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海平原文明”猜想
——基于对“现代人”的考古发现

2016-01-16黄建钢

关键词:平原现代人东海

黄建钢 卜 晗

(浙江海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舟山316022)

“东海平原文明”猜想
——基于对“现代人”的考古发现

黄建钢 卜 晗

(浙江海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舟山316022)

据猜想,“东海平原文明”起码发生在40000—15000年前之间,是河姆渡文化和马岙文化的源头。那时的东海还是一个没有海水的平原,住在那里的来自非洲的“现代人”创造了非常灿烂的木器文明、母系文明和龙文明。后来由于东海海水上涨,他们的主体从东海平原迁徙到了蒙古高原。后又随着草原生态的恶化,他们的大部又分四个方向走下了蒙古高原从而走向了世界各地,形成了现在世界上60余亿人口的“一家人”局面。

“现代人”;考古;东海平原文明;地球“一家亲”

“东海平原文明”是一个至今几乎还没有人提及过的“现代人”的文明状态。但它真的存在吗?如果存在,它发生在何时何地?是怎么形成以及消失的?它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文明?有足够多的考古发现作为佐证支撑有这个存在吗?猜想它有什么意义?这些问题也是导致“东海平原文明”猜想的逻辑起点。

一、“东海平原文明”猜想意义

对“现代人”的很多文明现象,至今还有诸多难以理解之处,进而都成为了神秘谜团的组成部分。揭开这些谜团需要新的发现。文化和文明似水,凡水都有一个源头和流域的问题。猜想“东海平原文明”,将有利于理解“现代人”的发展轨迹,理解“现代人”文明的基本特性。这既是人类第一个文明形态,也是“东海文明”的第一个形态。如果非洲是“现代人”物种的发源地,那么东海平原就是“现代人文明”的发祥地。

此研究还有利于人类认识自己的发展现状。作为一个生物物种,在40000年中,仅其数量就竟然从一个4000人的规模几何式地发展到了一个60多亿人的状态。怎么认识人类快速发展的过程以及现在四分五裂的状况?怎样预测和理解人类发展的趋势、速度、问题和方向?“东海平原文明”为此提供了一种认知的可能。

二、“东海平原文明”在哪里

人类文明史上曾经有过一个起码长达25000年的“东海平原文明”时代。这是从对如下三个考古上的遗址联想中猜到的:一是对舟山博物馆里的从舟山海域打捞上来的古生物化石的介绍和《西游记》对“东海龙宫”的描写,二是对《西游记》中的“定海神针”和孙悟空的金箍棒与“舟山木棍”①的艺术想象,三是对《山海经》里的如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等传说的联想。

中华民族只有5000年的文明史,但河姆渡和马岙为什么会有6000—7000年的文化遗址?杭州萧山的跨湖桥为什么会有8000年的历史?怎么理解跨湖桥、河姆渡和马岙的文化与中华文明之间的关系?怎么理解跨湖桥、河姆渡和马岙的文化遗址彼此之间的关系?它们在人类发展过程究竟具有一种怎样的地位,发挥了一种怎样的作用?

特别是宁波余姚的河姆渡文化和舟山定海的马岙文化,虽然都是新石器文化遗址,但是隔海相望,且在年度上也略有一些区别:河姆渡文化距今大约7000年、马岙遗址距今大约6000多年前,但应该把它们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进行考虑。通过对最早水稻的考古发现启示,它们不仅有联系,而且还有比较紧密和有机的联系。联系的节点就在“东海文明”——一种由现在的“东海海上文明”和40000—15000年前之间的“东海平原文明”构成的文明状态。至今,东海海上文明已经初见端倪且已发挥重大作用,但东海平原文明至今仍然还是一团迷雾。

在河姆渡文化和马岙文化之间有一种父子关系说,即河姆渡人是父亲,马岙人是儿子。马岙人就是从河姆渡迁徙过来的。但还有另一种猜想,他们具有一种同等的和平行的“兄弟”关系。由此又产生了另一个问题:他们的父母会在哪里?

