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2016-01-15张丹荣姚彦雄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产学研山西区域

张丹荣, 姚彦雄

(1.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思政部, 山西 太原 030024; 2. 中北大学 财务处, 山西 太原 030051)

山西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张丹荣1, 姚彦雄2

(1.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思政部, 山西 太原 030024; 2. 中北大学 财务处, 山西 太原 03005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促进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之间的互动发展已成为共识。 为适应山西经济转型, 本文通过调查法、 文献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 从山西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不足的表现、 成因方面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相应建议以促进山西高校在新常态下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山西高校; 区域经济; 互动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逐渐认识到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是经济体系的内部力量, 即将专业化的知识和人力资本的积累纳入到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动力之中。 高校的主要功能和使命是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服务经济社会、 文化传承创新, 这就使得高校拥有了大量的知识体系和高素质的人才, 从而推动了整个社会经济的进步。 作为占全国高校大多数的地方高校, 不仅受制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 同时也承担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 然而, 由于地方高校的自身原因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外在制约, 造成了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建设的互动不足。 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山西省于2010年12月13日被国务院确立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为适应山西经济改革的现实需要, 有关部门必须促进山西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 在文献和实地调研基础上, 笔者发现山西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不足的具体表现, 经过深入分析不足的主要原因, 进一步提出推动山西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1 山西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不足的具体表现

1.1 高校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

自1999年开始, 基于解决经济发展和就业问题, 我国开始了高校扩招政策, 高校毕业人数呈快速增长态势, 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749万人, 比2014年增加了22万人。 就业形势也从2013年的“最难就业年”到2014年的“更难就业季”, 再到2015年的“史上最难就业年”。 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 2015年山西省高校毕业生达到了22万人, 比2014年净增1.8万人。 根据全国高校大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最新的统计数据, 在数量如此庞大的毕业军队伍当中, 汉语言文学、 法语、 英语等专业的毕业生规模最大, 这些毕业生掌握了丰富的基础知识, 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 然而, 在经济转型的今天, 市场急需的是大批专业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 高校作为一个“人才加工厂”, 生产出一大批相似的、 只有一般功能的“人才产品”, 没有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作用, 没有培养出适应区域经济转型的应用型人才。 因此, 在调研过程中, 面对逐年增多的毕业生, 企业负责人却认为没有可用之才, 认为新进的高校毕业生没有掌握自己企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 更没有将这种专业知识付诸实践的能力, 无法为经济转型提供人才保证。

1.2 企业岗位“招工难”和毕业生“就业难”并存

2015年, 山西太原人才市场举办了上百场各类主题的招聘会, 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超过了几万个。 然而, 应聘的高校毕业生签约率却很低, 出现了企业招聘岗位的空缺。 企业提供的岗位虽然有一部分适合高校毕业生, 但是企业为了保证工作效率和效益, 渴望应聘的高校毕业生可以顺利上岗, 所以, 大多数工作岗位是需要有工作经验的。 相对而言, 企业提供的不需要工作经验的岗位又多属于服务领域, 与高校毕业生的需求无法契合。 再者, 企业为提升自身形象, 希望聘用名校毕业的高学历人才, 唯学历是用。 一味追求名校、 高学历和经验丰富的人才, 必然导致企业“招工难”, 而在低薪、 服务领域行业, 也有企业出现“招工难”的现象。

1.3 产学研一体化流于表面

20世纪80年代后期, 我国教育领域开始引进合作教育, 自1997年10月教育部发出《关于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九·五”试点工作的通知》开始, 产学研一体化的模式从28所高校逐步扩展到全国的大部分高校。 然而, 一些高校仅把产学研结合作为解决大学生实习的一个途径, 作为大学生能否顺利毕业的硬性条件。 由于大学生毕业前需要提交实践证明, 可不少大学生却从未实习过, 因此, 为了满足顺利毕业的硬性条件, 他们会找个熟识的企业在自己的实践证明上盖个章, 最终导致产学研一体化工作流于表面, 没有将产学研相结合落到实处。

