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各方竞建乡村图书馆

2016-01-15杨智慧张芳蕊张雅安

新校长 2016年6期
关键词:松口卢作孚大公

文 / 杨智慧 张芳蕊 张雅安

我国乡村图书馆建设始于民国,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主导建设、乡村教育实验配套建设、民间力量自发建设等多方合力下,乡村图书馆取得了不菲的成绩,涌现出一批著名的人物和图书馆。

乡村教育实验中的图书馆建设

1.梁漱溟乡村建设实验与图书馆建设。

著名思想家梁漱溟(1893~1988),于1931年主导创立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选择山东省邹平县为中心,开展乡村建设实验,其追求目标是乡村文化复兴。邹平乡村建设实验是早期农村建设实验,涉及多方面内容,图书馆建设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据记载,图书馆曾订购儿童读物多种,制成儿童巡回文库书箱10只,供各乡各村学试用。

2.晏阳初乡村教育实验与乡村图书馆建设。

晏阳初(1890—1990),于1926年以河北定县为基地,发起并领导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的平民教育活动(简称“平教会”活动),是乡村教育实验的另一个典型。他在图书馆建设方面贡献卓著。经过“平教会”的努力,读书处遍布定县各乡村学校,读书处十分类似图书馆,是公共阅读的一种组织形式。抗日战争开始后,“平教会”开辟长沙实验区和北碚实验区,图书馆建设同步跟进,并与民教馆合作,开展乡村阅读活动。在国立中央图书馆迁至江津县白沙镇后,“平教会”量主动与其合作,为当地乡镇开展阅读服务,“平教会”注重发挥图书馆作用是很有代表性的。

3.卢作孚的乡村实验及图书馆建设。

卢作孚(1893~1952)提出“实业民生——乡村现代化”主张,并以此开展乡村实验活动。1927年,卢作孚主持四川省江巴壁合四县特组峡防团务局工作,在嘉陵江峡区安全得到保障的同时,他便以巴县北碚乡为中心开展乡村建设实验活动。卢作孚精心写作《四川嘉陵江三峡的乡村运动》著名文章,描绘了现代化北碚愿景,提出谋“民生”、保“民享”的宗旨,其中包括乡村图书馆建设。事实上卢作孚在北碚进行了图书馆建设实验。

4.陶行知的乡村流动图书馆建设。

陶行知(1891~1946),著名乡村教育家。1931年从国外归来,在上海创办自然学园、儿童科学通讯学校,开展教育普及工作。1939年7月,他以重庆附近的合川县古圣寺为基地,创办了主要招收难童入学的育才学校。他是中国乡村教育的先行者,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在他发起的乡村教育中,始终重视图书馆建设。他每次建设一所乡村教育学校,就同时建设一所图书馆。他在我国较早推出流动图书车,巡回借阅,方便读者阅读活动。

政府主导的乡村图书馆建设

1.国民政府关于设立乡村图书馆的早期决策。

民国元年(1912年)7月10日,民国教育部举行临时教育会议,乡村图书馆成为议事内容。8月2日,临时大总统公布修正教育部官制12条,第9条第八项为图书馆事项,其中包括通俗图书馆、巡行文库事项,乡村图书馆占有位置。8月5日,讨论蒙回藏教育计划案,设巡回图书馆,在乡村开展图书借阅业务。国民政府得到地方和社会的积极响应。

2.地方政府关于设立乡村图书馆的决策。1912年5月28日,直隶总督张金波公告全省,“城镇乡村均应设图书馆”。1929年12月12日,浙江教育厅批复省图书馆呈请,要求各县酌情设立乡村图书馆。1930年,无锡城乡各地已有属于教育系统的乡村图书馆10余处,民众阅书室34处,阅报室79处。1933年,广东省政府颁布《广东三年施政计划》(1933~1935),提出:第一施政年度,“设立乡村师范学校和成年男女补习学校”,“设置轮回书库及轮回演讲所”;第二施政年度,“设立乡村图书馆”。1945年4月,四川省政府训令要求“普及乡镇书报阅览室、推行图书馆教育”,巴县政府积极响应,县内城乡共有7个民众教育馆,全部设有图书阅览室,开展书报借阅服务活动。

民间力量自发建设的乡村图书馆

1.乡村图书馆第一家——松口图书馆。

松口图书馆由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和政治活动家丘哲创办,丘哲是参加辛亥革命的革命党人。1908年,在广东梅县松口金谷街,丘哲、梁鸣久、谢良牧等合力开设“公裕源米店”,充当联络据点,为国民革命发挥重要作用。后“公裕源米店”改称松口书报社,专门从事革命宣传活动。松口书报社1912年正式命名为“松口通俗图书馆”,梁涤僧为馆长。1934年10月,丘哲会同有识之士,以教育会名义募捐,获得海外华侨和社会贤达的支持。资金到位后,在中山公园北面中心位置领辟新址,兴建松口通俗图书馆新馆。为了实现图书馆的长久发展,当时还建十间店铺作为馆产,为图书馆运转、壮大提供后续财源。新馆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各种设备一应俱全。新馆建成,馆藏实力大增,有书籍10000余册,杂志30多种,报纸10余种。每天平均来馆阅览书刊者达80人次以上,实现了馆藏资源有效流通。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松口图书馆得到妥善保持,藏书充实没有中断,向社会开放服务持续进行。

2.享有盛名的大公图书馆。

大公图书馆由实业家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创办,坐落在江苏省无锡市西郊荣巷。1912年荣德生产生创办图书馆念头,从1913年开始,他在专家的指点下开始访求图书,一年购得书籍五万多卷。1914年,他在荣巷西街荣宅西面购地建设图书馆。1915年,新楼建成,1916年10月10日正式开馆。大公图书馆藏书,一是特别注重本土化特征,将搜罗地方性资料放在突出位置。二是讲究版本高品位。大公图书馆选择藏书,坚持精品优先、质量上乘的原则,所藏图书不乏善本。三是强调资源流通,重视文献开发。《大公图书馆馆藏目录》出自于大公图书馆馆员精心编录,深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精妙。大公图书馆馆员通过挖掘馆藏进行文献深度开发,编著图书《中国财政史辑要》《人道须知》等,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该图书馆被称为量“中国乡村图书馆之翘楚”。1952年7月荣德生逝世,荣毅仁秉承父命,将幸存的53263册书刊连同大公图书馆,全部捐献给无锡市。

3.生生不息的和顺图书馆。

由和顺“青年会”成员寸仲酞、李清园、贾铸生等人于1924年发起创办。他们当时在云南省腾冲县和顺镇十字路租一间小屋,挂牌“和顺书报社”,面向民众免费提供书报阅读服务。1928年把书报社迁到和顺土著庙,提升规格为和顺图书馆。1937年又筹建新馆,于1938年建成和顺图书馆主馆并投入使用。日军侵占腾冲后,张德辉等人与敌人斗智斗勇,从而使和顺图书馆免遭大规模破坏。它素有“中国乡村第一图书馆”的美称。

此外,还有大批人士投身到乡村图书馆建设中。

猜你喜欢

松口卢作孚大公
俄罗斯弗拉基米尔大公号核潜艇
请大公鸡帮忙
崛起,莫斯科大公园
2007:义务教育学杂费也免了
卢作孚:留给儿女的,是做事的本领
重读卢作孚
卢作孚的“中国梦”
卢作孚:生如奇迹
The devoted mother
美国“松口”愿与亚投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