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文学创作中的“他者”
——读者介入对网络文学创作的影响研究

2016-01-20关云波

文教资料 2015年27期
关键词:他者文学创作网络文学

关云波

(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云南 曲靖 655011)

网络文学创作中的“他者”
——读者介入对网络文学创作的影响研究

关云波

(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云南 曲靖 655011)

作为一种基于网络媒介发展和兴盛起来的新型文学类型,读者及由读者为基本单元的市场以网络文学创作者视野中的“他者”方式影响或作用于网络文学的创作,形成了网络文学的“狂欢化”、麦当劳化、产业化等现象,既显示出在这种“他者”介入下对网络文学产生的积极作用,又不能忽视其造成的负面影响。

网络文学 他者 创作介入

网络文学已不是传统视界中界限分明的主体、客体、载体、受体的相互作用,创作行为及其过程因BBS、接龙小说、微博、博客、在线阅读等形式而使其受到了多种因素的介入,这些因素诸如读者、市场及多重读者的整合,构成了网络文学创作中以特殊方式参与创作的“他者”。

一、读者的迎合:网络文学“狂欢化”

网络文学比以往任何文学样式都更接近读者,作者与读者在网上体现了平等的交互性,传统的写作性质被完全改变,写作不再是作者一个人的劳动,而成为作者及作者眼中的他者—读者的共同劳动。在各种文学网站里,点击率几乎决定了一部文学作品的命运,影视剧作的收视率更是它的生命线,网络文学、网络文学改变的影视剧、游戏所能获得多少读者、观众、玩家,怎样笼络这些读者群,成为创作者心照不宣的追求。因此,在网络文学的创作中迎合读者是作者创作的一大追求,这一迎合,带来了文学的“狂欢化”。“狂欢是人类生活中具有一定世界性和普遍性的特殊文化现象,它包括两个层面:既指涉人类社会生活的狂欢现象,又指狂欢化的文学现象”[1]。网络经常被描述为一个巴赫金式的狂欢节广场,具备狂欢化的精神实质,即广场狂欢的符号性、虚拟性和交互性。网络文学作品要获得高点击率,要迎得最广泛的读者认同,就必须使之符合读者群的筛选标准,即能被大众所辨识,成为大众文学、大众文化的一部分,为了迎合读者,网络文学的创作以亦喜亦忧的方式呈现着。

迎合读者即满足他者,网络文学的创作变得有预测性。网络文学较之传统文学的最大优势在于其交互性——可与读者进行多向多次的心灵沟通,让作者寻找到网络交际圈,让作者零距离了解到读者的心理需求,使文学创作不再是作者孤独的“爬格子”,而是用最“无我”的方式实现最“真我”的表达与交流。作者与读者在交流活动中幸福指数都得到增加并尽可能狂欢。《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在网上发表后,不断有读者给痞子蔡提出建议、设计情节,使其越写越兴奋,这篇小说虽然署了“痞子蔡”的名字,但实际上却是作者、读者共同合作的产物。可见,读者以他者角色介入网络文学创作既是网络时代发展的特征体现,又是网络写作的需要。

迎合读者满足他者的同时,网络文学狂欢背后又呈现出创作的缺失与困惑。为迎合大众的口味,文学固有的审美作用和教化功能被边缘化,取而代之的是趣味性、时尚性,这种大众“狂欢”直接导致了文学创作的平面化、肤浅化,使文学作品的内容显得缺乏广度和深度。“经典写作那种可供反复阅读、欣赏的情况在网络写作中将不复存在。一千个哈姆雷特中的九百九十九个已经死去了,只剩下一个还在此时此地嬉皮笑脸,做抓耳挠腮的快乐状。……经典文学写作的黄昏已经来到”[2]。我们还注意到,在对他者的迎合中,网络文学将话语权赠予民众,这种大众的反叛,导致了文学语言从传统的字斟句酌走向网络语言的大众化、生活化,甚至世俗平庸化。由于网络文学的生产与消费唇齿相依,且更大程度上是依据读者的消费状况调节生产的,导致广大网站把赢得读者作为第一目的。

作为作者眼中他者的读者介入网络文学的创作中,使创作与阅读达到了主客体的狂欢,使得文学创作比以往任何写作都更具预测性,但这种游戏式的写作至今尚未成为人类精神栖息的天堂,狂欢之后留给我们的是网络文学创作如何克服缺陷与困惑思考,过于迎合读者使创作忧喜参半。

