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高中音乐欣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6-01-08魏群惠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12期
关键词:音乐欣赏有效性教学

魏群惠

【摘 要】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新的音乐教育理念和音乐课程体系也逐步建立,使课堂教学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如何让学生能长期的关注喜欢我们的音乐课,让学生在音乐课上真正有所学,我觉得,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断激发学生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是我们音乐教师应不断探索的问题,也是一个长期的课题,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音乐欣赏;教学;有效性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新的音乐教育理念和音乐课程体系也逐步建立,音乐课堂教学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使课堂教学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高中音乐教材汇集了大量古今中外经典音乐作品,这些作品有着极高的思想性、艺术性和审美价值,对于培育和提高青少年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审美趣味、思想修养,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发展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但是在教学中如果不注意教学方法创新,就很难使这些高雅的音乐真正走进学生心灵的深处,引起年轻人情感共鸣,因而也就难于发挥音乐艺术的积极的审美、教育、认识、娱乐等功能。现在的音乐课如果说用“万木争春,千帆竞渡”、“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来形容,我觉得也不以为过。教材可以进行增删整合,教学方法可以灵活多变,教学手段可以多种形式……所有这些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让我们这些音乐教师感到由衷喜悦。但是,如何让学生能长期的关注喜欢我们的音乐课,让学生在音乐课上真正有所学,我觉得,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断激发学生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是我们音乐教师应不断探索的问题。那么如何让音乐课堂教学焕发出它的活力呢?

一、培养学生音乐欣赏的兴趣

《新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如果通过义务教育连个兴趣都没有在学生心中建立起来,那就不能不否认我们的音乐教育中在某种程度上是失败了。最初的“指引棒”也变成了泡影。如果连学生对音乐初始的兴趣也磨灭的话,音乐教师是难辞其咎的。意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在教学之初就把培养兴趣放在首位。让音乐课成为学生们的最爱,引领他们进入美妙音乐殿堂的良好开端。

高中学生一般比较重视主课,往往将音乐欣赏课视作放松课,要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只有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让他们经常体验成功的喜悦感,逐渐使他们对音乐欣赏课有兴趣。应该说,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喜欢“动”,如果一个班级中的大部分学生上课都比较积极,那么另一些学生的积极性也会很快被调动起来。

每次在上课的头五分钟,可以让学生介绍一部音乐作品,体裁不限,只要内容健康都可以在课堂上介绍,而介绍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如提问、设问、欣赏和介绍,作品可以一个人介绍,也可以两个人合作介绍。这样能促使学生去寻找音乐作品和作品的介绍,并在找寻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音乐知识及其他的知识,多样的介绍形式也可以吸引其它的学生留意音乐作品,并获得一定的知识。或者,可将学生分成几个组,利用学校的打击乐器,启发学生将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场景,以表演和打击不同节奏相结合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不仅可激起学生的兴趣,还可促使学生动手动脑,留意身边的不同事物的节奏,如何用打击乐器表现出来,如何将表演和节奏相结合,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对于学生的介绍和表演,教师要予以鼓励和表扬,在教师简短的点评中,对于学生的不足之处点到即可。五分钟时间并不是很长,但足以将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

二、引导学生成为欣赏的主体

在对一个作品了解之前,“听”是关键的一步。老师可以利用预先提问法提出问题,例如,这部作品的速度怎么样?它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绪?听后有什么感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使学生能全神贯注地听,思维变得积极主动。音乐欣赏是以听为主的,但是唱主题也是欣赏作品中必要的阶段。因为音乐主题是作品的核心,引导学生唱主题,有利于学生把握作品的主题形象,把学生的自主思维充分调动起来。例如,《音乐鉴赏》第一章的第一节《音乐人生》,欣赏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中的《草原放牧》,学生在听完一遍后对这段音乐的第一主题印象较为深刻,那么就可以指导学生哼唱这一主旋律,帮助学生了解这部作品。

