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践行素养教育 促进学生发展

2016-01-12张景彪

基础教育参考 2015年6期
关键词:德育素养课堂

张景彪

当下,发挥正能量,共筑中国梦,成了全国上下的共同行动。学校教育担负着塑造人的重要任务,必然也必须要发挥正能量,提升学生素养,才能真正为实现中国梦有所担当。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发挥教育的正能量呢?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发展需求,我们力求走出一条具有自我特色的发展道路一素养教育,发挥应有的正能量,促进学生发展。下面就结合我校素养教育的实践,从素养课堂、素养德育、素养文化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求真:以素养课堂引领学生

曾经有媒体做过一次问卷调查:“如今我们这个社会最需要树立的风气是什么?”“如今人们最缺乏的品德是什么?”调查结果显示,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出现惊人的耦合:“诚信!”——这实际上是社会对“真”的期盼!对此,我们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应践行素养教育,打造素养课堂,始终把“真”作为主旋律,让学生在“求真”的课堂中学会踏实做事,追求真理,成为国家、社会需要的“真人”,成为热爱生活、充满正义的“真人”。

素养课堂主张,教学要顺应学生天性,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都是有着自身特长和优势的。因此,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作用,提升每个学生的潜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教师要能够宽容学生,悦纳学生,善待学生出现的错误,引领学生客观地正视自己的错误,让他们更自由、更主动地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自主提问、自主研究、自主展示、自主板书、自主评价。教师要引导每一个学生提升素养,发展个性,完善真我。

素养课堂主张,教学要引领学生参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学生要能百分之百地参与进来,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在素养课堂中,教师应具有教育民主思想,以学生的生命成长为本,充分尊重、信任学生;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素养课堂主张,教学要敢于直面社会现实,既关注国家成就,也不回避现实问题,让学生实事求是地看待社会和生活,注重引领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国家、社会和生活。如在理科课堂中,我们应多关注现代自然科技成果和国家自然科技成就,引领学生崇尚科学、热爱科学、勇于创新;在文科教学中,我们提倡关注社会生活热点,要求一分为二地看待社会,让学生在生活化的素养课堂中体验、感悟,不断提高学生的素养和认知、评价能力,引领学生在理性与激情中积极传播社会正能量,弘扬正义,成为一个热爱生活、亲近社会、服务社会的负责任的好公民。

二、向善:以素养德育完善学生

古语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可见,后天的教育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素养德育主张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要求,从学生的“心性”根基出发,以学生为主体,以生活为中心,以解放为先导,以文化为媒介,构建“系列化、生活化、人本化、制度化”的“多元发展”和“全面发展”素养德育模式,使得“举止高雅、气质高贵、品德高尚、志向高远”的德性品质,内化于学生心灵之中,成为学生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和人生信念。

素养德育强调学生享有全面发展的权利,对学生的评价,以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对学生的一生负责。

素养德育注重素养常规细节化。常规素养就是学生日常行为中所体现出来的素养内涵,说得浅白一点就是要“走好路、吃好饭、睡好觉、穿好衣、上好课”,它是素养德育的基石,应该成为素养德育的主旋律。我们要从学生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人手,从校内到校外,从学校到家庭,从课堂到集会,从升旗到做操,从体貌到走路,从礼仪到举止等方面,给予具体的内容和目标、具体的要求和时段、具体的活动和指导、具体的督查和评估,不断提醒学生将自己生活中的细小行为、点滴时间都看做是提升素养的机会。

素养德育强调习惯养成系列化。我们尊重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在“九大习惯”中,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初中部选取了“认真写字”、“微笑待人”、“做事情有计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错误中反思”五大习惯作为初中阶段重点研究、培养的主要内容;高中部则选取了“认真写字”、“做事情有计划”和“在错误中反思”三大习惯重点强化。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把素养教育的“九大习惯”,按照每个习惯课时编成《素养教育之九大习惯读本》,并将之列为我校素养德育研究课程之一,使之成为贯穿学生初、高中三年的一条育人线索。

素养德育坚持常规活动特色化,我校开展让学生铭记一生的特色活动,不求多而求精求实效,这一直是我们常规活动追求的目标。我校从初一到高三,各个年级都有自己的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每年的三月份举行“爱心阳光”校园义卖活动,营造浓浓的慈善关爱氛围;六月份举行“放飞梦想”毕业典礼,让学生留恋母校,学会感恩……我们还联系社会媒体,定期带团员学生、志愿者走上街头,走进社会,服务社会。

我们的素养德育引领学生养性、养正、养德、养志,帮助学生立德,引导学生树善念、行善事,以及善待他人、自己、社会。引领学生完善自己的人格,善待一切。

三、尚美:以素养文化净化学生

我们实施素养教育,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尚美”的人,培养成为“举止高雅,气质高贵,品德高尚,志向高远”的人。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我们注重建设素养文化,营造一个文化场,净化学生。

从学校来说,文化一旦形成,就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发展,最终影响学校和社会的发展。基于此,在实践素养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凝练出“守正出奇”的校训、“素养教育”的核心理念和办学特色、“举止高雅,气质高贵,品德高尚,志向高远”的学子培养目标。

为了让这些理念深入人心,我们特别注重通过物质载体来凸显素养文化,构建一个无处不在的环境育人场。我们的校园建筑构架简洁对称,外在装饰质朴无华,室内色调淡雅清新,让学生感觉到一种别样的美。同时用丰富多样的方式来构建素养文化场域,如以“养”命名楼宇,建有养真园、养趣廊、养心亭和“养”字文化墙,打造不同书体的99个“养”字青铜浮雕壁,在52盏路灯上写出素养教育细节,建设了刻有素养教育箴言的石头群阵,还有香满校园的美丽桂花树,让学生徜徉在美的环境中,使其素养得到提高,心灵得到净化,并让学生成为爱美、惜美、追求美的人。

法国教育家第惠多斯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我们追求素养教育,践行素养教育,就是要以充满情感的激励、唤醒和鼓励,来对待每一个学生,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传递无可估量的正能量。

(编辑 刘泽刚)

猜你喜欢

德育素养课堂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欢乐的课堂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写字大课堂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