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式教学模式在《卫生法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
2016-01-12曹华,祝瑾,杨婷
——————————————
案例式教学模式在《卫生法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
曹华,祝瑾,杨婷
(第四军医大学 马克思主义与人文学院,陕西 西安710032)
摘要:卫生法学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使医学生了解与医药卫生有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医务人员在医药卫生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正确履行岗位职责。通过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1+3(以案说法)”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是有效的,为大学生所认可,今后在案例选取上要更注重增强师资力量、典型性和优化案例教学模式等。
关键词:案例教学;探索;应用
收稿日期:2014-08-28
作者简介:曹华,第四军医大学马克思主义与人文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DOI:10.13555/j.cnki.c.m.e.2015.01.037
中图分类号:G642.0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Case Teaching Mode in the Teaching of Health Law
CAO Hua, ZHU Jin, YANG Ting
(School of Marxism and Humanism,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Xi’an 710032, China)
Abstract:Health law, the purpose of the curriculum is to make medical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related to the pharmaceutical and health care, clear right and obligation of medical staff in medical and health work; correctly implement responsibility of the position. Through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ase type teaching, formed the “1 + 3 (with case)” mode of teaching.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is teaching model is effective,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future in case selection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enhance faculty, typicality and optimize the mode of case teaching.
Key Words:case teaching; exploration; application
《卫生法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渗透交融的一门新兴边缘交叉学科,是法律科学中一门有关医药卫生问题的应用学科。国家已将卫生法规作为全国医师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卫生法学成为医学生必修课程。该如何创新教学内容、以什么样的模式开展教学,从而提高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某医科大学于2011年对《卫生法学》课程进行了改革创新,提出了“1+3(以案说法)”模式(即以理论讲授为中心,以3项活动为支撑)并付诸于教学实践。为了解学员对这一教学模式的反馈意见,教学组连续三年对刚学完该课程的本科学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就完善课程提出相应对策。
1调研对象
调研抽取了某军医大学2011级和2012级的800名本科、硕士研究生学员,专业包括临床、护理、生物技术、预防、检验和药学等,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自编问卷,内容涉及课程目标、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等几个方面。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65份,有效率为95.6%。
2《卫生法学》课程的基本情况
2.1课程设置
《卫生法学》课程旨在通过学习保护和增进个人和人群健康的卫生法律、法规,为学员今后正确履行岗位职责,拓宽知识领域打下良好的基础。该课程是对全校所有专业、各学历层次的学员开设的必修课程,共设置30学时,课程设置为10个专题:卫生法概论、卫生资源管理法律制度、疾病预防与控制法律制度、生殖健康与母婴保健法律制度、药品管理法律制度、献血法律制度、放射诊疗管理法律制度、精神卫生法、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和人体器官移植条例。本文研究的调查对象为本科学员和硕士研究生学员。课程开设时间因层次不同而有所不同,本科生在第2或4学期,硕、博士生在第2学期,考虑到教育层次不同,课程设置细节上稍有不同。
2.2教学模式
教学组自2011年开始尝试采用“1+3(以案说法)”教学模式,即以理论讲授为中心,开展“实景旁听”、“模拟法庭”、“案例课堂解析”等3项活动作为支撑。
实景旁听:以本临床医疗单位发生的医疗纠纷事件为契机,组织学员代表出席庭审现场,通过旁听真真切切地感受庭审。活动结束后,要求参与活动的学员写观后感,总结提炼心得体会制作交流PPT,之后由教员组织全体学员共同学习探讨,加深对知识点的把握。
模拟法庭:以班级为单位,教员设定场景,选取几名同学分别扮演法官、原告、被告、法警、辩护律师等角色,依照法院的真实诉讼过程模拟,使在座的所有人员犹如身临其境于一场庭审中。活动结束后,邀请前来观摩的地方法院工作人员或律师现场点评和指导。
案例课堂解析:围绕本次课的教学重点导入合适的案例,通过生动有趣的现实案例将抽象且晦涩的法律条文诠释出来,激发学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3考核方式
课程的考核由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两部分构成。平时考核的内容包括:课堂表现、活动参与度及在活动中的表现,平时考核占总成绩的20%;期末考核为笔试,试卷主要考核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
3调研结果
3.1学员对课程设置和学习效果的评价
