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评教研究——基于美国某大学学生评教问卷的中国调查

2016-01-08孟令奇,武文华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学生评教教学评价有效教学

高校学生评教研究——基于美国某大学学生评教问卷的中国调查

孟令奇1,武文华2

(1.曲阜师范大学 教科院,山东 曲阜 273165;2.琼州学院,海南 三亚 572022)

摘要:通过对278名大学生的调查,研究了国外某州立大学的学生评教问卷的维度和信度以及不同类别的大学生对这些维度的不同认识。结果发现三个维度的结构具有较好的信度值。多变量方差分析显示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认为“教学认真负责”和“对教学目标的把握”更重要;师范生和非师范生比认为“教学认真负责”更重要;本科生和研究生比认为三个维度上均重要。针对这些结果对学生评教和高校有效教学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学生评教;有效教学;指标体系;教学评价

收稿日期:2015-03-21

基金项目: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2013GZ028)

作者简介:孟令奇(1965-),男,吉林德惠人,曲阜师范大学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教师教育与课程理论方面的研究。

文章编号:1007-2853(2015)03-0009-05

中图分类号:G40-058

文献标志码:A

DOI:10.16039/j.cnki.cn22-1249.2015.03.003

Abstract:This study investigated 278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perceptions by using the student-rating faculty form developed by a US state university,which helps to evaluate the dimensions and reliability of the form.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three-dimension theme is of good reliability.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variance further reveals that students from rural area emphasized more on“good teaching attitudes”and“being aligned with teaching goals”than students from cities.Preservice teachers more emphasized on “good teaching attitudes” than non-preservice teachers.Undergraduate students more emphasized all three themes than graduate students.How these results benefit Chinese students’ evaluation of teaching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的学评教研究有了深入的发展。仅2003~2012十年间,各类学术刊物发表的关于学评教的文章超过800篇、其中核心期刊近100篇[1]。在这些文章中,理论研究的文章占很大的比重。例如,研究者们在关于学生评教的权利、作用、价值冲突等方面均做了有益的探讨。在实践研究层面,研究者们对不同学校的学生对学生评教的认识,对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等均做了一定的探讨。在学生评教的比较研究方面,学者们已经介绍了国外一些大学的学生评教问卷或进行了国内外文献的比较反思[2-5]。

二、研究方法

(一)问卷简介

本研究所用的问卷是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表(包含24个条目、详见表一)。是美国某州立大学用于评价其教师教学质量的量表[8]。每一个条目均有五个选择项(从1到5)来代表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满意程度。数值越大满意度越高。在本次调查中,每一条目的五个选项变为重要性的调查以了解我国大学生对有效教学条目的认可程度。1 代表非常不重要;2代表不重要;3代表一般;4代表重要;5代表非常重要。要求答题者从5个答案中选择一个来表明其对该条目的态度。所选数值越大,说明该项越重要。

(二)样本及数据分析

研究对象为XX师范大学的278名本科生。其中师范专业(教育系)学生占68.8%(N=192),非师范专业学生占31.2%(N=87)。在所有被试中37.6% 来自农村,62.4% 来自城市。在来自农村的学生中大多数来自村庄(N=132),少部分来自于乡镇(N=42)。本科生占64.9%,研究生占35.1%。其中大一和大二的学生占绝大多数(N=132),大三仅15人。研究生则以研二为主(N=61),研一有37人。所有被试中只有2人的平均成绩在90分以上。有一人在60~69之间,有62人在70~79之间,有116人在80~89之间。 所以本样本代表了具有中等或中等偏上的学生。均值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及多变量因素分析用于对该样本的数据分析。由于本调查的样本限制,在进行数据分析时没有进行验证性统计分析。但这不影响本调查的研究目的。

三、结果

(一)均值结果

表1所呈现的是278名学生对24条目的重要性的评价。学生认为最重要的是“教师教学激起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M=4.57)和“教师将本课程中的不同内容进行有意义的联系”(M=4.51)。其他学生认为较为重要的项目有“教师清楚表达所要呈现的信息并确保学生听明白”(M=4.47)、“教师提出的问题能激发你思考”(M=4.44)、“教师运用例子帮助理解所讨论的问题”(M=4.42)。学生认为不重要的条目有“教师为同学们提供在课外单独辅导的机会”(M=3.27)、“本课程学习任务的轻重”(M=3.46)、“教师及时布置作业、进行测验”(M=3.44)、“老师留的作业在多大程度上有助于你的学习”(M=3.49)。

所以,就中国目前的政治、社会条件而言,西方联邦式彻底分权模式并不适合,这在当前的基层民主选举就能看得出,一点恩惠就能换取一张选票,导致基层政治治理乃至社会治理出现一些与现代治理大相径庭的结果,特权乃至霸凌情况成为基层治理屡见不鲜的难题,就是例证。中国现代的民主意识、治理的传统影响等,都不支持中国照搬西方联邦式彻底的分权模式,必须探索适合中国特色的单一制国家“中央统一领导、地方授权执行”的财政体制分权模式。

表1 每一条目的均值和标准差( N=278)

