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省海陆经济耦合发展可行性及实现路径分析

2016-01-16周俪

关键词:陆域福建省福建

周俪

(宁德师范学院经济管理系,福建宁德352100)

福建省海陆经济耦合发展可行性及实现路径分析

周俪

(宁德师范学院经济管理系,福建宁德352100)

福建省海陆经济呈现出耦合发展的趋势,这一发展方式具有较高的区域价值,针对福建省海陆经济耦合发展过程中在海陆经济关系、资源开发利用模式、规划和管理体制、实用创新人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为了更好地促进福建海陆经济的耦合发展,应当理顺海陆经济关系、统筹陆海资源开发利用、注重海陆生态环境保护、构筑区域合作新平台、推进科技创新人员培养、深化两岸交流与合作等。

海陆经济;福建;耦合发展

近年来,随着海洋开发的不断深入,海洋与陆域在资源互补、产业互动以及

经济关联上的程度进一步增强,海陆间的联系更为紧密。福建作为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经济发展基础好且潜力大的海洋大省,海陆经济可谓是交叉重叠,要想实现向“海洋强省”的战略性跨越,海陆经济的耦合发展势在必行。

一、海陆经济的概述

(一)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的基本界定

根据经济系统发展所依附的空间的不同,可将其划分为海洋经济和陆域经济

两个子系统。从定义上看,海洋经济是指在海洋空间范围内,围绕海洋资源开发所进行的各种经济活动的总和;陆域经济则是以陆域为主要活动空间的经济系统[1]。

(二)海陆耦合发展的机理机制

海洋经济和陆域经济两个子系统共存于区域经济的大系统中,永无止境地发生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这种关系就是“耦合关系”。海陆经济的这种耦合关系可以从正向关联和逆向关联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正向关联主要体现在海陆间生产要素的互补性、产业结构与演进规律的趋同性以及产业布局的依赖性,而逆向关联则表现在海陆经济发展在使用空间与生产要素的竞争上,处理好这两种竞争关系,能促进双方的统筹发展,否则,则会演变成互损关系[2]。

二、福建海陆经济发展现状

(一)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十二五”期间,福建省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7%,高于全省GDP增速,2015年海洋生产总值达7000亿元,较上年增长10%[3],占全省GDP的26.9%。从海洋生产总值上看,福建位居全国第五,属于海洋经济较发达的省份。近些年,经过海洋与渔业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海洋第一产业比例有所下降,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2015年三次产业比例约为4:44.5:51.5,这种“三二一”型的海洋产业结构,已经进入“配第·克拉克定理”中的高级发展阶段,也符合海洋经济的发展趋势。当前,福建海洋经济的发展以五大产业为主导,分别是海洋渔业、海洋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建筑业和船舶修造业,这五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占到海洋经济主要产业增加值总量的四分之三。“十二五”期间海洋渔业、海洋运输业、滨海旅游业和海洋建筑业的产值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4.4%、27.6%、17.4%、8.6%[3]。此外,作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业、海水利用业产值年均增长分别为16%、28%、12.2%[3],成为福建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陆域经济发展现状

2015年,福建省实现陆域经济生产总值18979.82亿元,比上年增长4.2%。其中,陆域第一产业增加值1837.65亿元,占陆域经济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68%。从整体上看,农业生产总体较好,粮食年产661.10万吨,比上年减少5.93吨,下降0.9%;农业产业化持续推进,428家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销售收入2183.61亿元,比上年增长1.3%,带动农户356.80万户[4];陆域第二产业增加值10103.67亿元,占总值的比重为53.23%。福建省陆域二产中的三大主导产业为机械装备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石油化工产业,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中这三大主导产业实现增加值3546.77亿元,增长10.1%,机械装备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石油化工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606.9亿元、728.91亿元、1210.9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0%、10.8%、10.7%。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005.02亿元,比上年增长12.5%[4];陆域第三产业增加值7038.5亿元,占总值的比重为37.08%①。

三、福建省海陆经济耦合发展的区域价值认定

(一)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快特色鲜明区域创新体系发展

海陆联动能够扭转福建传统工业生产“各自为政”、产业聚集度不足的局面,依托六大港湾辐射周边,推动工业定位从行政区域为主导向区域经济为主导转变,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海陆资源的整合,优化海陆产业结构,推进海陆和区域双向联动,形成一些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

