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维探究,串联算理

2016-01-18迮恒良

江西教育B 2015年12期
关键词:竖式加减法小数

迮恒良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平时的计算教学中,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自主探索,多渠道获取知识,真正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过程中参悟算理,获得算法,完善认知结构,享受探究成功的乐趣。“小数加减法”是苏教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内容,下面我们一起来赏析其中的几个教学片段。

一、创设情境,提供原型

1.同学们经常去商店买学习用品吗?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下图):

师: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1:小明买了一个讲义夹,小丽买了一本笔记本,小芳买了一支水彩笔。

生2:一支钢笔8元,一本笔记本3.4元,一个讲义夹4.75元,一支水彩笔2.65元。

2.引出问题。

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一个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

生1:小明和小丽一共花了多少元?

生2:小明和小芳一共用了多少元?

生3:小丽和小芳一共用去多少元?

生4:买一支钢笔和一本笔记本一共需用多少元?

……

师:要求小明和小丽一共用了多少元,怎样列式?

……

【赏析】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让抽象的数学在“教育状态”中变得鲜活有趣、充满活力,教师充分运用熟悉的购物情景,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拉近新知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提供理解算理的现实原型,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联系熟悉的现实背景理解抽象的数学,诱发学生探索数学新知、解决数学问题的学习动机,为后续抽象的数学思考奠定基础。

二、感知体验,探究算理

1.教学4.75+3.4。

师: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在作业纸上写一写。

(学生尝试练习。)

师:做好的同学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作业展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生1:4元+3元=7元,7角+4角=11角=1.1元,5分=0.05元,7元+1.1元+0.05元=8.15元。

生2:3+4=7,0.75+0.4=1.15,7+1.15=8.15。

生3:将3.4的后面添上一个0变为3.40,让每个加数都变为两位小数,这样就可以列竖式计算了。

生4:可以直接将小数点对齐,列竖式计算。

师:你认为这几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5:前两种方法是把两个加数分别拆开,再把它们的整数、小数部分分别相加求和,最后求出两部分的总和,我认为这两种方法实际上就是把相同计数单位的个数相加。

生6:第三种方法是把两个数都变成两位小数,第四种方法把小数点对齐,都是列竖式计算,而列竖式计算实际上都是先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然后再计算。

【赏析】本环节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自主探究个性化的算法:或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想到元与元相加、角与角相加、分与分相加,最后算出结果;或转化成两位小数加两位小数来计算;或尝试用竖式计算。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方法的多样化,开阔了思路,发展了思维。

2.学生质疑

生1:我还可以将小数点直接去掉再计算,算好后再添上。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2:去掉小数点,就变成475分+340分=815分=8.15元。

生3:把4.75看作475个0.01,把3.4看作340个0.01,475个0.01加上340个0.01等于815个0.01,也就是8.15。

师:其实,我们也可以通过小数的意义来理解算理。

(教师课件出示图片。)

师:根据这幅图,想一想,我们还可以怎样计算?

生4:我们可以先把4个1与3个1相加,再把7个0.1与4个0.1相加,满10个0.1就向个位上进1,5个0.01直接移下来,结果是8.15。(课件动态显示加的过程和步骤。)

【赏析】教师在引导学生讨论、争辩、质疑、释疑,亲历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再次回顾小数的意义,运用图形展示算理,使学生明确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把抽象的算理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培养学生应用几何直观进行计算的意识,发展其形象思维。

3.收集错题并评析

师:有一位同学是这样做的,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

生1:这是把小数的末尾对齐,而没有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5个0.01加上4个0.1,所得到的9不知道是表示9个0.1,还是9个0.01,所以结果是错的。

生2:其实我们可以把4.75估成5,3.4估成3,5+3=8,结果大约是8,所以5.09肯定不对。

【赏析】叶圣陶说:“教的法子要依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依据做的法子。”教师抓住课堂上生成的鲜活错例,充分挖掘其中的价值,鼓励学生展示真实的想法,生生之间相互评价,质疑解疑,在争辩中悟理、明理,学生智慧的火花在碰撞中闪现。

三、建构体系,体悟算理

1.找车位

(课件出示算式8.23-0.7及竖式中的8.23。)

师:第二个数0.7已经在小卡车上准备好了,这个小卡车开到哪儿要停下来,你们就用口令大声命令它“停”,好不好?

生1:好!

小卡车拖-0.7从右边进入,自动停在与8.23末尾对齐的位置。(课件动画演示)

生2:不对,不能停!

师:为什么?

生3:相同数位没有对齐!

师:继续开!

(所有的学生两眼圆睁,齐声大喊:停!师一脸困惑:怎么能停在这儿呢?)

生4:现在它们相同数位已经对齐了,可以直接相减。

师:结果是——

生5:7.53。

……

【赏析】小卡车在学生的口令声中拖动数据,寻找“停车位”,形式新颖;快速抢答所给数据中的数字差不多都是加法计算,所得结果却不一样。灵活多变、富有趣味的数学课堂游戏,学生全员参与,兴趣盎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掀起课堂学习的高潮,学生再次明晰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的道理,从而获取抽象的数学知识,巩固内化了算理。

2.回顾反思:我们以前所学的加减法计算都有哪些相同点?

生1:加减法计算都是把相同的计数单位相加减,比如27+4和27+40,4在个位上表示4个1,可以和27中的7个1直接相加,当4在十位上时表示4个10,就只能与27中的2个10相加了。

生3:计算2米+3分米时,可以变成2米+0.3米=2.3米,也可以变成20分米+3分米=23分米=2.3米,这样的运算其实也需要统一的计量单位才能直接相加减。

……

【赏析】通过反思所学过的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让学生从数与代数、量的计量等方面自主归纳:只有当计数单位相同时,才能把计数单位的个数直接相加减,从而沟通了整数、小数与分数加减法算理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在探究方法上是一脉相承的,把算法“拴”在算理之“桩”上,从而帮助学生完善算法体系,建构算法模型,巩固算理和算法。

正如郑毓信教授在《数学教学研究:问题与案例》中所言:基础知识的学习,不应求全,而应求联;基本技能的学习,不应求全,而应求变;基本思维的学习,不应求全,而应求用。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清楚知识的前后联系,抓住知识的本质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不仅要积极探理,更要多角度探理,帮助学生将知识内化为能力,从而构建知识体系。

实践证明:忽视学生对算理的探究和理解,片面强调算法的教学很容易落入算法机械化的误区。只有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理、多方探理,在争辩中理解算理的过程,感受计算中的数学思想,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运算能力。学生再遇到新问题时才会自主探究并应用相关知识去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周瑜芽

Email:jxjyzyy@163.com

猜你喜欢

竖式加减法小数
小数加减“四不忘”
竖式趣题
竖式填数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怎样巧算小数的加减法
小数的认识
加减法的由来
错误的竖式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