东海平原文明起码发生在40000—15000年前之间。确定这个时间段有两个重要的佐证材料作为依据。一是40000年前的时间概念。主要来自两个材料:“现代人”走出非洲的时间和经碳14检测出的“舟山木棍”的时间。二是15000年前东海海水开始上涨的事实时间。由此可见,“现代人”在40000年前从非洲走出后走到东海平原,到15000年前因海水上涨逃离东海平原,在东海平原上生活了近25000年。

在15000年前,注入东海平原的黄河也不像现在这样最终是注入渤海而平缓地流入黄海的,而是经过河南和安徽的洼地,由西北向东南流入海洋的。所以,从东海海水曾经有过一个15000年前开始上涨到7000年前停止上涨的事实可以断定,仰韶人、大汶口人、大溪人、跨湖桥人、河姆渡人和马岙人的父母就是居住在当时还没有海水的东海平原上的“东海平原人”。15000年前的东海海平面比现在要低下去150米左右。在海水15000年前开始上涨到7000年前停止上涨的约8000年间,东海也即太平洋西北角或太平洋北部的海平面上涨了共约150米,地球上一下子多出了起码543.15亿立方②的水。那么多的水量又是从哪里来的?这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现在一般认为,它是由冰层融化而来的。但从“现代人”走出非洲并选择东海平原生活的情况看,那时的气候并没有那么低冷,甚至还很温润。女娲补天的传说告诉我们,地球上的“现代人”曾经经历过一个天漏的时期。它最终又形成了一个“南多水北多土”的地球状态。这种状态又反过来影响了地球自转时的轴倾斜角度。它使地球的倾斜度有所减少,同时又致使地球自10000—7000年前起就开始逐渐地有所扶正。这种扶正过程又导致了地球气温出现一个南北分明的状态——两极寒冷、赤道炎热高温,中间季风气候明显等等,从而导致现在亚洲东部在15000—7000年前之间高温逐渐往南移动的现象。

三、“东海平原文明”的特征

从现在的世界上只有居住在东海周边的中国人、韩国人和日本人才有使用筷子习惯的事实,可以猜想到“东海平原文明”的基本特征。使用筷子说明了什么?使用“筷子”对应的是“手抓”食物和使用“刀叉”。从“筷子”的“筷”字中可知,它最早是由竹子做成的。竹器最早就属于木器。所以,这个文化形态当初就具有如下八个显著特点。

一是形成了一个“木器文明”的时代。这是一个至今基本被忽略的,仍需进一步论证的时代。这种文明现在已经被高度浓缩在“筷子”、“机械”、“木屋”和“木车”等器物及其概念里了。也可以从“权”(繁体字:權)字中窥见一斑。佐证是,经碳14检测,已经有40000年历史的“舟山木棍”,在非洲南部南非的夸祖鲁—那塔尔地区莱邦博山山麓的边界洞考古中也有类似的“木棍”发现。那个木棍极有可能就是当时的“权杖”。木制“权杖”其实也是权杖最早和最初的形态,之后才会逐渐出现金质、青铜和玉石材料的权杖。使用筷子就是这个时期的一个主要标志。还有“箭”,是木器时代主要的猎杀动物的工具。还可猜想“浙江东阳木雕工艺”,就是传承于东海平原文明木器文明时代的手艺,工匠只是为逃避海水上涨才会溯钱塘江而上迁徙到东阳并在东阳安营扎寨的。传说中的“钻燧木取火”③的“燧木”现在也已经不见了。其实,它也是很有可能被海水淹没在了东海里。

二是形成了一个早期农业生产文明的时代。从五行相生相克的“水生木”和“木克土”的逻辑看,《易经》的最初版本也极有可能形成于东海平原文明。那时动土农耕靠的就是木器,形成了一种“木克土”的存在,在这种存在的基础上才形成了一个“木克土”的文化观念。但这个用木器进行生产的时代后来随着海水的上涨也在约15000年前就戛然终止了。农业后来又在周朝得以较大规模的恢复和发展。但周朝的农业已经是一个“刀耕”的“金克土”的时代。

三是创造了一个“母系文明”的时代。它形成了一个具有浓厚女性味道的“厶有制”社会,还形成了一个姓氏文明。那时的“姓”都是随母姓的。姓者,女生也。“厶有”是一个以女性为主并以母亲掌权为主的社会运行机理和秩序。由此可见,姓氏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母系社会,二是父系社会。其主导的生理基础是不同的:随母姓可以从DNA中检测到,随父姓则可以从Y染色体中得到检测。现有的Y染色体研究数据揭示,“现代人”走出非洲后就是由东南亚经多次迁徙后才最终进入东亚的。④