2 山西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不足的主要原因

2.1 山西部分高校的办学定位不准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 山西高校也在模仿综合类重点院校的办学模式, 结果导致专业设置综合化、 课程结构基础化等问题突出, 办学目标出现误区, 办学模式定位不清, 与区域经济发展相脱节。

自1985年国家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开始, 我国进行了30年的教育改革, 却始终没有将“以自我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彻底改变。 尤其是地方高校, 其办学理念始终停留在单纯地培养人才之上, 而且以基础性人才为主, 没有将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这一与时俱进的办学目标作为重点, 办学目标严重错位。 同时, 由于一直攀比综合类院校, 山西的某些高校在专业设置上由于贪图“大”而“多”的局面却没有做到“精”而“专”的素质要求, 仅考虑高校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一味扩大传统老牌专业, 从而造成定位模糊, 定位趋同等问题。 如山西财经类院校也设置中文、 体育、 旅游等专业, 不能与区域经济所需的专业型人才相匹配, 造成人才培养雷同化。

2.2 山西企业缺乏与高校合作发展的内生动力

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 企业处于核心地位, 企业发展的特点决定企业具有明显的趋利性, 即以经济利益为重。 山西企业在招聘高校毕业生时, 希望毕业生到岗后就可以顺利进入工作状态, 但现实却是, 企业前期不愿意和高校合作培养人才, 后期又不愿意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培训, 从而导致企业“招工难”和 毕业生“就业难”并存。 地方高校对企业发展效应的提升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并且企业培养所需的人才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由此可见, 企业缺乏与地方高校合作发展的战略眼光, 同时也失去了与地方高校合作发展的良机。

2.3 山西产学研尚未形成科学有效的合作机制

山西作为高等教育欠发达地区, 全省普通高校仅有71所, 远低于全国教育发达的地区, 且院校的水平和层次也较低, 71所高校中只有一所国家“211”战略重点建设高校——太原理工大学。 在全国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大势之下, 山西高校的产学研相结合依然流于表面, 无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其原因是山西产学研相结合尚未形成科学有效的合作机制。

一是政府资金投资体制的不完善。 山西省的教育投资力度并不小, 每年用于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然而, 这只能说是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投入, 是对山西高校的单方投入。 据相关报道, 山西省政府对山西产业发展的单方投入也不少。 可见, 政府资金投资体制的不完善, 就体现在其用于高校和产业相结合这一环节的投资力度较少。

二是山西高校人事管理体制的误区。 山西现行的人事管理体制无法调动本省高校科研力量的积极性。 山西高校普遍存在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关系的错位, 行政管理岗位冗员, 办公条件优越, 且有权利渗透现象。 而部分高校教学科研人员条件较差, 且教学科研的方方面面受行政人员的限制, 这与本该是行政人员为教学科研人员服务的高校人事管理模式相违背。 这就必然挫伤山西高校教学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无法将创新型人才的科研力量投入到山西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中。

三是山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一方面是山西高校高质量科技成果的产出量低, 另一方面是山西企业对科技成果的需求量低。 在对山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进行简要回顾和理性认识的基础上, 近年来山西高校科研人数总数增加, 高校科研经费总量增加, 高校出版的学术著作和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增加, 高校申请的专利数量增加, 但高校从事科研的全职人员却减少, 高校科研经费中用于试验发展的经费减少, 高校出版的著作、 发表的论文获得国家奖励的比例较低, 高校专利出售数也极低等。

3 山西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3.1 高校要科学定位, 以服务大局为重, 增强服务能力

高校作为以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服务经济社会、 文化传承创新为主要功能的基地, 首先要做到科学定位, 明确“以地方为中心”的理念, 要有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意识和观念, 在此基础之上还要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被誉为“企业家的摇篮, 管理者的基地”, 该校紧紧围绕省委、 省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 紧扣市场、 抢抓机遇, 开拓创新、 勇于担当, 为山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经济管理干部。 我院以“服务山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培养高素质的经济管理干部”为着眼点, 以“切实提高领导干部指导实践、 解决问题、 推动工作的能力”为根本点, 积极履行“干部培训、 科学研究、 人才评荐、 社会服务”四位一体的干部教育培训职能, 倾学院全力办好人民满意干部教育培训基地, 为推进我省“六大发展”和企业的改革、 建设、 发展发挥应有作用。

