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习伴随终身
——中国特色的终身学习理论探索与创新

2016-01-16郝克明

终身教育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学习型社会开放大学终身学习

郝克明



让学习伴随终身
——中国特色的终身学习理论探索与创新

郝克明

编者按:郝克明先生是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的创始人,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长期致力于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的研究,是对我国终身教育发展有着重大贡献的重要学人。《视野 战略 实践——郝克明终身学习研究文集》,是郝先生“新世纪以来‘十年磨一剑’的精品力作”,是中国特色的终身学习理论的重要文献。文集围绕四大主题:终身学习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终身学习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终身学习与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终身学习与开放大学建设,辑录了郝先生近15年来对终身学习的研究与思考成果,这些成果“对于推进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构建国家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包括对于探索终身教育学科、专业的建设,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终身学习理论体系,都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在此,我们撷取九大问题,与郝先生一问一答,来呈现郝先生的思想智慧,以飨读者。

关键词:终身教育体系;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人力资源强国;开放大学

记者:首先祝贺郝先生《视野 战略 实践——郝克明终身学习研究文集》的问世,这本专著是您近15年来对终身学习研究与思考的重要成果,文集2015年出版后影响深远,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和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终身教育工作委员会在北京联合举办“加快推进终身学习暨郝克明终身学习文集研讨会”,对文集中郝先生终身学习思想的内涵特点、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进行研讨。我注意到,郝先生在20世纪末就开始关注国际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思潮,您怎样理解终身学习与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的内涵及其关系?

郝克明先生(以下简称郝先生):20世纪下半叶以来,国际社会兴起了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思潮,各国的实践表明,终身教育是教育发展进程中革命性的转变,终身学习是人类进入21世纪生存和发展的“钥匙”。我认为,终身学习、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这三个概念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讲的,内容有所不同,活动主体、责任主体也不同,但强调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终身学习主要强调社会变革对学习者的要求,强调学习者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自觉性、兴趣、能力、态度、习惯和能力等。终身教育主要强调国家和社会从教育制度、教育体系、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方法、模式、环境和组织等方面为实现社会成员终身学习的要求提供保证。从国际的发展趋势看,从强调“终身教育”转向强调“终身学习”,主要是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他们爱学、好学、乐学,使终身学习成为学习者自觉的、主动的学习过程。从强调终身教育向强调终身学习的变化,不仅影响非正规教育,同样也影响到正规教育,即学校教育如何变革来适应这样一种教和学关系的变化。学习型社会则是社会形态范畴的概念,是一种新的社会发展观,它从社会发展角度,突出强调保障所有人的学习权益,使教育和学习从传统的学校扩展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各个组织和所有的人。社会的各个组织和社区除了具有生产、生活、服务的功能外,还具有学习的功能。学习型社会的新概念赋予社会以新的特征,表现在社会生活中学习活动的普遍性、学习机会的充分性、学习对象的广泛性、学习内容的丰富性等,正如许多学者所指出的:“学习型社会是一个以终身教育为基础,以学习者为中心,人人都能终身学习的社会。”

一、终身学习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记者:郝先生,在您看来,人才类型和教育结构体系功能的多样化以及建立社会化的终身教育(学习)体系,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我国深化教育综合改革面临的重要任务。那么,构建适应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代教育结构体系,如何体现终身教育(学习)的基本原则?