“想”是指在欣赏作品的是后所产生的联想和想象。这也是音乐欣赏中不可缺少的一步。通过音乐欣赏过程中“想”的参与,能开阔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力,拓展视野,这也是我们欣赏教学的最终目的。例如,第一节中的歌曲《长江之歌》,学生对这首歌已经教为熟悉,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在欣赏时闭上双眼,用心聆听,并且展开想象,这样就培养了学生想象的广阔性、新颖性和创造性。

从音乐欣赏的心理分析理论上来说,音乐欣赏的理性认识并不是表现在欣赏者对乐曲做出的某种抽象之结论上面,而是表现在把这种理性认识融注于对乐曲的音响感知、情感体验和联想想象之中,使得这些心理要素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达到更深更高级的阶段。一堂课上既要有老师的讲解,也要有给学生发挥的时间,这样,课堂才能活跃起来。例如,第一节中的柴可夫斯基的作品《第六(悲怆)交响曲》的教学,鉴于学生不太了解,我们可以放低要求,说出乐曲情感上的特点即可。作品的色彩比较灰暗,表现作者哀怨的情绪,主题部分运用弦乐器深情的音色更加增添了乐曲的悲剧性。

三、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在音乐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传统媒体与现代教育媒体有机结合,创设教学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使学生开拓思维,探求新知,有所创新。教师要力求能自制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自如的向学生展示乐曲中间的任何一个片断,并请学生欣赏鉴别乐曲的多种表现方式,再辅以恰当的图片和动画,使学生置身于音乐的天地中,入情、入境、动情、想象、体验音乐所表达的丰富多样的描绘,细致的感情。让学生参与音乐的感知体验。教师还要善于利用音乐中常用的方法:比较、听辩、体验、探索、表达、强化、想象和联想等手段引导学生,从而提升音乐的鉴赏能力。例如,在执教《音乐和舞蹈》单元时,教师选择了舞剧《白毛女》中“哭爹”的片段来向学生说明舞剧中舞蹈与音乐的关系,教师第一遍播放的是无声的画面,很多同学看了演员的动作,还觉得有些好笑。第二遍当那凄裂的音乐响起时,大家都凝神观看起来。在演员的表演中体会到白毛女那悲痛欲绝的心情,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就很容易得知舞剧中音乐和舞蹈的关系,得出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这样的结论。

四、教给学生欣赏方法

在作品欣赏前,教师对作曲家及有关作品的创作背景等知识一概不说,先让学生完整地欣赏一遍音乐,然后根据自己的感受、想象为作品取一个标题。如笔者在让学生欣赏《培尔·金特》第一组曲中的《晨景》后,同学们兴趣浓厚地说出了许多富有创意的标题:《春天的早晨》、《湖光山色》、《幻想曲》、《春天的旋律》、《飘》、《远航》等等。为了防止学生对音乐的“贴标签”、“玩文字游戏”,我要求学生解释自己命名的标题含义。并说说音乐旋律、节奏、速度、音色等音乐要素的特点。实践证明,这种欣赏教学方法打破了常规的欣赏课程式:出示作品名称——介绍音乐家——交代时代背景——分段听——完整听——谈感受——教师小结。对于提高学生的艺术想象能力和音乐修养有着积极的作用。

五、多元评价,增强自信

教师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价,能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地情绪学习。评价的方式多种多样,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等。但是,评价不是生硬的,为了评价而评价的。找准课堂评价的时机,评价才能在音乐课堂中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找准正面评价的时机。每位学生的音乐天赋都有差异,有的学生唱歌条件好点,有的则舞蹈好些,教师要能关注学生的一切表现,随时随地发现、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给学生适时的鼓励,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被欣赏的美好,从而更加有信心,有兴趣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

猜你喜欢

音乐欣赏有效性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巧用图谱 事半功倍
谈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音乐欣赏中的审美心理定势分析
浅析音乐欣赏中的审美心理定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