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沟通在精神疾病护理中的作用分析

2016-01-11段霞

河南医学研究 2015年11期
关键词:有效沟通效果

有效沟通在精神疾病护理中的作用分析

段霞

(商丘市第二人民医院 四病区河南 商丘476000)

【摘要】目的探讨有效沟通在精神疾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商丘市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精神疾病患者60例,均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有效沟通护理,比较分析护理前、护理15 d后的简明精神评定量表(BPRS)评分、焦虑和抑郁评分情况。结果实施护理后两组患者BPR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沟通护理能减轻精神疾病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有效沟通;精神疾病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 473.74

收稿日期:(2015-06-27)

精神疾病是因机体大脑、丘脑功能紊乱,而出现的思维、行为、情感等方面异常,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因精神疾病的发病原因相对复杂,临床学者认为该疾病发生是自身因素、生活环境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的神经功能紊乱,治疗难度大[1]。当前临床采用心理疗法、物理、药物疗法治疗,但效果有限。本文主要研究有效沟通在精神疾病护理中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商丘市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精神疾病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20~56岁,平均年龄(37.2±1.5)岁,狂躁症12例,抑郁症8例,精神分裂症10例,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18~54岁,平均年龄(35.1±1.4)岁,狂躁症7例,抑郁症9例,精神分裂症1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严格遵医嘱,叮嘱患者用药,并观察患者用药过程中的表现,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明确患者发病史以及治疗时间,创造一个舒适的住院环境,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特点,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有效沟通护理。①加强与患者沟通。详细了解患者的家庭情况、病史。尊重患者、耐心倾听患者想要表达的内容,积极引导得出正确结论,保持乐观态度。②加强与家属交流。精神疾病患者在诊断、治疗或康复初期,行为活动以及意识水平仍未恢复至正常水平,通常不能获取有效信息。因此加强与患者家属联系,有利于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生活环境、家族史。同时在治疗以及康复阶段,家属可作为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桥梁,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家属积极参与到治疗以及康复护理过程中,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③加强与主治医生交流,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认真观察患者的精神、心理情况以及病情变化,及时反馈给主治医师,调整用药方法、用药剂量,减少因治疗措施不当引发的医疗事故。④护理人员之间加强沟通交流。精神疾病患者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护理时间持续长,应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确保接替人员能全面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以及其他意外情况,减少医疗事故发生。

1.3观察指标根据简明精神疾病评定量表(BPRS)[2]对患者精神疾病严重程度进行评定,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15 d后BPRS评分情况。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和抑郁评分情况。

1.4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定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BPRS评分两组患者护理前BP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BPR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PRS评分比较( ± 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PRS评分比较( ± s,分)

组别n护理前护理后对照组3056.7±0.1257.1±0.14观察组3041.5±0.1234.5±0.14

2.2SAS和SDS评分两组患者护理前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和SDS评分比较( ± s,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和SDS评分比较( ± s,分)

组别SAS评分护理前护理后SDS评分护理前护理后对照组63.42±2.0558.45±1.7664.10±2.0557.10±2.00观察组63.55±2.1552.15±1.1064.75±1.9549.25±1.30

3讨论

精神疾病患者的意识、行为、意志、情感等心理活动有明显异常,影响正常生活、学习以及工作,或者在病态心理支配下,会出现攻击、伤害他人或自杀行为[3]。精神疾病尤其是重型精神疾病治疗及护理是困扰患者以及医护人员的一个主要难题,如何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促使患者早日恢复,是临床需要面对的问题。实施有效沟通护理,不仅是一种有效收集患者资料的方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4]。医护人员应考虑患者的不同特点以及不同状态,实施有针对性的沟通交流,明确患者心理状态,满足患者需求,实现预防疾病、促使恢复的目标。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护理后两组患者BPR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有效沟通护理能减轻精神疾病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秀菊.50例精神疾病患者伴发糖尿病的护理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7):234.

[2]李春葵.住院康复期老年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护理效果[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6(7):111-112.

[3]黄慈芬,黎丽华,郭华贵.延续护理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家庭环境及社会支持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12(6):915-916.

[4]蔡海英.探讨应用循证护理对精神疾病合并糖尿病病人的护理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7):192.

猜你喜欢

有效沟通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自媒体时代下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有效沟通的困境与出路
浅谈企业管理中有效沟通
农村小学教师与家长有效沟通技巧的研究分析
浅谈触觉形象设计下的有效沟通
领导干部如何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3D—DSA与3D—CTA成像在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