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謇在朝期间与朝鲜文人的交往

2016-01-20陆霞

文教资料 2015年27期
关键词:上海辞书出版社张謇金石

陆霞

(南通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0)

张謇在朝期间与朝鲜文人的交往

陆霞

(南通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0)

张謇两次赴朝,在朝鲜时间将近一年。他在助吴长庆料理军务之余,还广泛与朝鲜文人学士交往,他们慕名来访并索赠诗或求题字。因此,张謇在朝鲜期间为朝鲜人赠诗非常多,这些诗文唱和皆是近代中朝文学交流之珍贵史料。

张謇 中朝交流 诗文唱和

张謇曾两次赴朝。第一次是1882年朝鲜爆发壬午兵变,朝鲜政府请求清军出援,清政府派出丁汝昌、马建忠等率军入朝。后日军大举入侵朝鲜,清政府派出广东水师提督吴长庆率庆军赴朝。此时张謇29岁,他作为吴长庆的幕僚随吴入朝。关于这次入朝,张謇之子张孝若在编纂的《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中摘抄了黄炎培关于韩国的吴武壮祠的记载:“朝鲜壬午之变,中国政府调广东水师提督吴长庆,率登州兵以七月度韩震慑……祠有光绪十一年金尚铉撰,金允植、沈履泽去思碑。附光绪八年随征将士宾吏题名:首列幕宾,优贡江苏通州张謇……”壬午之战是鸦片战争以来清军难得的胜利,张謇在此役中显示了杰出的才能,并撰写了《朝鲜善后六策》、《壬午东征事略》、《乘时复规流虬策》等文章,赢得了朝鲜众多有识之士的尊敬。

清军镇压朝鲜起义后,张謇随马建忠、丁汝昌等回国,而吴长庆所率庆军则暂留朝鲜。翌年,应吴长庆之召,张謇再次赴朝,为吴料理军务。此次在朝滞留时间较长,而后再次回国,此后未再赴朝鲜。在此后四十多年的时间里,张謇与韩国文人的诗文之交依然没有断绝,成为近代中朝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

张謇两次赴朝,在朝鲜时间将近一年,在助吴长庆料理军务之余,还广泛与朝鲜文人学士交往,他们慕名来访并索赠诗或求题字。因此张謇在朝鲜期间为朝鲜人赠诗非常多,与朝鲜文人产生了非常深厚的友谊。

金允植(1835—1922),字洵卿,号云养,朝鲜吏部参判,也是朝鲜著名文人,喜诗词,两人交谊深厚。在平定叛乱之后,张謇曾去金允植的住处拜访他,然而未能会面,张在其日记中记载:“访云养不直。云养家谏洞,门巷湫隘,茅舍数楹,墙垣不能蔽邻人之目,清况如此。见其子效曾,字景鲁。云养以是日迁江华留守。”①由此可见,金允植是个非常清廉的官员。金允植知道张謇喜爱诗词,就将朝鲜诗词名家金泽荣介绍给张謇。张謇在他的《朝鲜金沧江刊申紫霞诗集序》中有这样的记载:“往岁壬午朝鲜乱,謇参吴武壮军事,次于汉城。事平,访求其国之贤士大夫,咨政教而问风俗。金参判允植颇称道金沧江之工诗。他日见沧江于参判所,与之谈,委蛇而文,似迂而弥真。其诗骎骎窥晚唐人之室,参判称固不虚。”②张謇高度评价了金泽荣的诗,认为其诗有晚唐之风。金泽荣在《年略》中写道:“余见季直神宇英爽,意义磊落,笔谈如流。”他还作《赠张啬庵季直》赠与张謇:“黑风吹海声如雷,泰山已没扶桑摧。大地摇盪无昼夜,高帆映日张生来。吴公幕下三千士,借箸运筹须汝才……”③从中可以看出,二人对彼此的才能都非常倾慕,这为日后金泽荣到南通投奔张謇打下了基础。

张謇与金允植交往虽然时间不多,但友谊十分深厚,当他在中国得知故友金允植逝世时,非常悲痛,作长诗以悼故友:“破晓飞来尺一纸,开缄叹嗟泪盈眦。朝鲜遗民老判书,生已无家国俱死。国何以死今匪今,主孱臣偷民怨深。强邻涎攫庇无所,昔尝语公公沉吟。自是别公四十载(癸未与公别),东海风云变光怪。居州独如宋王何,楚人甘受张仪绐。一窜投荒不复还,国社夷墟犹负罪。李家兴废殊等闲,河山辱没箕封贤。白发残生虏所假,赤心灰死天应怜。噫吁兮!朝鲜国,平壤城,李完用不死,安重根不生,运命如此非人争。居上低头惟诵经,诵经之声动鬼神。后生拔剑走如水,亡秦三户岂徒然,从会九京良有以。公胡遽化九京尘,淬患缠忧八十春。回忆南坛驻军日,肠断花开洞里人(花开洞,居士昔居处)。”④二人虽分隔四十余年,但张謇得知金允植去世的消息,仍然感到非常悲痛,两人交往虽然时间不多,但是可以从诗中看出两人情谊之深厚。这首诗还表达了他对国家孱弱、官员腐败、百姓多怨的痛心,两国同受帝国主义侵略,同处于国家民族危亡的时刻,相似的历史使得张謇对金允植的处境感同身受。

