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价值论视角下“智慧与服务”新解读

2016-01-19刘秋让白君礼赵婉忻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西安7007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陕西杨凌700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5年2期
关键词:自我价值服务能力社会价值

●刘秋让,燕 辉,白君礼,张 燕,赵婉忻(.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西安 7007;.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陕西 杨凌 700)

价值论视角下“智慧与服务”新解读

●刘秋让1,燕辉1,白君礼2,张燕1,赵婉忻1
(1.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西安710072;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陕西杨凌712100)

[关键词]智慧与服务;自我价值;社会价值;服务能力;建构;图书馆

[摘要]从“智慧与服务”的发展历史入手,结合价值论的相关内容,指出作为图书馆的传统和精神,“智慧”是图书馆自我价值建设的重要内容,图书馆“智慧”的建设构成图书馆“服务”及图书馆社会价值实现的能力前提和条件;而“服务”则体现着图书馆的社会贡献,是图书馆社会价值的核心呈现,体现着图书馆的“智慧”,检验着图书馆自我价值建设的成效。“智慧与服务”将图书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完美结合,作为一个开放的概念体系,二者和谐共存、相互促进,并随着环境的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1 “智慧与服务”的传统与精神

目前,学界关于“智慧与服务”的研究,除了部分涉及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历史及传统的研究[1-2]之外,另有部分研究涉及图书馆精神重塑[3]、图书馆学教育及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问题[4],而大部分研究则主要集中在智慧服务[5-8]、智慧图书馆[9-12]等内容。其中,“智慧服务”主要从用户角度提出的用户的智慧增长,而“智慧图书馆”则主要从技术角度提出智能技术、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这种基于用户视角和技术视角对图书馆“智慧与服务”给予的研究,丰富了“智慧与服务”的传统,但其本身并不是传统“智慧与服务”想要表达的本意。

从1920年我国第一所图书馆学教育机构即文华图书科的建立,到1929年文华图书科独立并更名为(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沈祖荣先生正式将“研究图书馆学术,服务社会”作为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的发展宗旨,[1]同时将“智慧与服务”作为校训。自此,“智慧与服务”作为一种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图书馆人,并成为中山大学图书馆的馆训。在“智慧与服务”这一概念体系中,“服务”的意思比较简明易懂,即主要指图书馆通过所开展的各种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而为社会作出自身的贡献,是一个“我为”的过程;而“智慧”的含义则相对模糊一些,《中山大学图书馆馆训示词》将“智慧”理解为“智慧是馆员的力量/智慧是服务的光芒/智慧是事业的弘扬”。而程焕文教授在《中山大学图书馆馆训释义》中解释到,智慧与服务乃知行合一之完美,“崇尚科学、追求真理、不断创新、自强不息是智慧之要义”。[13]从示词对其的解释中不难看出,“智慧”主要是馆员的内在能力和修养,以及以此为核心的图书馆自身服务能力的建构,而馆员内在能力的发展、图书馆自身服务能力的建设必然离不开从外界吸取养分、能量来“充电”,所以“智慧”的建立过程是一个由外向内的“为我”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是图书馆据以开展“服务”的能力前提和基础,虽然能力建设不是最终目的,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可或缺。

传统“智慧与服务”将馆员的“智慧”和修养作为智慧的主要承载者,主要原因在于馆员作为图书馆服务的执行者及连接用户与图书馆的枢纽,是图书馆运作的“智慧”呈现,体现着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代表着图书馆的服务形象,所以一般而言图书馆“智慧”更多的是指馆员的智慧与能力。实际上,馆

员个人能力的形成是一个综合作用的结果,它离不开图书馆自身综合实力的发展,如图书馆从政府部门获得财政支持的力度和能力、从社会吸取社会资源及社会力量支持的能力、新技术应用能力、管理能力、激励机制、政策制定及执行能力等,馆员个人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必然受制于图书馆综合能力的建设情况,馆员个人继续教育、奖励机制等,都得益于图书馆自我能力的发展和完善。而图书馆自我能力的建设过程必然是一个从外界获取“养料”、自我“充电”的过程,[14]这一过程中,图书馆需要充分利用社会的资源、技术、设备等条件,为我所用、自我发展,为下一步更好地“服务”用户打下能力基础。而现有研究中所提到的技术维度的“智慧”,从广义上来看,可以包含在图书馆“智慧”的构成之中,对新信息技术的掌握可以增强图书馆的服务能力,但这种技术层面的“智慧”或者“智能”更多的是属于连接图书馆“智慧”与“服务”的手段和中介,用户维度的“智慧”则更多的是图书馆“智慧”和能力建构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是“服务”层面的效果。不管是馆员维度、技术维度还是用户维度,都是“智慧”与“服务”间的相互影响与映衬,“智慧”的建立以达至“服务”为目的,而“服务”的满足以“智慧”的发展为前提,二者相互促进进而推动图书馆社会价值的实现。