(二)有利于构筑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加强海峡西岸与台湾经济的全面对接

鉴于闽台在气候以及工业类型方面存在许多的相似之处,且在某些方面还具有一定的互补性,福建省海陆经济的耦合发展,能为扎实推进闽台产业的承接与转移创造条件。例如,积极吸引台湾海洋生物医药、邮轮游艇等产业的大型企业落户福建,以充分利用台湾生物科技研究成果;构建平潭海洋新兴产业合作示范区,用于承接台湾海洋新兴产业转移;通过两岸科研机构在海洋生物医药等领域的联合攻关,合作发展海洋生物、高端机械装备、清洁能源等产业。

(三)有利于发挥海洋区位和资源环境优势,实现由资源大省向经济强省的根本性转变

一方面,由于海洋资源丰富、海域空间广阔、海洋交通通达,能够使得陆域的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资源不断地向海洋转移和扩散,以此来支撑海洋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又弥补了陆域资源的不足,同时,海洋经济的发展也通过产业联动促进了相关陆域产业的发展,从而实现海陆资源整体的共同开发和区域经济的最优化发展,使福建由资源大省向经济强省迈进。

(四)有利于打造两岸人民合作交流先导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重要战略部署

海陆经济的耦合发展对福建坚实对台交流合作的基础、实现海峡两岸的经贸合作先行和两岸“三通”先行以及实现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导区的目标都大有裨益,无形中也强化了服务祖国统一大局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功能。

四、福建省海陆经济耦合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通过对福建省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的比较,不难发现两者在优势、劣势、机遇等方面有着相同之处,是两个关系密切又截然分开的经济体系,有可能实现耦合发展。

(一)优势

1.地缘关系优势

福建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北邻浙江,西接江西,南连广东,东与台湾相望。鉴于地处东海与南海的交通要冲上,福建与东南亚、西亚、东非和大洋洲的距离较其它省份近。据统计,在世界各地的闽籍华人华侨达1088万人。其中,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三国的华人华侨数闽籍的最多。值得一提的是,福建与台湾源远流长,关系最为密切,台湾同胞中80%的祖籍为福建。

2.海峡西岸优势

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主体,福建具有与台湾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的独特优势。当前,两岸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有利于促进两岸以石化、机械、船舶等为重点的产业的深度对接,推动对台资金、技术、良种、设备等生产要素的引进与合作,拓宽台湾金融资本进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渠道和形式,共同开发高技术与产业关键性技术,形成海峡西岸高新技术产业带,完善福建沿海地区的经济布局。

3.资源禀赋优势

福建海岸线漫长,长达3752公里,位列全国第二;沿海共有125个港湾,可建万吨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线长210.9公里,其中可建20-50万吨级超大型泊位的深水岸线超过五分之一。无论是岸线曲折率,还是深水岸线长度,福建都居全国首位[5]。可以说海岸港湾是福建省海洋经济和陆域经济的最大优势之一,虽然这个资源属于海洋经济范畴,但对陆域经济发展同样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劣势

1.经济方面

在福建省陆域经济和海洋经济的产业发展过程中,较少体现循环产业的理念,一些产业仍存在发展不均衡、结构不合理、生产方式粗放、效率低下的现象。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仍是建立在对资源和环境的过度消耗上,不利于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2.管理体制方面

两个经济体系的发展都缺乏统一的协调组织或管理机构,缺少推动经济发展的协调机制,有必要加强改革和创新的力度,力求在管理体制方面有所突破。

(三)机遇

1.社会的认同

当前,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已得到社会的肯定[6],社会上普遍认为陆域经济和海洋经济两种经济体系能否实现持续发展,不仅关系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否提高,还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又好又快地发展。

2.政策的支持

2009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2011年,国务院又批复实施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这表明国家支持福建开展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2012年,国务院将福建海峡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福建省则配套出台了《关于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从财政、税收、金融等多个方面为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当前,福建正处于自由贸易试验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以及福州新区等良好的政策环境下,这些优惠政策的叠加都将为两个经济体系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五、福建省海陆经济耦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海陆经济关系不协调