二、市场的迎合:文学麦当劳化的生产

网络写作的前期,写作者们大多不为名利,以一种“击键表我心”的方式自由地表达着各种想法,但随着读者增多,文学网站维护费用增加,为了保障正常运营,就需要商业资本和市场营销理念的注入,导致网络文学的命运出现了转向。各大网络文学网站相继推出VIP的阅读付费制度,也就是网友在该网站阅读一定数量的作品需要支付相应的费用。阅读制度的商业化为网络文学作者带来了福利,他们的写作不再是“义务劳动”。各大文学网站为吸引作者创作,争相推出一整套的优惠措施,比如签约有礼、月薪保底,还有各种各样的奖金、月收入、年收入相当可观。而且,文学网站还与舆论媒介联手,人气高的网络作品不仅能够出版实体书,还能够改编为影视剧、游戏,使网络文学与商业市场结盟,大大增加了作者的收入。为了更大地占有这“利润蛋糕”,各大网站开始拼点击率,争夺读者,抢占市场,导致作者被迫放弃传统文学价值立场,以商品意识取代了启蒙意识,自觉地迎合市场的需要,市场——这一巨大的他者由此参与到了网络文学创作之中。

当前的文学网站呈现出工厂化流水作业趋势,杭州知名网络写手孤云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为了迎合读者的口味,一些文学网站网罗了大量写手,以流水线的方式批量生产文学快餐。”[3]精神生产开始采用类似于物质生产的方式,这一生产方式被称为麦当劳化的生产方式,使得“作品与其说是创作的产物,不如说是出版商、作者与市场合谋的产物,评价文学生产的标准不再是作品的内涵与深度,而是与麦当劳快餐如出一辙的效率与市场原则——即如何在最短时间以最少的资源获取最大利润,如何以标准化的适销对路的产品占领文化市场”[4]。文学网站麦当劳化的文学生产方式,满足了读者的即时、追风、娱乐阅读等心理追求,迎合了市场的需要,带来了文学产品惊人的数量。

近几年来历次重要的网络文学活动与重要的网络文学作品都是文学网站积极运作的结果。文学网站以强大的机制规训写手的创作,制定与写手间利润分成方式,规划网站与写手、写手与受众间的各种关系,将写作的最终目的定位于如何吸引更多的读者,如何更好地迎合市场的需要,表现出新的强权力量。文学网站把商品生产的逻辑转化成了文学写作的逻辑,使得网络文学的“商业注水”现象十分普遍,网络写手“骷髅精灵”说:“干网络文学这一行,最重要的是速度。每个月至少20万字吧,没有20万字上不了排行榜。”这样高产之下,高质何在?网络文学作品普遍表现出随意、冗长、拖沓的“草稿文学”形态。

有专家警告:“过于随意的写作,高度商业化的模式,已经严重影响了网络文学作品的质量,并给网络文学的发展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负面效应。”[5]马季呼吁,文学创作不应是商业的战场,在文学创作与商业化运作的博弈中,如何在精神上保持自我,成为今后网络文学发展中始终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三、多重读者的整合:网路文学产业化发展机制的逐步建立

网络文学由“免费午餐”转变为“收费阅读”后,已经具备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与此同时,我国正向“消费社会”迈进,网络文学从产生之初就服膺于市场,在作为他者的媒介介入和联袂下与动漫、游戏、影视剧、出版等各行业磨合,带来了一系列的产业化发展,使我们更清楚地意识到文学也需要市场,依靠市场销售量体现其价值,文学生产也需要依托作为他者的消费者的向导。

“他者”就是市场,就是网络文学存在的价值体现之一,作为创作者眼中的他者的消费者对网络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消费者向导——我们之前所谈到的读者的口味,在网络文学创作、产业化发展中,读者都是其最关注与迎合的对象,网络文学与商业市场相结合,走向产业化的道路,它的整个活动指向都是以营利为目标的,晋江原创网主编王赫男就曾公开表示:“他们对文学本身并无太大诉求,而更注重网络文学作为一种产业链形式所带来的盈利。”[6]为分到更大的“利益蛋糕”,为自我发展创造更良好的生态环境,向着做大做强的势头迈进,网站、制片者、出版商等更关注读者及多重读者群的需求,关注、迎合与整合成了他们发展的标准。