四是创造了一个“陶器文明”的时代。这是一种与新石器、木器几乎同时并存的人类器物。陶器是由人类在平原上泥泞的泥土中“走泥丸”走出来的,一般是平原生活的产物。东海平原就具有这种“走泥丸”的自然条件——泥土松软和滋润而又有粘性。陶器是瓷器的最早形态,是一种生活用品,从未列入过生产工具。陶器的烧铸为以后的青铜器的烧铸打下了技术基础。后来的瓷器又是对陶器的发展。

五是形成了一个“吃鱼习惯”的时代。这个持续了25000年的习惯应该在改变人类“现代人”的脑结构,丰富“现代人”的脑细胞,增加“现代人”的脑容量,增强“现代人”的脑神经,从而使“现代人”的大脑发达起来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⑤这可以从“现代人”相比智人脑容量比较发达中看出。它为后来人类“现代人”智力的发展奠定了生理基础。

六是形成了类似于一个“亚特兰蒂斯传说”的大陆。据柏拉图《对话录》中描述:“约存在于10000年前的大西洋上的这块大陆被无数黄金与白银装饰着,出产一种闪闪发光的金属——山铜。它有设备完善的港埠及船只,还有能够载人飞翔的物体。……已经有了明确的阶级划分,人口大约有1200万;农业的分工也很细致,适宜的气候使其可以每年收获两次;有了系统的文字;已经开始使用贵金属和合金;远洋贸易也繁荣至极。”⑥在舟山至今还流传一种“东海塌陷说”的传说。其实,当时究竟是一种“地塌”还是“水涨”,本身就是一个问题。10000年前的地球海水普遍在上涨。甚至还有一种可能,柏拉图所描绘的“亚特兰蒂斯传说”指的就是当时东海平原文明的情况,只是口口相传到了古希腊时才被柏拉图说了出来而已。

七是创造了一个“龙图腾”的文明态。这是“现代人”第一个精神文明形态。精神是对思想的凝练和提升。“现代人”当初走出非洲只是思想的结果。思想产生了思考力,思考产生了选择力,选择产生了文化力。在东海平原文明后期,随着海水15000年前的上涨,随着与海水英勇和反复搏斗历史的逐渐展开,居住在东海平原上的“现代人”在与海水互动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海洋文化”。在与自然界不断搏斗中在大脑中留下的对海浪、海潮的印象和记忆,并对其进行了转化,“现代人”逐渐形成了一个以“龙”图腾为标志的精神文明状态。当初的海水上涨冲击了平原上的原始村落。每当洪水冲来的时候,尤其当海水从高处俯冲木屋顶的时候,其汹涌的气势犹如一条张牙舞爪的“龙”,晶莹的水珠犹如龙鳞,密集的水珠又恰似龙须。海水淹没村落就仿佛是一条巨龙吞噬了一切,由此“龙”的形象才逐渐形成和突显,并形成了一个对“龙图腾”的崇拜和崇敬的文化精神形态。“龙文化”是人类早期比较有系统的“文化形态”。在神秘主义盛行的东方原始社会里,“龙”一直是一种充满神秘力量的令人敬畏的神圣图腾。“龙”文化也是人类最早的精神文化。海水上涨是缓慢的,但海水入侵“现代人”生活一般是突发的。海水入侵在威胁人类的生命,这种威胁又在刺激和培育人类的心灵和精神。只有抗击威胁生命现象的文化才是一种最根本的文化。这是一种客观对主观刺激然后主观反应和反击客观的文化形态。所以,东亚人是“龙”的直接传人。有没有“龙”的文化,是判断人类是否有过与海水搏斗经历的主要依据。

八是形成了一个“船”文明的时代。对“船”的创造,是“现代人”智力发展和发达的一个标志。“船”既是“现代人”抗击海水入侵的产物,也是逃生的工具,更是在东海平原生活时主要的交通工具。后来在“东方地中海”还是“海”的时候就得到过很好的利用和发展。8000年前的杭州萧山跨湖桥遗址和7000年前的余姚河姆渡遗址都有“船”的残物足以说明,“船”既是来自东海平原文明的器物,更是“木器时代”的器物。最早的“船”就是一种“树木船”——“东海平原人”在树木中挖出空间来,空间越来越大,“木船”的“皮”就会越来越薄。