在课程设置上,全体学员普遍认为课时安排适中,教员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58.88%的学员认为案例的时效性还不够强,需要进一步改善。在模拟法庭和应景旁听环节,学员普遍反映只有作为选派代表时,主动性才比较强。在成绩考核标准中,一半以上的学员希望增加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93.36%学员认为学完本课程后对卫生执法有了全新的认识,评判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81%的学员认为本课程对自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转变带来了积极的影响;46.23%的学员认为学习本课程的最大收获是由过去害怕面对医疗纠纷,到现在能自觉主动研读相关法律条文以提升自身正确执法的意识。
3.2学员对课程意义和教学目标的认识
从表1可知:高达92.68%的学员认为《卫生法学》课程基本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70.07%的学员表示认同《卫生法学》对今后卫生正确执法和监督执行有所帮助;绝大多数学员在学习本课程之初都不太重视,随着教学进程的推进,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逐步调动起来,到本课程结束后,80.13%的学员认为本课程与医学专业课同等重要或比医学专业课更重要。
表1 学员对课程意义和教学目标的评价
3.3学员对“1+3”教学模式的评价
96%的学员认同“1+3(以案说法)”的教学模式,生动有趣的案例可以激发学员的求知欲,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单纯的讲法律条文、概念,对没有多少法律基础知识的非法学专业的学生而言,会使其倍感到枯燥乏味,难以接受。而通过案例教学方法,能够使学员在一个个鲜活的法律实践中理解和掌握法律条文与概念。77.65%的学员认为仅一次应景旁听有点意犹未尽,建议适当增加次数。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学员普遍认为“1+3(以案说法)”模式能够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86.64%)、思辨能力(85.59%)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70.47%)。
4对策
某医科大学通过近三年对《卫生法学》课程的教学探索,使学员基本树立了卫生法律意识。虽然本课程不能教给他们实用的医学科学技术,但是却能给予他们法理上的指导和精神上的支撑,培养学员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及依法从业的意识。
从本次课程的调查问卷结果分析来看,绝大多数的学员对本课程的教学创新模式还是认可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我们作进一步改进。通过总结反思,提出以下建议:
4.1加强师资配备
案例式教学时效性要求较高,如何从众多案例中选择合适的案例作为教学内容,直接影响到当次课教学目标的完成,以及学生对下一次教学的期待。而这都依赖于教员自身的理论功底和教学经验。因此,在理论知识方面,教员应经常加强自我学习,夯实法学基础理论,研读最新理论成果,熟读案例和掌握一定的医学知识,同时应创造条件让教员外出进修或聘请法学专家予以业务指导和教学辅导,开拓眼界,提高教学工作效果。积极与附属医院的有关科室取得联系,每学期派教员专门去医院实地学习,掌握相关临床医学知识,能从细节上把握案情,分析透彻。教员还需提高驾驭课堂的教学能力,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工整理可视案例,上传至校园网,或者在互联网上下载一些相关案情的影片,再配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使教学不再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和灌输,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4.2案例选择重在典型性
科学地选编案例是搞好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案例选择的好坏决定着案例教学的成败。案例的选取讲求针对性、真实性、典型性和时效性的原则,选取那些有影响的、符合教育学的、重实效的及同法学教学理论相适应的案例。跟随形势发展的步伐,及时反映法律建设的最新成就,从学员的生活环境(发生在身边的、在实习以及将来临床实践上有可能遇到的案例)中寻找素材,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安排。如在讲医疗事故处理办法时,就以学校附属医院的医疗事故作为第一手的资料,选学员们熟悉的案例为例,分析医疗事故该如何处理这一法律问题。既学习了法律知识,又充分体现了法律教学的教育性功能。而选择涵盖的法律知识点较多的典型案例能加深学员理解和掌握相关法律知识点。比如,选一个非医务人员采用不合格血制品向患者输血致人染病的医疗事故,这个案例里面涉及到了卫生资源管理法律制度、血液与血液制品管理法律制度以及医疗事故处理法律制度等问题。对这样一个涉及多种法律内容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锻炼了学生的思辩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4.3优化“1+3(以案说法)”模式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这种创新教学模式获得了广大学员的认可,不但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学员的综合能力。不过,通过访谈交流,了解到在案例学习过程中,也有一些让学员不尽兴的、不满意的地方。像模拟法庭中,需要学员具备一定的法学理论素养,挤出时间查找资料、接触大量卫生法相关案例,设身处地地从自己扮演的角色出发,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但是,由于学生对法律知识点的理解程度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再加上案例事件本身的歧义性,学生很可能会产生法律适用的多种备选方案。往往因时间安排不当或畏难情绪导致出现部分学员敷衍了事的现象。因此,在组织学员探讨前,教员要给学员指明分析法律问题的正确方向,抓住法律问题的主要方面,有备而为之;同时,针对案件本身的法律问题、所涉及的多种知识点以及学生讨论研究出来的解决方案,教师应予以恰当的点评,鼓励学员积极思考,勇于提出个人观点,同时指导学员怎样处理法律纠纷,如何站在最合适的法律角度去思考分析问题,从而寻求最佳解决方案。实景旁听的机会每学期最多安排一次,难以满足所有学员的需求。可考虑调整教学时间安排,增加1-2次应景旁听的机会,尽可能地让每一个学员有机会参与。
综上所述,《卫生法学》课程案例式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创新总体上看是成功的,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与学相结合,注重培养学员辨证思维能力,使得学员在学习掌握基本卫生法学知识的同时,树立起依法行医的法制观念,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了一定的法律基础。
参考文献:
[1]贾冬艳,胡克伟.《以案说法》——案例式教学模式在高职法律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48-49.
[2]蒋德翠.法学案例教学之探讨[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2(4):123-124.
(编辑:赵伊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