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研究
2016-01-15濮云涛周显信李宬
濮云涛 周显信 李宬
摘 要:通过对南京地区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基本状况的调查可知,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状况整体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困惑,这是全球化趋势、思想政治教育滞后、社会价值观多样化、大学生自身品格不够健全、新媒体导向偏颇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应进一步改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新媒体舆论宣传,提高大学生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十八大精神;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12-0249-05
如何有效提升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面临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崭新课题。随着社会转型和利益阶层的分化,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趋于多样化,我国社会群体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呈现出复杂性、多变性等特点。高校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程度和践行情况,既反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也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为准确了解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解、认可、内化、信仰等方面的认同状况,我们选取了南京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等南京地区不同层次的5所高校,采取问卷调查、访谈交流等形式,对385名不同专业教育背景的大学生、高校教师、高校领导干部进行了综合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状况整体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困惑,需要认真研究对策加以解决。
一、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基本表现
本次调查我们选取了对十八大精神关注程度、政治信仰、新媒体的使用及其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情况等维度,来透射和反映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如下:
(一)对十八大精神的关注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大学生对十八大比较关注,对十八大报告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都有基本的了解和认知,掌握尚可。“一直很关注很了解”的受访者占23.20%,但也有65.07%的受访者对十八大“不是很关注,基本上不了解”,“不关注、了解”的高达11.73%(图1)。调查结果也显示,大学生对十八大精神的深入学习和了解还不够。对于十八大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表述,近4/5的受访者表示听说过,但只有40%的受访者能说出基本内容,“只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受访者”和“不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受访者合计达92人(图2)。
(二)对共产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程度
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是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最终能实现”的受访者占31.10%,42.13%的受访者信仰社会主义,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定能够实现”的受访者占36.19%。应该说,比想象中的比例都偏低。调查结果也显示,大学生信仰缺失问题也客观存在。调查中34.93%的受访者表示无信仰,13.87%的受访者对是否有信仰以及信仰什么说不清楚。信仰非马克思主义、非社会主义的也占有相当比例,6.13%的受访者表示信仰宗教,2.93%的受访者信仰资本主义。值得高度重视的是,受访对象中的个别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不信马列信仰宗教、不信社会主义信资本主义,两者的比例分别为4.82%、6.02%(共产党员信仰宗教和资本主义的比例)和6.23%、1.83%(共青团员信仰宗教和资本主义的比例)(表1,表2)。
(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情况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等不同层面提出和阐释了价值要求,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范畴和基本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升华,是将核心价值体系从理论形态向社会心理形态的转化[1]。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社会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认同。认为在中国当代立法中,最应当体现“平等”价值的受访者占42.0%,体现“正义”价值的受访者占21.4%,体现“自由”价值的占14.4%,体现“秩序”价值的占12.3%(图3)。认为“当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相冲突时,法律应当更倾向于”:“保护公共利益”的受访者占50.27%,“统筹兼顾”的占40%,“保护个人利益”的占9.73%(图4)。调查结果也显示,当代大学生在面对道德与法律选择时,仍在合理的范围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采取恰当的方式,而非弃之不顾。面对“路遇跌倒老人是否会将其扶起”问题时,15.20%的受访者选择“将其扶起并送至医院,帮其垫支医药费”,高达56.27%的选择“明确不是自己所为并邀请证人作证,将其扶起并送至医院”,18.93%的选择“打‘110向官方求助,不亲手去扶”,只有不到10%的选择“离开”(图5)。
(四)新媒体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影响状况
包括网络、手机短信、数字报纸、数字广播、移动电视、数字电视和电影等在内的新媒体具有时效性和交互性、整合性和隐蔽性[2]等特点,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作用越来越重要,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发挥着比较大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选择“新媒体使本人对时事新闻关注度与参与度增强或提高”的受访者占68.8%(图6),“新媒体使本人的民族自豪感增强或提高”的受访者占35.39%(图7),“新媒体使本人对执政党的拥护程度增强或提高”的受访者占26.47%(图8),“新媒体使本人对人民政府信任度增强或提高”的受访者占23.53%(图9)。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新媒體也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产生比较消极的影响。上述4个因素“减弱或降低”的受访者比例分别为3.73%、13.40%、20.86%、38.50%。有的“减弱或降低”的程度甚至超过了“增强或提高”的程度,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二、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现状的主要成因
当前,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现实状况,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时代烙印。形成的主要原因,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要素,突出地表现为:
(一)全球化趋势使主流意识形态趋向于边缘化
当今世界正处于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全球化、网络化和民主化的发展使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较量尖锐复杂。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优越的生活条件、相对自由的政治空间、一流的学习环境使大学生误以为西方的制度思想更加优越。另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在同我们发展国家关系、开展经济技术交流的同时,又不断加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的力度。经济全球化过程不仅是一个经济过程,而且是一个包括意识形态运动的政治过程[3]。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观、宪政民主等西方各种社会政治思潮的不断涌入和传播,历史虚无主义、告别革命论等社会政治思潮在高校的蔓延,对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使得主流意识形态边缘化的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一定程度存在。一些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避而不谈,盲目欣赏西方的繁荣、仰慕西方的自由民主体制;有的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信组织信“关系”;有的甚至认为中国的发展只有自由民主制度一条道路,否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和优越性;自由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也有相当的市场。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相对滞后使主流意识形态被淡化
2004年以来的10年间,党中央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但专门召开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而且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等文件,积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与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相比,相对滞后:理论表达偏向于学术化、精英化,严重脱离大众;讲授内容脱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实际,教学的时代性和吸引力不够;教育教学方式多采用强制性灌输、硬性说教,形式单一僵化,让人产生疏离感和排斥感;个别“两课”教师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存在一些误区,将知识传授本身当成了政治理论教学的目的,忽略甚至放弃了对大学生思想的引导,背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应有之义……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甚至为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三)社会利益多样化、价值观念多元化使主流意识形态认同趋于功利化
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形式和就业岗位多样化,使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追求、行为方式等都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尤其是当前我国社会各阶层利益冲突较为严重与突出,甚至在底层开始出现“阶层意识”,在这种意识支配下,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必然不断被疏离,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势必受到影响,主流意识形态的统领作用势必被不断弱化,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日趋呈现功利化色彩。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学习十八大精神的原因,“考试或工作需要”占36.53%;“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完善人格”占20.80%。从大学生入党动机上也可以看出功利化的倾向。不少学生入党并不是真正信仰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而是考虑将来的就业及其发展等现实问题。因此,部分党员、团员信仰宗教、信仰资本主义就毫不奇怪。
(四)大学生自身意识品格不健全使主流意识形态趋向被弱化
现在在校的大学生大多为“90后”,与改革开放相伴成长,眼界相对开阔,开放意识、民主意识、自我意识强,接受新生事物快。经过比较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后,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党的领导等主流意识形态具备基本的认同。但这个群体对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胜利的艰辛历程,缺乏切身感受和体验,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深[4],又深受社会转型期的影响和多元多变的价值观念的冲击,在复杂多样的意识形态面前有不少的困惑和迷茫。一些大学生因社会阅历经验不足,认识、观察问题感性多于理性,容易产生情绪化和偏激的行为;有的大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了解不透,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缺乏深刻了解,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缺乏足够的辨别力,盲目崇拜和向往西方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有的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在为人处世中不信道理、只信歪理,在精神追求上只讲世俗,不讲理想;有的大学生甚至对马克思主义都很陌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理解停留于肤浅和片面……这一切都影響了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
(五)新媒体导向的偏颇使主流意识形态趋向被误化
在信息时代、网络社会,新媒体在信息、文化、价值观念等的传播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新媒体信息传递速度快、信息呈爆炸式增长、影响面广,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各类信息;另一方面,各种真假难辨的信息也可能被迅速传播,造成广泛的社会影响。网络把不同层次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自由传播、碰撞和交融,但也使腐朽落后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趁虚而入,向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发起挑战。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网络、影视、文化交流等方式传播其资本主义民主自由观念,实施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思想文化渗透的战略。不少新媒体在片面追求收视率、经济效益的功利目的驱使下,对主流意识的宣传越来越淡化,不重视发挥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功能。比如说,新媒体往往借助深受大学生们喜欢的具有新、奇、特等视听审美的形式,使大学生们通过感知体验,在轻松愉悦的享受中无意识地就受到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主动、自觉地接受非主流意识形态的约束。近些年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戏说经典”“恶搞英雄”的现象,以至于“后宫争斗戏”“抗日雷剧”、各类“选秀”等节目和内容层出不穷,这些无疑对青年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英雄观等都产生了消极影响,也潜移默化地向他们宣传了追名逐利、争权夺势的功利思想和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的投机思想,成为其理想信念空虚、信仰缺失的一个重要成因。