郝先生: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取得巨大的成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初步建立,形成了学前教育至高等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课堂教学与远程教育多层次、多类别和多形式教育的格局。进入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人才需求结构和培养模式的深刻变化、广大人民群众学习需求的日益增长,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必须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教育思想、内容和教育结构体系改革的步伐。按照终身教育原则,要超越传统的、单一的学校教育系统,使教育贯穿人的一生,教育的空间也由学校扩展到社会,成为全社会的事业。这意味着终身教育原则指导下的现代教育结构体系要扩大和改革学校教育系统的功能,大力发展灵活多样的行业(企业)教育系统、社会教育系统,加快远程教育特别是网络教育的发展,来满足不同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对学校教育系统来说,要围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存和发展打好基础,深化学校教育改革,加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沟通和衔接,实行弹性教育教学制度,为学生提供畅通的继续学习通道;要进一步增强学校教育的开放性,开放各种学校教育资源,以多种形式开展职前和职后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为社会成员的各种学习需求提供多种机会。对行业(企业)教育系统、社会教育系统来说,要充分发挥企业、行业在参与在职人员教育和培训事业中的重要作用;加强以城乡为单位的社会教育,使其在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培训、继续教育、闲暇教育、老年教育等方面发挥多样化的功能。

构建社会化的终身教育(学习)体系,是21世纪我国教育结构体系的主要内容。终身教育(学习)体系,是以学校为依托的、立足社会发展和社会成员多种需求的、全时开放的教育培训体系;除学校教育系统外,这个体系还应当包括企业教育系统对在职人员的培训和以城乡社区为单位的社会教育,并通过网络等多种方式实现各类教育力量的互补,打破学习的时空限制,使学习者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条件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从而促进教育结构体系的终身化、网络化、多样化和社会化。

记者:郝先生您曾提出,要以“大教育”观念来促成、推进终身教育(学习)体系的构建,如何理解“大教育”?以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视野来看我国的学校教育体系,需要做哪些改革和创新?

郝先生:终身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最大区别就是教育成为社会成员普遍参与和终身学习的活动。在这个体系中,人们可以不间断地获取和更新知识,提升个人的各种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需求。教育的发展将从以学历教育为本向以人为本、以人的素质和能力为本转变;从一次性学校教育体系向更加灵活开放的全民终身学习体系转变。这是一种“大教育”的观念。

终身学习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终身学习观念和一定学习能力的学习者,需要有为社会成员终身学习服务的教育结构体系和机构,学校教育系统作为教育结构体系中的主体,对于学习者的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就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进程中,学校教育在规模体系结构方面不仅需要有较大的发展,而且从教育观念到教育内容、教育模式和方法、教学制度等,都需要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

比如,什么样的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取得最佳学习效果,这是学校教育教学创新必须思考与实践的根本性问题,也是决定学校教育能否成为未来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和重要动力的重大问题。再如,在终身学习体系中,什么是正确的、全面的学习观、人才观?学习如何从纯粹的自发的本能变为自觉的社会行为?怎样才能成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评价合格人才的标准以及不同类型人才的成长途径和培养模式是什么?这些都需要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深入研究和探讨。又如,在终身教育时代和学习化社会中,只有具有自主学习和创新发展能力的人,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并创造未来。因此,在学校教育阶段,教师的任务不仅要帮助学生在文化科学知识方面打好扎实的基础,更要指导学生关注自己学习行为的合理性,懂得学什么和怎样学,引导他们积极主动探求知识,激发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提倡和鼓励独立思考和追求真理的风气。国际上推进终身学习较为领先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经验表明,社会成员就业后继续学习的参与率与他们接受学校基础教育的状况密切相关,每个人所接受的学校基础教育水平,是他们有效参与继续教育和培训,进行终身学习的基础。因此,学校教育是终身教育(学习)体系的有机组成,对于推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二、终身学习与人力资源强国建设

记者:郝先生,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就目前我国教育发展状况和水平而言,要从人力资源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终身教育(学习)体系面对的最为重要的问题是面广量大的成人劳动者学习和培训的需求。“怎样为世界上数量最大但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的劳动大军提供最有效的、较高质量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是我国教育面临的巨大挑战”。那么,应对这一挑战,您认为在政策上要着重从哪些方面实施改革?