怎样整合好各种媒介下的读者,拥有更大的读者群,用高超的手段勾起他们的消费欲望,是最重要的问题,对文学网站而言意味着必须构筑自己畅通的营销渠道,以公司的集体力量把可能利益迅速转化为现实利益,而文学网站最吸引人的地方也正在于此。如“起点中文网”打造的网络文学产业链,使得“起点中文网”的总收入中约有一半来自电子阅读,另外一半来自版权运营和广告。它的产业链上包含了作者、读者、书业经纪人、出版商、发行商、游戏改编者、影视改编者和手机运营商等一系列人员。以文学网站为平台打造基于原创小说基础上的整个产业链是集团化营销吸引人气的重要方式——流行文化工业的运营模式。对一般写手而言,产业链只限于实体书出版,但文学网站的平台提供了众多渠道,为渺小的个体写手描绘了美好而广阔的前景,其激励作用不可低估。

现在通行的做法是把文学网站和网络游戏、影视剧改编等他者联系在一起,网络小说可以改编成网络游戏和影视剧,网络游戏、影视剧同时可以配备网络小说,二者相得益彰,这就进一步扩大了网络文学的影响力。在卓越网上长期居于销售部第一名的《杜拉拉升值日记》先被拍摄为电影,影响很大后又拍为电视剧。《诛仙》、《鬼吹灯》、《兽血沸腾》等网络小说改编成游戏后均获得了成功。再者,文学网站与传统出版业频频联手,利用网络文学这部“疯狂机器”运转出惊人的利润。正是文学网站的巨大商业前景,投资公司把目光投向了国内有影响力的文学网站,“起点中文网”、“榕树下”、“幻剑书盟”、“晋江原创文学网站”等有名的文学网站先后被投资公司收购。2008年7月4日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在京宣布成立盛大文学有限公司。“起点中文网”、“红袖添香”、“晋江原创文学网站”成为其下属的全资公司和投资公司。盛大总裁陈天桥说:“盛大的使命是用新的技术和新的模式去改造、推动传统文化产业发展,并形成新的运作机制。”[7]湖南卫视副主编龙丹妮为此感慨道:“网络未来的发展实在太可怕了,通过网络技术的方式和盛大文学这样的公司,可能以后文学就不是这样的文学碎片了,而是一个集团军、规模化作战的集团军……”[8]显然,网络文学的集团化、网络文学创作和出版等生产的链条化已成为网络文学发展的一个独特特点。

四、结语

在文学网站以利益的最大化为旨归的前提下,读者、市场及其对多重读者的整合这些“他者”都以强势姿态介入了网络文学的创作之中,带来文学样式繁荣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注意因作者创作中“他者”的过度介入将导致文学精神希冀的落空,或者说高质量的精神追求只不过是促销口号而已,网络创作者在强大他者干预下更不会以精英意识为主导的传统文学衡量标准为作品的评价标准,而是力图把自己的文学产品销售给人数更多的大众读者,文学作品被当做一般商品来操作。“当艺术行为和经济行为的区别日趋缩小时,当艺术产品被当做一般商品来操作时,其所带来的变化,无论行为上的还是观念上的都是巨大的”[9]。这是很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1]刘亚平.论网络文学的“狂欢化”色彩[D].长春:吉林大学,2006.

[2]敬文东.网络时代经典写作的命运[EB/OL].http://dadao. net/htm/culture/2001/0514/1262.htm,2011-03-01.

[3]李蕾.网络文学创作现状探看:搅动文学一池春水[EB/OL].http://www.chinawriter.com.cn/news/2010/2010-05-11/85262.html,2011-06-11.

[4]宋晖,赖大仁.文学生产的麦当劳化和网络化[J].文艺评论,2000(5):26.

[5]张贺.忙于赚钱“透支写作”网络文学功利成主流[EB/OL].http://edu.qq.com/a/20070619/000029.htm,2011-02-26日.

[6]舒晋瑜.文学网站:左手版权右手金钱[EB/OL].http://www.gmw.cn/01ds/2009-02/11/content_886816.htm,2012-08-25.

[7]黄坚.盛大开辟网络文学新“起点”[N].解放日报,2008-06-09(1).

[8]孙冰.网络文学公司来了![EB/OL].http://finance.sina. com.cn/roll/20080721/01075111713.shtml,2012-08-27.

[9]施惟达,樊华.论消费主义时代的精神生产[J].文学评论,2006(3):19.

本文为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网络文学创作中的读者介入影响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2C185。

猜你喜欢

他者文学创作网络文学
梅卓文学创作论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对待网络文学要去掉“偏见与傲慢”
网络文学竟然可以这样“玩”
揭秘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的诞生
“莉迪亚死了”——《无声告白》中他者的悲剧解读
为“他者”负责:论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责任
论文学创作中的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