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语境在翻译中的作用

2016-01-20王巍

文教资料 2015年27期
关键词:源语图式意图

王巍

(湖北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8)

浅议语境在翻译中的作用

王巍

(湖北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8)

本文从语境与词义、语体、原作意图等方面阐述了语境的重要性,对语境的理解和把握决定了翻译的策略。

语境 原作意图 翻译策略

翻译是一种有目的、有意图的言语交际活动。它传递着源语作者的意图,包括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而语境等语用因素不仅在推理、识别、传递源语意图方面起着线索作用,而且决定了译语使用的语言手段及表达风格。因此,研究语境是正确翻译的基础。

一、语境理论

语境理论最先由波兰籍人类语言学家Malinowsk于1923年创立,他认为:“语言环境对理解语言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伦敦功能学派的费斯继承并发展了这一观点,他指出言语只有依靠语言环境和上下文才有真正的含义。1964年 “系统—功能”学派的代表人物韩礼德提出语域这一术语,其实语域所反映的就是语境。我国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则按内容把语境分为现实的语言语境和广义的语言语境。本文将从语言语境(上下文)、具体语境(交际场合)、认知语境(记忆和知识结构)三方面阐述语境与翻译的关系。

二、语境与词义的选择

任何词语、语句和语段都必须处在特定的词语联立关系中,即上下文。词汇所表达的意义同时受到特定的相关的社会交际情景即广义语境的调节。因此,语境是意义的基本参照系。在词义的理解和确立过程中,语境起了关键性的作用,词的意义只有通过语境才能确立。英语中有些意义很泛的形容词,如good,sound,great等,在语言使用中人们很难把握其确切意义。如A:“This is a good strawberry.”和B:“This is a good lemon.”在A句中,草莓取其甜,而B句中good lemon应该是酸柠檬。这里的意义取决于它所修饰的词,因而在相同结构的句子中获得两个完全不同的意义。再如:“When they took the baby from me to clean her up,she let out a couple of good screams.”在这个句中,good的含义我们要靠“screams”的主体“baby”这个词汇语境线索帮助确立。同时在我们的语境知识中,放声大叫这样的哭声才是孩子应有的,因而有“响亮”并延伸出“健康”之意,这是“baby”这个词汇语境赋予“good”的情景意义。有时确定一个词的意义,需要从整个段落或其相邻段落、章节甚至整篇文章去获取,选定符合原义的对等词语。如在《名利场》中,到游乐场去的那一天,奥斯本中尉到了勒塞尔广场就对太太小姐说了一句话:“...I have asked Dobbin of ours to come and dine here,and go with us to Vaux hall,he is almost as modest as Joe...”(……我请了我们的都宾来吃饭,然后一块儿上游乐场,他跟乔伊差不多一样怕羞。)从这句话很难确定“modest”的确切意义,因为“modest”有多种意义:“客气”、“羞怯”、“谦虚”、谨慎”、“端庄”等。但在本书第三章末尾有一句说明了乔伊的性格“poor Joe,why will he be so shy?”(可怜的乔伊,他干嘛那样“怕羞”呢?),通过这个语言语境,我们就可以确定“modest”的确切含义为“怕羞”。

三、语境与原作意图

翻译就是译意,这个“意”就是意图,即原文作者的意图。译者要从源语的语音、句法、词义和语用层等各种语境线索中找出源语作者隐于明说之后的交际意图和语用意图。

例1:今天略备薄礼,不成敬意,望各位笑纳。

在这个例子中,说话人话语的字面意义与意图之间几乎毫无联系。既然是礼薄不敬,何必拿来送人?然而,根据源语作者的认知语境中的百科信息(旧信息),我们可以知道中国人十分注意礼貌原则,说话时常常“贬己尊人”,以示谦虚。这样的句子是中国人表达馈赠意图的一种言语行为。由于文化差异,汉语的这种贬己表达方式不存在于西方人的认知语境中。为了使源语意图正确而顺利地传达,译者只好改变语言形式,直接译出交际意图 “Now we have some presents for you and hope you will like them.”。由此可见,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与源语作者的认知语境不同,将直接影响着源语作者意图的传达和接受。

因此,翻译的内容不仅是语言文化的转码,而且是语言符号所承载的文化。译者必须具备深厚的中外文化知识,如果缺乏或忽略译文读者认知语境中的文化背景信息,不但不能顺利传达原文意图,反而会造成外交失误。

四、语境与语体色彩

在翻译中,语境制约着译语对语体、语气和文体风格的选择,译文的语体应尽量与原文语体保持一致。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注意源语语言表达的特点和语言规范,顺应语境,使译语得体地反映源语语用意义。

例2:(大家快走啊,前面是杭州圣景之一),先睹为快啊!

这是导游口语,下面有两种翻译“It is a great pleasure to be among the first to see.”,虽然再现原文信息,但语气较呆板,没有体现其鼓动性与听者感受的语用效果。但换成“The sooner you see,the happier you will be.”,译语简洁明了,轻松愉快,较全面地再现了源语的语用意义,符合语境现场。

例3:“Oh no,Wouldn’t have it for the world!”declared Tess,“Add letting everybody know the reason—such a thing to be ashame do”.

