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大会在北京召开(二)

2016-01-16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会心专委会心血管病

编者·作者·读者

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大会在北京召开(二)

会议期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胡大一教授带来《心脏康复在我国的发展模式与前景》的工作报告。会中胡教授指出:心脏康复是一个多赢的体系,其核心是心血管疾病预防及康复的统一,它包含了不仅心血管病患者及高危患者生活方式达标和药物治疗达标,而且关注患者心理的健康、生活质量等综合的整体的心血管医疗模式。积极的创新模式可使患者降低死亡率,改善生活质量。可使卫生服务体系控制不合理医疗成本增长,增加医疗服务效益,提高医疗服务和社会满意度,合理使用和节约医疗资源。发展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事业,是推动医疗改革和可持续发展的杠杆支点,是实现医学目的和价值,推动医患和谐的关键点,更是推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型的落脚点。

中医促会心康专委会主任委员、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李瑞杰教授带来《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模式的探索》的工作报:目前有明确的临床研究显示心脏康复可使冠心病患者总死亡率下降20%,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慢性心力衰竭作为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临床表现及最主要死因,康复治疗尤为关键。近几年来中西医结合在慢性心力衰竭的预防与康复治疗中显示了其特色与优势,主要表现在改善临床症状、增强疗效、提高生存质量及减少不良反应等方面。

中医促会心康专委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的吴旸教授在演讲中谈到:心血管学科现代发展十分迅速,新技术不断引入,已经为提高临床诊治水平、研究水平搭建了新的平台,使中医药一些原有的优势领域受到严峻挑战。将现代医学精细化诊疗技术与中医精细化慢病防治优势相结合的心脏康复模式是中西医防治心血管病的新趋势。要运用中医理论解决新时代面临的新问题,要拓展中医的应用范围,有必要选择有充分基础的中医临床医疗基地,应用专项资金建立具有示范性冠心病中西医结合精细化诊疗平台,从而探索如何应用中西医结合方式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最佳的医疗服务。

中医促会心康专委会秘书长、北京市垂杨柳医院的姜红岩教授在《心脏康复之心理处方的制定》中提出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康复包括非药物治疗及药物治疗。目前针对心血管病患者的心理干预较为常用的方法包括行为疗法、认知疗法、放松训练、心理压力调节训练、群体治疗、家庭社会支持等。患者和家属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主要源于对心血管疾病的错误认识和对康复的不了解。所以对患者及其配偶进行疾病的咨询与程序化教育非常重要,而且讲解需多次重复,这是帮助患者克服不良情绪的关键之一。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会心专委会心血管病
会心
会心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中国中药协会石斛专委会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内科专委会召开2020年学术年会
中国中药协会杜仲专委会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会心,在心里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