一方面,由于海洋经济发展总体滞后,经济发展方式粗放,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率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造成海陆经济联系层次低,相互支撑不足。另一方面,临港产业等部分海洋产业过度发展,结构性和区域性过剩倾向明显,进一步加剧了海陆矛盾和冲突。

(二)海陆资源开发利用模式不尽合理

福建对海陆资源的开发,仍旧使用传统的开发模式,重开发轻保护,常以生态环境为代价获得短期的利益。海岸线利用无序,围填海面临潜在失控危机,海域开发利用布局不合理,而陆域生态环境恶化又加重了对海域的冲击,近海环境污染呈交叉复合态势,防控难度加大。

(三)规划和管理体制不适应海陆耦合发展要求

从规划上来看,福建省的国土规划中涉海部分仍然主要集中在临海的陆域,涉及陆海发展的各产业专项规划之间也缺乏衔接,海岸带的争地矛盾表现较为突出。福建有着丰富的滩涂资源,且滩涂大多位于海湾内,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围垦容易,投入较低,这使得福建长期以来依靠围海造地来解决土地资源贫乏的问题,此方法虽然有效却给滨海滩涂湿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以厦门港为例,由于修建了高集海堤、集杏海堤、马銮海堤以及东屿围垦、西柯围垦等,造成厦门港泥沙淤积严重。类似的例子还有泉州湾的后渚港和福清湾的融侨港区。在管理体制方面,部门协调机制缺失,海陆产业在同一空间布局上的发展缺少有效的沟通与协调,港口、围填海、生态环境方面的管理体制不能适应海陆耦合发展的要求。

(四)海陆各领域争夺实用创新型人才

人才是海陆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因素和重要的生产力,尽管福建省的资源丰富、条件优越,但在海陆经济发展的实用创新人才方面却相对不足,已成为制约福建省海陆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海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时常出现争夺人才的互损局面。

六、福建海陆经济耦合发展的实现路径

(一)理顺海陆经济关系,提升开放层次和水平

发展海洋经济是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引擎,也是推进更高层次对外开放的重要支撑。在经济新旧常态的转换过程中,海洋经济应当把握这一良机,在积极融入自由贸易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战略部署,发挥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作用,努力开拓国内国际市场的同时,进一步拓展经济成长的战略空间,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提升产业层次为核心,整合省内资源,实现海陆高新技术的衔接与配套,鼓励和引导相关企业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或运用成熟的高新技术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大力推进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提高海洋经济总体实力,并设法通过上下游产业链带动陆域经济发展,例如,以冷链物流和电子商务为突破口,着力发展先进的水产品加工流通业;加快推进陆域上发展起来的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向海洋渔业、海洋装备、海洋监测、海洋工程等海洋产业广泛渗透,大力发展海洋信息服务业和海陆地理信息产业,搭建海陆通信网络,逐步建立起海陆信息的综合交换与共享平台;实施“海洋云”项目,做好智慧海洋框架设计;建立海陆联运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智慧物流体系,从而优化海陆经济关系。

(二)统筹陆海资源开发利用,提高资源合理利用程度

借鉴陆域资源开发和保护的经验,坚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建立合适、健全的海洋资源开发和保护的产权营运和利益分配机制;统筹沿海土地、围填海造地和海岛开发,缓解沿海地区土地资源瓶颈,促进粗放型的海陆开发向集约型转变,提高资源利用率,最终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三)注重海陆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保护与开发并重

转变观念,对于重点海域应做到以海定陆,实施陆源污染物入海总量控制,加强流域水利工程对近海水沙调控的综合管理,维护近海生态健康;加强围填海管理,实施沿岸生态红线制度,强化沿海重大涉海工程环境监管;突出沿岸重点区域的保护与治理,优化沿海地区人居和发展环境。

