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共生演化研究

2016-01-20吴旭晓

中原工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优化

吴旭晓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郑州 450002)



河南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共生演化研究

吴旭晓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郑州 450002)

摘要:构建基于超效率DEA的共生演化模型,对2001-2012年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共生演化情况进行研究,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处于非对称互惠共生阶段,产业结构优化对承接产业转移的促进作用在不断增强,但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的推动作用日趋减弱,两个共生系数呈现剪刀型变化趋势;影响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共生演化发展的3个最主要因素依次为城市化水平、要素供给的成本优势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率。

关键词:承接产业转移;产业结构优化;共生演化;共生系数;灰色关联分析法

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关系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Markusen等认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与产业承接地的产业结构调整之间存在互动关联效应[1]。戴宏伟等认为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存在明显的良性互动关系[2]。廖文龙等发现,产业转移对广西工业产业结构演化速度起着一种阻碍作用,但对产业结构优化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效应[3]。张红伟等以梯度转移理论为依据,分析了四川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升级的路径[4]。安士伟等研究证明,高产业集聚度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承接产业转移[5]。冯超以洛阳为例,分析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提出了沿海和内地之间优势互补的双赢分工模式[6]。

纵观现有主要文献,承接产业转移与区域产业结构之间的互动影响的研究侧重于理论层面,对具体区域内两者之间的共生演化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不足。本文借鉴生态学中的共生理论,通过构建基于超效率DEA模型的共生演化模型,对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共生演化状况进行创新性研究,并运用灰色关联矩阵找出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共生演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而提出政策和措施建议。

1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共生演化分析模型

1.1基于超效率DEA模型的共生演化评估模型

数据包络分析法(简称DEA)最早由Charnes,Cooper和Rhodese 提出,最基本的DEA模型是基于规模报酬不变假设的C2R 模型。这种模型存在不能区分评价值都显示为1的决策单元的缺陷。为此,Andersen和Petersen于1993年提出了超效率DEA评价模型(Super-efficiency DEA,简称SE-DEA),以区分它们的有效程度,使DEA有效的决策单元能够进行互相比较和排序。SE-DEA模型的评价思想是在对某个决策单元进行效率评价时,先将其排除在外。

考虑到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优化两者紧密的互动关系,两者可互为输入与输出。 因此本文将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分别取为系统的输入与输出。设承接产业转移为输入、产业结构优化为输出时的效率值为θu-c,产业结构优化为输入、承接产业转移为输出时的效率值为θc-u,则可以推导出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优化系统共生能力主要衡量指标即共生单元之间的共生系数,见式(1)、式(2)。

Su-c=θu-c/(θu-c+θc-u)

(1)

Sc-u=θc-u/(θu-c+θc-u)

(2)

Su-c和Sc-u满足:Su-c+Sc-u=1。Su-c=0,表明承接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优化没有任何影响。Su-c=1,表明产业结构优化对承接产业转移没有任何影响,而承接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优化有显著作用。0

表1 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共生系数与共生模式类型

1.2基于灰色关联度的影响因素分析模型

影响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共生演化的因素是多元的。在研究中,我们希望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分辨出哪些因素对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共生系统演化发展的影响更大,哪些因素对共生系统演化发展的影响较小,为采取有效的对策提供理论支撑。本研究试图通过对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优化共生系统及其众多影响因素建立灰色关联矩阵,分析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影响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共生演化发展的优势因素和非优势因素。

灰色关联理论根据因素之间动态发展态势的相似或相异程度,来量化分析因素间关系程度。在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共生系统中,参考序列和比较序列都不止一个,因此可以运用灰色优势分析矩阵来进行分析。把所有的系统特征值作为系统行为序列,把影响因素作为行为相关序列,就可以构造出一个灰色关联度矩阵。

设y1,y2,…,yq为系统特征行为序列,x1,x2,…,xp为影响因素行为序列,且yi与xj长度相同,εij、rij和ρij(i=1,2,…,q;j=1,2,…,p)分别为yi与xj的灰色绝对关联度、灰色相对关联度和灰色综合关联度,则由灰色绝对关联矩阵A和灰色相对关联矩阵B可以得到灰色综合关联度矩阵D,ρij=Ψεij+(1-Ψ)rij。其中0≤Ψ≤1,一般地,可取Ψ=0.5。

