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阅读课简约实效

2016-01-18李芳

江西教育B 2015年12期
关键词:善思野兽编者

李芳

阅读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文本是凝固恒定的,而阅读应该是活跃动态的。这种阅读关联现象为我们引领学生整体把握文本提供了教学支撑点,进而让阅读课变得简约而实效。那么,教师如何通过阅读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呢?

一、 多读善思助感悟

语文教学的有效开展,离不开阅读。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由此可见,多读在语文课堂中的重要性。而其形式亦应不拘一格,灵活多样。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教师和学生都充分走进文本,理解文本,进而走进编者的内心,理解编者的意图。这样,使教师、学生和文本、编者之间进行了充分而有效的对话,从而使我们的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是书要多读,其内涵才能自明,只有多读、善思,我们才能够充分而有效地理解文本,把冰冷的文字升华为生动的理解和想象,从而使我们和文本、编者之间得到情感的共鸣。同理,教师研读文本也是“读书”,也需要多读善思。有经验的教师都明白,我们不能企图只读一两遍就能进入文本,哪怕你悟性再好。研读文本没有捷径可走,我们只有多读,什么时候读得兴奋起来,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发现文本的内蕴,才能走进文本。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都有一个这样的切身体会:教师只有自己先读懂了文本,再引领学生重新走老师的阅读之路,学生才能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有所感悟,语文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

二、巧妙设计备阅读

一节成功的课堂离不开执教者精心的准备和设计。对文本解读的程度,必须在我们的预设范围之内。教师备课时必须要备朗读。

首先,教师自己要有扎实的朗读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听觉上吸引学生自觉、主动地去进一步阅读文本,探究文本。而教师精彩的朗读必然能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这无疑是打开了学生走向文本的一扇门。所以教师在设计研读文本时,一定不能少了朗读这个环节。

例如我在朗读《秋天的怀念》一文时,读到母亲说的:“你要是愿意,就明天?”我的心为之一动!母亲为什么不用肯定的语气说呢?一个小小的问号,传递出的信息真是太多了!母亲在生病的儿子面前真是小心翼翼,生怕哪句话没说好,又惹儿子发脾气!透过这小小的问号,平时一直感觉抽象的“母爱”,一下子就生动形象地呈现在我的面前:母爱就是平等,就是商量,更是一种小心翼翼得令人涕泪横流的感动啊!朗读有时能使我们理解得更多,感受得更多,尤其是人物的对话,一旦把它读好了,语言背后的东西就呈现在眼前了。可见,朗读是阅读教学不可或缺的手段,更是学生研读文本、走进文本的需要。

三、字斟句酌炼阅读

莎士比亚说过,一千个观众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语文教学中,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见解。这其实是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多思考,善思考。字斟句酌地去阅读文本,解读作者的用词意图。

例如《夜莺的歌声》一文中,有这么一个片段:

“你这个坏家伙!”军官打断孩子的话,“我是问你这里有没有人。”

“人呢?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片段中,小夜莺的答非所问非常值得我们去玩味。尤其是“野兽来了,野兽来了”这一句更是值得我们去思考:是真的有野兽吗?在你的印象中野兽是怎样的?在这里,野兽有什么特别的含义?简简单单的一个词竟能让人有这么多的思考。而通过我们字斟句酌的阅读,我们便可以知道“野兽”一词在这里其实是指当时残暴、凶狠的法西斯侵略者,透过这个词也可以感受到当时战争的残酷和人们对法西斯的痛恨。足可见,字斟句酌的阅读可以让我们理解文本时达得一个水到渠成的效果。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若能养成字斟句酌的习惯去解读文本,探究文本,我们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新发现、新体味。用这些新发现、新体味去指导教学实践,将使我们的课堂更加有趣。

(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仙下乡三贯小学)

猜你喜欢

善思野兽编者
乐学善思 独行如众——写在《翟咏文存》出版之际
博学善思 厚德自强
编者语
高傲野兽
编者语
善思,学习进步的秘籍
编者语
捣蛋野兽岛 我的火箭船要出发了,要我给你留个位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