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急性创伤住院患者应激障碍的预防效果分析

2016-01-11郑丽娜

河南医学研究 2015年11期
关键词:护理干预

护理干预对急性创伤住院患者应激障碍的预防效果分析

郑丽娜

(天津医院天津300211)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创伤住院患者应激障碍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122例急性创伤患者,依据护理方式差异分组,其中60例接受常规护理者设为对照组,62例接受护理干预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入院时HAMD与HA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1、2周后两项评分对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3.55%)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急性创伤患者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应激障碍的发生和促进机体康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护理干预;急性创伤;应激障碍

【中图分类号】R 473.6

收稿日期:(2015-06-14)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人在遭受超出自身承受能力的威胁或者重大事件后,长时间内出现的精神障碍[1-3]。急性创伤大多为交通意外、殴打、火灾等突发事件所导致,患者普遍会出现焦虑、狂躁、情感麻木等复杂的心理应激反应,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疏导,极易并发应激障碍。本文对122例急性创伤患者给予不同的护理手段,对比分析护理干预对急性创伤住院患者应激障碍的预防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天津医院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接诊的122例急性创伤患者。其中男性85例,女性37例;年龄为8~67岁,平均(42.1±10.6)岁。纳入标准:住院天数均不低于1个月;意识清楚,能进行正常语言交流。排除标准:创伤后有昏迷病史、不能回忆创伤情景者;有精神疾病和精神发育迟滞者[4]。依据护理方式差异分组,其中60例接受常规护理者设为对照组,62例接受护理干预者设为观察组。两组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创伤后护理对于失血性休克患者,开通静脉通路以快速补液与抗休克,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如果患者苏醒后第2天突然出现尖叫、烦躁、情绪失常、胡言乱语等症状,应立即报告医生并通过颅脑CT与神经系统检查,如未见异常而出现较为明显的精神失常症状,可遵医嘱肌注10 mg安定或氯丙嗪进行镇静处理,注意在应用镇静剂时应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患者病情一旦好转应谨遵医嘱停止应用镇静药。

1.2.2心理护理护理应掌握患者基本信息,加强对其及家属的健康宣教,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发现问题及时疏导。若有必要,还可请处于恢复期的同类疾病患者进行现身说法,以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同时,向家属详细讲解患者病情、治疗方案与注意事项,使其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

1.2.3术后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术后谨遵医嘱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尽量将患者血氧饱和度控制在95%以上,一旦出现异常状况,应及时处理。早期对患者精神障碍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对狂躁患者应派专人守护。

1.2.4环境及疼痛护理尽量为患者营造舒适的护理环境。确保病室洁净与空气清新;确保被褥干净舒适;病室内光线要柔和,病床上要加床栏,以防患者不自主的躁动引发摔伤等意外事故。术后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及时进行有效沟通,分散注意力以减轻疼痛[5]。临床应注意观察患者疼痛的性质与反应、认真倾听其对疼痛的表述,并给予准确及时的评估。对疼痛症状明显者,应采用止痛药物。

1.2.5功能重建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可依据患者病情安排形式多样的康复活动,如娱乐活动、力所能及的劳动等,以帮助患者重塑生活信心,消除病态心理。

1.3观察指标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两组患者入院后不同时间段的护理效果进行测评。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定性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HAMD与HAMA评分两组入院时HAMD与HA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1、2周后两项评分对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时间点HAMD与HAMA评分比较( ± s,分)

表1 两组不同时间点HAMD与HAMA评分比较( ± s,分)

组别HAMD评分入院时1周后2周后HAMA评分入院时1周后2周后观察组(n=62)17.51±6.1011.08±3.129.10±2.8618.27±6.9410.22±2.879.26±2.71对照组(n=60)18.02±6.9416.08±5.8413.51±2.7417.08±6.1017.15±6.2314.02±3.70t0.435.928.691.017.938.13P>0.05<0.05<0.05>0.05<0.05<0.05

2.2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55%(58/62),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0.00%(48/6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遭受意外的创伤患者生命安全在遭受严重威胁的同时,其正常生活秩序也被打乱,极易出现急性应激反应与心理问题。狂躁、焦虑等急性应激反应主要通过对患者睡眠、依从性等的影响,来影响治疗效果。急性应激反应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制止,极可能发展为严重的心理障碍,从而影响治疗。这是因为焦虑、抑郁等心理应激障碍可借助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借助下丘脑及其控制的内分泌器官来影响激素分泌,破坏机体免疫功能,从而影响患者康复。

加强护理干预能帮助患者尽快面对现实与更好地应对出现的的身心异常反应,从而有利于疾病的治疗与机体的康复。本研究中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了健康宣教、心理疏导、疼痛护理等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发现观察组HAMD与HAMA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3.55%)高于对照组(80.00%)。由此可见,加强对急性创伤患者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应激障碍的发生和促进机体康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罗芳,胡锐,李厚成.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护理干预探讨[J].海军医学杂志,2014,35(2):133-134.

[2]徐晓菊.1例全麻术中知晓并发急性创伤性应激障碍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0,25(18):49-50.

[3]丁素梅.6例创伤后急性应激障碍患者的护理干预及体会[J].医药前沿,2011,16(1):82-83.

[4]王新燕,张桂青.创伤住院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及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6):812-814.

[5]曾碧凤,缪娟.骨折后并发急性创伤性精神障碍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6):800-801.

猜你喜欢

护理干预
产后访视中新生儿常见问题及护理干预研究
护理干预对100例宫颈癌放疗副作用影响的探讨
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产妇康复的疗效分析
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行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的变化研究
护理干预联合果酸、红蓝光治疗中重度痤疮疗效观察
护理干预在PCNL术后迟发性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浅谈手术室压疮的发生及预防
护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异位妊娠围手术期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研究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