四、“东海平原文明”从哪来

“东海平原文明”的创立者是“现代人”。对“现代人”的概念,仅从名词角度看,人们并不陌生。但此处所说的“现代人”与人们一般耳熟能详的“现代人”在概念上有很大的不同。

“现代人”是人类的一个物种概念。人们一般所理解的“现代人”在概念上是相对于近代人、中世纪人和古代人而言的。但此处所说的“现代人”从内涵上看却是地球上人类的一个进化物种概念,是相对于猿人、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等而言的。据研究,猿人、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和现代人等人类进化物种之间至今还没有找到可以遗传的痕迹或者线索。从DNA上看,他们都属于人类的横向发展群体。根据Y—DNA研究结论,“现代人”曾经有过与神秘物种⑦杂交的经历,虽然在时间上有早晚的差别。

“现代人”在智力上的发展已经超越了人类其它物种。“现代人”的智力之所以有这样的发展,与他们走出非洲后的过程和遭遇、方式和经历密切有关。这一切磨练了“现代人”的意志,锻炼了“现代人”的体能,凝练了“现代人”的智力,提高了“现代人”的组织力,形成了“现代人”的思维和逻辑,也增加了“现代人”的脑容量,激活了“现代人”的脑细胞。

研究显示,非洲是人类的起源地。人类的各种进化物种如猿人、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包括“现代人”都是起源于非洲的。但他们最后都走出了非洲。“现代人”之前的人类虽然都是因为走出非洲才发展了自己,但最终又是因为走出非洲而毁灭了自己。由此看,非洲是一块容易产生人类的宝地,但人类又需要拥有一种适应选择的能力。

大幅度、成规模地、群体性地走出非洲的方式是“现代人”与其它人类物种的不同之处。这种不同决定了“现代人”在走出非洲到达亚洲东海平原过程中所形成的组织形式、能力倾向、心理特征、思维方式也有所不同。其实,凡是经过长途跋涉迁徙的动物都会有一种团队形式和团队精神,如雁群、马群、羊群等等。

人类每次批量且成规模地走出非洲都是地球气候发生突变甚至恶化的结果。每次气候变化都会引起气温的骤降和海水的上升,而持续的低温又引起了非洲及全球整体生态的剧变,如草原的大量损坏和物产的大幅度减少。它最终导致了体质和和适应能力强的人类继续留在了原地——非洲,而眼力和智力好且选择能力强的人类却最终选择走出了非洲。走出非洲本身就说明了,走出非洲的人往往是选择能力较强但适应力较弱的“现代人”。

在三次走出非洲的路径里,比较确定的路径只有第三次即“现代人”走出非洲的路径:沿着相同纬度但不同经度的印度洋北部海岸线一直往东走。至今对人类走出非洲的路径研究,一般是从海洋与陆地的现状为出发点的。但几乎还没有人考虑到,在15000年之前的海洋是一种什么状态?那时的海洋比现在的海洋仅东海的海平面就要低下去约150米,在南半球可能还要低得更多。这就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一个平坦的环绕大洋存在的平原路带。

这是“现代人”40000年前走出非洲的一个主要通道。地质学研究表明,在40000年前,中国东海的海平面要比当下低140-160米。这意味着,不仅现在的渤海、黄海乃至东海⑧甚至南海的北部湾⑨大部和台湾海峡⑩在当时还都没有海水,而且在全球还普遍存在了一条几乎是相等海拔高度的很宽阔和平坦的既适合动物行走更适宜“现代人”集群式行走的环绕各个大洋的平原路带。没有这个通道,“现代人”要成规模地走出非洲就是一种空想。有了这个通道,“现代人”走出非洲才能成为现实。但这个通道现在已经看不见了,它被隐藏在了当下海平面再往下约70—100米之间的深处。相当于现在台湾海峡的海床深度。

“现代人”就是经此从非洲的东北角,既沿着海边,又沿着一条与北非的纬度几乎相等的印度洋北岸的平原路带一直向东走才最终走出了非洲的,并在不断地寻找适合人类可以生存和生活的理想的地理环境。“现代人”之所以最终选择了东海大平原作为自己的新落脚点,就是与当地的地理和气候状况密切相关。从非洲北部一直往东的纬度看,“现代人”走出非洲后起初都是一直走在高温里的。由于东海平原处于“北非—台湾”一线的东北角,当“现代人”走到现在的东海水下——当初的东海大平原时,被一条硕大的似海的大河挡住了再往前走的去路,同时也感到了这里的气候凉爽,适宜居住,于是就在此安营扎寨定居了下来。

