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究性学习
2016-01-08苏万海
苏万海
【摘 要】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开放的现实生活情景中,通过亲身体验进行的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学习方式;是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开放的现实生活情景中,通过亲身体验进行的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学习方式;是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探究性学习着眼于培养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的精神,给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从根本上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适时地创造更多让学生实践的机会,将课本知识与实践活动运用于一处,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探究性学习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实践的能力,让孩子们的课堂属于更自主的课堂,让孩子们可以在课堂中享受一次又一次有意义的挑战与收获,从而真正获得学习的快乐,增强对真知的探索与渴望,这才是我们的教育需要达到的目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性能力呢?我作以下几点思考。
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探究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基于学生的需要、兴趣、直接体验来设计、实施相关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有别于学科课程的根本标志。综合实践活动强调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自由度以及各种外显的自主参与活动的条件,让学生主动实践和亲身体验,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要尊重学生的兴趣,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来满足学生积极学习的心理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教师要从实际出发,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形式,满足小学生积极学习的心理需求。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在充分表达自己的知识经验和见闻,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鼓励他们新颖的创意。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构思和设计显示独特的操作方法,使他们有表露情感和实践的自由。如教学案例《我爱我家》一主题。活动要求通过学生自己观察、访问、思考等各种实践手段,来了解自己的家庭。其中有以下一些活动:制作一份小报《我的妈妈》,制作一份小报《我的爸爸》,收集敬老的文章并写读后感,为爸爸、妈妈做件事,我想对父母说的心里话,制作家庭相册。这些活动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因为活动课题越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经验、贴近学生的兴趣、贴近社会现实,学生越能够较好地操作,越有积极性。兴趣来源于好奇心,小学生对什么都想问一问、看一看、做一做,他们对一切新鲜的事物都有向往,当然也包括近在眼前的“我的家”。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兴趣方向是很容易转变的,因此,活动中教师还要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利用多变、新颖的活动形式,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观察,在热烈气氛中相互交流。
二、学会合作学习,培养合作意识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开放的活动,它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探究和创新的意识,更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体现合作学习在人发展中的价值。小学综合实践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中,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学生进行实地调查与采访,需要学生亲身实验、观察,需要小组成员之间运用小组通力合作这种学习形式开展活动,小组成员的组合是因为研究的主题一样,目标一致。但事与愿违,学生往往会在自主活动中,出现分工的不合理,一些学生的研究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探究活动只有少数尖子生才能“研究”。团结合作只是留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每个学生的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锻炼,真正提高综合能力。对于活动中出现的互相推诿、消极被动、惟我独尊的情况,教师需要指导和纠正,以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否则,研究活动会中间夭折。而且活动结果与小组的每个人都有关系,这就使得原本不愿合作的学生走出了个人的小圈子,来到群体中,与伙伴分工合作,团结一心,通力完成任务。久而久之,学生变得愿意合作了。儿童在合作中学会与人协调和充分施展自我,逐步掌握与人合作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也让学生懂得任何工作都不要仅靠个人努力就能完成的,需要与他人交流合作,依靠合力方能把工作做好。在《巧取物体》一课中,教师对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在集气瓶中有铁砂、纸片、绿豆、木片等物,可运用一些工具,该怎样巧妙的取出物体?活动中以小组形式开展,学生不是盲目行事,而是认真讨论、研究,进行多种设想,最后制定出巧取物体的方案。方案设定后,再分工合作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组间合作意识,彻底解放了学生的手、脑、嘴、眼睛等,把所学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在一次次实验操作中,在一次次修改方案后,组间合作探索,终于制定出一项既合理、可行,又方便、巧妙的方案:先用塑料棒进行摩擦,把集气瓶中的纸片都吸出来,再用吸铁石把所有铁砂吸出来,倒入水,让木片浮在水面,把木片取出,最后把水倒掉,绿豆就留在了瓶中。这样简单几步几种物体就被巧妙的分开并取出了。
三、重视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心理特征。根据这一特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这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入理解知识,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使学生产生创新意识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如教学案例《纸与我们的生活》一主题,当学生发现校园内浪费用纸的环保问题时,我就引导学生开出怎样的处方医治这个问题?学生们又纷纷开展小组讨论,查资料,找教师等实践活动。第三节课上,同学们纷纷发表医治处方,有的说,校园内的问题一方面我们向老师、校长提意见,另一方面我们自身做起,养成节约用纸的习惯,制定节约用纸公约;有的说,校园外的问题,一方面我们向政府部门提意见、建议,提高市民节约用纸意识,另一方面我们通过各种宣传阵地向全社会提出倡议:节约用纸,保护环境,从我做起。这样学生在探究的实践中体验和感受了生活,发展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废品与垃圾”为例,可设计如下活动:
(1)概念界定。废品:一般指破旧或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学生列举生活当中的废品(饮料品、废纸、旧金属等)。
垃圾:指不需要或无用的固体、流体物质。
区分:废品是可回收的,有二次使用价值的物品;垃圾是不可回收,没有再次使用价值,对人生活有危害的物质。
(2)处理方法: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垃圾处理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常见的做法是收集后送往堆填区,或是用焚化炉焚化。但两者均会制造环境保护的问题,而终止过度消费可进一步减轻堆填区饱和程度。堆填区中的垃圾处理不当会污染地下水和发出臭味,而且很多城市可供堆填的面积已越来越少。焚化则无可避免会产生有毒气体,危害生物体。多数的城市都在研究减少垃圾产生的方法,和鼓励资源回收。由此可见,处理废品和垃圾的唯一方法是分类回收,事很多城市最好的办法。一方面减少环境污染,另一方面使废品变废为宝。
(3)今后的设想:一是碰见垃圾随手捡起,分类收集。二是勤俭节约,不制造垃圾,做爱护环境的保卫者。三是大力宣传,倡导垃圾分类存放,做一名保护环境的小天使。
(4)感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究性学习,既增长了知识,又提高了实践能力,同时适时的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教育,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综合实践活动课给了学生探究发展的广阔天地,点燃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创新的火花,给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在今后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我们将不断摸索,不断创新,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更加深入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冯光国.浅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J].山东教育,2011年Z1期.
[2]胡波.新课程下探究性学习的再思考[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