2 图书馆价值的两个维度:图书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价值是一个永恒的命题,有人类存在的地方就会有对意义的追问,有需求存在的地方就有对价值的寻求。价值永远存在于主客体的关系之中,提到价值,必然涉及“谁之价值、对谁而言”的问题,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就构成了价值的两端,价值就是客体的存在、属性和规律对主体需求的满足,即,价值是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和表现,客体的属性是形成一定价值的客观前提、必要条件和要素,[15]而主体的需求和利益与客体属性的结合则促成了价值的形成。所以,价值必定不是一个实体的概念,而是一个关系范畴,价值作为主客体之间的统一,是必须符合主体需求的,是客体对主体而言的意义,是客体为主体服务的结果,是一种主体性占主导地位的统一。

价值的主体一定是人,而人却未必总是主体,每一个“人”(包括人类、社会、群体等)都是以两种形态参与到主客体关系之中。[15]一种是,当“人”作为其他社会主体(人类、社会、群体、他人)的价值客体时,他所表现出来的是自身的“社会价值”,即作为客体的“人”对其他社会主体需求的满足过程,是一个“我为”的过程;另一种是“人”处于价值主体的地位,当“人”把自己的行为作为自己的对象即客体,在自己的需要和行为之间构成主客体关系时,这种情况下所呈现的价值就是“人的自我价值”,即人的行为对自身需要的满足,是人利用社会成果、占有社会资源满足自我发展需要的过程,是一个“为我”的过程。个人自我发展的需要构成社会需要,个人作为社会的主体是个人作为客体的前提,个人通过对社会成果的获取、享用和消费,提供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条件,要提高个人的社会价值,就必须要保证相应的价值实现条件,为人的成长和发展提供相应的环境。[15]人作为主客体的统一,自然就表现出需要和供给的统一、享用和生产的统一。

图书馆作为一种特殊的存在,由一个个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所组成并因此具有主观能动性,能主动洞悉主体——用户的需求、社会发展的动向,主动寻求满足需求的可能并设计服务。同时,图书馆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也有自身的发展需求,需要不断通过从外界吸取养分、发展自身的服务能力、满足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为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社会价值建构起充分的能力前提和基础。因此,对图书馆价值而言,就有了两层意义上的表述。

(1)当图书馆处于价值客体的地位时,所呈现的价值就是“图书馆的社会价值”,即图书馆通过自身的服务项目、实践活动等满足社会主体——用户的信息需求、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实现主体的自我教育,这个过程是图书馆做出社会“贡献”的过程,是一个“我为”、“为他”的过程。(2)当图书馆处于价值主体的地位时,所呈现的价值就是“图书馆的自我价值”,即图书馆作为价值主体,在了解自身需求的前提下通过积极从社会获取资源、占有社会成果等形式满足自身发展需求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图书馆从社会汲取能量、自我增进、自我发展并因此构建起更完善的服务能力的过程,是一个“为我”的过程。图书馆的自我价值并不是单独、孤立发展着的,它本身并不构成目的,而是与图书馆所处的社会关系及社会价值的实现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作为图书馆社会价值实现的前提条件而存在,是一种社会性的存在和体现。图书馆自我价值的建立、发展意味着图书馆对自身社会责任的认识和承担,体现着图书馆自我发展完善的水平,而这又从前提条件的准备上为图书馆社会价值的

实现提供能力前提。

所以,图书馆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就共同构成了图书馆价值的两个维度,图书馆自我价值的实现过程是图书馆服务能力和条件的形成过程,而图书馆社会价值的实现则是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终极目的所在,并在这种满足社会主体的图书馆需求中不断提升着自身形象和价值,为更好地进行自我发展并建构自身的服务能力、实现自我价值提供现实需求动力和可能,并为进一步创造并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提供能力和前提条件,二者在这种良性循环中和谐共存、相互促进,推动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3 “智慧与服务”中图书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完美融合