在从非洲北部到亚洲东部的路程中,“现代人”遭遇了各种各样的困难。每个困难都是一次挑战。挑战着“现代人”的体力和思维、智力和智慧、组织力和团结力。凭此,他们跨过了路上的所有河流,如印度的恒河等等。

五、“东海平原文明”往哪去

随着海平面的持续上升,东海平原开始被海水逐渐淹没,“现代人”不得不又一次开始了新的大迁徙。与之前的走出非洲高原和后来的走下蒙古高原都有人留下不同,这次迁徙就是一种逃命的过程。没有逃出去的,就都被淹死在了海水上涨的浪潮中。“现代人”逃离东海平原后主要部分逃到了蒙古高原。除了蒙古高原,“现代人”还少量地溯长江而上逃到了四川广汉的三星堆,还溯钱塘江、姚江、曹娥江而上逃到了杭州萧山的跨湖桥、宁波余姚的河姆渡和绍兴上虞的大园坪,形成了后来的诸如良渚文化等等。经过迁徙到达的蒙古高原时代是一个羊的时代。这个“羊时代”在十二生肖中本来也是排在“龙时代”之后的,如同“马时代”是排在“蛇时代”之后一样。⑪由此既孕育了一个高原文明又形成了一个马羊文明。其实,无论是高原文明还是马羊文明,都是从两个角度对“现代人”在这个时期生存和生活状态的界定和写照。在高原上,“现代人”靠“马”驰骋草原,靠“羊”维持生机,靠“狗”维护人与狼的秩序,住在茅草搭建的类似“公”字形的棚子里,形成了一个原始“公”有制的母系社会,过着一种舒适、惬意的生活。那时的蒙古高原气温宜人,气候宜物。从善、美、养和羌等中国字上可看出,“现代人”曾经有过一个在蒙古高原上生活过的“马羊时代”。

马羊时代改变了“现代人”的体质,主要是羊肉改变了“现代人”因吃鱼形成的湿气和潮气的体质,“马上运动”提高了“现代人”的体质。从经过“吃果”到“吃鱼”到“吃羊”的经历看,它使人类的男性体质发生重大变化。在15000—7000年前之间,东海海平面总共上升了150米。在7000年前,当东海海水停止上涨的时候,现在的河南、安徽、江苏、山东、湖北等地的平原部分还都是海,甚至那时的杭嘉湖平原也是海。那时的泰安以东一直到青岛和日照地区是一个“海上仙岛”。现在的河南省三门峡地区和湖北省的宜昌——三峡口地区就是黄河和长江的入海口。但后来这些文化遗址之间的海域都被黄河和长江及淮河等河流的泥沙合力冲填了。随着气候和生态的变化,主要是黄河又把黄土高原上的黄土大量地带到了河南和山东,又从河南—山东分头把黄泥向南带到了淮北、苏北甚至现在的苏南地区和浙江的杭嘉湖平原,长三角区域由此形成;还向北带到了山西和河北等地甚至现在的包含北京和天津在内的华北平原。

狗的历史⑫可以作证高原文明的存在和发展,它是人类“现代人”的第二个文明形态。15000年前,人类开始把狼驯为了狗,那也是人类从东海平原迁徙到蒙古高原后的一种智慧行为。狗在十二生肖中排在羊之后和猪之前的排序说明,它是“现代人”离开蒙古高原“马羊时代”和进入四个中原时代的产物。通过对狗的DNA检测,人类后来又把狗随着自己的足迹逐渐地带到了欧洲和美洲及世界各地。