我院近年来更是加大了对干部教育培训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设立“山西经济大讲堂”, 其宗旨是:为专家学者交流搭台, 为转型综改建设献策, 为企业管理创新把脉, 为山西经济发展助力。 以此更好地发挥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优势, 创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特色, 树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品牌, 全面提升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能力和水平, 真正做到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

3.2 高校要因材施教, 以创新办学为要, 合理设置课程

在山西省委、 省政府确定的转型综改和“六大发展”战略的背景之下, 山西高校要做到与山西经济互动发展, 必须因材施教, 合理设置培训班, 分类送学, 不能贪图“大而全”的传统办学模式, 而要树立一种“精而尖”的办学理念。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一方面针对山西的经济转型, 专门承办了由山西省委组织部和山西省发改委、 山西省综改办、 山西省经信委等联合举办的“转型综改”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结构调整” “推进工业新型化进程” “调整产业结构、 促进转型升级”等培训班。 另一方面, 根据山西省委组织部在全省开展“分类送学”活动的安排, 和省工经联以“山西经济大讲堂”为平台, 紧密结合企业实际, 根据企业需求, 面向山西省属国有大中型企业推出 “企业送学行” 社会公益活动。 据统计, 我院已经为太原重机集团公司、 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公司、 山西潞安矿业集团公司等六家企业1 000多人开展了送学活动。 以服务我省转型发展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为导向, 立足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不断开发企业培训项目, 注重企业培训品牌建设, 全面提升培训质量, 努力建设大型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培养基地, 为央企和山西大型企业的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更好地促进山西经济的发展。

3.3 政府应充分发挥对山西高校的支持作用, 创新机制体制, 优化扶持政策

在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政府的扶持是一个强有力的支撑。 在加大扶持力度的同时, 高校需要创新机制体制, 优化扶持政策。 结合山西省具体情况, 一方面, 省政府要加大对山西高校科技产品转化的扶持, 让科技为山西经济助力; 另一方面, 需要建立和完善山西高校与山西各企业合作的途径, 进行“校企合作”, 真正将“产学研”模式落到实处。

在山西省政府的支持下,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与太原市康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进行了校企合作, 实现了“校中厂、 厂中校”的合作办学模式, 真正为山西经济的发展提供专业型、 技术型人才, 促进山西区域经济在新常态下更好更快地发展。

[1]杜瑜. 高校扩招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分析[J]. 教育与职业, 2014(12): 21-22.

[2]孔洁, 王颖. 中国高校就业创业教育溯源与释义[J]. 思想教育研究, 2015(3): 76-80.

[3]何郁冰.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模式[J]. 科学学研究, 2012, 30(2): 165-174.

[4]孙绵涛, 康翠萍. 教育体制改革与教育机制创新关系探析[J]. 教育研究, 2010(7): 69-72.

[5]李玉清, 许朗.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分析和对策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06(4): 128-131.

[6]李月云, 阚阅, 吴琼瑶. 地方高校文化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模式的构建[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5(3): 32-37.

The Contributions of Universities in Shanxi Provi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ZHANG Danrong1, YAO Yanxiong2

(1. Dep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hanxi Institute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Taiyuan 030024, China;2. Financial Division,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Taiyuan 030051, 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promoting the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between local universities and regional economy has become a consensus.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in Shanxi province, the shortages of the contributions to regional economy of Shanxi province and their causes are analyzed in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methods of survey,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case study. And,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to promote local universities to serv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background of New Normal of Shanxi province are put forward in this article.

universities in Shanxi province; regional economy;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1673-1646(2016)06-0017-03

2016-06-27

2014年山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山西高校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研究(2014041048-2)

张丹荣(1962-), 女, 副教授, 从事专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F127

A

10.3969/j.issn.1673-1646.2016.06.005

猜你喜欢

产学研山西区域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我在山西等你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山西叹五更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关于四色猜想
分区域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