戴荣珍赵剑平施云华

南方农业·下旬 2015年12期
关键词:成效油菜措施

刘庆荣 张仕莲 李丽辉 戴荣珍 赵剑平 施云华

摘 要 介绍玉溪市红塔区2013-2015年实施油菜高产创建的完成情况、成效和具体措施,并对油菜高产创建取得的经验进行阐述,以期为玉溪市油菜产业发展提供指导。

关键词 油菜;高产创建;成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S565.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36-0-02

油菜是玉溪市红塔区小春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5 333.3 hm2左右,发展油菜生产对保障粮油安全、农民增收及提升烤烟产业,实现烟、油产业良性互动具有重要意义。为促进红塔区油菜产业发展,2013-2015年,红塔区连续2 a承担云南省科技厅油菜高产创建项目。项目实施组严格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组织实施,面对连续特大干旱影响,项目实施组狠抓各项科技措施的到位率,强化抗旱减灾措施的落实,加强田间管理,以核心区为重点,采取技术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点直接到人,组装配套规范化高产栽培技术,在干部、群众和项目实施组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高产创建任务。

1 油菜高产创建完成情况

1.1 目标任务

通过高产创建活动,集成油菜栽培的各项技术,实现品种、技术统一,实现良种良法配套,最大限度地发挥品种和技术在产量、品质等方面的生产潜力,能够使无形的技术推广变成直观的现场,充分展示先进科技的示范效果,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创建优质油菜高产示范区,即创建百亩核心区、千亩展示片和万亩示范区,力争单产达到2 700~3 000 kg/hm2,加快示范推广优质油菜新品种。

1.2 任务指标

根据云南省科技厅的安排,结合红塔区农业生产实际,在红塔区研和街道、洛河乡建立坝区和山区两个万亩油菜高产示范区,即创建百亩核心区、千亩展示片和万亩示范区。产量指标:坝区百亩核心区平均单产3 300 kg/hm2,品种统一采用A35;千亩展示片平均单产3 000 kg/hm2,品种统一采用A35;万亩示范区平均单产2 700 kg/hm2,品种采用A35、玉红油1、2号。山区百亩核心区平均单产3 000 kg/hm2,品种统一采用花油6号;千亩展示片平均单产2 550 kg/hm2,品种采用花油6号、玉红油2号;万亩示范区平均单产2 400 kg/hm2,品种采用花油6号、玉红油2号。

1.3 完成情况

1.3.1 面积完成情况

通过项目实施组、乡(街道)农科站和村委会的共同努力和协调配合,百亩核心区共完成37.54 hm2,千亩展示片共完成291.09 hm2,万亩示范区共完成3 060 hm2。万亩示范区涉及3个街道和一个山区乡105个村民小组14 021户农户。

1.3.2 产量指标完成情况

按照《云南省農作物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中油菜的测产验收方法和步骤,由云南省科技厅、玉溪市科技局主持,邀请省、市有关领导、专家组成验收组,对红塔区油菜高产创建项目进行验收。其产量完成情况:坝区油菜百亩核心区平均单产3 481.5 kg/hm2,超考核指标5.5%,千亩展示片平均单产3 181.5 kg/hm2,超考核指标6.05%,万亩示范区平均单产2 943 kg/hm2,超考核指标9.0%;山地油菜百亩核心区平均单产3 292.5 kg/hm2,超考核指标9.75%,千亩展示片平均单产2 938.5 kg/hm2,超考核指标15.24%,万亩示范区平均单产2 770.5 kg/hm2,超考核指标15.44%。

2 取得的成效

2.1 示范区产量、效益和科学种植技术明显提高

示范区油菜单产明显提高,山地油菜示范区1533.3 hm2,单产比非示范区增28.02 kg,增产64.45万kg,新增产值354.48万元;坝区油菜示范区1526.7 hm2,单产比非示范区增28.57 kg,增产65.43万kg,新增产值359.87万元(按红塔区油菜籽平均市场价5.50元/kg计算),项目示范区共新增产值714.35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示范带动和增产增收效益,组装成一套适合油菜生产发展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为实现红塔区油料作物的优质、高产、高效生产探索出一套高产创建的运作模式。