灰色关联矩阵中第i行的元素是系统特征行为序列yi(i=1,2,…,q)与相关因素序列x1,x2,…,xp的灰色关联度;第j列的元素是系统特征行为序列y1,y2,…,yq与xj(j=1,2,…,p)的灰色关联度。在灰色综合关联矩阵中,每一列表示的是不同系统特征行为序列与同一个影响因素行为序列之间的影响关联度。如果某列的各个元素均大于其他各列的对应元素,则该列的因素称为最优因素。如果某列的各个元素之和均大于其他各列的对应元素之和,则该列的因素序列称为准优因素;也就是说,即若存在1≤k,j≤p,满足则称影响因素xk准优于影响因素xj,记为xj≤xk。

在一个具有q个系统特征、p个相关因素的系统中,未必有最优因素,但一定有准优因素[7]。

2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共生演化实证分析

2.1指标体系和数据来源

由于在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之前,东部地区出口导向型产业发展迅速,加上人力资源红利尚未耗尽,我国东部先发地区对河南的产业转移相对比较少,河南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统计资料比较匮乏,收集河南省承接国内产业转移投资数据比较困难。因此,在分析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共生演化时,主要是分析国际产业转移与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承接产业转移的情况用实际利用外资额来表示,实际利用外资额越大,说明承接产业转移的水平越高。产业结构优化是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动态演变过程。在研究中,用非农产值比重来衡量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水平。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进程伴随着就业结构演化的进程。在产业结构现代化水平较低的阶段,农业中的就业人数占的比重较高。随着产业结构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农业中就业人数从相对减少到绝对减少,农业就业人口占全社会劳动人口的比例不断降低。同时,由于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农业剩余劳动力加速向二、三产业转移,非农就业人口比例将不断上升。所以,非农就业人口比重是判断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演进的不可或缺的指标。随着产业结构优化的推进,产业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推动区域经济良性增长,产业结构优化的经济效应就体现在经济发展水平方面。选择人均GDP作为基本指标,这是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最直观指标。产业结构合理,人均GDP水平与产业结构合理程度成正比。人均GDP越高,产业结构越合理;反之,人均GDP越低,则产业结构合理程度越低。

因此,本研究最终选取实际利用外资额(U)作为衡量承接产业转移效果的评价指标,选取人均GDP(C1)、非农产值比例(C2)、非农就业比例(C3)作为产业结构优化评估指标。各指标的原始数据主要来自于2002-2013年的《河南统计年鉴》。各指标原始数据的描述性统计量见表2。

表2 各变量描述性统计特征

运用Pearson相关系数对河南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相关指标进行“同向性”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可以看出,所选取的指标均在0.01水平上(双侧)显著相关,满足DEA模型的“同向性”要求,表明系统评价指标选取比较科学合理。

表3 系统评价指标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

注:**表示在 0.01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2.2基于SE-DEA模型的共生演化状况分析

选取产出导向的SE-DEA分析模型,运用数据包络分析软件MAXDEA5.0测算河南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优化的共生的超效率相对值,DMU个数为12,得到2001-2012年共生效率的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可以看出,在2001-2012年,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与河南自身产业结构优化进程的演进耦合互动、相互影响,存在互为因果的共生关系。承接产业转移能够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进程,产业结构优化进程的演进也会促进承接产业转移水平的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对承接产业转移的促进效果呈现递增发展态势。2001年,产业结构优化对承接产业转移的超效率值θc-u为0.206,到了2012年,θc-u提升到了1.189,增长了4倍多。而且,2001-2011年均处于规模效率递增阶段,促进效果突出。但承接产业转移对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的促进效果呈现逐年下滑的趋势,2001年的θu-c高达1.244,到了2012年,θu-c下降到了0.206,下滑幅度惊人,并且规模效率2002年起均呈现为规模递减,应该引起决策部门的高度关注。显然,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在短期内对河南产业结构优化存在显著的正向促进,但作用力度将逐渐减弱。这从一定意义上表明,河南省要打造经济升级版,着力点应该放在内生动力的培育上面,要根植于内源经济的带动,外在的力量对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局限性将逐渐凸显。因此,中原经济区的发展不仅要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充分利用外源动力,更要立足于具体省情,挖掘内在潜力,才能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中原经济区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加快实现中原崛起。

表4 2001-2012年河南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优化的共生效率评估计算结果

根据式(1)、式(2)以及表4的数据,可以推算出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与河南自身产业结构优化的共生系数及其发展趋势,如表5所示。