郝先生:当前,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城乡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这对我国在职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从总体上看,我国劳动者特别是数量最大的农业劳动者(包括转岗到第二、三产业的农民工),以及广大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各类劳动者的在职学习培训,与社会发展和劳动者自身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不仅劳动者的学历状况、技能水平偏低,而且参与培训学习的机会也比较少,他们迫切希望加强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加强对从事一线生产和服务的广大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是我国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制约劳动者参加终身学习与继续教育的最大困难主要有:缺乏培训的时间保证;培训的投入不足,劳动者自身承担的费用过高;提供的培训机会不足。这说明,在我国加强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构建终身学习体系,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在具体的政策和措施等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

具体说来,一是各地区、各部门要系统、深入地加强对劳动者继续教育基本情况的调查,建立包括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岗位、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劳动者教育培训的动态数据库,这是从实际出发,采取有针对性的有效政策措施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学习型社会的基础。二是建立和完善关于培训和继续教育的领导管理体制。由于继续教育涉及各个领域的所有社会成员,涵盖不同的行业和部门,有关政策法规的制定、教育资源的整合等,在体制和管理机制上必须要有全局的协调和指导,需要加强政府对有关职能部门的统筹协调,为终身学习体系的建立提供有力的组织制度保障。三是加快终身学习的法律法规建设。我国还没有一部针对性强的终身学习法,为了从战略发展的高度规范和指导终身学习的开展,必须加强法律法规建设,这是构建学习型社会以及明确政府、行业、企业、社区、学校和个人在终身学习中的责任、权利及义务的根本性举措。四是重视为弱势人群提供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建立健全学习保障机制,促进教育培训的公平和公正。政府有责任和义务对弱势人群加强必要的扶持,提供相关的制度保障和激励政策,这是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大军的关键所在。五是进一步调动和发挥全社会在培训和继续教育方面的积极性,并注意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加快教育培训信息化步伐,加强培训机构能力建设,促进培训供给主体和经费来源多元化。逐步在全社会形成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学校教育、企业培训教育、社区教育、网络培训体系相互连接的、开放的培训和学习体系,使学习者可以在各类培训体系、在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场所之间进行流动,为满足广大劳动者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技能培训要求提供更多的机会,进而促进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

记者:大力加强和发展继续教育,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性国家的关键因素。在郝先生看来,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生深刻转型和变革,广大社会成员继续学习需求强烈的背景下,我国继续教育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进一步推进我国继续教育发展有哪些对策?

郝先生:继续教育是建设终身学习体系与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性国家,我国继续教育承担着前所未有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使命。在终身学习时代,继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等重要、不可或缺。继续教育特别是培训,具有周期短、针对性强、传播新知识和新技术较快的特点,对人力资源开发具有其他类型教育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对于提升劳动者的适应能力、创新能力乃至所有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而特殊的意义。随着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继续教育的形式、内容和方法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对继续教育的质量需求越来越高,继续教育的提供者趋向多元化,以提高学习者的综合素质以及职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的继续教育发展,在提高劳动者素质和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面对这一新的形势,推进继续教育的战略任务是:到2020年,以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满足广大社会成员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提高劳动者和各类专门人才的素质为目标,充分调动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发展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发挥各类学校教育、行业(企业)教育、社区教育、自学考试的作用,通过多种渠道以及广泛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促进各种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构建社会化、信息化、覆盖全国城乡的继续教育网络,为广大社会成员提供形式多样、类型丰富、优质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

考虑到继续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主要从完善领导管理体制、提高认识、建立机制、创新继续教育发展方式,提三点建议:一是教育部设立专门的继续教育工作机构。发展继续教育首先遇到的体制性障碍是缺乏全局性的协调机构以及有效的推进机制,除建议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成立跨部门的继续教育领导和协调机构外,在教育部内设立主管继续教育的专门工作机构,同时作为国务院继续教育协调机构的办公室,统筹、规划和协调继续教育的发展。二是提高思想认识,完善政策法规。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真正洞察时代发展趋势,站在国家发展战略高度,改变只重学校教育忽视继续教育的现象,防止将继续教育边缘化。从我国实际出发,加强继续教育法制建设,建立和完善继续教育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相关政策体系。三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推进我国继续教育跨越式发展。目前正在快速并行发展的智能终端、“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将进一步增强信息的整合、存储、传输及对所有学习者服务的能力,突破传统继续教育的时空限制,为广大社会成员提供更加灵活便捷的学习途径和优质资源,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极为难得的发展机遇,大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以教育的信息化带动我国继续教育新的发展。