3.1“智慧”与“服务”所对应的两个价值维度

如上所述,在“智慧与服务”中,“智慧”更多地体现出对图书馆自我能力的构建尤其是馆员自我修养和能力建立的期待,是图书馆通过利用社会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等不断充实自身实力并自我完善、自我教育的过程,而图书馆“智慧”、图书馆服务能力的建立并不自成目的,而是作为图书馆“服务”的重要能力前提而存在,是一个为更好地实现“服务”而进行的服务能力和前提条件的准备过程;而“服务”则是图书馆“智慧”构建的宗旨和目的所在,是图书馆社会价值的具体体现,其目的是为了使图书馆的服务和资源惠及社会,从而满足作为价值主体用户的信息需求及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服务”的实现程度则对图书馆的“智慧”程度提出要求。

不难看出,“智慧”和“服务”代表了图书馆发展的两个价值维度(见图):一个是“智慧”层面的自我需求满足、自我发展实现的价值维度,即图书馆通过吸收外界资源、利用社会成果、将社会力量内化为自身的服务能力和实力的过程,是一个社会“为我”的过程,这一过程实现的即是图书馆的自我价值,图书馆可持续发展要求其与时俱进并通过不断占有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等提升自身“智慧”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环境;另一个是“服务”层面的社会贡献的价值维度,是一个“我为”的过程,即图书馆通过所建立的能力围绕用户需求不断发掘服务内容、提供服务项目以服务社会、发挥社会作用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图书馆满足社会需求、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这里实现的正是图书馆的社会价值。因此,“智慧”与“服务”就构成了图书馆价值的两个维度,分别对应着图书馆自我价值的满足和社会价值的实现,并在自我发展与社会发展中融会贯通,充分体现出相互促进、和谐发展的价值关系。

图“智慧”与“服务”的价值维度

“智慧与服务”代表着图书馆对自身价值的基本定位,它基于对图书馆与用户、社会的关系考虑,体现的是在图书馆与社会、图书馆与用户之间价值主客体位置的转换,“智慧”体现的是图书馆将自身作为价值主体,从图书馆自身发展的角度提出发展需求并从社会汲取资源和能量满足自身需求的过程,是图书馆自我负责、自我期待、对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的认识;而“服务”则是将图书馆置于价值客体的地位,是图书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社会发展作出图书馆自身贡献的一种努力,是图书馆前期所积累的知识、能量和能力的一种社会化转化和释放,也是图书馆自我价值的终极体现。

因此,“智慧与服务”的传统就对图书馆的发展和贡献作出了最完美的呈现,体现了图书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融合共通,使图书馆在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间灵活转换。而不论是作为价值主体的图书馆还是作为价值客体的图书馆,在所对应的价值关系的另一端,始终都是所服务的用户、群体和社会,不论是“智慧”体系的完成、服务能力的建立还是服务体系的完善、服务项目的发展,始终都是以用户的需求为参照。图书馆自我发展、自我需求的满足,并不是盲目随意的,而是要以了解社会大环境的变化、用户信息需求的内容为前提,两相对比来逐步构建图书馆自身的服务能力,确立服务项目及服务重点,用户的主导性将贯穿于“智慧”和“服务”的全过程,成为推动图书馆自我价值建设和社会价值实现的主要动力,并决定着二者的具体内容。只不过图书馆作为一个特殊的有机体,并不只是被动地满足主体——用户的信息需求,而是在发挥社会价值的过程中会能动地捕捉用户的反馈信息和需求偏好、不断反省和自我调整,并在这种与用户的互动和自我调整中逐步确定自身服务能力的缺陷和不足,为下一步服务能力的建设提供

