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献计量法的大学英语转型发展研究

2016-01-12陈圣白刘明东

关键词:文献计量大学英语转型

陈圣白+刘明东

摘 要:为了解大学英语转型研究的发展情况和总体现状,主要对国内学术期刊(2004-2014年)刊出的有关大学英语转型研究的学术论文进行了文献计量研究,从文献数量、文献主题及文献内容等角度全面指出探讨国内大学英语转型研究的学术意义和价值,并分析了国内大学英语

转型研究出现的问题,旨在对其今后科学性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实质性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英语;转型;文献计量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15)05-0052-04

随着国家对人才培养要求的不断提升以及国家对外交流的领域和广度的不断扩大与加深,大学英语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社会与高校对大学英语的期盼均处于一个新的转折点。因此,科学客观地了解国内大学英语转型研究的发展过程,必将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及优化带来系统性的指导。通过对近十年国内发表的有关大学英语转型研究的学术期刊进行文献计量研究,从理论上对大学英语新转型的具体内涵、理据、对策等进行研究,不但有利于厘清大学英语新转型的理念和统一思想认识,而且能从实践上对新转型期的大学英语在课程设置、教师发展、教材建设、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方面提供全面的实践指导。

一、大学英语转型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与现状分析

文献计量是“针对学科发展趋势、文献量变规律以及文献情报科学管理等方面而进行的定量分析研究”。将文献计量分析这种研究方法运用于大学英语转型相关研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呈现出大学英语转型研究发展的现状。

(一)文献计量分析

本次调查借助“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以“大学英语”和“转型”分别为主题进行模糊检索并确定检索时间最终为2014年9月25日,针对2004至2014年来所发表的有关大学英语转型研究的学术期刊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基于此,再经过人工校对,去除会议介绍、会议评述与著作简介,确定有效文献数量共计101篇,分别为(2014年)23篇,(2013年)22篇,(2012年)18篇,(2011年)9篇,(2010年)9篇,(2009年)7篇,(2008年)3篇,(2007年)9篇,(2005年和2006年)均为0篇,(2004年)1篇,如图1所示:

图1 国内大学英语转型研究学术文献发表的时间及篇数

此外,本次调查还对8种外语类核心期刊在2004-2014年间所发表的有关大学英语转型研究的文献进行了科学统计。针对这8种外语类核心期刊目录和摘要进行逐条查阅,一共筛选出大学英语转型研究文献13篇,其中分别为《外语教学》共计1篇,《外语研究》共计1篇,《中国外语》共计3篇,《山东外语教学》共计1篇,《外语电化教学》共计2篇,《外语与外语教学》共计2篇,《外语教学与研究》共计1篇,《外语教学理论

与实践》共计2篇,如图2所示:

图2 2004-2014年外语类核心期刊大学英语转型文献发表分布情况

(二)文献主题分析

国内近十年来,以大学英语转型研究为主题所发表的学术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教师发展方面、课程设置方面、教材建设方面以及教学方面。其中教师发展方面和教学方面为主题的研究成果大大超越了其它两个领域的研究成果数量,其总量分别为44篇和45篇,分别占所有文献数量的43.6%和44.6%。而以课程设置方面和教材建设方面为主题而展开探讨的研究成果数量分别为9篇与3篇,仅占所有学术文献的8.9%和2.9%。图3可具体清晰地呈示:

图3 大学英语转型研究主题分布图

(三)文献内容分析

在2004-2014年间有关大学英语转型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大学英语转型期的研究,特别是关注始于2002年的大学英语第三次转型。就转型的内容而言,这一次转型主要体现为:建立“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与说能力)”的目标,制定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相应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构建基于网络与计算机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针对原有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进行改革,其考试目的转变为“测量我国在校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蔡基刚指出处于第三次转型期的大学英语具体特征体现为:大学英语中的基础英语教学正在有所松动;大学英语和高中英语、英语专业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规范统一的大学英语教学正在向多元化的教学发展。在这一新形势下,个性化的教学要求、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应该得以提倡,基础英语教学应该向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进行转移,全局考虑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体制[1]。蔡基刚提出就教师专业发展而言,在第三次转型期,大学英语教师专业自我发展是应对改革的需要,也是提高自身素质与教学质量的需要[2]。陈小曼和郑长贵认为转型时期的大学英语教材应该以内容为依托,发展学生的学术英语能力[3]。蔡基刚谈到在网络视听说课程方面,应该通过任务式教学实现从CALL到SALL的转型[4]。

其次,就是对转型时期的大学英语教学进行的研究[5]。这里的转型指的是社会转型,特别是教育转型。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之际,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该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改革思路,同时必须树立新的质量观、人才观和教育观,开创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英语教育格局。贺宁彬指出新时代的各种转型对大学英语教师教育教学的实践和改革提出新的要求:建立保障大学英语教师教育质量的制度与机制;进一步提升专业性,加强大学英语教师职业专业化程度;改革教师教育观念,关注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提高教师的国际化品质与素养,培养大学英语教师的教育国际化程度;整合大学英语教师的教育系统资源,推动教师教育组织的协作及联合。