三、终身学习与我国开放大学建设

记者:郝先生,您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在我国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现代远程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远程教育的主要骨干是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可以说,广播电视大学系统30多年的办学,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对于缓解我国高等教育需求急剧增长与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加快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前,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在教育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浪潮中,您提出要实现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的历史性跨越,是基于怎样的谋划?

郝先生: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远程教育可以整合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具有开放性、全纳性、选择性和可交互性等许多特点,是人们终身学习最具有前景的教育形式。我国是教育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是我国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的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的后发优势,使得广大学习者获得优质教育资源和良好学习机会的重要途径,是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保证。广播电视大学系统是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主力军,必须积极应对当今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和教育发展的新需求。

建设开放大学,是在原有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上进行的重大战略转型,是中国远程教育的全新探索,是中国向建设一流水平现代开放大学迈出的历史性的第一步,标志着具有新的教育理念、新的办学和育人模式、新的运行机制的新型大学的诞生。着眼于满足社会成员对于终身学习的多种需求,努力成为社会继续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的重要提供者、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有力推动者以及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的重要促进者,这是中国开放大学不同于国外开放大学的一个重要特色。开放大学在中国的发展,特别是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以及比较灵活的管理制度的实施,将有助于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质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与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开放大学是推进国家教育信息化的先行者,要努力建设信息化终身学习支撑服务体系和优质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方面率先做出创新探索。

建设开放大学要继承发扬我国电大系统30多年来所形成的优良传统;同时必须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深入推进内部管理体制、运行体制、用人制度、分配方法等一系列改革与创新,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和服务水平,使电大“脱胎换骨”,努力向一流水平中国特色开放大学转型。

记者:郝先生是开放大学建设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从2010年开始,由您领衔的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建设咨询组,对开放大学建设“5+1”试点学校展开了深入的调研。在您看来,开放大学建设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如何?作为我国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之一,试点要突破哪些重点、难点问题?

郝先生:根据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办好开放大学”的战略目标,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将“探索中国特色开放大学办学模式”列为重大改革项目之一,把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北京、上海、云南、江苏、广东5所地方广播电视大学列为试点单位。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6所开放大学相继成立。在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和教育部的领导下,开放大学建设试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主要表现在这样六个方面:(一)坚持用新的理念指导开放大学建设试点工作。强调教育理念、教育机会、教育资源、教育模式和教育过程的全面开放,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搭建开放、灵活、突破时空的全新公共服务平台,力图为广大有愿望、有能力学习的社会成员尤其是缺少高等教育和其他学习机会的群体提供教育的机会和服务。(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开放大学的初步架构。取得了独立举办本科教育和学士学位的授予权,学校实行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本科学历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并重,试行双模式、多模式办学,深化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企业合作等措施,在教学质量上向一流水平方向努力,把为社会成员终身学习服务、构建学习型社会作为重要的战略任务。(三)调动了省级政府办好开放大学的积极性。开放大学建设都被纳入所在省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成为建设人力资源强省(市)和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支柱。例如,江苏省政府提出对开放大学学历继续教育实行生均综合拨款制度,对公益性非学历教育给予适当补助等。(四)加强质量保障,把确保办学质量作为战略转型的首要任务。采取有力措施搞好专业建设,重视学科带头人和教师队伍建设,提升自身教师队伍素质和引进高层次人才,积极推进对外合作与交流,注意学习英国等国外开放大学课程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重视办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对教学各个重要环节以及学习者学习的考核分别进行了制度性规范。(五)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推进教学改革。开展集学习资源、学习活动、学习测评于一体的网络课程建设,提升教师和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大力加强数字化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六)努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为开放大学建设提供良好制度环境。初步改变了原电大系统大一统的办学格局和运行机制,在机制改革与创新方面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完善省市开放大学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学分认证体系和“学分银行”平台,推进不同类型教育之间的沟通和衔接,努力构建学习者通过各种学习渠道成才的“立交桥”。