金昌熙(1844-1890),字寿敬,号石菱、钝斋,谥号“文宪”,是当时朝鲜的吏部参判,也是著名文人,有《石菱集》、《谭屑》等著作行世,庆军入朝时他就是朝鲜李朝的迎接官,与袁世凯等人交往频繁,并著有《东朝迎接录》详细记载了这一段历史。张謇称他为“此邦知外务者”,且为中国移民后裔。张謇盛赞其的才能见识:“石菱参判者,金匮之华裔,而鸡林之故家也。往缘公事,来傧王师,昕夕戎旃,从颂绪论。故都廿代,能说其替兴:道洽八区,从咨夫险易。多闻识要,瞻智用愚。朝鲜多材,亦其楚矣。”⑤这是张謇为金昌熙的《谭屑》所作序言,序文中有:“即岁孟夏,载赋东征。寻旧垒之燕栖,赓以欢于鸿雪。感慨人事,怊怅功名。既窾裹于咏歌,复进商一其著录。《谭屑》二卷,则参判有得之微言,而冥通于释老者。夫五浊世界,在在贪痴;三乘便门,谁谁觉悟。参判以维摩之善病,工蒙庄之寓言。满谷满山,道罔坠而不著;在鸟在兽,词缘物以成声。”《谭屑》这本书记载了作者金石菱的读书感悟及其所作的警醒世人的寓言。

张謇在其日记中提到他与金石菱的交流,因为金石菱不识金器,遂以“论金不辨金黄赤”的对联调侃,石菱听到非常高兴,说很符合他的生平,大概是他平时不太追求金钱。他自己没有对下联,而是请张謇对下联。张謇知道金石菱曾在同治年间出使中国,对中国文化有较深的了解,于是就拟出下联:“观乐能知雅颂风”。金石菱看后更高兴,问张謇能不能再拟一对,张謇随即对出:“标卷平分甲丙乙,贡赋犹区下上中”、“闻乐徐参肉竹丝,品酒能分碧白红”⑥。金石菱喜欢喝酒,朝鲜的酒红上碧中白下。

张謇在朝期间为金石菱所作赠诗为数不少。如《招隐三首赠金石菱》,诗的全文如下:“大道日榛芜,仁义委刍狗。混茫睇八极,隆闭沍阴黝。海水薄天飞,顷洞震地纽。纷缊上边功,龙鱼乃杂蹂。当其时会乘,嫫嫱均好丑。得丧倏然事,素履傥无咎。曳尾泥涂中,我怀漆园叟。似闻北山士,陇笑腾千春。亦越崔伯渊,饰竞灰其身。古来聪知彦,动与尤悔因。功利岂云恶,所贵孚我真。山泽有坦途,结兰钦幽人。扃岩筑轩宇,高桂笼青云。愿言继琼佩,著书尊逸民。鲁公营菟裘,亦云吾将老。表圣识三休,知几殊自好。百岁俟河清,祸已集炎槁。云何期十霜,人事谁能保。浮湛恃周才,爵服虑缁皂。苾苾西山薇,菁菁南涧藻。洵饴逍遥游,卜居亮及早。”⑦这首诗通过气势磅礴的景物描写展现了当时民族危亡的社会环境,表达了诗人的志向。

光绪九年六月二十五日,金石菱之子敬献来拜见,求张謇之诗,张謇作一律诗与之:“忆昔初冠日,公庭举茂才。淹迟雄剑合,沦落爨琴灭。幕府因征伐,尊公与往来。风云激深感,期子凤翎开。”⑧这首诗回忆了他自己的身世,也体现了他与金石菱的相识过程,并表达了对朝鲜青年的期望之情。

赵冕镐(1803-1887),字藻卿,号玉垂、怡堂,朝鲜李朝末期著名诗人,著有《玉垂集》、《礼石记》等。张謇与赵冕镐的诗文往来为数不少,如《书朝鲜赵玉垂参判(冕镐)异苔同岑诗卷后》,表现了张謇对赵冕镐虽然年迈但诗文创作不断出新的钦佩之情。二人的诗文唱酬不仅代表了两人之间的友谊,更是中朝友谊的珍贵史料。

