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遍语法及其实用性研究

2016-01-16庞纳敏

关键词:汉语教学移位

普遍语法及其实用性研究

庞纳敏

(广西大学, 广西 南宁530004)

摘要:汉语语法研究借鉴了普遍语法的诸多成果,给汉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指导方向。试从中国的普遍语法思想、普遍语法的“移位”理论在汉语中的应用及其教学意义等方面进行论述,希望为汉语普遍语法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普遍语法;移位;汉语教学

作者简介:庞纳敏,在读硕士,广西大学文学院2013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

文章编号:1672-6758(2015)02-0148-3

中图分类号:H14

一前言

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是美国语言学家Noam Chomsky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它认为,婴儿的“最初语言状态”包括人类语言共有的语言原则和尚未定值的语言参数,人的语言能力是大脑构成语言特殊规则和原则的理论设计的能力。

笔者认为,普遍语法的发展是乔姆斯基等语言学者关于某些语法因素的辩证否定过程,普遍语法并非舶来品,中国古代早就有普遍语法思想的萌芽和体现。普遍语法有其实用性,能指导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

二中国的普遍语法思想

1.老庄哲学的语言观。

(1)老子的语言观。

老庄一家是诸子百家中最具哲学思辨性的学派。老子在《道德经》说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它言简意赅地涵盖了宇宙的发端和自然万物的发源,其中包括“语言”。现代人们仍然在孜孜不怠地寻找其“道”为何物,正如语言学家、神经学家摸索乔姆斯基“黑匣子”一样。“道”是混沌物,是初始状态,在世界宇宙形成以前早已存在,其中包含了千千万万的自然物,正如“原则”般先天地存在于大脑中,是语言机制的一部分,具有普遍性。“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世间万物繁衍产生的渠道,强调宗源相同而形式多样。普遍语法认为,“参数”由有限的数值构成,不同的参数设置形成了语言之间的差异。[1]参数的变化形成了不同表征的语言,即个别语言。这就是“万物”源于“道”的道家思想在语言上的表现。

(2)庄子的语言观。

首先,关于语言的本质。庄子在《齐物论》谈道“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他认为,说话不等同于自然界的风声,语言充满人类心智习得和先天抽象的内涵。正如乔姆斯基坚决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把语言行为看做动物刺激反应,认为应该突出语言的心智本质和创造使用一样。

其二,关于语言的功能。庄子与乔姆斯基都反对语言交际观,主张把语言看作“窥见心智的窗口”,一个表达思想的系统,即“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篇》)。

最后,关于语言匮乏论问题。庄子观察到“婴儿生无石师而能言,与能言者处也”(《 庄子·外物篇》)。儿童没有固定的教师也能学会说话,正源于生成语言学家说的“先天的初始开端”“天赋观念和先天原则”。“与能言者处也”则指有关语言器官的初始状态在后天经验触发下形成一定的知识系统理论。可以说,西方的“语言柏拉图问题”正是东方的“语言庄子问题”。

2.马建忠及其《马氏文通》的语言观。

马建忠认为可以用共同的语法框架来描写不同的语言,“因所同以同夫所不同者”,于是,他“积十余年之勤求探讨”,以拉丁语法为框架用文言文例证写了《马氏文通》。许国璋指出,“马建忠是中国第一部系统汉语语法的作者,也是普遍唯理语法理论的倡导者”。[2]

(1)《马氏文通》的原则与参数。

首先,马建忠承认语言的共性“原则”。他在《序言》中认为语法是“有一成之律贯乎其中,历千古而无或少变”,正与普遍语法的“原则”一致,看作“不易之律”,即汉语语法也遵循语言共通的原则。马氏在《后序》中说到,“而亘古今,塞宇宙,其种之或黄、或白、或紫、或黑之钧是人也,天皆赋之以此心之所以能意,此意之所以能达之理”。也就是说,语言与思维能力不分种族与肤色,具有普遍的共性。