重要参考。

3.2作为开放的概念体系:新环境下“智慧与服务”的新内涵

“智慧与服务”的原意为图书馆通过自身修养的建立服务于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智慧与服务”也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这一点从学界关于智慧图书馆、智慧服务的研究中就可见一斑。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智能技术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技术在某种程度上已经部分地替代了人脑而行使馆员的工作职能、服务于用户,并节省了一定的人力成本和用户的时间成本,[16]使得图书馆可以将人力资源集中用于对更新服务项目的探索和实践。新型技术因其智能化、人格化的特征,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图书馆“智慧”的组成部分,这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所赋予图书馆“智慧”的新内涵。不过,技术毕竟只能是一种服务手段而非图书馆“智慧”的全部内容,图书馆“智慧”、能力的核心仍体现在馆员个人服务能力及内在修养的增强上,时代的发展可能会对馆员的能力、知识结构等提出新要求,但其作为图书馆“智慧”的核心体现是永久的,在这一点上,“智慧”回归到其原初的期许和内涵所在。而至于“智慧服务”的提法,则是一种基于用户的视角,用户智慧的增进是图书馆“智慧”与“服务”的终极目的,通过图书馆服务能力与用户信息需求的高度契合,使得服务能力能够跟上用户需求的变化、服务内容能够高效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从而为用户智慧的增长提供服务源泉。

因此,馆员能力增长、信息技术应用及用户智慧增进就共同构成了广义上的图书馆“智慧”,而这三者又各持不同的价值视角。馆员能力的构建是站在图书馆自我价值实现角度来提出的,是图书馆“智慧”的核心组成部分,是贯穿于图书馆发展各个历史阶段的关键因素,馆员核心能力的建设程度从根本上影响着图书馆“服务”的开展、制约着图书馆社会价值的实现,并且随着社会的整体发展进步,馆员能力建设的地位将得到越来越重要的彰显。尤其随着开放获取运动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学术资源能通过网络公开获取,图书馆传统的资源优势必然会被逐渐消解,图书馆如何在资源密集型科研环境中帮助用户快速定位到所需的个性化资源,并从传统基于载体的服务逐渐转向提供基于本文的知识分析、知识发现等知识服务,就成为今后图书馆服务能力建构的重点。馆员内在能力的建设也需要关注对学科知识的分析整合能力、多学科知识背景等内容,相比传统馆员服务能力的构成要素,现有信息环境对馆员服务能力的要求更高更严格也更专业。虽然馆员能力的建设并非图书馆自我价值实现的全部内容,其他如图书馆财政能力的建设、资源汲取能力的发展、工作环境及馆员待遇的改善、软硬件设备的升级等也构成图书馆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内容,且这些内容的发展和完善能从外在环境的角度为馆员服务能力的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图书馆能更大程度地发挥自身的社会价值;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则是图书馆为提升自身服务能力而对社会资源的引进和应用,同样也是图书馆自我价值构建的内容。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对于用户而言,新技术的应用意味着一种信息获取习惯的养成、一种信息获取模式的改变,图书馆需要贯彻“用户为中心”的思路,从了解用户信息需求、获取习惯着手,了解用户信息获取习惯的变化,并通过新信息技术的应用来适应用户的行为习惯,以更便捷的方式快速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因此,基于信息技术的智能化、情景化、知识化服务将成为今后图书馆服务的一个重要特色和趋势,技术在服务应用中所占的比重将逐渐增加,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从服务手段的角度极大地促进图书馆社会价值的实现;用户智慧的增进则是图书馆社会价值的呈现,是图书馆利用自身能力条件服务社会、满足用户需求的结果,用户智慧的增进是图书馆“智慧”与“服务”圆满结合的结果,是图书馆自我价值建设和图书馆社会价值实现的终极目标,从作为前提服务能力建设到作为过程“服务”项目的实现,都需要围绕用户的需求和问题来展开,使“智慧”与“服务”能够与用户需求高度匹配,从而促进图书馆社会价值的高效实现。作为一个开放的概念体系,“智慧与服务”的内涵也在这种新环境的变化、新技术的应用中不断丰富和延续,并在这种开放的提升和完善中不断提高着图书馆的社会价值。

4 结语

“智慧与服务”作为一种传统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图书馆人,并在时代化浪潮中呈现出新的姿态和时代意义,“智慧”的原初意蕴在于馆员的个人修养和自我能力建立,而“服务”则是图书馆用自身的能力和条件造福社会、服务大众。“智慧”与“服务”在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价值关系中得以相互映衬、共同发展,“智慧”作为图书馆自我发展的需求,是图书馆自我价值建设的原意和核心内容,作为

