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代结语:张伯苓这一代人

2016-01-15储朝晖

新校长 2016年6期
关键词:蒋梦麟张伯苓蔡元培

文 / 储朝晖

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20世纪前半个世纪,中国自发形成了一个教育家群体。陶行知、晏阳初、蔡元培、王国维、梅贻琦、胡适、张伯苓、徐特立、黄炎培、陈鹤琴、叶企孙、陈寅恪、梁漱溟、蒋梦麟等14人是由教育史专业人员海选出来的,这个群体本应该还有陈独秀、郭秉文、司徒雷登、李建勋、朱家骅、马寅初等人。但他们或由于从业时间短,或由于有明显的偏向而有失公正,或由于对教育不够专一而难以获得高度一致的公认。

若再进一步考察,杜威在这个群体中发挥了原动作用,他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教书时,有三位后来影响中国甚大的学生,他们就是胡适、张伯苓和陶行知。他们反对传统的教育理论,1919年的杜威来华讲学成为再次联络起这批教育家的纽带。1920年1月2日晚,杜威在天津基督教青年会演讲《真假个人主义》,胡适任口译,张伯苓即前往聆听。

1921年前后,一批以实验主义为基本理念的教育家群体初步形成,主要成员包括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先后留学回国的郭秉文、蒋梦麟、陶行知、张彭春、胡适,以及当时在教育界已有一定影响并专门到美国进行教育考察的范源濂、严修、张伯苓等人物,这些人又与袁希涛、蔡元培、黄炎培、熊希龄及其夫人朱其慧等人形成合力,在中国推行新教育运动。

在这些人当中,陶行知、蔡元培、胡适、陈独秀等人无疑是激进的先锋,张伯苓、黄炎培、郭秉文、蒋梦麟、朱其慧、范源濂等人组成强劲的殿军。之所以这样确定角色,具体依据的是言行表现。虽然张伯苓并不十分赞同胡适提倡的“文学革命”,而胡适也对张伯苓主张的渐进式的教育改革思想不以为然,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的相互仰慕。张伯苓对蔡元培表示佩服和尊敬,认同他是一位很了不起的教育家,也认同他主张的“科学和民主”,但在南开,他是反对学生参与这些活动的。

若以年龄论,陶行知、胡适、郭秉文、蒋梦麟等人是新教育的少壮派,蔡元培、陈独秀、黄炎培、袁希涛、张伯苓、朱其慧等人则属老成派,其中一些人属于元老派。1921年底中华教育改进社的成立使得他们凝聚为一体,其中的具体和实际策划人、董事、名誉董事恰好形成一个三级梯队,甚至还包括张骞、梁启超等人,发挥了中国教育史上有史以来最为巨大教育家组织的能量。

纵观那一代教育家,他们在中国教育史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是他们勇敢担当起近代以来中西文化冲突的应对责任,舒缓了中国的时代困境。他们用一生的奋斗和探索回答了中国教育面临的时代课题:首先是中国教育如何回应西方教育的挑战;其次是中国教育如何摆脱因袭传统教育走向新生。他们在自己长期办学的实践经验上,因应时代,融合中西教育理论,创造出适合中国实际的本土化教育哲学,如生活教育理论等。

二是开创出多元共生的教育生态。私立学校与国立学校、教会学校与世俗学校,多种教育理念并行、各中学校地位平等是其基本特征。

三是创造出中国现代教育的范型。中国现代教育是什么,这个问题还有争议,而那一代教育家已经做出来了,他们所办的一所所学校就是典型的案例,南开、晓庄、育才……事实上只需将那批教育家的做法系统总结就很明晰。

四是推动中国教育全面融入人类教育主流。通过世界教育大会等多个渠道,使中国教育与人类教育的前沿相同步,与世界教育的主流相融合。

五是他们确实是一批真正知中国、诚心服务中国的教育家,反对“拉洋车”式的照搬,对世界教育潮流有深刻的理解,并成功将它们中国化、本土化。张伯苓明确提出“教育宗旨当视本国情而定”,陶行知提出既反传统又反洋化,都是深刻体验所发出的声音。

六是他们以自己的行为确立了中国本土的现代人格。其基本特征是:人格独立、信仰坚定、勇于批判、平等包容、德业双馨。这一点在经历数千年的封建社会,习惯于做臣民的中国,尤其有价值。

1934年,胡适在《写在孔子诞辰纪念之后》一文中,对他们评价很高:“人格都可以上比一切时代的圣贤,不但没有愧色,往往超越前人。老一辈中,如高梦旦先生,如张元济先生,如蔡元培先生,如吴稚晖先生,如张伯苓先生;朋辈中,如周诒春先生,如李四光先生,如翁文灏先生,如姜蒋佐先生。”经80多年后,这段话更如洪亮警钟。

所以,总体上,张、陶那一代教育家担当了中国教育的开拓者和创新者的角色,他们所发挥的作用将随历史向前发展而日显高隆。?

猜你喜欢

蒋梦麟张伯苓蔡元培
蔡元培美育思想之我见
自黑也能激励人
蔡元培的气度
蒋梦麟人财两失
蔡元培借衣服
蔡元培借衣服
蒋梦麟软硬不吃
张伯苓在教育与政治之间
张伯苓戒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