随着高原生态的持续和不断的恶化,约10000年前,“现代人”再次迁徙。这次迁徙将一分为四地走下了蒙古高原。第一路是向南进入中国中原。进入中国中原后,开启了“猪牛文明”时代。第二路是向西进入欧洲平原,依然保留了“马羊文明”。第三路是向东南进入中国东北平原再到朝鲜半岛再到日本岛国⑬,形成了“马与刀”的文明。第四路是从蒙古高原东北侧走下高原,再从还没有水或者只有一些零星水域的白令海峡进入了北美,⑭又通过墨西哥通道进入了南美。“现代人”每次成规模和有批量地走下蒙古高原都与气候和生态的变化有关。后来走下高原的“现代人”都与前面走下高原的“现代人”发生冲突直至战争,如汉匈战争。统治中原的夏、周各族都是第一批进住中国中原的蒙古人;进入欧洲平原的蒙古人顺着东略高西略低的缓坡大平原地势经过现在的俄罗斯、中亚、巴尔干半岛进入德国、法国、荷兰,还有另一路从位于巴尔干半岛的希腊出发,沿着地中海的东路和北路两条水路往南和往西走,直至到达亚平宁半岛(意大利所在地)及伊比利亚半岛(现在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所在地)。这是人类“现代人”冲击全球的第一波。现有的Y染色体数据揭示,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东亚人群与中亚移民之间的基因交流⑮。人类“现代人”冲击全球的第二波发生在约3000—2000年前左右,起因也与蒙古高原的生态再次深度被破坏和恶化有关。在中国历史上发生的西汉和匈奴之间的战争其实就是第二波从高原上下来的蒙古人与第一波已经到达中原的蒙古人之间的战争。匈奴失败后就再往西走,在现在的匈牙利地区大规模地定居,把第一波到达那里的蒙古人赶到了现在德国,又把第一波到达那里的蒙古人赶到了英伦三岛。

“现代人”的三个人种在近代都在北美洲汇合了。北美早期是属于10000—7000年前走下蒙古高原的黄皮肤的印第安人的。但自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起,其它肤色的“现代人”也逐渐地进入了北美洲:15世纪末,西班牙荷兰等国开始向北美洲移民,16世纪白种人有规模地从英国进入北美,如1607年一个约100人的殖民团体在北美乞沙比克海滩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詹姆士镇,并与那里的印第安人发生了冲突。从1619年第一批黑奴被贩卖进北美大陆起,黑人就与早在之前一个半世纪前进入北美的白种人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但至今的美国文化还只是一个只有“包”而还没有“容”的文化。

综上所述,不仅是中国人、东亚人,还有世界人,都既是“龙的传人”,也是“羊的传人”⑯。他们都是最初从非洲,后来从东海平原,最终从蒙古高原走向世界各地的“现代人”的后裔。所以,在中文和中国文化中,“羊”就在“吉祥”中,在“美”和“善”中,在“鲜”和“养”中;在西方文化中,“羊”也在《圣经》中——在旧约中就有以色列人牧羊、用羊献祭、逾越节宰杀羔羊等等;在新约中也有屡次用羊作比喻等等细节。从现在世界各地文化生态看,除东亚之外,基本都没有“龙文明”的文化迹象和传说。这说明,东亚之外的文明都是5000—3000年前之后才形成和兴起的文化。它也说明,除了东亚之外,全球其它地区几乎还都没有同时与上涨的海水搏斗的历史。或者是,有这种搏斗的历史,但没有对这种历史形成一种文化记忆。地球上的海水在自8000—7000年前以来就几乎没有再上升过,基本保持了7000年前的海水总量的状况。由此再来看柏拉图的“亚特兰蒂斯传说”就会发现,它不太可能发生在大西洋朝东偏北的海域,而只能发生在西北太平洋海域。否则,在西班牙和葡萄牙地方就会有类似“龙文明”的故事在流传。同时,在中国的三星堆文化考古中,就不仅发现了龙形饰、龙柱形器等器物,而且还发现了由类似山铜原材料做成的青铜器物。由此说明,东海平原就具有了“亚特兰蒂斯传说”中的基本特征。

注释:

①据介绍,这是经过北京大学考古碳14检测,从舟山海域打捞上来的“木棍”是40000年前的器物。

②初步计算的结果是,5.1亿平方公里(地球表面积)×0.71(海洋面积占全球表面积的比例)×120米(占150米的80%)=434.52亿立方。

③“钻燧木取火”来自“神话”,发生在1万年前左右的事情,是木器社会典型的特征。在石器社会,人们是石头摩擦生火。《太平御览》卷八六九,引晋王嘉:《拾遗记》:“国有火树,名燧木……折枝相钻,则火出矣。”柳宗元《天说》:“燧木以燔,革金以鎔。”