最后,是对当前的大学英语转型进行的尝试性研究。目前,随着大学英语学分的压缩和去外语化观点的提出,表明大学英语并不是一门学科,而是一门和社会需求相关的课程。由于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有一般基础英语能力的大学生,因此大学英语将发生生存的危机[6]。未来十年中大学英语中青年教师将占很大比例,那么他们将会成为国家可持续教育改革创新的阻力还是动力,已经摆在研讨的头等重要的位置[7]。因此,很有必要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分析、研究,以便及时找到问题的症结和解决问题的出路。针对继大学英语第三次转型后的又一次转型,大学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对象的变化及大学英语的课程改变为大学英语教师带来了新挑战,社会和大学的双重压力把大学英语教师职业推向挑战[8]。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该从知识结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研究上进行适应性改变[9]。针对新的大学英语纲领性文件的出台,蔡基刚对《上海市大学英语教学参考框架(试行)》的制定背景、理论基础、定位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安排、能力目标与评估和教师发展与培训等进行了深度的解读[10]。随着学生发展需求、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科发展需求的变化,大学英语应该相应发生变化:构建英语国际语的教学框架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英语技能目标应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由选择权;为高水平的学生创建一流的外语教育旨在培养高端的英语人才。2013年4月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联合在厦门举行了“全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学术研讨会”[11]。会上,文秋芳教授提出以输出为驱动,探索大学英语的创新与突破。蔡基刚指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必须重新定位,主要是应对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所面临的危机,而这种危机主要是我国英语已成为世界通用语的性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需求的挑战等因素造成的[12]。大学英语教学重新定位就是将通用英语向学术英语转型,从应试到应用进行转变。学术英语教学在目的、内容和方法上都与其他教学有很大有区别,主要是培养学生开展专业学习的英语能力的教学,是我国高校人学英语教学发展的方向,虽然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阻力。总之,大学英语成功转型和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是必须的,也是势在必行的。

二、讨论与结语

基于文献计量法,可以发现大多数的研究成果对于大学英语转型的认识较模糊,而且在研究的系统性方面还存在较大的空间。对于大学英语的新转型的研究尚开始起步。通过对大学英语转型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与梳理,清晰地了解大学英语转型研究的真实意义,从而对大学英语新转型进行界定。清晰而准确地对大学英语新转型进行界定,既包括实践方面的界定,也包括内容方面的界定,以有利于大学英语转型研究的针对性,也有利于统一大学英语教师的思想认识,继而有利于顺应大学英语新转型而开展的教育教学改革。与此同时,对大学英语新转型的理据也应进行剖析。从国家的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大学英语教育政策、基础教育改革、大中小学一条龙的英语教学实践、教育国际化、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等方面来剖析大学英语新转型的理据,可以证明大学英语新转型的成立。

从某种意义而言,大学英语转型还应顺应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提升大学生的国际化语言运用水平。目前,相对国外而言我国大学英语国际化发展处于较低水平,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和师资培养的国际化水平有限,同时由于我国高校大学英语的办学层次与规模层次不齐,大学英语的转型发展将有利于逐步提升大学英语整体教学的国际化水平,拓宽大学英语学习者的国际化视野。因此,大学英语转型研究的战略意义在于通过大学英语课程的深入改革,使学生的语言习得和语言应用能力与国家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客观需求相吻合。大学英语的转型具体体现在大力完善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使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课程进一步完善,使学生的国际化意识和国际化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有所提高,使学生的语言知识体系和思维观念模式得到相应巩固和转变,提升学生的国际化程度和综合竞争力。

随着大学英语新转型时代已经到来,只有做好相关的转型准备,才能适应和顺应新转型,以适应新的大学英语生态环境,把握大学英语教学新转型这一契机,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水平与能力,提高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的质量。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相关转型准备主要包括理念准备、心理准备、知识结构准备和政策准备等。大学英语转型的过程必然会带来教学、教材和师资方方面面的全面创新和整合。面对大学英语新转型,在教学策略、教学评价、教学研究、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及教师发展等方面也都应进行相应的调整,才能顺应大学英语新转型的潮流,成功实现大学英语新的“转型梦”。因此,必须建立大学英语新转型的理论与实践框架从而帮助大学英语教师理解新转型、接受新转型、顺应新转型,成功完成大学英语新转型,真正实现大学英语在新形势下的为国家培养高级人才服务的生态功能。

参考文献:

[1] 蔡基刚.从统一性和规范性到个性化和多元化——大学英语教学发展30年回顾与展望[J]. 中国大学教学,2009(3):82-85.

[2] 蔡基刚.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定位在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3):5-8.

[3] 陈小曼,郑长贵.论转型时期大学英语教师专业自我发展[J]. 教育学术月刊,2009(6):66-67.

[4] 蔡基刚.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定研究—再论听说与读写的关系[J]. 外语界,2011(1):21-29.

[5] 欧阳旭东.通过任务式教学实现从CALL到SALL 的转型——

大学网络听说学习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远程教育,2012(11):40-48.

[6] 李灵芝.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师教育面临的挑战[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S1):232-233.

[7] 蔡基刚.大学英语生存危机与其学科地位研究[J]. 中国大学教学,2013(2):10-14.

[8] 夏纪梅.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的难点与出路[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2):6-8.

[9] 许竹君,张艳和,徐玲.转型时期大学英语教学团队教师发展走向[J]. 高教探索,2012(3):91-95.

[10] 曾玲.转型时期大学英语教师适应性研究[J]. 中国大学教学,2012(11):36-38.

[11] 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与建议[J]. 外语界,2013(6):14-22.

[12] 蔡基刚.从通用英语到学术英语—回归大学英语教学本位[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1):9-14.

[责任编辑:吴晓红]

猜你喜欢

文献计量大学英语转型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转型
我国医学数字图书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国内外智库研究态势知识图谱对比分析
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我国生物科学素养研究状况(2001~2016年)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