(四)重点强化海陆区域板块衔接,构筑区域合作新平台

与单纯的海洋开发相比,海陆联动能使海洋资源转变为经济优势,大幅提高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鉴于此,开发海洋时,应当注重海洋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临港、临海产业为抓手,加快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步伐,促使沿海经济技术带向浅海和远海扩散或转移,以此来强化内陆与沿海地区的产业合作。这意味着有必要加强海陆产业的衔接,依托陆域经济、技术与空间,增强海洋经济的辐射作用,实现海陆产业的配套发展,使海洋产业的发展布局能与沿海地区的工业化、城市化以及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构筑分工明确、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海陆产业新格局,形成若干个符合资源特点、体现资源优势、具有区域特色的海陆耦合发展的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海水综合利用、邮轮游艇等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合理布局临海石化、临海电子信息、临海能源产业等高端临海产业,培育出一批以石化、船舶、能源、冶金等为重点的临港工业集中区;拓展渔业功能,发展以“水乡渔村”、休闲垂钓、渔家乐、观赏鱼等为重点的形式多样的休闲渔业,挖掘福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通过海陆区域的有效衔接,不断增强整个省域海陆产业的综合实力,提高产业化水平,增强产业的经济效益。

(五)坚持推进科技创新人员培养,支持人才队伍建设

由于海陆产业在技术上相互依赖,陆域资源开发利用中所获得的高新技术成果也能应用到海洋经济领域来推动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7]。由此可见,科技和人才是海陆经济互动的保证,而人才则是海陆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软实力。因此,必须注重和加强科技人员的开发、培育和引进工作,花大力气和高投入构建科技创新人才体系,为福建海陆经济耦合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一方面,积极引导省内高校整合涉海学科的教育资源,调整学科结构,围绕创新平台建设、产业升级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努力建设海西人才高地;另一方面,深入探索创新科技人才引进的长效机制,设立引进优秀科技人才基金,重视人才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工作,完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努力打造一支门类齐全、梯次合理、技艺精湛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六)充分发挥闽台“五缘”优势,深化两岸交流与合作

以落实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为契机,通过厦门经济特区、平潭综合实验区、古雷台湾石化园和台商投资区等平台,积极拓展两岸经贸关系,推动闽台产业的深度对接,促进两岸海陆经济各领域的良性互动。为此,一要做好台湾临海产业的对接工作。积极承接台湾石化产业的整体转移,努力创造条件吸引台湾精密机械、船舶、海洋工程等行业的大型企业来福建发展;二是要加强两岸海洋优势产业的合作。深化闽台在水产品养殖与营销、水产加工技术与加工设备以及休闲渔业、远洋渔业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着力建设闽台渔业合作示范区;三是要推动两岸旅游业务的对接,共筑“海峡旅游”品牌;四是要促成两岸在可再生能源、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等海洋新兴产业上的合作。

注释:

①数据来源:福建省陆域经济生产总值以及陆域第一、二、三产业的生产总值与所占比重是根据《2015年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与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所获的2015年海洋经济相关数据计算得出。

[1]周福君.我国沿海地区陆海产业联动发展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06:18-20.

[2]周俪,魏远竹,游天嘉.福建省海陆经济发展耦合关系分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8(4):44-45.

[3]探索海洋保险机制保障海洋经济发展[N].福建日报,2016-01-29(4).

[4]福建省统计局.2015年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fujian.gov.cn/zc/zwgk/tjxx/tjgb/201602/

t20160226_1147374.htm.

[5]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发展规划(2012-2020)[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c57f2fd3ad51f01dc 281f121.html.

[6]王磊.天津滨海新区海陆一体化经济战略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130-133.

[7]李文荣.海陆经济互动发展的机制探索[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89-90.

Analysis on the Feasibility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of the Coupling Development of Marine and Land Economy in Fujian Province

ZHOU Li
(Department of Economic Management,Ningde Normal University,Ningde 352100,China)

The marine and land economy in Fujian province presents the trend of coupling development,which has a high regional value.Based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oupling development,such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ine and land economy,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mode,planning and management system,practical and innovative talents,it proposes some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upling development of marine and land economy in Fujian province.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ine and land economy,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ecological protection,regional cooperation,talent team construction,cross-strait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etc.

marine and land economy;Fujian;coupling development

F061.5

A

1008-8318(2016)02-0015-05

2016-02-11

福建省社科规划青年项目“海陆一体化视角下的福建省海陆经济耦合发展”(编号:2014C026);宁德师范学院“服务宁德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专项课题(编号:2013F48);福建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编号:2015R0069);福建省财政专项重点课题。

周俪(1984-),女,福建屏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企业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陆域福建省福建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中国陆海经济发展水平及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那个梦
与你晨昏四季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福建艺术战“疫”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陆域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技术方法研究
码头后方陆域软基处理施工要点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