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

2016-01-08赵贵兴

甘肃教育 2015年22期
关键词:班级文化关爱知识结构

赵贵兴

【关键词】 新课改;班主任工作;关爱;知识结构;班级文化;

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22—0034—01

班主任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中枢点,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和引领主要通过班主任来具体实施。每位教师对于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都应提高认识,区别它与其他教育教学工作的异同之处,采取正确的态度对待。那么,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又该如何做好这项工作呢?

一、班主任要会爱学生

热爱学生的起点是了解学生。班主任只有真正地了解学生,对学生各自的性格特点、学习态度、健康状况、生活经历、家庭情况以至交友为人都能了如指掌,才能不断增强自己感知学生心灵世界的能力。特别是每次接新班,当你能随意报出一个新生的姓名的时候,你就会从他和他们的目光中读出惊讶、钦佩和信赖,这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热爱学生是要尊重和爱护学生。自尊意识强烈,是青少年宝贵的心理品质,班主任的言行必须以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为前提。多一点人情味,少一点火药味的做法,会唤起学生对你的亲切感,学生会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心理活动告诉老师。事实证明,一旦建立起尊师爱生、友爱融洽的师生关系,整个班级的气氛就会和谐愉快,学生对老师的信赖就会大大增强。

二、班主任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

现代科技知识的更新迅猛,肩负培养新一代人的班主任,只有注意建立自己的最佳知识结构体系,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有了合理的现代知识结构,才能理解现实,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系统的专业知识,即一个称职的班主任不仅要精通自己所授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还应该认真学习和掌握心理学、教育学的有关知识,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总结和运用。教育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实践活动,有其特殊规律。教师只有了解教学的客观规律,熟悉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个性特点,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讲究教育艺术,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作为一名班主任,只有掌握不同年龄与不同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规律,才能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有序,有的放矢地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

三、班主任要积极构建和谐的班级文化

1. 班级文化的外显层面——物质文化。从大量优秀班主任管理经验中我们看到,他们大都在积极创设一个整洁、优美的班级环境,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尝试。走进他们所带班级的教室,立刻会给人一种爽心悦目的感觉:教室窗明几净、地面一尘不染、墙壁上悬挂着一面面锦旗、鲜花翠草点缀在窗台……

2. 班级文化的中间层面——制度文化。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应该有一整套具有约束力、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它也叫班级的制度文化。除了按照学校规定,从思想、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对全班学生提出总的要求外,还制订了具体的班级学习制度、卫生制度、体育制度和前面提到的“班级十佳”评比制度等,对班级管理的各项工作都作出了细致入微的规定。如放座位这件事,我首先强行要求学生离座时一定要把座位放在桌子下面,然后又强令变成他们习惯性的做法,由此形成了一系列良好的行为习惯,像勤俭节约、上学一律穿校服、不吃零食、讲究卫生等。

四、班主任要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德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充分动用各方面的有用资源对学生进行多层次、立体式的教育,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孩子行为的认知比较具体、深刻,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态度、学习质量和健康状况等在很大程度上与家庭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对学生教育起主导作用的学校教育又必须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加之现代家庭教育正在发生着某些特殊的变化,家长往往对孩子的学习特别重视,而对孩子的思想、劳动、健康等方面情况却比较忽视。因此,班主任要多与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父母的期望,要尊重家长,礼貌待人,和家长平等交流,真诚沟通,让家长给自己的孩子一个准确的定位和发展空间,当好孩子的引路人,为孩子掌好心灵之舵,从而有效地利用家庭教育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知道班主任常和家长接触,对其也是一种无形的压力,有利于班级管理。

编辑:郭裕嘉

猜你喜欢

班级文化关爱知识结构
把握核心概念 优化知识结构
我国正当防卫研究的网络知识结构与核心脉络
概率统计知识结构与方法拓展
让关爱成为留守儿童心底的阳光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独立学院班级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
基于九因子模型的新手教师TPACK知识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