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角
2016-01-08
告别“虎妈狼爸”
教育部日前印发《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家长要严格遵循孩子成长规律,因材施教。要求切实消除学校减负、家长增负,不问兴趣、盲目报班现象,不做“虎妈”“狼爸”。
“虎妈”“狼爸”流行,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传统家教文化之外,还有数重:一是社会优质资源短缺、竞争激烈。孩子从娘胎就开始“起跑”,一句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啻于一副“紧箍咒”,父母们为了不让孩子“吃亏”,只好使出十八般武艺。二是“只问结果不问过程”的庸俗成功学。不管你如何教孩子,只要孩子考上北大、清华,毕业后进一个好单位,你就是成功的。三是不正确的父母之爱。一些父母认为,只要对孩子好,不管手段什么,都是合理的、正当的,“虎妈”“狼爸”与溺爱型父母都是这样。四是轻视家庭教育方法学习。有多少父母愿意学习、粗略掌握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父母是如何管教自己的,自己就如何教孩子,棍棒教育于是呈现代际传递。
复旦一位教授与该校“问题学生”接触及反复谈话后,指出“教育家长”才是中国教育最大问题。的确,教会广大家长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优秀的家长,其意义不亚于为学校培养几位名师。在这方面,不仅要有“指导意见”,还要有“实施纲要”,建章立制并动用多方资源,投入到家长教育中,逐步将家庭教育纳入教育视野,杜绝“虎妈”“狼爸”再出现。(练洪洋)
教材不能“编”
若干年前,一句“你哭着对我说,童话里都是骗人的”的歌词风靡大江南北。如今,鄂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里的一则童话故事就不幸验证了这句歌词。
在这篇名叫《会上树的鱼》的童话故事里,有这样的描述“海边一棵树上有一群小蜗牛在吃树叶,弹涂鱼爬到树顶,将这群‘害虫全吃光”。想必孩子们读后都会对弹涂鱼神奇的本领惊叹不已。可谁承想事实的真相如此“残酷”:弹涂鱼不会吃蜗牛,更不可能爬到树顶。在专家看来,这样的课文纯属杜撰。就算是童话,也必须尊重基本的自然规律。
教材本该是传承科学知识的载体,如今却出现了违背科学精神的内容,真是让人大跌眼镜。教材与一般出版物性质不同,教材上的知识是用来“打地基”的,对孩子的影响非同一般,准确严谨应是教材的生命。希望教材编写者能多花点心思,把错误降到最低,呵护好孩子们纯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焦以璇)
校园跑道必须彻底“消毒”
南京、温州、上海等地近期相继出现孩子上学后流鼻血、头晕、起红疹的症状,家长怀疑学校塑胶跑道可能“有毒”。事件发生后,一些学校迅速铲除了“毒跑道”,一些学校出具了“达标”的检测报告,然而家长的担忧并未消解。围绕校园塑胶场地建设标准、毒物检测、监管等方面的诸多疑问,需要相关部门尽快给出权威答案。
孩子既然已经出现不适,证明隐患确实存在。相关部门必须把学生健康放在首位,对可疑塑胶跑道开展联合调查。如果铺设、采购等环节确实存在违法、违规、不符合标准等情况,必须严肃查处,决不姑息。
专家介绍,我国已有塑胶跑道设计建造的相关标准,但部分无良厂家在生产过程中,添加各种有毒黏合剂或聚合剂,与这些化合物长期接触,会导致头晕等症状。还有商家为降低成本,在塑胶跑道铺设过程中大量添加铅盐,以促进跑道凝固定型,对健康造成危害。对这类赚黑心钱的商家,学校决不能贪图便宜或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进行采购,相关职能部门也应履行好监管职责,让违法者付出相应代价。
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这次各方聚焦问题跑道,使一些陌生的毒害物质进入公众视野。对这些有害物质,相关标准必须把牢。依照现有标准,检测报告“合格”,是否就能确定跑道无毒?学生的不适反应为这个推测打上了问号。从记者调查情况看,围绕标准和达标存在两种情况:一是检测报告自身存在猫腻,个别生产企业冒用“合格报告”欺骗学校甚至监管者;二是塑胶跑道现有检测标准仍不完善,唯有尽快出台更为细致、严格的塑胶跑道环保标准,制定更加严格的检测流程和办法,才能彻底消除监管盲区。
学生安全无小事。无论是校舍、课桌椅质量,还是塑胶跑道质量,都不能跨越安全红线。在各地类似事件陆续被发现的背景下,相关部门必须亡羊补牢,对校园跑道彻底“消毒”,确保学生身体健康。(吴振东 凌军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