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专科医院中药的安全性与合理应用管理措施研究
2016-01-20褚福娟
褚福娟
中医专科医院中药的安全性与合理应用管理措施研究
褚福娟
【摘要】目的 研究中医专科医院中药的安全性与合理应用管理措施。方法 收集需要使用中药进行治疗的患者共82例,根据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号数分为40例对照组和42例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常规应用中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合理应用管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在中药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实施用药干预机制,能够有效保证治疗的效果,提高用药安全性,使患者更加满意。
【关键词】中医专科医院;中药;用药安全性;合理应用;管理措施
作者单位: 277101 枣庄市中医医院药剂科
Study on the Safety and Rational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U Fujuan, Pharmacy Department, Zaozhua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Zaozhuang 277101,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safety and rational use of Chinese medicine in TCM hospitals. Methods Collected the information needed to us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 total of 82 cases, according to the odd and even numbers of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date number for 40 cases of control group and 42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sults The clinical cur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patient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drug intervention mechanism.
[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afety of drug use, Rational use, Management measures
随着人们药疗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由于中药具有药性平和、副作用少、更加安全有效的特性,因此更多的患者在治疗中更愿意使用中药进行治疗,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中药的不良反应指的是患者在使用中药进行治疗或者调节身体机能的过程中,虽然用法和用量都正常,但却出现了与用药目的无关甚至有害的反应,将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痛苦和负担[2]。在本次研究中,对使用中药进行治疗的患者采用了用药干预,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使用中药进行临床治疗的患者共82例,根据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号数分为40例对照组和42例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5~78岁,平均年龄为(53.2±10.8)岁;23例患者采用中药内服的方式进行治疗,17例患者采用中药注射剂进行治疗。观察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24~77岁,平均年龄为(52.9±10.5)岁;25例患者采用中药内服的方式进行治疗,17例患者采用中药注射剂进行治疗。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了研究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常规应用中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合理应用管理:首先制定各项管理的规章制度,对中药的调配、复核以及发药等过程进行严格监管,相关人员应及时更新专业知识,通过定期培训提高药剂人员的综合素质。对采购环节进行把控,保证源头不出任何问题。在贮藏时应注意避免药物的氧化、受潮、高温、光照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滴丸剂、滴眼剂和注射剂应避光保存。加强药师和医生、患者的沟通,积极纠正不明确的配伍组方,通过宣教对患者进行药品常识的普及。严格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理的药物用量、适合的剂型,重视个体的差异。注意补养解毒的药物应让患者的饭前服用,而泻火药物则应在饭后服用。对于中西医联合用药,应注意药物之间可能会产生的相互作用,不能盲目合用;对于中成药联用,应重视配伍禁忌,比如不能对腹泻患者使用丹参注射液[3]。中药注射剂的配液浓度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注意配制时的顺序和加药的方法。
1.3评价指标
将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和对比,并由患者匿名填写满意度调查表。满意度调查表为本院自制,满分为100分,85分及以上为满意,70分~84分为较满意,70分以下为不满意。患者满意度=满意+较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其中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用χ2和t值进行检验,P<0.05表示本次试验数据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
表1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临床治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满意度对比([n(%)])
2 结果
通过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和观察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如表1所示。
3 讨论
相关的研究发现,中药的不良反应主要是由误用、滥用引起的[4]。而药物的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治疗的效果和安全,因此必须对用药进行合理干预和管理,降低药物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
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的中药治疗患者采用了用药干预,研究的结果证实,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为92.9%,高于对照组的77.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低于对照组的12.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6%,高于对照组的75.0%,P均<0.05。虽然中药本身的毒性会提高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但是药物的不当使用则是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原料药材的产地、品种、采收时间、加工方式、药用部位、合并用药等都会对药物的作用造成影响[5]。而一些医生在治疗中没有遵循辨证施治,出现随意加大剂量、随意用药等问题,进一步加大了中药治疗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而通过用药干预,对中药饮片和中药注射剂都从源头进行了质量控制,避免药品出现变质、挤压等情况,保证药品质量。而在临床使用中,通过严格的制度管理、审方机制将用药风险降到了最低。此外,在中西医联合用药时,注意了用药的冲突,避免出现药物重叠的现象,保证了药物的合理使用。而对于使用中药注射剂进行治疗的患者,应根据他们的年龄、性别、体质和病理状态进行针对性给药,注意用药的剂量,并严防不溶性的微粒进入患者体内,从而保证了治疗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中药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实施用药干预机制,能够有效保证治疗的效果,提高用药安全性,使患者更加满意。
参考文献
[1]袁强,王莉,成岚,等.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4年版)33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不良事件文献分析[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0,10(2):132-139.
[2] 郑懿. 中药房的中药质量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J]. 现代养生B,2014,22(10):155.
[3] 孙园园,刘灿坤. 小包装中药饮片在煎药室的管理与应用探讨[J].中医临床研究,2013,10(13):116-117.
[4] 汤敏. 中药材及饮片的质量问题和控制措施[J]. 首都医药,2013,18(8):52-55.
[5] 王冬梅,马侗,杜明才,等. 中药饮片质量管理方法探悉[J]. 西部中医药,2014,11(6):47-49.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5.25.125
【文章编号】1674-9308(2015)25-0182-02
【文献标识码】B
【中图分类号】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