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魏种苗质量标准制定研究
2016-01-16祖勒胡玛尔乌斯满江李晓瑾
朱 军, 祖勒胡玛尔·乌斯满江, 宋 骏, 李晓瑾,,
(1.新疆中药民族药研究所, 乌鲁木齐830002; 2.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 乌鲁木齐830052;3.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乌鲁木齐830011)
新疆阿魏系伞形科阿魏属多年生一次开花早春短命植物;是新疆珍稀药用植物资源和分布区荒漠植被重要组成部分;其植株花茎分泌出胶状树脂为历版本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收载[1],其资源面积逐年减少,阿魏市场价格逐年增加。由于其药用价值和生态功能,新疆阿魏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在新疆阿魏生长分布区人工繁育阿魏及对新疆阿魏种苗的需求逐年增加。种苗是药材生产的最基本资料,是优良药材的源头;优良纯正的种苗质量是提高药材质量的先决条件,也是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建设实施首先要解决的问题[2]。因此,重视药材生产的同时,重视药材种苗质量非常必要。目前,关于新疆阿魏的研究,多见种子萌发,栽培技术,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等[3],新疆阿魏种苗质量分级研究鲜见报道。为此,本研究通过对不同批次的新疆阿魏幼苗主根长度、根重、根粗等指标研究新疆阿魏种苗质量,以期为新疆阿魏种苗质量标准的制定、新疆阿魏规范化生产基地建设、优质种苗生产及其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 料
采集新疆阿魏主产区2年生新疆阿魏实生苗共30份,每份100株。实验材料经新疆中药民族药研究所李晓瑾研究员鉴定系伞形科阿魏属新疆阿魏。
1.2 方 法
1.2.1 新疆阿魏种苗指标测定
从不同批次的新疆阿魏种苗中,随机选取苗龄为2年生的实生苗30组,每组20株,测定其根长、根粗、鲜重作为种苗分级质量指标,取其平均值进行计算。
1.2.2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聚类分析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将新疆阿魏种苗分为3个级别。
2 结果与分析
2.1 新疆阿魏种苗形态
新疆阿魏种苗主根发达,侧根细小,稀1~2根,根表皮褐色或棕褐色。根长14~20 cm,根粗0.4~1.1 cm,根重1.4~7.6 g,不同批次各项指标差异明显(见表1)。
2.2 新疆阿魏种苗分级指标的确定
试验数据采用聚类分析法,将新疆阿魏种苗分为3个级别(见表2),一级种苗,主根较长,根茎基部粗,平均单株鲜重较重,栽培成活率和保苗率高,次年萌发新芽壮,缓苗期短。二级种苗,主根长中等,根茎基部相对较细,平均单株鲜重相对较轻,栽培成活率和保苗率高,但次年萌发新芽较弱,缓苗期长,移栽后第2个生长年可形成壮苗。三级种苗,主根短小,根茎基部细,平均单株鲜重较轻,发根能力弱,栽培成活率和保苗率低,次年萌发新芽弱,缓苗期长,易出现缺苗现象,移栽后加强田间管理。
表1 不同批次新疆阿魏幼苗测定指标
表2 新疆阿魏种苗分级标准
3 讨 论
聚类分析方法是研究分类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通过分析指标变量之间存在的程度不同的相似性,把数据源分类到不同的簇中。它属于数据类的平均划分,与其他分级方法(平均数标准差法、正态分布线分级法、频度划分法等)相比较,更适宜于判断物体的内在品质,因此,使用此方法制定的新疆阿魏种苗分级标准,是科学的、可行的。
新疆阿魏主根发达,根体光滑,通长生长第3年,根长生长至30 cm左右可见1支或2支侧根。新疆阿魏幼苗期侧根无或稀少,因此研究中选择主根长、根粗、根重3个指标作为衡量新疆阿魏种苗质量标准的主要因子。由于新疆气候干旱炎热,土壤水分蒸发力强,新疆阿魏幼苗抗逆能力弱,是导致大批移栽当年生(1年生)幼苗在夏眠期死亡的主要原因。课题组经多年的研究发现,2年生新疆阿魏幼苗较适宜于作为生产种苗,一方面,2年生幼苗根系较粗,抗逆能力强,移栽成活率高,另一方面,该生长阶段新疆阿魏幼苗根系长约15~25 cm,侧根稀少,便于采挖,不易伤根。
目前,仅甘草、人参、黄芪等中药材建立种子质量标准,而绝大多数以种苗繁育中药材,国家尚未建立相应的种苗质量标准。中药材种苗质量标准化是实现中药材规范化生产、产品质量控制的重要前提。实现中药材种苗标准化,有利于加强中药材种苗监督和管理,规范化中药材种苗的生产,提高中药材种苗生产水平,保证中药材产量和质量[4]。新疆药用阿魏种类繁多,仅新疆阿魏和阜康阿魏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品种,但民间及市场流通阿魏基源混杂,中药材阿魏质量差异较大。项目的研究,从源头保证中药阿魏基源,建立了新疆阿魏种苗分级质量标准,可为进一步规范药材阿魏的生产及质量控制提供保障。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176.
[2]袁桂平,张敏.药材种子(种苗)品质管理亟待加强[J].中国药事,2003,17(3):157.
[3]孙丽,石书兵,朱军,等.阿魏的传统应用及现代研究概况[J].中国现代中药,2013(7):620-626.
[4]胡炜,孙拥军.强化对种子质量及其指标体系的认识[J].种子科技,2003(4):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