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转课堂”视角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路径

2016-01-14黄泽楷

广西教育·C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改革

【摘 要】分析“翻转课堂”的内涵与特点,针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的现状,探讨“翻转课堂”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相融合的路径,以拓宽思政课的教学思路,切实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翻转课堂 高校思政课 教学改革 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C-0069-02

2015年1月19日,国办中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全面深化课程建设综合改革,编好教材,建好队伍,抓好教学,切实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由此可见,增强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必须深化课程改革,将抓好教学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这就需要持续创新教学模式,注重思政课教学载体建设,不断实现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嵌合,以彰显高校思政课“教育信息化”的国家战略要求。

2012年,一种以网络为基本依托,针对大众人群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席卷全球,其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对传统高等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冲击,这就是“翻转课堂”。“翻转课堂”的产生是互联网与现实课堂相结合的创新成果,将信息技术的即时性、在线性、互动性、共享性、反馈性等功能嵌入到课程教学中来,将原本的教学场域由封闭性向开放性转变,让学生能够开展自主学习、泛在学习、互动学习、合作学习,成为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基于此,探讨将“翻转课堂”应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索将“翻转课堂”嵌入到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实践当中来,无疑对增进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翻转课堂”的内涵与特点

“翻转课堂”(Inverted Classroom),顾名思义,主要是指师生角色、学习决定权、课堂时间等方面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性改变。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习资源不是基于印刷术的有纸化教材,而是基于信息技术的视频流;知识信息获取的最大化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基于项目任务而开展的协作学习、研究学习、互动学习,而学习知识信息的获取,可以在课外通过视频学习资源的观看来习得。值得一提的是,教师的角色已经实现从“知识灌输者”向“教学组织者、问题答疑者”转变,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将不复存在。“翻转课堂”这种对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与教学流程的彻底颠覆,被誉为是课堂教学的革命,在师生角色、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呈现其鲜明的特点。

(一)师生角色的互换性。传统教学模式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坚持以教师为主体的理念,教师是课堂的核心,开展一种“灌输式”的教学,学生处于知识被动接受者的地位。“翻转课堂”则不然,坚持以学生为本位,使思政课教学真正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关注学生的成长成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从被动知识接受向主动知识研究转变,成为课堂的“主角”。

(二)教学手段的丰富性。传统高校思政课教学,开始是“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形式,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思政课教学进入多媒体时代,开展以教师讲授为主的PPT教学模式,但教学手段仍然略显单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以视频资源作为知识传播的主体,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小组讨论学习、合作学习、在线学习,师生、生生之间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即时交流,实现了教学手段的丰富性。

(三)教学评价的及时性。传统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一本采用考试+社会实践报告+平时成绩的方式来进行,其中,考试在成绩比例中的份额是最大的,但不能忽略的是,考试不能代表学生真正掌握了思政知识,“考试攻一攻,平时放轻松”的考试心态恰好说明了这一点。“翻转课堂”将信息技术嵌入考试评价当中来,将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的课堂表现、成果展示等以学生点赞、信息整合的方式记录下来,并给予及时的评价,真正考查学生是否将知识内化。

二、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

高校思政课作为传播和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渠道、主阵地,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要将高校思政课建设为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课程,必须做好两个转化,即教学体系向教材体系转化,认知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才能为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提升厚实根基。

长期以来,高校思政课教学以“灌输论”为理论指导,其理论根源与经典作家列宁对于工人社会民主主义意识确立的论述有关。列宁指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正是基于此,以“灌输论”为基本教学手段的高校思政课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表现在教学过程中即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主线,以教师为主体的知识单向灌输,确实对大学生现实生活、现实问题的人文关怀,导致教学实效性不尽如人意。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互动性难以凸显,仅是教师的“一言堂”,难以调动学生课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气氛沉闷。此外,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过分注重考试结果,而非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实践锻炼和精神养成。由此可见,以“灌输论”为主体而缺少相应教学模式配套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手段在提升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道德水平以及辩证思维能力是不得法的。

当前,在信息快速变化、知识深入变革的时代场域下,大学生性格特征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个体意识强烈,表达欲望浓厚,思想开放活跃,信息素养极强。对此,在“以学生为主体”教育理念日渐深入人心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有必要建构一种切合大学生性格特点以及与时代发展相贴近的教学模式。新教学模式的构建不是抛弃“灌输论”,而是解决“如何更好地灌输,如何更优地实现灌输效果”的基本问题,更加凸显无意识性、隐蔽性和渗透性,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考虑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相融合,搭建大学生乐看、乐学、乐思、乐言的思政课教学平台,强化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参与、师生互动、信息反馈等环节,才能引导大学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教育目标。

三、“翻转课堂”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相融合的路径探索

要切实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必须走“翻转课堂”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相融合的路径,搭建新的教学平台,形成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围绕教材,制作教学资源;围绕问题,强化师生对话;围绕对话,完善教学评价等等方式,使高校思政课真正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课程。

(一)围绕教材,制作教学资源。“翻转课堂”教学的实施,丰富的教学资源是基础和前提。教学资源的制作,必须从质量和效果上着眼,以适应信息时代学生学习为关键,打造精品化教学资源。对此,必须紧扣教材,注重对思政课教材进行理论梳理,彰显逻辑性、理论性和实践性,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提炼关键知识点,探索用“碎片化”的知识点来串联成富于理论性和逻辑性的知识图谱,以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同时,教学资源制作的时长要考虑每堂课课时长度和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以少于15分钟为宜,实现教学资源制作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有助于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二)围绕问题,强化师生对话。高校思政课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必须凸显问题意识,发挥“翻转课堂”的教学优势,强化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对话,呈现“真理越辩越明”的教学效果,才能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互化于众的功能。对此,需要教师在“翻转课堂”中以问题提出为逻辑起点,围绕问题设置师生互动交流情境,实施课堂辩论和讨论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实践锻炼,并在“辩”的过程中不是达成理论内化,引发学生对于人生、道德、社会的积极思考。同时,教师在互动交流中及时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观点矫正,有利于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围绕对话,完善评价体系。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传统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手段应顺势而为,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锻炼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不仅仅注重考试结果的考核,更应重视教学过程的考核。对此,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必须做到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对个人的评价和对团队的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之间的良好结合。要关注学生在互动对话中的表现,坚持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对话质量提高的原则,积极探索更能体现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方式,才能真正实现促进大学生思想品德全面发展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孙华.大学生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探索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 2014(6)

[2]刘震,曹泽熙.“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13(8)

[3]林江梅.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普教版,2014(11)

[4]徐华伟.试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4(S1)

[5]朱磊.逆序创新: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

【作者简介】黄泽楷(1982- ),男,桂林理工大学经管系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

(责编 何田田)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改革
“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网络考试: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新取向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