2.2 广大农民科学种植管理水平和科技意识得到提高

在项目区建设中,以突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为重点,采取举办培训班、田间巡回指导等方式,从油菜播种、培育壮苗到中耕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和适时收获等各个生产环节进行技术培训,形成了项目区农民自觉学科技、用科技的良好氛围,有效提高了农民的科学种植管理水平。

2.3 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项目区采取统一优质高产抗病品种、统一施肥和统一病虫害防治等措施,既提高了产量收益,又有效避免了农民盲目施肥、使用农药等行为,降低了生产成本。项目区通过采用抗病品种、蕾苔期喷有机钾和初花期喷施硼、终花期分墒施药防治蚜虫和白粉病等技术措施,减少用工,节省了生产成本。

2.4 优质油菜新品种选育试验示范工作取得突破

结合高产创建项目,开展优质油菜新品种选育试验示范,优质山地油菜新品种“玉红油3号”2014年4月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审定编号:滇审油菜2014003号),成为红塔区选育的第一个优质山地油菜新品种,优质油菜新品系“玉红油4号”2015年3月通过田间鉴评,申请云南省品种审定。优质油菜新品种的选育成功,促进了玉溪市及全省油菜产业发展。

3 主要做法

3.1 加强领导,强化服务

为切实抓好红塔区油菜高产创建项目,加快农业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先进实用技术的示范推广,实现油菜增产,农民增收。成立红塔区油菜高产创建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实施小组,确保项目实施的质量。领导小组组长由红塔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担任,副组长由区科技局局长、区农业局局长担任,技术实施小组组长由红塔区种子管理站站长担任。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工作方案的制定、项目资金的筹集、组织协调、监督检查、现场观摩会的组织、总结验收及考核制度的制定。技术实施小组:主要负责项目组织实施、科技培训、宣传及田间技术指导,做到重心下移,服务到村、包干到片、落实到户、指导到田、责任到人、分工合作。通过加强领导、强化服务,使广西油菜高产创建工作,从组织领导,到技术方案制定,各项措施落实,得到有力保证。

3.2 搞好科技培训,扩大宣传

为了确保项目实施的质量和高产创建目标任务的实现。项目实施小组坚持重心下移,采用服务到村、落实到户、包干到片、责任到人、分工合作,充分利用各种传媒手段加强科技培训,印发技术资料,提高科技措施的到位率。在油菜生产的各个关键时期组织技术培训,共进行科技培训18期,培训农户1.5万人次,发放培训资料1.5万余份,做到户户都有一位明白人。

3.3 开展科学技术指导,确保关键技术落到实处

按照“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围绕“五化”(品种布局区域化、播种施肥精确化、种植规格化、栽培规范化和管理科学化)、“六统一”(统一品种、统一整地播种、统一种植规格、统一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及统一技术培训)开展科学技术指导工作,重点抓好推广优良品种、测土配方施肥、根肿病防治技术、蚜虫及白粉病防治技术、增施硼肥及锌肥等技术措施的落实。项目实施技术小组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采取分片包干、蹲点指导、定点、定人以及定面积等多种形式,开展油菜高产栽培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

3.4 適时组织现场观摩与交流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为不断总结和推广高产创建示范活动取得的成功经验,在油菜生长关键时期,区科技局、区农业局组织相关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示范户代表、非示范区农户代表到高产创建核心区参观、学习和交流,提升科技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提高农民科学种植水平和文化素质,培养一批有文化、有技术、懂经营的现代农民,充分发挥高产创建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3.5 开展优质油菜试验研究

结合红塔区油菜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需求,以油菜高产创建项目的实施为契机,组织开展2组6个优质油菜新品种(系)展示试验,开展油菜育苗移栽试验示范。选育出适宜红塔区及全省种植的优质油菜新品种,促进红塔区及全省油菜产业发展。

3.6 开展技物配套服务,提高农户积极性

为使油菜高产创建项目顺利实施,针对气候和油菜生产特点,对项目区农户免费提供种子、农药、化肥,提高项目区农户油菜生产积极性。

3.7 加强项目资金管理

项目资金使用严格按照省科技厅项目审核批准实施方案执行,遵守国家和云南省相关资金管理制度,严格按照红塔区农业局资金使用办法执行,与项目区承担单位签订项目合作协议,按照合作协议拨付项目资金,加强项目资金监督管理,确保项目圆满完成。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成效油菜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油菜烩豆腐
种油菜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