6所开放大学建设试点工作虽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是,实现学校的战略性转变,推进建设发展还仅仅是刚刚开始,在思想认识、管理体制、政策支持以及经费投入等方面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进一步提高对“办好开放大学”重要意义的认识;加强组织领导,重视体制和政策创新,突破不合时宜的规章制度,探索建立对开放大学科学管理和支持服务的新模式,将开放大学纳入高等教育体系,按新型大学进行管理,并在财政拨款、办学条件、基础设施、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大对其的支持力度;形成支持开放大学建设的协同创新机制,鼓励和支持高等学校、科研机构、行业企业,特别是远程教育技术领域共同组成高水平专家团队,开展科学研究和提高教学质量;将开放大学纳入国家和地方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大力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特别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重点实验室、数字化教学体验式的建设,凸显开放大学推动信息化的独特优势;建立开放大学办学质量保障监督体系,设立国家开放教育质量评估委员会,组织各方面专家对开放大学教育质量进行定期评估和及时监控,建立适应开放大学特点的质量标准和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开放大学持续健康地发展;进一步理顺国家开放大学与独立设置的省市开放大学的关系,建立新形势下既相互合作、又有一定竞争以及资源共享、平等共赢的新型关系。

“5+1”试点开放大学要巩固和发展试点工作取得的初步成果,并以更大的决心和战略勇气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加强学校自身建设,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四、终身学习与学习型社会建设

记者:郝先生,我国在1993年第一次将“终身教育”写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5年《教育法》第11条规定“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标志着其作为一项受法律保障的基本国策被确立;到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的战略目标;在实践层面,各地区也都在有序推进终身教育(学习)体系、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各项政策。在您看来,当前我国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取得了哪些可喜的进展,还面临哪些主要问题和矛盾,从现在到2020年,我国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目标是什么?

郝先生: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和共同趋势。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首先学校教育有了很大发展,在全国全面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很快,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国家的行列,学校教育正在进入以进一步深化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为主的发展阶段。其次,继续教育成为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历继续教育使数千万成人提高了知识和学历水平,各种形式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和培训,使数以亿计的从业人员提升了整体素质和职业能力,以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为主要内容、满足社会成员特别是老年人学习需求的各种教育活动也在蓬勃展开。第三,信息技术在终身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骨干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积极发展基于计算机、卫星、多媒体和互联网为载体的远程开放教育,高等学校和各种教育机构的网络教育发展迅猛。第四,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城市的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活动深入各行各业,学习型企业、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学校、学习型社区建设蓬勃展开,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覆盖面从东部沿海到中西部地区日趋扩大。

在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进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在终身学习理念指导下促进学校特别是基础教育学校的教学改革做得不够,应试教育弊端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继续教育仍是我国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在管理体制、发展机制、教育模式、质量评估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终身学习特别是继续教育的投入、激励和保障机制等还未很好地建立起来等。

结合我国国情和教育改革与发展实际,到2020年我国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目标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到2020年,我国教育供给能力明显增强,为我国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奠定比较扎实的基础;二是建立适应我国广大社会成员终身学习需求的教育和培训体系,努力形成开放、灵活、方便的学习环境,满足广大社会成员特别是在职劳动者日益增长的知识和技能更新的需求;三是努力形成促进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机制。

