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的噪音

2016-01-18谭建文

江西教育B 2015年12期
关键词:满堂灌噪音教学方法

谭建文

噪音损害人们健康。

教学中的噪音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课堂教学每天都在万千所学校中进行着,但时至今日,偏离课文主旨与教学目标的教学及“满堂灌”现象,却成为语文课堂的最大噪音。一些教师包讲到底,巨细无遗 ;有的即使偶尔有学生提问,也只是为他的发言权做点旁注。就这样,周而复始地“传道、授业、解惑”,用力够勤,用心够诚,但效果却并不怎么明显。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但是,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学由于偏重知识的传授和再现,往往把学生当做被动的容器,以致严重窒息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因此,不少学生不得不投诸笔端,呼吁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有的学生说:“时间少,是让我们最头痛的事情,主要是教师灌得太多,太快,给学生留的自学时间太少。”还说:“所学的知识没有吃透,学活,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如此的“注入式”或“填鸭式”教学,误解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教师的主观愿望取代了学习的认识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教师充当了一个决定方向的“命运者”,而不是一个“引路人 ”。这便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的确 ,沉闷的、守旧的教学方法,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学。那么,出路在哪里呢?我认为,根本的出路在于树立新的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教学思想。教师不是真理的宣讲者和布道者,不该将课堂当成自我表演的舞台。我们说好的教育,应该是以教师与学生一起分享、交流,共同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教育是交流,是分享,是协商。单方面的“注入”“填鸭”,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能沦落成为学生耳旁的“噪音”。

同时,现代教学论根据新技术革命的大趋势和科学家研究人脑的最新成果,也论证了培养学习主体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即使在古代教育家眼中,思考、讨论的作用不容忽视。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孟子的“君子深思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 “心之官则思”;徐干的“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小子勉之”……教学离不开思考,而这样的思考必须先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未来属于儿童、属于青年。在走向知识经济的时代,他们能否成为建设祖国未来的具有创造性、开拓性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今日能否受到良好的教育,包括能否得到科学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的引导。心理学家的研究一再表明:“满堂灌”,只能把学生培养成为思想僵化、因循守旧的人,知识往往不能真正转化为能力。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只会死记硬背而不会独立思考,只会重复前人的结论而没有个人的创见,只会是高分低能儿。苏联著名心理学家阿·尼·列昂节夫写道:“我们同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说法,他说‘瞪着一双眼看着实体,这不叫注意,必须是对该实体进行活动。就是说,要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培养他的注意力,首先要组织他从事所要求的活动,培养他从事一定的种类和形式的活动。”(《活动·意见·个性》,193页)。阿·尼·列昂节夫这里所引述的“活动”,就是学生对教材的感知、理解、迁移和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无疑需要作为外因的教师的有力指导,但作为内因的他们自身的“活动”是不应该被剥夺的。

“满堂灌”之所以会违背认知规律,就在于教师以自己的活动取代了学生的活动,以外因“剥夺”了内因。如果把这种“取代”“剥夺”也叫做“主导作用”,自然是一种莫大的误解。真正的主导作用,是教师在熟悉大纲和精通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端正其学习态度,激发其学习兴趣,继而示以求知的规律,指以探索的门径,教以自读的方法,并于其关节难通处、疑惑莫究处及义理精微处,适时疏解、提示,点拨,润物无声地将学生引入“自得”的自学境界;同时,通过教学程序的科学设计与目标明确而又循序渐进的训练,培养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以及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品格。

显然,只有从根本上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才会有革新语文教学方法的责任感,才会有如饥似渴地学习先进教学方法的紧迫感。也就是说,正视长期窒息学习生机的教学噪音的危害,进而代之以与完成时代使命相契合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关键在于端正教学思想。

马克思说:“热忱,激情是人类向他的对象拼命追求的本质力量。”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教师群体一旦掌握了正确的教学思想革新教学方法的热忱与激情必如“洪波涌起”,从而使语文教学的容颜更新,竞呈异彩!

(作者单位:江西省教育厅)

责任编辑 甘 甜

E-mail:1409544102@qq.com

猜你喜欢

满堂灌噪音教学方法
噪音,总是有噪音!
无法逃避的噪音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白噪音的三种用法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向40分钟要质量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