从表5看出,2001-2012年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之间的共生系数呈现非对称互惠共生状态。2001-2005年,河南承接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共生系数虽然由0.858下降到0.61,但领先于产业结构优化对承接产业转移的共生系数;2006-2012年的情况相反,产业结构优化对承接产业转移的共生系数领先于承接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共生系数。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对承接产业转移的共生系数呈现不断提升的趋势,而承接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共生系数则呈现不断下降的态势,两个共生系数呈现剪刀型变化趋势。

表5 2001-2012年河南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优化的共生系数及共生模式的判定情况

以上分析表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对承接产业转移的促进作用在不断增强,但承接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优化的推动作用日趋减弱,因而迫切需要了解影响两者共生演化的因素,以便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历史进程中更好地推进产业结构优化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

2.3基于灰色关联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为了进一步研究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共生演化的影响因素,在借鉴国内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将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共生系统评估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选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率(Z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例(Z2)、要素供给的成本优势(Z3)、对外开放水平(Z4)、城市化水平(Z5)、科技创新水平(Z6)、产业政策(Z7)等影响因素作为解释变量。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的比率,简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率,是一个综合型指标。区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代表着区域的消费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区域的市场化水平。一般来说,区域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的比率越高,意味着第三产业的比重越高,第一、二产业比重越低;反之亦然。

(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产业发展的基础,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流向变化同时反映出产业结构的演化。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作用于不同的行业,会对产业结构合理化产生重要影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占GDP的比重越高,产业发展的基础就越坚实,也就越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

(3)要素供给的成本优势。河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农民占全省人口的比重很大,劳动力资源充足,因而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在劳动要素方面具有相对优势,对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具有很大吸引力。劳动力成本优势用全部职工平均工资表示。

(4)对外开放水平。一般而言,越是开放的经济环境对外资的吸引力越强,越有利于承接国际产业转移。随着产业转移水平的提升而产生的技术外溢效应对于产业结构现代化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对外开放水平用进出口总额与GDP的比重来表示。

(5)城市化水平。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非农产业就业人口上升,促进了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提升了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城市化水平越高,产业结构优化的空间和潜力也越大。城市化水平用城镇化率来表示。

(6)科技创新水平。科技创新是优化产业结构最直接的因素,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不仅导致生产方式的升级,而且会推动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创新,促进产业结构朝高级化方向演进。科技创新水平用研究与试验发展支出占GDP的比重来衡量。

(7)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是政府调控产业发展的手段,直接影响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水平。目前政府的产业政策主要是产业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因此产业政策因素用财政税收占GDP的比重来衡量。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建模软件(GTMS3.0)对以上影响因素与共生系统进行关联分析,得到共生系统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联系数矩阵,如表6。

由表6可知,影响承接产业转移的因子依次为:要素供给的成本优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例>城市化水平>对外开放水平>科技创新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率>产业政策;影响产业结构优化效益的因子依次为:要素供给的成本优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例>对外开放水平>城市化水平>科技创新水平>产业政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率;影响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因子依次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率>城市化水平>产业政策>对外开放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例>科技创新水平>要素供给的成本优势;影响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因子依次为:城市化水平>科技创新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例>对外开放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率>产业政策>要素供给的成本优势;影响共生系统演化的因子依次为:城市化水平>要素供给的成本优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例>对外开放水平>科技创新水平>产业政策。这表明影响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共生演化的最主要的 3个因子为城市化水平、要素供给的成本优势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例对共生系统的影响也相对重要。因此推动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共生演化发展的过程中要重点考虑以上几个重要因素。

表6 共生系统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联矩阵

3结论与对策建议

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对承接产业转移的促进作用在不断增强,但承接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优化的推动作用日趋减弱,两个共生系数呈现剪刀型变化趋势;影响河南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优化效益的最主要因素均为要素供给的成本优势;影响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最主要因素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率;影响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最主要因素为城市化水平;影响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共生演化发展的最主要的3个因素依次为城市化水平、要素供给的成本优势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率。

基于上述结论,为了促进两者互惠共生进化,本文给出如下政策建议:

3.1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夯实共生演化发展基础

城镇化意味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农民转变为市民,意味着消费观念的更新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必然会释放巨大的消费潜力。由于城镇化的推进,会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拉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吸引产业转移。如果能够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必然会推动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共生演化发展。但是,河南省城镇化面临着发展水平低、质量不高和产业集聚人口能力不强等问题,因此,必须因势利导、遵循规律、科学规划,以人口城镇化为目标,完善城镇化体系,构建新型农村社区、乡镇、中小城市、中心城市一体化的城市链,优化城市形态,增强城镇体系的综合承载力。要以中小城市和中心城市为依托,加快产业聚集区建设,促进二、三产业高度集聚,强化产业分工与协作,催生产业集群发展张力,推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要加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无缝对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全面嵌入全球价值链,最终实现城市链和产业链耦合互动和产城融合发展,夯实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共生演化发展的基础。

