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近视控制功能型眼镜配戴后的镜片移位问题
2024-06-26张勤严曌雯项宇
张勤 严曌雯 项宇
配戴框架矫正眼镜是目前近视防控的最主要手段之一。但是如果戴镜后,眼镜架出现移位,则会导致镜片的光学中心和视轴不相配,造成矫正效果不佳,对近视眼防控不利。目前,关于我国儿童配戴眼镜后的镜片移位情况的相关论文报道很少。为此,江苏省泰州市张勤眼科医院在泰州市海陵区某小学选取了100例6~12周岁小学生,按照国家装配眼镜标准为其装配了近视控制功能型眼镜,并对100例学生配戴6个月、12个月出现的移位情况进行了随访观察分析,具体如下。
1 临床资料
所选取的100例6~12周岁小学生中男女各50例。镜片近视等效屈光度分为低度镜片(>-3.00D)和中高度镜片(≤-3.00D)两类。观察戴镜小学生6个月和12个月眼镜片移位的情况,移位的情况按镜片向上移位、向下移位、旋转性移位(由于镜架旋转性移动使得一眼镜片上移而另一眼镜片下移)以及镜片戴后没有移位的4种情况进行统计。镜片移位的判断标准完全按照国标GB13511.1-2011进行。通过光学中心水平偏差值、单侧水平偏差值以及垂直互差值来考核,与配镜时交付的标准相一致,对于近视等效屈光低度镜片(>-3.00D)上下移位≤2.0mm和左右移位≤2.0mm与上下移位>2.0mm和左右移位>2.0mm,近视等效屈光中高度镜片(≤-3.00D)上下移位≤1.0mm和左右移位≤1.0mm与上下移位>1.0mm和左右移位>1.0mm做数据研究。
2 结果
在100例小学生中,对其中49例做配戴6个月后研究,发现只有17例(34.7%)儿童的镜片没有移位。其中男生7例(41.2%),女生10例(58.8%)。32位镜片移位者中,低度镜片(>-3.00D)移位14例(43.8%),中高度镜片(≤-3.00D)移位18例(56.2%)。所有的镜片移位病例中,上方移位0例(0%),下方移位25例(78.1%),旋转移位7例(21.9%)。
对另外51例小学生做配戴12个月后研究,发现只有14例(27.5%)儿童的镜片没有移位。其中男生6例(42.9%),女生8例(57.1%)。在37例镜片移位者中,低度镜片(>-3.00D)移位11例(29.7%),中高度镜片(≤-3.00D)移位26例(70.3%)。所有的镜片移位病例中,上方移位0例(0%),下方移位28例(75.7%),旋转移位9例(24.3%)。
在100例小学生中,近视等效屈光低度镜片(>-3.00D)共38例,其中上下移位≤2.0mm和左右移位≤2.0mm其13例(34.2%),上下移位>2.0mm和左右移位>2.0mm共25例(65.8%),近视等效屈光中高度(≤-3.00D)共62例,上下移位≤1.0mm和左右移位≤1.0mm共18例(29.0%),上下移位>1.0mm和左右移位>1.0mm共44例(71.0%)。
3 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小学生配戴近视眼框架矫正眼镜后出现镜片移位的现象十分严重,只有34.7%的儿童戴镜6个月后及27.5%的儿童戴镜12个月后,眼镜片没有移位,戴镜时间越长,移位率越高,中高度近视眼的儿童和男生移位率更高些。移位儿童中,镜架向下方移位导致镜片下移更多见。整个研究中,由于病例数量不够大,基数对齐较为困难,为此未作进一步统计学处理。究其镜片移位的原因,儿童活动量大,眼镜保养知识和能力较差,以及身体和头部发育较快等因素,容易造成眼镜架的移位,从而导致镜片的移位。镜片移位使得近视矫正效果变差,影响近视防控的整体成效。因此,加大对儿童配戴眼镜后的移位原因和防控措施十分重要。
4 结论
儿童配戴近视眼镜后,因眼镜架移位而造成的镜片移位现象比较严重,造成眼镜架移位的主要原因有镜架材质老化、松动下滑、镜架长期未更换,镜架尺寸与孩子脸型不匹配,镜架变形未及时调整等,因此,必须对这一现象给予高度重视,此外,还需要注意配戴情况和定期复查及时调整,减少因眼镜架移位造成的镜片移位问题。后期,对眼镜架移位导致镜片移位,对近视防控效果的影响还需做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 装配眼镜第1部分:单光和多焦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3511.1-2011.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张勤眼科医院;江苏省泰州市中小学近视防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