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眼语用 品味文字

2016-01-18张新华

江西教育B 2015年12期
关键词:数量词品味自然段

张新华

用教材来教,还是教教材,这在当下已无需辩论。但具体到阅读教学,我们该如何用课文来教语文?特级教师薛法根就用《水》一课告诉了我们答案。为便于学习、交流,现展示薛法根老师《水》一课中几个连续的精彩片段:

【片段一】

师:我们仅知道课文写了什么是不够的,我们更要知道作者是怎么写的。比如说,每一担水对我们村子里的人来说都是那么珍贵(用粉笔在“珍贵”一词旁标上“?”),课文第一自然怎么写出这一担水的珍贵?哪些词、哪些句体现了珍贵?

师:同学们看看第一自然段,你能不能发现他是怎么写出这个“珍贵”的?

(学生认真读,并认真圈画。)

师(巡视并引导):学语文,要知道写了什么,更要知道是怎么写出这个的。

【赏析】薛法根老师是如何用课文来教语文的?从这个片段中我们不难发现,他开门见山地告诉学生:“学语文,要知道写了什么,更要知道是怎么写出这个的。”这就是要求学生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而为了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是怎么写出这个的”的意识及能力,他把课文当作了例子,所以才紧扣《水》一文的重点设计了这么个教学环节“看看第一自然段,你能不能发现他是怎么写出这个‘珍贵的”。

【片段二】

师(学生读完,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知道的请举手。

师(请一举手的同学):先把句子读一读。

生:记得那时候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水……这是村里人说得最多的话(读第一自然段第2、3、4句)。我认为其中最可以表现出村子里缺水的词有这些:都、十公里之外、一个小时、很小、长队、一担、珍贵。

师:他发现了这些关键词语,十公里之外、一个小时、一处很小的、一担(师在读时特意以重音突出数量词)……它们都有一个特点,你发现它们都是——

生:数量词。

师:你从这些数量词中还发现了什么?

(生有些迷惑。)

师(加以引导):读读看“十公里之外”,这说明——

生:路很远。

师:“一处很小的泉眼”,说明——

生:泉眼很小。

师:“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说明——

生:说明等待的时间长。

师:才可以挑上一担水回家,所以取回的水实在——

生:太少了!

师:发现什么了?

生:我发现了挑一担水是很不容易的。

师:它就是用数量词,通过对比——你看“十公里之外”和“一处很小的”,“十公里”很长吧,“一处”泉眼“很小”,“一个小时”时间长吗?(学生齐答:长。)多少水?(学生齐答:一担水。)

师:发现了吧,通过这样数量词的对比来告诉你,取回的这担水是来之不易,是非常珍贵的。

【赏析】把课文当作例子,这是很多老师都知道的。但如何用好这个例子,使它起到应有的作用,这却是很多老师所困惑的。这个片段就展示了薛老师是如何使用课文这个例子的:他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文字,让学生明白课文是怎么写出“珍贵”的。然而限于学生的理解能力,他们只知道“十公里之外、一个小时、一处很小的、一担”这些都是数量词,至于“从这些数量词中还发现了什么”则有些迷惑——这离真正弄懂“怎么写出这个的”还相去甚远。面对学生的迷惑,薛老师及时展现了他高超的启发式教学艺术:“读读看‘十公里之外,这说明?”学生在他的启发下,立即知道这写出了“路很远”。不仅如此,学生还在薛老师的启发下举一反三,很快弄懂了其他数量词所蕴含的意义,从而明白了课文是通过一系列的数量词之间的对比写出了“这担水是来之不易,是非常珍贵的”。如此一来,“知道是怎么写出这个的”这一目标的达成也就水到渠成了。

【片段三】

师:我们读的时候要注意这些表示数量的词语,谁愿意来读这第一自然段?

(师请一位举手的女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读得不错!但并不是要强调这些数量词就把每个都读得声音很响,要有轻有重。谁愿意再来读一下?

(再请另一个举手的女生读第一自然段,她读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师:你体会得很真切,读得也流畅,非常好!好,我们就这样读一读。

(众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自我体会。)

师:读第一自然段那些数量词,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数量词通过对比写出了我们村里水的珍贵。

师:很好,我们阅读课文就是要特别关注怎么写的,那些特别的词语、特别的句子我们要多揣摩。

【赏析】为了深化学生的认知,薛法根老师在学生初步明白了课文是怎样写出“珍贵”的基础上,马上组织学生进行朗读,并在朗读过程中加以指导,以帮助学生在朗读中及时巩固和深化自己的认识,进而形成共识:“阅读课文就是要特别关注怎么写的,那些特别的词语、特别的句子我们要多揣摩。”

观察、研究一节课,用薛法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要重点关注“教什么”,其次才是“怎么教”。那么,这节课中他重点教了些什么呢?通过上面的评析,我们基本上能做到一目了然:他一直在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深入到文字的深处,他想让学生树立一个理念——仅仅知道课文写了什么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知道课文是怎么写出这个内容的;他还想教给学生相应的方法——只有抓住“特别的词语”“特别的句子”才能体会到作者是怎么写的,以及为什么会这么写。当然,他最终的目的应是通过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课文的用词用句,从而领悟语言表达的基本规律和常用技巧,为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特别是学习运用祖国的语言表情达意服务。一句话,他教学生的是如何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当然,薛法根老师在“怎么教”上也独具匠心:他以课文如何写出“珍贵”为例,引导学生抓住“特别的词语”“特别的句子”,以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品味一系列数量词中发现“这些数量词通过对比写出了我们村里水的珍贵”。可以说,薛老师这节课上所展现出来的教学艺术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细细品味特级教师薛法根这节《水》,我们不难得到启示:用课文来教,我们应着眼于语用,引领学生行走于文字深处,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品味,在“怎么写的”及“为什么这么写”上精耕细作,让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把握语言表达的规律与特点,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而厚积薄发,起到举三反一的作用,为学生学习、使用语言打下坚实基础。这才是用课文来教语文。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社渚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黎文雯

E-mail:jxjylww@sina.com

猜你喜欢

数量词品味自然段
数量词在双数量结构中的影响与作用
会叠罗汉的数量词
品味桂峰
美丽的秋天
品味四季
日语偏误分析(3)「私も、十回ぐらいを見たが、なかなか面白い物語だと思って··」错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