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胆囊动脉的局部解剖观察及其临床意义

2016-01-15司运辉王利萍李志彬

中国疗养医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胆总管胆囊变异

司运辉 王利萍 李志彬

胆囊动脉的局部解剖观察及其临床意义

司运辉 王利萍 李志彬

目的探讨胆囊动脉的局部解剖观察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观察并记录89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的胆囊动脉解剖情况。结果起源于Calot三角内的胆囊动脉共68支,占76.4%。胆囊动脉起源于肝右动脉67支,占75.3%;起源于肝左动脉9支,占10.1%;起源于肝固有动脉7支,占7.9%;起源于肝总动脉的4支,占4.5%,起源于胃十二指肠动脉的2支,占2.2%。有65支胆囊动脉走行位于胆总管右侧,占73.0%;有10支胆囊动脉走行位于肝总管前方,占11.2%;有7支胆囊动脉走行位于胆总管前方,占7.9%;有5支胆囊动脉走行位于肝总管后方,占5.6%;有2支胆囊动脉走行位于胆总管后方,占2.2%。单支型69例,占77.5%;2支型16例,占18.0%;3支型4例,占4.5%。结论了解和认识胆囊动脉的解剖特点,有助于避免血管损伤和出血,提高手术成功率。

胆囊动脉;胆囊管;解剖

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时,由于腹腔镜具有放大的作用,可在术中对胆囊管及胆囊动脉的局部解剖进行观察,观察效果比传统开腹手术更加清晰,可准确观察胆囊管及胆囊动脉的位置和走向[1-2]。本文对我校附属医院2014年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胆囊动脉解剖情况进行观察,并分析处理技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校附属医院2014年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89例,男33例,女56例,年龄19~88岁,平均(45.9±2.5)岁,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成功率100%,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肝外胆管损伤。其中胆囊结石51例,胆囊息肉26例,慢性胆囊炎12例。

1.2 手术设备及器械采用德国Storz公司生产的腹腔镜系统。

1.3 手术方法患者取反trendelenburg位(头高脚低5°),稍向左倾斜,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腹腔镜明视下4孔法入腹,在脐下作一1cm左右切口,气腹针穿刺,灌入二氧化碳,建立人工气腹,气腹压力维持在12~15 mmHg(1 mmHg=0.133 kPa)。30°腹腔镜放入套管内,置入腹腔,探查腹腔并记录。术中需要用右肋缘下腋前线的抓钳把胆囊底部拉向头侧,再用锁骨中线的抓钳分别将胆囊颈部牵向内侧,牵拉成Calot三角状态,展开Calot三角,以便于病变部分的充分显露和处理,剑突下分离钳仔细解剖Calot三角,记录胆囊动脉解剖情况。

2 结果

2.1 胆囊动脉起源起源于Calot三角内的胆囊动脉共68支,占76.4%,余21支均起源于Calot三角外。胆囊动脉起源于肝右动脉67支,占75.3%;起源于肝左动脉9支,占10.1%;起源于肝固有动脉7支,占7.9%;起源于肝总动脉的4支,占4.5%,起源于胃十二指肠动脉的2支,占2.2%。

2.2 动脉走行有65支胆囊动脉走行位于胆总管右侧,占73.0%;有10支胆囊动脉走行位于肝总管前方,占11.2%;有7支胆囊动脉走行位于胆总管前方,占7.9%;有5支胆囊动脉走行位于肝总管后方,占5.6%;有2支胆囊动脉走行位于胆总管后方,占2.2%。

2.3 动脉支数单支型69例,占77.5%;2支型16例,占18.0%;3支型4例,占4.5%。3支型较少见,4例3支型中有1例起源于肝右动脉,另2例起源于Calot三角内。

