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给高校教学带来的影响

2016-01-13王勇民

科教导刊 2015年36期
关键词:教学效率互联网+互联网

王勇民

摘 要 信息技术革命来势凶猛,对各行各业带来革命性影响,对高校教学也不例外。本文介绍了什么是“互联网+”,分析了“互联网+”的特点,重点从课堂教学方式、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等四个方面说明了“互联网+”对高校课堂教学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看法。

关键词 互联网+ 课堂教学 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12.006

On the Impact of "Internet +" to College Teaching

WANG Yongmin

(Xi'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Xi'an, Shaanxi 710100)

Abstract IT revolution ferocious, brings revolutionary impact on all walks of life, college teaching is no exception. This article describes what the "Internet +", analyzes the "Internet +" features, focus from classroom teaching, curriculum,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management in four areas illustrate the "Internet +" on college classroom teaching, and we made some valuable views.

Key words internet+; classroom teaching; teaching efficiency

1 什么是“互联网+”?

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如,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让很多行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也会像电力一样,作为一种工具,大幅度提高每一个行业的效率。

伴随着生产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和协作化程度提高了,协作部门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了,他们之间需要传递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准确程度要求越来越高。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出现,信息传递的介质、速度、准确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而促进了生产专业化和协作化程度的提高,特别是使生产和消费之间得以直接沟通,为单件个人消费生产时代取代大批量工业化生产时代提供了条件。

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不仅改变了生产消费模式,也改变了企业的竞争模式。过去因为信息传递的有限性使小企业产品的销售限制在一定地域,现在企业可以借助网上交易平台将自己的产品行销到世界各地。过去企业要打开产品销路主要靠电视广告,现在主要靠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顾客评价是除价格手段外最重要的竞争法宝。

2 “互联网+”的特点

“互联网+”是提高效率的手段,它能实现一个行业透明化,一个企业高效化,一个国家文明化。它至少有以下几个特点:

2.1信息爆炸化

互联网不管和哪个行业结合在一起,都会对该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它把过去信息、现在信息和将来信息一齐摆在人们的眼前,供人们使用加工。在互联网上,每一个人是信息的使用者,也是信息的生产者。信息累积呈几何级数增长,人们借助数据库、云计算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设施,在信息的海洋中畅游,探索并发现真理。

2.2交易透明化

交易过程以及交易所涉及到的资金划转以电子信息的形式记录下来,个人要消除这些信息,不通过银行和信息管理部门几乎是不可能的。国家管理部门通过建立个人信息数据库,对个人的资产、负债以及交易信息可以了如指掌。

2.3信息无纸化

互联网技术使信息记录和传递无纸化,股票、债券及货币均以电子信息形式出现,交易的结算交割及过户过程快捷安全,大幅度节约了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

2.4信息加工和获取快捷化

由于信息记录和传递以电子信息形式出现,所以信息的加工处理更加高效、快捷和方便,云计算使信息的使用者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获取和加工有用信息。过去人们主要通过纸质介质获取信息,如今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只要具备一台移动终端(如电脑、手机),就可以获取任何个人需要的信息。

2.5 互联网技术与传统行业的无障碍融合

各行各业都不排斥互联网技术,传统行业一旦被互联网技术所改造,智能生产、智能管理、大数据、云计算、移动医疗、在线教育等就出现了,人类将更加理性地认知和管理自己的世界。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完全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

3 “互联网+”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3.1对课堂教学方式的影响

教师常抱怨学生上课看手机,不专心听讲。这个现象透视出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给学生传输的信息量是有限的,传输信息的方式是呆板的。过去的学生喜欢看《十万个为什么》,现在的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只用手机“百度”一下,便可以得到满意的答案。我们认为在大学教育中,教师必须要用“互联网+”的方式来改造课堂教学。用更加丰富多彩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注重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要大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老师教育和自我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团队中发现自己的价值,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理念。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互联网时代要求对转变教学方式的紧迫性,教师要熟练运用互联网技术,摄取足量信息,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加工处理,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高效率地实现课堂互动。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仅限于课堂,互联网时代则从技术上突破了时空限制,教师可以通过手机、计算机网络随时随地与学生交流,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

3.2 对课程设置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任何一个人不可能在大学期间掌握一辈子所需要的知识,终身学习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大学生在校期间要掌握学习的方法和基本的价值观念。高校课程设置要服务于这个总体目标。中小学已经设置了信息技术类课程,大学生则要树立互联网观念,用互联互通、开放合作的态度解决问题。机械时代技术延长了人们的脚手,互联网时代技术延长了人们的大脑。在互联网时代,个人的隐私越来越少,企业的机密越来越少。共享资源,相互开放,相互合作,成为了成功的必要条件。封闭的观念、静止的观念在互联互通的时代会被淘汰。对别人开放自己的资源,同时也有效利用别人的资源。只有便利别人,自己才有生存机会。正确认识发展趋势,善于投资未来,才能保证个人和企业长远发展。技术进步是无止境的,人们在互联互通时代的创新是永不停步的。在互联网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表面上看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实际上是理念和精神的比拼,谁能更无我,把消费者当成上帝,谁就是最后的赢家。那种以欺骗的手段获取利润,坑蒙同行和顾客的企业在新时代只能是过眼烟云。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对财富的观念将会发生彻底的改变。金银从货币领域退出,纸币将会逐渐被电子货币所取代。财富更多的不是存在于个人的保险柜里,而是表现在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的登记结算公司为个人开设的各类资产账户上。财产的所有权属于个人,使用权已经与个人脱离,变为社会的财产。同时个人的财产只有为社会所使用,所受益,才能为所有者带来收益。那种只顾聚财、敛财,不顾服务社会的观念已经落伍了。互联网技术密切了人与人,人与企业,人与国家,国家与国家,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个体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共存共赢是新技术对所有国家、企业和个人提出的要求。