译文:“不能,俺豁着死了,也不能那么办!”苔丝骄傲地大声,“这样的事情要是让别人知道了,还不得把人臊死了吗?”

源的具体语境是母亲叫苔丝找一个跟她跳舞的男伴陪她去集市上去卖蜂窝,苔丝觉得这样不成体统,坚决不答应。原文中“for the world”表强调,“to be ashame do”是不规范的语言。根据整个语篇的语言语境及具体语境,译文中使用“豁着死了”和“把人臊死”等俚语,不仅同源文语体相贴合,而且符合农村姑娘的语体口吻,同时把苔丝淳朴、善良、羞涩的性格呈现在读者面前。

五、语境与翻译策略

翻译是一种交际活动,它既要保证交际者一方——源语作者的意图被正确理解和传授,又要使交际的另一方——译文读者准确地接收源语作者的意图。语境是翻译的基础,在翻译过程中影响着交际意图的传达与接受,并且制约着译文文体的选择,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翻译策略的选择与采取。

1.认知语境与翻译策略。为了照顾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在处理文化图式缺省和文化图式冲突的翻译上,译者应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源语读者所拥有的文化图式、社会经验、先有知识在译语读者的认知环境中并不存在,这一现象称为文化图式缺省。对于这种由于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中的文化图式缺省所引起的理解障碍,译者可采取文内增词或译文外加注等策略填补译文读者认知语境中的文化图式缺省。

例4:“Your invention is fantastic;you should send it to Munich.”

译文:你的发明真奇妙,你应该把经送到慕尼黑的(德国专利局)去。

例5:“Bacchus has drowned more than Neptune but has killed fewer than Mars.”

译文:酒醉而亡的人要比大海淹死的人多,可是远不如在战争中丧命的人多。(“Bacchus”指希腊神话中的酒神,“Neptune”指海神,“Mars”指战神。)

译者在例4中通过在译文中增加几个字,就填补了对德国国家机构不太了解的中国人即译文读者认知语境上的文化缺省。而在例5中在译文后加注,让译文读者拥有了西方人那样的历史文化图式,从而让译文具有使译文读者理解原文语用预设的可能,为译文读者创设一个具有关联性的认知语境。

源语读者与译语读者所拥有的文化图式、社会经验等迥然不同,这一现象就是文化冲突。译文读者按自己的认知语境和认知习惯来解读,因而导致误读,这就要求译者要调整或修正译文读者的文化图式,采用以改变译文读者语境为目的的翻译策略。

例6:我国五代南唐词人冯延在其《谒金门》一词中有两句:终日望着君不至(Waiting for you the whole day long wears out my eyes),举头闻鹊喜(Raising my head,I’m glad to hear magpie)。

在汉语读者的认知语境中,“喜鹊”是吉祥之鸟,预示着吉庆和鸿运来临。对词中所描绘的深闺少女来说,枝头喜鹊的喳喳声传递的是亲人归来报喜乐曲。而在英语语境中,与喜鹊有关的文化图式传达的是唠叨饶舌的喻体。这样英文读者就有可能按自己的认知语境推断原作的语用意图,从而理解为:对于百无聊赖、寂寞烦闷的少妇来说,听到喜鹊叫声的惊喜也许是因为饶舌的鸟儿打破了寂寞,带来了一丝生机。这就是译文读者和原文作者认知语境中对喜鹊的不同认知文化图式导致的理解偏差。因此许渊冲先生在翻译这首词时,在文外作了加注,从而修正了英语读者认知语境中关于“喜鹊”的文化图式,获得了与汉语读者相同的理解。

2.语言语境与翻译策略。将“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译成“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对中国读者也许容易理解,但由于译文表现的是西方民族的历史人物,故改译为“一人不及两人智”。

3.具体语境与翻译策略。国内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开幕式,通常要由领导人讲话,讲话的结尾经常是“祝大会圆满成功,祝与会代表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家庭幸福”通常是一种美好的祝愿,在中文中经常作为会议致词的套话使用。但这几个字在英译文中不具备语用意义,因为在严肃的学术会议这个具体的语境中,祝愿家庭幸福未免可笑。所以译者在翻译时应适当调整,删掉这几个字,换上英语中具有相同语用意义的表达“I wish the conference a great success and wish you good health and a happy stay in this city.”。

综上所述,翻译是将一种语言转码为另一种语言,将信息由一种语言形式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形式的语言交际行为。因此,语境在翻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译者必须紧扣语境,正确理解源语意图,从而采取切实可行的翻译策略,让这一语言交际行为得以顺利完成。

[1]李锦.浅析语境在口语中的适应性[J].语言与翻译,2004,(4).

[2]贾文波.原作意图与翻译策略[J].中国翻译,2002,(4).

[3]李淑琴.语境-正确翻译的基础[J].中国翻译,2001,(1).

猜你喜欢

源语图式意图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释义理论指导下的口译教学新模式探究
英语翻译中悖论的发现与理解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从驱动-路径图式看“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
燕山秋意图
审美心理图式与文学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