2.4 管径长度采用游标卡尺对89支胆囊动脉管径进行测量,管径变化于0.11~0.40 cm,平均(0.18±0.03)cm。

3 讨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操作过程中,熟悉Calot三角区的结构,掌握三角区的解剖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4]。正常的胆囊从肝右动脉发出后,经过胆囊三角分布于胆囊,约70%的胆囊动脉起自肝右动脉,1支型较为常见,通常经三角区至胆囊颈部左缘分为深浅两支,浅支在胆囊左侧进入胆囊浆膜,分布在胆囊游离面,深支行于胆囊和肝之间的疏松结缔组织内,分布于胆囊的肝床面,并与浅支吻合[5-6]。手术过程中,在处理1支型胆囊动脉时尽量不采用电凝,靠近胆囊颈侧分离胆囊动脉。采用分离钳或电凝钩沿胆囊壶腹及胆囊管的交界处打开胆囊管前的浆膜,沿着组织分界用张力分离其下脂肪组织。胆囊管显露后,于胆囊三角内侧钝性分离寻找胆囊动脉,并于近胆囊侧钳夹切断胆囊动脉。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约有1/3的患者单支型动脉过早分支[7-8],因此,术中应分别钳夹处理,在处理1支动脉后,分离至胆囊颈时应考虑到深支的存在,如看到有血管搏动必须予以夹闭。

胆囊动脉变异比较常见,报道显示[9-10],约75%~90%起源于正常和变异肝右动脉,1.5%~17.5%起源于肝固有动脉,2.5%~9.5%起源于胃右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及腹腔动脉。尽管起源比较多,但解剖胆囊动脉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手术造成的不必要的损伤,只是根据其位置走行判断可能的起源,并未对其追踪究竟源自何处。本研究中,笔者针对行走于Calot三角区外的胆囊动脉采用先处理胆囊脉动,再处理胆囊管的方法。如果术中发现胆囊动脉与胆囊管粘连,分离困难或位于胆囊管后方时,可一并处理。较粗的(迷走)胆囊动脉可用平头抓钳提起钛夹即可,细小的可电凝止血,注意不盲目电凝或钛夹,防止胆管及其他组织受到损伤。

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时,可以做到精细解剖,清楚观察,避免术中出血过多,有利于胆囊的剥离,缩短手术时间。解剖时对胆囊动脉的起源、数目、走行了解的更加充分,有助于认识解剖的特点及其可能存在的变异和常见的变异类型,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刘学停,孟翔凌,王敬民,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动脉的解剖观察及临床意义[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0,45(4):575-576.

[2]邵天松,伍冀湘,梁杰雄,等.急性胆囊炎的腹腔镜手术治疗体会(附212例报告)[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0,10(9):821-823.

[3]刘文斌,储亮华,林春洪.胆囊动脉解剖在手术中的价值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5):118-119.

[4]刘学停,孟翔凌,王敬民,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动脉的解剖观察及临床意义[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0,45(4):575-576.

[5]巨帮律,于聪慧,余昌中,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动脉与胆囊管解剖关系的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2):3450-3451.

[6]谢光亮,王琚邴.少见的胆囊及胆囊管解剖变异:附8例报告[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3,12(8):609-601.

[7]赵怡,乔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动脉出血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9):103-104.

[8]祝建勇,夏念信,李军,等.加勒比海居民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动脉的解剖变异及临床意义[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3(2):147-145.

[9]杨剑,方驰华,范应方,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围肝门部少见、复杂管道变异型的处理对策[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9):1511-1513.

[10]王蔚蓝,吴伟,吕永峰,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变异胆囊动脉出血的预防与处理[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4,14(6):551-552.

2015-11-16)

1005-619X(2016)04-0391-02

10.13517/j.cnki.ccm.2016.04.028

476000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司运辉,王利萍);476000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李志彬)

猜你喜欢

胆总管胆囊变异
儿童双胆囊畸形伴胆结石一例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
改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胆囊良性疾病中的效果观察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LC和LC+LCBD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变异危机
变异
胎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产前超声诊断及预后评估
腹腔镜治疗胆总管囊肿穿孔术中护理配合策略
胆囊底缝线牵引两孔免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操作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