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校本小课程建设的些许思考

2016-01-12祝正洲

基础教育参考 2015年6期
关键词:校本评价课程

祝正洲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办学思想、彰显学校特色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类型。为了开发好校本课程,依据绿色教育要求和学校特点,武汉市积玉桥学校正在努力建设小课程。

一、什么是小课程

小课程是校本课程的形式之一,是课时量低于一个学期,最短可到3课时的校本课程。这是我们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依据学校实际情况而选择的一种校本课程形式。

小课程是依据国家和地方课程计划,以武汉市武昌区绿色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明确而独特的办学特色为要求,以进一步提高学校质量为导向,在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社会和学校的资源而创设的微型课程,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重要补充。

小课程的最大特点是开发起来灵活简易、内容简短丰富、课时可多可少。课程设置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该长则长,该短则短,完全视学生需求和教学内容而定。小课程“短小精悍”,拒绝“注水”,学生选择l生更大、课程质量更高、教师开发更灵活。

一般来说,该课程的要素主要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课程评价。

二、为什么要开发小课程

小课程作为校本课程的形式之一,是学校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需要;是维护学生兴趣爱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需要;是提升教师课程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学科课程创新,形成办学特色的需要;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

小课程培养大能力。由于小课程在内容上多彩而简短,在形式上多样而简易,在操作时间上因地制宜而周期短,拓宽了学生的学习领域,开阔了学生的学习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在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可以培养学习能力、运动能力、实践能力、生存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小课程丰富大生活。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课程。”课程建设最终还是为了学生的生活。因此,小课程以学生“生活”为内容,也以学生“生活”为目的,关注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把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常识和技能纳入开发内容,在活动时间和空间上向自然环境、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广泛延伸。如“地铁常识”课就体现了这些特点。

小课程促进大发展。小课程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方方面面的进步提供帮助;小课程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参与小课程开发的实践和反思中,教师将逐步加强对学校的认同意识,提高归属感,形成课程意识,掌握课程技术,加快专业发展的进程。小课程能促进学校发展,学生、教师发展了,学校也就发展了,学校还在小课程体现办学思想、彰显学校特色、扩大学校影响中得到快速发展。由于落实小课程采用的是研究性学习方式,这就更加充分地扩大了小课程的教育功能。

小课程担负大责任。为了实现“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目标,武汉市武昌区致力于绿色教育实践,号召广大教师树立绿色教育理念,推行教育的绿色过程,实施教育的绿色评价,追求教育的绿色质量。小课程的实施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有效措施,担负着学校全面深入推进绿色教育的重大责任。

三、如何开发小课程

在明确小课程开发意义、加强教师校本培训、积极挖掘小课程资源的基础上,我们积极开发小课程。

全员参与培训。让全校所有教师理解和掌握小课程开发的意义、知识、过程和相关要求,动员全体教师人人参与开发小课程,让小课程开发成为所有人的需要。

评估学生需求。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家长以及社区对学校课程的需要,这是小课程开发的必要依据。做到学生需要什么就开发什么,学生关注什么就研究什么。

评估课程资源。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教师、社区、家长等个人兴趣、爱好、特长,了解学校、社区、周边可利用资源,这是小课程开发的重要前提。充分运用周围可用资源,既能为小课程开发带来活力,又能为小课程开发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

制定课程方案。按照统一格式撰写小课程实施方案,方案化繁为简,短小易做,实用方便,内容丰富多彩,并能一目了然。既符合教师工作特点,又能减轻教师负担,将教师畏难的心理压力降到最低。

依情选用课程。在学生需要的前提下,依据校情、师情、生情和小课程的开发情况,分学期、分班级落实小课程,并采用走教和走班相结合的形式,让每一位学生都分享小课程带来的进步乐趣和成长效果。

调控实施过程。过程管理对实施小课程至关重要。通过查堂,保证课时落实;通过查教案,保证内容科学;通过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保证实施过程达到预定目标和水平。

及时总结提高。对小课程的实施效果、经验和困难形成判断,并进行第二轮的完善,提高开发水平。在不断的实践中,让小课程成为非常适应学校发展、学生需要的校本课程形式。

四、如何评价小课程

对小课程的评价,是学校对小课程进行质量分析和监控的过程,也是学校对小课程进行跟踪管理的过程。

对小课程方案的评价。教师的小课程方案内容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原则、课程计划、课程内容和课程材料等。

目标上,看是否符合学生实际、学校实际、教师实际,更重要的是是否能够完成等。

内容上,看是否彰显学校特色、体现教师特长、满足学生需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体现社会发展等。

材料上,看是否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条件、社会资源,是否被教师所掌握和灵活运用,是否被学生喜欢等。

教案上,看目标是否准确清楚、结构是否完整合理、内容是否丰富合适、层次是否分明有序以及是否体现研究性学习方式等。

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学校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包括教师开发与实施小课程的教育理念和能力、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由此达成的教学效果。一看学生选择该课程的人数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二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这属于关键性的评价内容;三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四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五看教师的教学案例、教案等。

对学生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可以从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参与度、学生在教学过程的行为表现来进行。走班制教学可以看学生上课出勤率;可以看课业完成情况,包括平时上课听讲、学习态度、作业的完成f青况等;还可以看结业成绩等。

小课程开发,给教师提出了极具挑战性的问题。但是,只要全体教师提高认识,端正态度,积极思考,勇于开发,小课程就一定能放射出大光环。

(编辑 刘泽刚)

猜你喜欢

校本评价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