3.2构建人力资源开发长效机制,加快人力资本强省建设

在后金融危机的时代背景下,发达国家经济衰退严重,发展中国家经济复苏步伐缓慢,全球性产业分工新格局正在孕育,作为人力资源大省的河南进入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期,同时由于河南省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面临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内外压力,要想实现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共生演化发展,需要构建人力资源开发的长效机制,加强对产业发展急需的各层次人力资源开发,为产业发展提供大批的优秀管理和技术人才以及合格的产业工人。要树立人才多元化的观念,完善企业与学校合作机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育出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重视并积极发展省内的高等教育,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出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进一步加大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科学创新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引进力度,完善内培与外引相结合的机制,加快河南由人力资源大省向人力资本强省转型的步伐,使人力资源供给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和结构上,均满足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优化发展的需求。

3.3构筑人文社会普遍服务,解放和发展城乡居民消费力

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共生演化发展是缩小中原经济区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推动河南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动力。但由于以往制度安排上的问题以及国家发展战略差异化导向,河南省城乡居民发展能力出现巨大差异,社会阶层分化现象严重。特别是在迈入21世纪以后,教育、医疗、住房这“新三座大山”已成广大人民难以承受之重。城乡居民迫于生活压力,收入大部分比例都用于储蓄,城乡居民的消费力没有充分激活,城镇化发展带来的市场潜力没有得到充分释放。因此,必须发挥财税转移支付的调节器作用,突破户籍制度制约,完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弱势群体的生存权利,为社会全面发展提供安全底线;逐步实行12年义务教育制度,加快廉租房建设步伐,出台住房优惠政策;重构和整合农村转移人口的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等保险制度,帮助他们规避市场风险。通过构筑人文社会普遍服务体系,降低发展成本,藉此提振城乡居民的消费信心,解放和发展城乡居民的消费力,为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共生演化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参考文献:

[1]Markusen,JamesR,Venables,etal.ForeignDirectInvestmentasaCatalystforIndustrialDevelopment[J].EuropeanEconomicReview, 1999(43):335-356.

[2]戴宏伟,王云平.产业转移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分析[J].当代财经, 2008(2): 93-98.

[3]廖文龙,龚三乐.产业转移对广西产业结构演化影响的实证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 2009(10): 13-17.

[4]张红伟,袁晓辉.四川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升级路径分析[J].商业研究, 2011(1): 11-16.

[5]安士伟,刘珂,万三敏.区域产业集聚度演变及对承接产业转移的启示——以河南省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3(4): 54-58.

[6]冯超.产业转移与区域分工合作新模式的建立——以河南洛阳承接产业转移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 2013(6): 152-154.

[7]刘思峰,党耀国,谢乃明,等.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 89-92.

(责任编辑:陆俊杰)

Research on the Symbiosis Evolution of Undertaking Industrial Transfer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in Henan Province

WU Xu-xiao

(Hena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Zhengzhou 450002,China)

Abstract:Based on super efficiency DEA, the paper establishes the symbiotic evolution model to study the symbiosis evolution of undertaking industrial transfer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in Henan province during 2001-2012 years, and uses grey relational method to analyze the related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Henan province undertaking industrial transfer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is in a non symmetrical mutualistic symbiosis stage, the promotion effec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to undertaking industrial transfer is strengthening, but the promotion effect of undertaking industrial transfer to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is increasingly weakened,two symbiotic coefficient shows a scissors type change tendency. The thre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ymbiotic evolution of undertaking industrial transfer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re urbanization level, factor supply cost advantage and total retail sales of social consumer goods rate.

Key words:undertaking industrial transfer;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symbiosis evolution;symbiosis coefficient;grey relational method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671-6906.2015.05.014

文章编号:1671-6906(2015)05-0058-07

作者简介:吴旭晓(1976-),男,广西平南人,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经济、区域经济与复杂系统。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CJY046);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2014CJJ047)

收稿日期:2014-11-02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优化
昔阳县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实证分析
科研创新要素集聚、产业优化与区域经济增长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内蒙古产业结构优化路径
安庆市产业结构升级测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中国经济金融化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的探究
金融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理论作用机制研究
浅析国际贸易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
“两型社会”背景下长株潭金融支持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