其二,马建忠承认语言的个性“参数”。马氏深刻对比中西两种语言,看到了“中国文字无变也”,即汉语欠缺形态变化;但又指出了“乃以介字济其穷”的介词和“华文所独”的助词。“斯书也,因西文已有之规矩,于经籍中求其同所不同”,可见马建忠发现了语言的共性与个性关系。

(2)《马氏文通》的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

马氏在《例言》指出,“各国皆有本国之葛郎玛,大旨相似,所异者音韵与字形耳”。可见,关于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的区分,马建忠与乔姆斯基二人的精神相同。关于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培根曾说,“所有语言的语法在本质上都是一致,各种语言之间的表面差别纯属细枝末节的变异;语言的不一致性在不同的语言中体现为表层的差异,犹如几何学的一致性在具体图形上也有形状和大小之别一样”。[3]对比马氏与培根关于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的表述,我们不难发现《马氏文通》确实涵盖了一定的普遍语法思想。

三普遍语法的“移位”理论在汉语语法中的应用

“移位”指树形图中一个成分移到一个新的位置,而原有的成分就被忽略的一种转换类型。[4]《最简方案》把移位分成两种形式:中心成分移位和作用词移位。根据普遍语法,移位需要遵循一系列的原则,包括最短移位原则、由内到外原则、局部性条件等。本文,笔者结合普遍语法的移位原则,解释汉语中的两种常见移位现象。

1.话题化移位。

汉语具有“话题化”特点,往往将句子中的某个名词性成分提到句首,如(1)C所示,但我们不会说成(1)B这样的,也就是(1)B中的话题化移位不成立。

(1)A 我认识很多李四喜欢的人。

B * 李四,我认识很多t喜欢的人。

C 李四喜欢的人,我认识很多t。

名词成分“李四”“李四喜欢的人”分别前移,造成话题化,但是句子B不成立,因为汉语话题化移位要遵守由内到外的普遍原则。A句子是我们在说话前大脑思考的深层结构中存在的,B、C句子则在A句的基础上经过移位呈现在表层结构中。即,A句生成运算在前,涉及“话题化”的B、C句的生成运算在后。A句中,“李四”和“喜欢”分别作主谓,形成关系子句“李四喜欢”,修饰名词“人”,整一个名词短语再作为句子的宾语,参与句子A的组合。这些一层层嵌套的结构,由内而外组合在一起,“话题化”不能先于原句内部成分的组合运算,B句子的组合步骤违反了由内到外组合的普遍原则。

2.领有名词移位。

汉语句子中,存在着一些主语与谓语之间缺少直接语义关系的句子,例如(2)C和(3)C,“张三”与“掉”、“李四”与“偷”之间并没有明显的语义关系。从深层结构(2)A和(3)A可知,他们应该处于宾语中的定语位置。也就是,“张三”与“两颗牙齿”“李四”与“一个钱包”是领属关系。领有名词移位指的是“张三”和“李四”的移位。

(2)A 掉了张三的两颗牙齿。 (深层结构)

B 张三的两颗牙齿掉了t 。

C 张三掉了t两颗牙齿。 (表层结构)

(3)A 被偷了李四的一个钱包。 (深层结构)

B 李四的一个钱包被偷了t。

C 李四被偷了t一个钱包。 (深层结构)

深层结构的(2)A和(3)A作为初始形式不能成为最后的合法形式,[5]因为“张三的两颗牙齿”处于潜及物动词①“掉”的宾语位置,根据Burzio定律②,潜及物动词“掉”不能为“张三的两颗牙齿”指派宾格,即“张三的两颗牙齿”不能做“掉”的宾语。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处理方法:

[1] 如(2)B’所示,得到句子(2)B。把“张三的两颗牙齿”移位至主语位置,并获取主格,作句子主语,这个效果与汉语话题化的语言习惯一致。

[2] 如(2)C’所示,得到句子(2)C。把“张三”移位至主语位置,获得主格,即实现领有名词移位;“两颗牙齿”被指派部分格,可留在原位置,这是我们最常见的说法。

