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父母悲观,孩子更差

2016-01-15

现代家长 2016年1期
关键词:人格化封闭式普遍性

问:我对上初三的儿子深感绝望。他叛逆、厌学、逃课、离家出走、早恋,这些行为让我深恶痛绝又无可奈何。他招呼不打就把女孩带到家里,我吵他几句他就在网吧不肯回家……我束手无策,又不想看着孩子堕落。

请问,如果我多花点钱,把孩子送进全封闭的问题少年学校进行管理,是否会好一些?

邱霞

答:很明显,你的孩子有很多青春期问题,而你需要及时转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并积极发现孩子的优点,重新对孩子抱有信心才行。而你现在只顾倾诉自己的痛苦和绝望,只顾数落儿子的诸多不堪,并指望封闭式问题少年学校来帮你教育好孩子,这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从你的叙述中,我觉得你对孩子的看法非常悲观,而这种悲观的心态隔绝了你们亲子间的沟通。于是,儿子开始用自己的顽劣迎合母亲的悲观态度;而母亲想把儿子送进封闭式问题少年学校的做法,实际上也是在摧毁儿子的自信。

美国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说过,父母是乐观的或是悲观的,对孩子的人格形成影响巨大,父母对自己生活的解释风格会影响孩子对生活解释风格的形成,父母对孩子发展的解释更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自我判断与评价,因为孩子就像海绵,他不但吸收你所讲的话,也吸收你讲话的方式。所以,帮助孩子的方法之一就是父母自己先积极起来,不要悲观地看待问题。

那么,积极的解释风格是什么样的?就是把事件好结果的原因解释为永久性的、普遍性的与人格化的,把事情坏结果的原因解释为暂时性的、特殊性的、非个人化的。比如,你正确的解释风格应该是,孩子的行为是青春期特有的(特殊的),是教育方法不当造成的(非个人的),如果教育方法得当是可以改变的(暂时性的);而错误的解释风格就会罗列孩子所有的错误(普遍性的),强调他是坏孩子(人格化的),而且很难改变(持久性的)。

我希望你改变将孩子“一棒子打死”的态度,把他目前的行为理解为特殊的、非个人的、暂时性的,相信孩子通过努力,一定会慢慢转变的。这样,孩子就不会自暴自弃,而是会慢慢树立起信心,逐渐走上人生正途。

猜你喜欢

人格化封闭式普遍性
开放式与封闭式社群的运营比较分析
No more ingesting lots of microplastics 人体内的塑料微粒
未来人马丁
街区制小区物业管理创新研究
关于“哲学方法”的思考
浅析纳兰词中自然意象的人格化构建
例谈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真问题”的生成
论播音主持人语言艺术魅力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性与普遍性
区域文化外宣中特色文化符号翻译的普遍性和独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