一种能力前提,服务“智慧”的养成就成为图书馆对自我社会责任的认同及对自身社会价值的期许,是图书馆在与用户的互动中形成的一种自我认识和自我期待。通过自身能力的建设、自我实力的增强、软硬件设备的提升、资源获取能力的强化等,为后续的“服务”打下坚实的能力基础和资源条件。作为一种能力前提,图书馆“智慧”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图书馆“智慧”的建设正是图书馆自我价值的呈现,体现着图书馆的一种价值主体地位,作为价值主体,图书馆需要从外界吸取“养分”来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以便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环境、信息技术和用户的信息获取习惯,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智慧”、实现了一定的自我发展需求,图书馆才能更充分地开展“服务”、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因此,图书馆自我价值的建立过程是图书馆跟上时代步伐甚至有所超越的过程,显示出图书馆的自我负责和努力进取,而“服务”则是对自我价值建设的检验和评估,其终极指标就是用户需求的满足、用户智慧的增长。“智慧与服务”的开放特性使得不同时代对图书馆的“智慧”组成和“服务”内容有不同要求,且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新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用户信息习惯的改变,“服务”所呈现的纵深化、知识化特征也将越来越明显,其对图书馆“智慧”的要求将越来越高、越来越专业。图书馆自我价值的建设程度将从根本上影响甚至决定图书馆的发展前景,而图书馆自我价值的建设尤其是服务能力的建设,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涉及图书馆学相关教育体制、教学课程设置、继续教育机制等的发展完善。因此,图书馆“智慧”的增长、自我价值的建设将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周黎明.“智慧与服务”[J].图书情报知识,2010(1):2.

[2]程焕文.图书馆精神[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

[3]王凌云.重塑图书馆精神——关于“智慧与服务”的思考[J].晋图学刊,2003(6):12-13,55.

[4]杨沛超,杨琳.智慧与服务的有机结合——论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与图书馆可持续发展[J].情报资料工作,2003(6):58-61.

[5]黄幼菲.公共智慧服务、知识自由与转知成慧[J].图书与情报,2012(1):10-13,82.

[6]黄幼菲.公共智慧服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高级阶段[J].情报资料工作,2012(5):83-88.

[7]熊伟,杨艳.公共智慧服务何以可能:馆员专业修养与图书馆公共智慧服务——2012年陕西图书情报界第3期主题学术沙龙纪要[J].当代图书馆,2012(4):72-74.

[8]李一平,等.图书馆作为开放智慧服务中心的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15):5-11.

[9]王世伟.未来图书馆的新模式——智慧图书馆[J].图书馆建设,2011(12):1-5.

[10]乌恩.智慧图书馆及其服务模式的构建[J].情报资料工作,2012(5):102-104.

[11]赵晓芳.智慧图书馆的服务途径实现与构建[J].图书与情报,2012(6):46-48.

[12]刘丽斌.智慧图书馆探析[J].图书馆建设,2013(3):87-89,94.

[13]中山大学图书馆馆训示词:智慧与服务[EB/OL]. [2014-01-10].http://library.sysu.edu.cn/.

[14]燕辉,常安.图书馆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探讨——兼论“读者第一”与“员工第一”[J].图书馆建设,2012(6):5-8,12.

[15]李德顺.价值论(第2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89.

[16]陈嘉懿.智慧图书馆的构建之道——浅谈高校图书馆RFID技术应用新思路[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1):54-58.

[收稿日期]2014-04-21 [责任编辑]菊秋芳

[作者简介]刘秋让(1967-),男,西北工业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燕辉(1982-),女,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价值与图书馆权利,图书馆危机管理等;白君礼(1962-),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张燕(1986-),女,硕士,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馆员;赵婉忻(1984-),女,硕士,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馆员。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西北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基金项目“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3GJY10),陕西省社会科学信息学会2013年度科研培植项目“主体需求推动下的图书馆价值变迁研究——以20世纪以来中国图书馆发展历程为线索”(项目编号:shshx20130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章编号]1005-8214(2015)02-0005-05

[文献标志码]A

[中图分类号]G250.15;G252.8

猜你喜欢

自我价值服务能力社会价值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能力提升探讨
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图书馆员综合服务能力探究
浅谈人的本质与价值
关于加强党校图书馆服务能力建设的思考
产品设计创新的社会价值最大化探讨
实践探索商务英语专业有效服务区域经济能力的提升
创新管理,完成鞍钢自主集成的冷轧2130工程生产线
面对突发事件,要用好思想政治教育这块“压舱石”
别样的生成 别样的精彩
需求层次理论在企业青年员工激励与组织引导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