当前世界各国在构建终身学习体系进程中呈现出一个重要趋势,即从观念层面向制度层面的改革推进。目标是:保障向社会成员终身学习的需要提供更加广泛、更加多样、更加灵活的学习机会;建立适应这一需要的新的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投入体制;广泛调动全社会的学习资源,为终身学习提供更有力的资源保障;建立更加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更加有力的法律和政策支持体系。对我国来说,需要在制度层面进行的改革和创新有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建立和完善与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相适应的公共管理机构,建立政府和社会各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机制;二是建立满足全民终身学习需要的教育培训投入和学习资助体制;三是加快终身学习的法制化进程,尽快研究制定《终身学习法》;四是建立终身学习的质量保障和认证机制,完善学习、培训成果的评估鉴定体系;五是建立终身学习咨询与信息服务系统,为劳动者提供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咨询服务;六是整合和开放各种教育资源,提高有限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增加全社会学习资源的供给。

记者:郝先生,您从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视角,无论是探究我国教育结构体系的调整和优化,还是提出继续教育发展的应对策略、开放大学建设的战略举措,我都能真切感受到一直以来您心中的中国梦、教育梦,就是要建成一个“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学习型社会。在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是从具体创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城市入手的。学习型城市建设在我国学习型社会进程中发挥着引领的作用。请您谈一谈我国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情况。

郝先生:在党的十八大精神与党和政府一系列方针政策指导下,由于教育部和国务院有关部门以及各地党委、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全国学习型城市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势头,全国已有近百个城市开展了学习型城市建设工作,呈现出多样化推进模式以及不同的区域特色。回顾我国建设学习型城市的进程,可以看出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将建设学习型城市工作作为国家和城市加快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二是从多年主要推进社区教育、成人教育、老龄教育,开展学习周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到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校教育与继续教育等各类教育的融合,以及加强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的战略高度,全面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三是形成地方党委政府领导和统筹协调下多部门共同推进的良好态势。四是注意紧密结合各个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贴近和服务大局,崇尚创新,注重实效,努力探索具有地方特色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路子。五是积极发挥信息技术网络和开放大学在建设学习型城市中的重要作用,努力为学习者提供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良好条件。

推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城市是一项艰巨和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应该增强坚持不懈、进行长期艰苦探索和实践的决心,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道路上迈出更大的步伐,为学习型社会的伟大事业做出更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郝克明.视野战略实践——郝克明终身学习研究文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季明明.中国特色的终身学习理论探索与创新——重读郝克明的《跨进学习型社会》[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4(1):172-182.

责任编辑、记者虞晓骏

Making Learning Life-long:Exploration and Innovation of Lifelong Learning Theor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OKe-ming/National Advisory Committee

Abstract:Horizon,Strategy,Practice-CollectedWorksonLifelongLearningby Hao Ke-ming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literatures on lifelong learning theor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hich focuses on four themes—lifelong learning and deepening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education, lifelong learning and learning society construction, lifelong learning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human resources power, lifelong learning and Open University construction. Mr. Hao's research findings and thinking on lifelong learning in recent years are compiled in this collection. These results put forward some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in light of "promoting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in education, establishing national lifelong education system, constructing learning society, including explo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lifelong education disciplines and specialties, and gradually forming lifelong learning theoretical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lifelong education system; lifelong learning; learning society; human resources power; Open University

收稿日期:2016-01-20

DOI:10.13425/j.cnki.jjou.2016.01.001

作者简介:郝克明,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兼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建设组组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会长,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研究员,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兼职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研究

猜你喜欢

学习型社会开放大学终身学习
开放大学: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载体
开放大学:过去充满传奇但前景依然未卜?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开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学习型社会视野中的媒介素养教育之思考
基于终身学习理念高职财经教育品牌建设的探微
我国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研究综述
台北市社区大学的办学特色与启示
开放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评估框架研究
终身学习视野中的社区教育研究
学习型社会下对职业教育学生培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