高校课程设置应注重互联网技术开发和应用,注重用互联网技术对传统课程的改造,注重培养学生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观念。

3.3 对教学手段的影响

我们需要看到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大学生主要从课堂上、课本上获取知识,现在学生则更多地从网络上获取知识。可以说电子网络技术迅猛发展,拓展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从学生获取知识的广度看,特别是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看,老师不一定能超过学生。高校教师应在自己的专业方面拓宽自己的视角,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

在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应该以什么样的方法搞好教学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我们认为教师首先要能熟练掌握互联网技术,在这方面各校需要大力对老教师进行培训,同时加大网络设施和数据库的投资建设力度。教育部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精品课资源网和高校慕课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教学软件公司针对不同的专业课程开发了大量的教学实训软件。一些高校能充分认识到互联网技术对教育行业带来的革命性影响,在校园网络和硬件设施的投资方面走在了前列,教学效果显著提高。一些高校认识较落后,以为建设多媒体教室,要求老师用课件上课就是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体现了。要适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首先是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有4G网络,免费wifi;其次是先进的终端和各类高效实用的软件;再次是大型数据库的建设。从教学方式方法上看,教师需要把课内、课外的相关信息资源整合到自己的课程教学上,突破时空限制,实现与学生的无障碍交流。

3.4对教学管理的影响

随着电子信息化,教学信息资料快速无纸化,教学管理软件的开发使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减少,管理效率大大提高,但是教学管理的内容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教学管理不仅要管理课堂教学,还要管理网上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不仅要组织编写和采购、分发教材,还要购置和管理教学软件的运行;不仅要管理理论教学,还要管理实训教学及课外实践,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大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这些都离不开“互联互通”的管理理念和发达的网络基础设施。从理念上讲,管理者服务社会主义建设的办学宗旨、服务师生的理念不能变。计算机软硬件及网络设施只能是服务的手段,不能用这个手段服务管理者的利益。某些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利用网络管理特权,没有给师生的学习生活创造便利条件,反而制造很大的压力和麻烦。比如,期末考试结束后,教学管理部门不顾教师批阅试卷的数量几何,一律限定三天内将学生成绩提交到教务管理系统,否则以教学事故论处,迫使教师没日没夜批阅试卷,还不许出差错,实属霸王作风。

教学管理部门要设法利用互联网技术融合不同教学资源,消除无效劳动,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国家教育部、各省教委,各高校都花费了很大代价建设自己的精品资源,但资源的利用情况如何,教学管理部门好像并不关心。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既然有了精品课这个资源,为什么还要延续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为什么不设法发挥精品课资源的优势?教育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确实到了必须思考如何改革教学方式的时候了。在技术大变革的时代,谁的脚步慢一点,就会被时代淘汰。提供免费在线大学教育的UDACITY公司的创始人塞巴斯蒂安·特龙说:“未来整个世界将只有十所大学”。特龙在斯坦福大学教授“无人驾驶汽车设计”,他的课程上线后,吸引了190个国家的16万学生学习,年龄最小的10岁,最大的70岁。课程学习中最优秀的400名学生中,没有一名是斯坦福大学的学生。他决定放弃斯坦福大学的教师职位,全身心地投入到在线教育的运营中。学生上大学的目的之一是学习谋生的技能,既然能通过在线学习获得相应的技能,他为什么还要掏钱上大学?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的实际能力和发展潜能的价值,远远高于文凭。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的我国科学家屠呦呦既不是科学院的院士,也没有博士文凭。追求真理的精神,发现真理的能力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因素。

我们认为未来的高校不会完全转移到虚拟空间,仍会有校园实体的存在,但是,学校的功能将发生重大改变。现在的学校是一个学生接受信息的空间,但是在未来,学生们将在家里通过观看网上视频等形式学习知识,然后到学校去和教师、同学就所学内容进行讨论。学校将变成一个社会性的场所,是一个互相讨论、互相学习的平台。而与此相适应的是,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功能会发生改变。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地灌输知识的权威人士,进而转变为善于组织学生自主讨论,从数据中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提供针对性指导的引导者。

我们还要认识到不管互联网技术多么发达,它毕竟还是技术层面的东西,没有目的性,没有情感性,人的动机和情感是任何技术也代替不了的。不能让技术革命的大趋势冲淡了高校教育的目的性和情感性,我们培养出的学生应该是有责任心、热爱国家、热爱人民的优秀人才,而不是冷冰冰的利己主义者。

参考文献

[1] 季常青等.基于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高校素质课教学改革研究.大连大学学报,2012.6.

[2] 李爱民.互联网技术与高校教学模式创新.中国教育和科普研计算机网. http://www.edu.cn.2006-02-09.

[3] 任天波.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 改革高校“两课”教学.锦州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4] 梁国标.网络引领高校教学改革.网络科技时代,2008.15.

[5] 何秀,丁丰.Cisco网络技术教学方法的改革.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5.3.

猜你喜欢

教学效率互联网+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论花样游泳运动员选材和初级教学模式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培养乐学情趣提高化学教学效率探究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