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未病”思想临床的应用现状

2016-01-20丁原全

中国疗养医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治未病理论糖尿病

丁原全

“治未病”思想临床的应用现状

丁原全

“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防治思想,不仅在古代的许多历史时期都备受医家的重视,而且对现代医学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治未病”的实质内容及在医学上的运用,来探讨“治未病”思想的研究进展,提示我们应继承和运用好这一思想,发挥其优势,为现代医学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治未病;中医;医学;运用

“治未病”一词首见《黄帝内经》,有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方面内容,“防”即预防,一是防止疾病的发生,二是当疾病已发生,如何控制处理不使之进一步发展。“治未病”思想对临床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渗透到临床的各个方面。因此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意义重大。

1“治未病”思想阐释

“治未病”理论的起源可追溯至殷商时代[1],此思想随着社会发展,不断被继承、创新,至《黄帝内经》成书时,“治未病”才逐渐被确立为一种思想[2]。《素问…四气调神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素问…刺热篇》说:“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灵枢…逆顺篇》:“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后经过历代医学家的探索和不断充实,“治未病”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系统。《难经…七十七难》:“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中工者,见肝之病,不晓相传,但一心治肝,故曰治已病也。”张仲景非常重视治未病,《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治第一》云:“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同时指出一旦不慎发病,应早期治疗,驱邪外出,治未病之经络脏腑,截断其传变,防止疾病由经络入脏腑,或由一脏传入它脏,使病情进一步发展,“适中经络,为流传脏腑,即医治之。”……这些文献都含有“既病防传,先治未病之脏”的思想。

总之,“治未病”思想,就是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其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欲病先治”、“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等方面的内容。

2“治未病”思想运用举例

2.1 健康教育 “治未病”不仅让人们不得病、少得病、迟得病,更是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治未病”的中医健康教育,传播“治未病”理念,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制定适合各类人群的养生保健方案,组织中医专家进行“治未病”健康讲座和一对一的交流,从根源上减少发生疾病的概率,对促进人们卫生保健和疾病预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有学者认为应很好地运用“治未病”思想,预防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很多研究者尝试着用中医“治未病”的理论探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3]。付新叶[4]采用对照研究方式发现,在学校健康教育中应用中医“治未病”理论,能有效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健康知识水平。因此他认为“治未病”的理论是对预防疾病方面的一种较高层次的概括,对疾病的防治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

2.2 临床运用

2.2.1 心血管疾病 李力[5]选择60例心血管高危患者,根据中医体质辨识及综合调理、健康教育、健康促进,通过“治未病”加强管理,书写健康日记,医患1个月至少沟通一次,便于及时发现心血管风险因素,适时调整干预方法,干预12个月后,与对照组60例对照,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治未病”思想,建立中医特色的动脉粥样硬化健康管理模式,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王南卜等[6]认为不仅具有可行性,而且对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意义重大。张桂睿等[7]以中医学“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及“中焦如沤”思想为指导,观察调畅中焦中药汤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患者1年内复发率及其安全性,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1年内复发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 儿科疾病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治未病”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杨晓波[8]将156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辨证分型,以中药于三伏天穴位贴敷配合针刺、穴位注射治疗。结果156例患儿经过3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96.2%。谢学田等[9]根据变应性鼻炎病情进行分级治疗的“治未病”临床控制方案,治疗150例5岁及以下儿童变应性鼻炎患儿,结果确有疗效,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2.2.3 妇科疾病 刘海燕等[10]应用“治未病”理论,重视优生优育宣传教育工作,注重在经、孕及产后等特殊时期饮食、起居、情志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护指导。对于已发疾病,如反复自然流产、异位妊娠保守治疗后或保守性手术治疗的后期等,采取积极措施,早期预防、治疗不孕的发生,结合女性生理病理特点,辨证施治兼顾肝、脾、肾三脏,达到冲任充盛,阴阳气血相对平衡,摄精成孕。子宫内膜异位症虽然病机复杂,表现多样,但杜林[11]将“治未病”思想贯穿于防治该病的全过程,未病先防方面重视经期的调摄,尽量减少引起子宫内膜逆流的因素;既病防变一方面认识标本兼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熟练应用补肾调周法;术后防复重视中药的及早干预,尽可能的消灭残余病灶,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王永周等[12]甄别产妇不同体质及病机特点不同,预防用药,调至阴阳平衡;结合运用按摩、针灸及现代仪器等促进产后康复,同时也注意产后情致疾病的预防,合理调整饮食,使产妇心身达到平衡,防患于未然。

2.2.4 骨科疾病 现代社会工作方式的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等呈高发态势,李现林等[1]有针对性地对易患人群加强腰背肌锻炼、颈部肌肉抵抗锻炼,在未病之时及时给予补肝肾壮筋骨之中药,有效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同时对骨髓炎的治疗格外重视发挥“治未病”思想的指导作用,科学制定治疗方案,配合运用抗生素及清热解毒、消肿的中药,迅速控制病情的发展,避免死骨形成,获得确切的治疗效果。

2.2.5 内分泌疾病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慢性疾病。由于其病因尚不清楚,其患病人数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化、生活方式的改变及诊断技术的进步而呈现高发病率,同时其并发症引起的致残率、致死率的升高,使糖尿病的防治越来越受到重视。王岗等[13]认为预防是解决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流行的关键,用中医“治未病”思想来指导防治糖尿病,阻断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减轻其并发症的症状。首先要调摄情志,合理膳食,劳逸适度。在脾瘅阶段及时治疗,防微杜渐。早期确诊的患者,要及早发现并发症,及早诊断和治疗,初确诊的患者要进行糖尿病教育,病情稳定期,要做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陈瑜瑜等人[14]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提出中医药参与糖尿病前期的社区干预,将预防重点放在社区,可有效阻断糖尿病的发生,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节约医疗资源意义重大。