四 普遍语法的教学意义

人们曾一度怀疑普遍语法的实用性,指责乔姆斯基割裂语言教学与语言学的关系。如果从可及性的观点出发,第二语言习得就是“参数的二次设定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语言对比、连接普遍语法与汉语语法等途径,找到使汉语语法“更简单”的教学方法。

1.按习得阶段为标准分班。

施家炜在《外国留学生22类现代汉语句式的习得顺序研究》中认为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句式存在一定的顺序,得出“外国留学生CSL习得顺序假设”。[6]我们有理由认为,普遍语法使得母语背景不同的留学生在SLA中有着差别不大的习得速度。这启示我们在处理留学生汉语分班问题上,可以不以国别为分班依据,而以其习得阶段作为标准。因为汉语实际上是有“汉语特点”地遵从普遍语法原则,语法研究的重点在参数上,[5]而语言学习的目的是建立规则系统,是实现“参数的二次设定”,那么,每个班级的不同在于“参数的二次设定”的阶段不同,即学习重点不同。

2.构建语言规则。

普遍语法反对行为主义把“语言知识”当作简单的反射结果,认为它是人类心智活动的内在组成部分,着重对人类“语言知识”的解释。这告诉我们应该开发学习者的语言探讨能力,帮助学习者在语言事实的描写中发现语言的共性和内在规律,教师要积极回答“为什么”的问题,达到解释性的高度。[7]特别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提出各种“奇怪”问题,很多老师常以“固定用法”“汉语习惯”来作答,例如上文提到的领有名词移位现象看似无解,其实有解。我们应该帮助学习者在大脑中建立一个汉语规则系统,通过这个系统的递归使用,生成大量正确的汉语句子。

3.统筹句法、语音、语义三者学习。

普遍语法提出“句法自主”,认为句法具有生成性,在“标准理论时期”就开始重视句法、语音、语义三者结合。这启示着,语法的学习与句法、语音、语义密不可分,教学中要关注这三者之间的制约和关联,重视三者在学生语法学习中的接口问题,要齐驱并驾,不可有失偏颇而拖慢整个语言学习。

注释

①潜及物动词:最多可以带一个“受事”名词短语的不及物动词,如:死、塌、沉、倒、来、掉、走。

②Burzio定律:Burzio(1986)提出Burizio’s Generalization,只有能够指派主语名词“施事论旨角色”的动词才能指派宾语名词“宾格”。

参考文献

[1]王建勤.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2):204.

[2]戚雨春.现代语言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 Robins, R. H. A Short History of Linguistics [M]. London: Longman, 1997.

[4]褚德明.普遍语法与汉语语法的差异与共性[J].宜春学院学报,2011,33(1):130-132.

[5]徐杰.普遍语法原则与汉语语法现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45.

[6]施家炜.外国留学生22类现代汉语句式的习得顺序研究[J]. 世界汉语教学,1998(4):77-98.

[7]Radford, A.AnalyzingEnglishSentences:AMinimalistApproach[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9.

Study of Universal Grammar and Its Practicability

Pang Namin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530004,China)

Abstract:Many research fruits of universal grammar have been applied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grammar , and they led our Chinese teaching into new way.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universal grammar from four aspects: development of universal grammar ,Chinese universal grammar ideology, application of gression in Chinese,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universal grammar.

Key words:universal grammar; gression; Chinese teaching

Class No.:H14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猜你喜欢

汉语教学移位
MDT诊疗模式在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中的治疗效果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
再生核移位勒让德基函数法求解分数阶微分方程
大型球罐整体移位吊装技术
大型总段船坞建造、移位、定位工艺技术
微小移位的B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保守治疗
浅谈跨文化交际理论对汉语教学实践的影响
论文化教育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缺失
委婉语教学研究
否定副词“不”和“没”的认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