张謇还与朝鲜兵部判书赵宁夏(惠人)、宏文馆伺讲鱼一斋(允中)皆有密切交往,友谊深厚。张謇在朝期间除以上诗文之外还有《书朝鲜近事》:“春秋义与孝经符,太息龙钟宰相疏。为问一时徽号启,何如封禅茂陵书。诸生漫切贾生忧,绛灌勋高自运筹。蕉萃汉阳江上路,几人敝尽黑貂裘。”⑨以及《送黄李二生归江原道》:“时事江河下,纷纭口舌争。上书空涕泪,当路有公卿。自璧珍缄鐍,青山迟耦耕。即看齐二隐,愁甚鲁诸生。”⑩这首诗写出了民族危亡的历史时期,政局不稳,士人报国无门只得归隐山林的无奈之感,表达了对黄、李二生境遇的同情与理解。

壬午(1882)年,张謇初次走出国门,这时他还是一个不到而立之年,没有一官半职,甚至连举人都未考中的青年。但是他与朝鲜的文人学士的交往却相处融洽。虽然语言不通,但是可以借助笔谈交流沟通。由于张謇品格情操高尚诗文高超,朝鲜文人学士对张十分崇敬。朝鲜国王高宗曾请张謇定居于朝鲜,以“宾师”相待,并恩赐以酒馔。他记道:“延陵谒王,王以馔馈慰廷及予,有谢笺。”⑪他日记中还有:“《谢还朝鲜王酒具启》:‘往拜大王盛纂之赐,今见盛酒磁盎,尚在军中行厨,列讯庖丁云:比还役仓卒遗此。廋上宫之屦,既审辨乎是非;还合浦之珠,且叙明其来去。反璧为例,削简增惭。’”⑫张謇漏还一件酒器,说明原因并及时送还,说明张謇非常注意维护庆军和国家的形象。壬午年八月十一日,张謇整装回国,金允植、金石菱对张謇都非常不舍,可见张謇与他们交谊之深。张謇在日记中记载:“十一日,束装。国王赐三品服,作笺谢。石菱、云养皆有眷眷不忍之意。”⑬朝鲜国王赐张謇三品官服,但张謇并未接受其官爵,只是将朝鲜礼制文物珍藏,后送交南通博物院,作为中朝两国友谊的纪念。

张謇在1883年回国后,再未去过朝鲜,但他仍然十分关心朝鲜局势。后来金泽荣举家流亡中国,张謇对他热情接待,帮助他在南通安置并且将他安排在翰墨林印书局任职,也为金泽荣文章报国提供了平台。二人经常欢聚,互相唱和。

总之,张謇在朝鲜期间与朝鲜文人学士之交往十分密切,彼此唱和之诗文,皆是近代中朝文学交流之珍贵史料。

注释:

①张謇.柳西草堂日记·光绪八年七月二十日.张謇全集(第七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176.

②张謇.朝鲜金沧江刊申紫霞诗集序.张謇全集(第六卷).艺文杂著.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331.

③金泽荣.赠张啬庵季直.金泽荣全集(卷一).亚细亚文化社,1978:180.

④张謇.朝鲜金居士讣至年八十七哀而歌之.张謇全集(第七卷).诗文联语,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278.

⑤张謇.朝鲜金石菱参判谭屑序.张謇全集(第六卷).艺文杂著.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48.

⑥张謇.柳西草堂日记·光绪八年八月四日.张謇全集(第七卷).诗文联语.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180.

⑦张謇.招隐三首赠金石菱.张謇全集(第七卷).诗文联语.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64.

⑧张謇.朝鲜金石菱参判命其子教献既冠来见与诗勖之.张謇全集(第七卷).诗文联语.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62.

⑨张謇.书朝鲜近事.张謇全集(第七卷).诗文联语.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64.

⑩张謇.送黄李二人归江原道.张謇全集(第七卷).诗文联语.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64.

⑪张謇.柳西草堂日记·光绪八年七月二十四日.张謇全集(第七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176.

⑫张謇.柳西草堂日记·光绪八年八月二日.张謇全集(第七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180.

⑬张謇.柳西草堂日记·光绪八年八月十一日.张謇全集(第七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181.

猜你喜欢

上海辞书出版社张謇金石
金石包装有限公司
张謇家训一则(书法作品)
新增编委介绍
金石包装有限公司
论张謇的日本观
冷热
《古诗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思妇形象分析
联墨双馨六
Motivation of Crime in A Study in Scarl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