2.2.6 肿瘤疾病 肿瘤疾病,尤其是恶性肿瘤发病率高、病程复杂、预后不理想,以中医“治未病”理论为指导,在肿瘤防治的各个阶段,采取针对性措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15]。周雍明等[16]认为,肿瘤发病的内因包括免疫、遗传、内分泌失调、慢性疾病等;亦包括有毒致癌物侵袭等外因。除应注意饮食、起居、加强锻炼等,有针对性地使用一些补益脾肾为主的药物,来调养保护人体正气,防御各种致病因素的侵袭。针对肿瘤的早期或“癌前病变”状态,提倡早诊断、早治疗,避免病情发展和加重。对于已发肿瘤阶段,针对肿瘤病的基本规律,根据阴阳的偏盛偏衰情况适时加以调整,恢复阴阳的平衡,截断肿瘤的深入发展,“既病防变”、“病后防复”,以期“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2.2.7 消化疾病 谭茂卿等[17]以“治未病”思路探讨用扶阳大法(中药附子理中汤加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脂肪肝139例2个月,与对照组(西药茴三硫片,200 mg/次,3次/d)121例进行比较,两组患者同时进行适当运动,饮食控制。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1.37%,与对照组有效率63.6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作者认为用扶阳大法治疗脂肪肝,近期可降低血脂和转氨酶,改善症状,远期可调节人体代谢功能改变体质,防止复发。

2.3 健康管理 由于健康的现实问题,在我国健康管理尚处于积极地发展阶段。中医学中“治未病”等理论都体现着现代健康管理的思想。中医特色健康管理活动的积极开展、模式的不断发展及具体应用的广泛展开,为健康管理的发展及本土化取得了积极意义[18]。

健康管理是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以“治未病”指导思想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与体系,可以丰富健康管理的形式和方法。吴清流[19]研究了医务人员在健康管理中应用“治未病”的临床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无论是男性患者,还是女性患者,实验组医务人员的患病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作者得出结论,在医院的健康管理中,运用“治未病”思想,能降低医务人员患病率,提高其健康水平。

3 小结

“治未病”是中医文化的重要思想之一,是防治疾病的战略和原则,是一种以人体整体健康为根本的科学健康观,是中医疾病预防观的重要内容。随着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的转变,以预防为主的医疗模式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同。“治未病”已有了更深层次的现实意义,我们应继承和运用好这一思想。但目前,对中医“治未病”理论的探讨还不够深入和完善,没有建立规范的中医治未病质量控制标准及评价指标,我们应科学运用现代科技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手段,继续挖掘和研究“治未病”理论,加强评估指导,准确掌握疾病诊断的预见性、治疗的及时性及疾病发展的规律性[20],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健康和保健。

[1]李现林,史士伟.“治未病”思想在骨科疾病防治中的意义[J].中医研究,2013,26(12):10.

[2]王鹿.浅谈“治未病”理念的时代优势[J].河南中医,2013,33(4):490-492.

[3]田文婧,王旭,周志荣.“治未病”思想指导下的中医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8(6):620.

[4]付新叶.中医“治未病”理论在学校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3,26(1):23.

[5]李力.“治未病”在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的实施效果评价[J].中医临床研究,2013,5(15):69.

[6]王南卜,曹梦函.“治未病”理论在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中的应用[J].陕西中医,2013,34(1):52.

[7]张桂睿,游佳华,邢亚静,等.调畅中焦防治缺血性卒中复发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江西中医药,2013,44(362):22.

[8]杨晓波.“治未病”理论在小儿支气管哮喘中的临床应用[J].中医儿科杂志,2013,9(4):43.

[9]谢学田,邓丽莎,曾莺,等.5岁及以下儿童变应性鼻炎的治未病临床研究[J].中医儿科杂志,2013,9(1):58.

[10]刘海燕,张士表,杜晓丽,等.“治未病”理论在不孕不育症中的应用[J].河北中医,2013,35(4):526-527.

[11]杜林.治未病在子宫内膜异位症防治中的运用[J].湖北中医杂志,2013,35(2):43.

[12]王永周,王泽琛.中医治未病思想在产后康复中的应用[J].泸州医学院学报,2013,36(5):503.

[13]王岗,郑成强,刘颖,等.浅析“治未病”思想在糖尿病防治中的运用[J].光明中医,2013,28(9):1808.

[14]陈瑜瑜,陈晓.中医“治未病”思想在糖尿病前期社区干预中的应用[J].河南中医,2012,32(2):157.

[15]江琪,王国玮.“治未病”思想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J].北京中医药,2011,30(2):123.

[16]周雍明,朴炳奎.“治未病”思想在中西医结合肿瘤治疗中的指导作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9):2036.

[17]谭茂卿,吴凡伟,杜震生,等.从“治未病”思路用中医扶阳大法治疗脂肪肝临床疗效分析[J].河南中医,2013,33(4):10.

[18]周燕红,徐芳,杨晓丽,等.中医特色健康管理探讨[J].河南中医,2013,33(11):1839.

[19]吴清流.中医治未病思想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3(10):16.

[20]张曾亮.中医“治未病”理论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84.

The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is quite an important prevention and cure idea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which was not only greatly emphasized by ancient medical practitioners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but also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medicine.The paper studies the essential content of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and its application to medicine,discuss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suggests that we should well inherit and apply this idea so as to exert its advantages and make great contribution to modern medical development.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Medicine;Application

2016-02-23)

1005-619X(2016)05-0467-03

10.13517/j.cnki.ccm.2016.05.008

116100 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付家庄医院

猜你喜欢

治未病理论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大学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孙思邈治未病观与养生理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