④⑮王传超,李辉:《从Y染色体解析东亚人群历史》,Investigative Genetics,2013年第1期,第11页。

⑤英国脑营养研究所教授克罗夫特和日本著名营养学家奥由占美教授最早揭示了DHA的奥秘。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DHA是人的大脑发育、成长的重要组成物质之一。所谓DHA,就是二十二碳六烯酸,俗称脑黄金,是一种对人体非常重要的不饱和脂肪酸,属于ω-3不饱和脂肪酸家族中的重要成员。DHA在海洋鱼类的鱼肉和鱼油中含量最高。鱼肉中含量DHA最高的海鱼有金枪鱼、鲔鱼、鱼师鱼、鲭鱼、秋刀鱼、沙丁鱼等,特别是金枪鱼鱼肉所含的DHA多达2.877克,脂肪酸总量达20.12克,实为“鱼中之冠”;在鱼油中含量DHA最高的海鱼有鲑鱼、红鳟、鳕鱼、鲣鱼、脂眼鲱鱼、墨鱼等。

⑥苏梦薇:《远去的古希腊》,农村读物出版社2006年版,第193页。

⑦《DNA研究发现古代人类曾与神秘物种杂交》,http://tech.ifeng.com/discovery/geography/detail_2013_11/21/31434024_0.shtml。

⑧东海大陆架是世界上最宽阔的大陆架之一,北宽南窄,平均水深72米,但是大部分海域的水深为60到140米,陆架外缘在水深120到200米处。东海大陆架是我国大陆在海水下的自然延伸。大量资料证明,在更新世末期,东海大陆架曾经世中国大陆的一部分,是以黄河和长江为主的大陆水系冲积而成的三角洲平原。

⑨位于南中国海西北部的北部湾,平均水深42米,最深达100米。

⑩海峡大部水深小于80米,平均水深约60米,最深处水深为88米。西北部较平坦,东南部坡度较大,中间有岛屿和浅滩构成弧形降起带。

⑪十二生肖的现在排序如下: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但根据研究,最早的排序可能是: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鼠、牛、虎、兔。

⑫《凤凰视频—不速之客》(CCTV10—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http://v.ifeng.com/documentary/discovery/201408/03972afe-3b04-43aa-877d-6c50cd700fe5.shtml#_v_www9。

⑬(日)江上波夫:《骑马民族国家》,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田伟华译,中国画报出版社2011年版。无论是“骑马”还是“刀”,都是蒙古高原文明的遗物。

⑭1974年,美国和苏联考古队在阿留申群岛发现了仅在蒙古国戈壁地区出土过的石器。巧合的是,这些岛屿的名字正是蒙古语,如Ushka和Ataka,意思是“巴掌大的地方”;Ikanud的意思是“大眼睛”;Iknudak的意思是“故乡”;Qagaan Tayagungin意思是“白色的森林”等。在阿留申群岛的地名中接近蒙古语的多达20个。另外,阿拉斯加州的一些地方、河流的名字也出自蒙古语。如“Hoatak”的意思是“故乡”,“Eek”的意思是“母亲”。

⑯黄杨:《中华民族是羊的传人——申论古代中国羊文化的历史存在》,《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第80—86页。

Conjecture of Donghai Plain Civilization——Based on the Archaeological Discovery of“Homo Sapiens”

HUANG Jiangang BU Ha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Zhoushan 316022,China)

It is speculated that Donghai Plain civilization originates from at least 40000--15000 years ago,and it is the source of Hemudu civilization and Ma’ao civilization.At that time,Donghai was a plain without sea water,where Homo sapiens from Africa created the splendid wood civilization,matriarchal civilization and Chinese dragon civilization.Then,due to the water rise of Donghai, the majority of people migrated from the Donghai plain to the Mongolian plateau.And with the deterioration of grassland ecology, most of them left the Mongolian plateau in four directions and to the whole world,which formed the“family”of more than 6 billion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Homo sapiens;archaeology;Donghai Plain civilization;“family”all over the world

D632.1

A

1008-8318(2016)02-0008-07

2016-02-08

黄建钢(1959-),浙江上虞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海洋政治、公共政治、心理政治。卜晗(1994-),四川绵阳人,硕士生。

猜你喜欢

平原现代人东海
那一片平原
江淮平原第一关——古云梯关探秘
东海西湖凹陷Y构造成藏问题探讨
现代人是怎样挖煤的
现代人的避难所
平原的草
东海采风作品选
浪起山走
智珠
神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