三、强化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对策
强化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必须全面系统而又深入持久地开展。强化大学生主流意识认同,当前最紧迫是要注意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强化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完善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中心内容的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确保马克思主义牢牢占领主流意识形态高校教育阵地。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紧贴时代发展、紧贴改革开放、紧贴大学生实际,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综合运用启发式、研讨式、案例式、体验式、模拟式等方法,增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效果;与此同时,在介绍西方思潮时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加以评析[5]。要加强高教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强化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的理论学习和培训,增强其对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其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以其真学、真信、真懂、真用的人格魅力和榜样力量来引导、带动和感染大学生。
(二)创新新媒体舆论宣传
新媒体的广泛使用,正在深刻地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强化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必须注重发挥新媒体的正确导向作用,要充分利用网络等先进媒体的传播力、话语权和透明度,来扩大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公信力,使主流意识形态的教化机制、引导机制、运行机制得以有效运转[6]。首先,主动占领新媒体思想阵地,发挥新媒体的德育教育功能。要积极建设具有较强感召力和吸引力的主流意识形态的“红色网站”,旗帜鲜明地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意识形态的引导和管理,对热点事件、最新消息等报道和宣传要积极主动、及时有效,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帮助大学生群体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巩固发展健康向上的主流輿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掌握话语权。为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意识形态观点提供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第二,要创新新媒体主流意识形态舆论宣传的方式方法,努力形成新媒体正面舆论的强势。新媒体的开放性、自由性、便捷性使得任何人、任何思想都可以在新媒体空间存在和传播,这就难免会出现一些不良的行为与现象,影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效果。为此,我们要积极探索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心理服务工作、学校宣传工作等运用,尤其是注重发挥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在大学生学习和教育中的作用,用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和价值观念占领新媒体阵地。第三,规范对新媒体的管理和引导。要加快建立法律规范、行政监督、行业自律、技术保障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推进新媒体依法有序运行,成为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强大阵地。
(三)提高大学生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
非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从根本上说是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背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理性与感性分离造成的[7]。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和发挥他们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给予大学生自由思考、自主选择的空间,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咀嚼消化加深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感受和理解,不断提高自我思考能力,发展思辨思维能力,增强政治辨别能力,正确对待主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强化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运用演讲辩论、歌咏比赛、知识竞赛、论坛交流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大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潜移默化中增进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解、认可、内化和认同,开阔视野,提高能力。定期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增进他们同普通群众的感情,增进他们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实际的认知,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生活中,领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领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强大优势,不断强化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8]。
——————————
参考文献:
〔1〕黄友敬.以核心价值观构筑美丽中国的价值基座[J].达州新论,2012,(4).
〔2〕刘左元,李林英.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的认知与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3).
〔3〕郑永廷.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79.
〔4〕顾华详.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讨[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3,(2).
〔5〕顾晓英.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7,(1).
〔6〕聂立清,张燕.我国当代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实现机制探析[J].领导科学,2012,(4).
〔7〕聂立清.我国当代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208.
〔8〕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6.
(责任编辑 姜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