(二)结构结果

由于前三个题目是要求学生对课程及教师的整体评价,在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时没有将它们列入。通过Direct Oblimin 来进行因素分析得到3因素。每一个的信度分别为:α1 = 0.749,α2 = 0.803,α3 = 0.698。21条目总信度为α= 0.87。因而采用3因素法进行分析。

Bartlett 球形检验值为1812.457(a=.05),df=210,p <.000.Kaiser-Meyer-Olkin度量值为0.86。说明样本大小适合进行因素分析。在进行因素分析时,选择项目的因素负荷值大于0.35且共同度大于0.20。表2是三因素的因子负荷结果。三个变量共解释变异44.954%。其中第一个因素解释29.179%,其特征值为6.128.第二个因素解释8.805%,其特征值为1.849.第三个因素解释6.97%,其特征值为1.464。

表2 三因素主成分分析( N=278)

第一个因素包括课程内容有意义、调动学生兴趣、联系日常生活、 激发思考、良好的课堂氛围和有效时间利用等六个变量。这个因素定义为生动有效的教学(F1)。第二个因素包括及时批改作业、帮助学生提高学业及引导课堂讨论等十个变量。这个因素定义为教学认真负责(F2)。 第三个因素包含学习任务难度教学目标等五个变量。这个因素定义为对教学目标的把握(F3)。

(三)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做了三个多因素方差分析。每个分析中的因变量均为F1,F2,F3;自变量分别为年级、地域和专业。第一个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年级的显著差异。Pillai’s Trace =.071,F(1,275) = 7.042,p <.001.这表明本科生和研究生对各问题重要性的认识有所不同。

进一步对三个因素的单因子方差分析表明在每个因素上均有显著差异(详见表3)。

表3 年级多因素方差分析统计值

*代表p <0.05,**代表p <0.01,***代表p <0.001

表3进一步显示了本科生在每个因素上的均值均高于研究生,说明他们对此问卷的重要性的评价要高于研究生。

第二个多因素方差分析同时表明不同地域的显著差异。Pillai’s Trace=.039,F(1,275)= 3.753,p<.05.表明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对各问题重要性的认识有所不同。

进一步对三个因素的单因子方差分析表明在因素F2和F3上均有显著差异,但在F1上没有显著差异(详见表4)。这一结果说明了在“生动有效的教学”的维度上城乡学生的认知是一致的。由于农村学生在第二因素和第三因素的均值均大于城市学生,所以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认为“教学认真负责”和“对教学目标的把握”更重要[9]。

表4 地域多因素方差分析统计值

*代表p <0.05,**代表p <0.01

第三个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不同专业的显著差异。Pillai’s Trace=.096,F(1,275)= 9.735,p<.001.表明师范专业学生和非师范专业的学生对各问题重要性的认识有所不同。

进一步对三个因素的单因子方差分析表明在因素F1和F3上均没有显著差异,但在F2上有显著差异(详见表5)。这一结果表明师范生和非师范生比认为“教学认真负责”更重要(M = 38.91 vs M = 35.75)。 而在其他两个维度“生动有效的教学”和“对教学目标的把握”的认知上没有区别。

表5 专业多因素方差分析统计值

***代表p <0.001

四、结语

本调查的一个发现是我国大学生对某些条目给予非常高的重要性排序。这些条目在今后进行学生评教的工具发展时应该给予高度关注。下面列举三个加以分析:“教师教学激起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M=4.57)、“教师将本课程中的不同内容进行有意义的联系”(M=4.51)和 “教师提出的问题能激发你思考”(M=4.44)。这些被学生列为重要的条目是当前教育改革所提倡的教学理念。同时也是过去在国内外学评教的工具中不常用的条目。例如,在王洋(2011)介绍的德州大学的学生评教的工具中[7],有十个条目和本研究所用的工具相同、有四个条目相近。但上述三条并没有在德州大学的问卷中体现。同样我们发现在斯坦福和汕头大学所用的美国某大学的问卷中只有“教师教学激起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一条[2-5],其他两条没有。在陈国海(2005)及王力纲及李琼生(2011)介绍的国内问卷中均没有上面提及的三个条目[6-10]。这些条目应该在今后的工具研制中给予充分考虑。

本调查的研究目的是介绍中国大学学生对美国某州立大学的学生评教问卷的认可程度。这一调查目的并不是要最终将这一问卷变成一个可以应用于我国高校的调查工具,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性,从内容效度上分析,西方的很多提法不符合我国的实际。例如,关于作业的条目在上面提及的美国的问卷中均有涉猎。 但本调查中我国学生却给予这些条目较低的排序。 例如,“教师及时布置作业、进行测验”(M=3.44)、“老师留的作业在多大程度上有助于你的学习”(M=3.49)。这一发现建议在引进或使用国外的问卷时,应该对类似的条目进行评估和调整以达到一个较高的内容效度。同时还应该考虑我国的学生评教的指标体系中强调“育人”和“楷模”的教师职责。以达到东西方学生评教的综合理解和应用。

在探索性因素分析所得到的三个维度中,第一个维度“生动有效的教学”解释的方差百分比最高(29.179%)。第二个维度“教学认真负责”仅解释8.805%。这一结果说明了新一代的大学生期待教学的生动有效,同时对教学方法的期望高于对教学态度的期望值。在以往的评价中,大多数国内大学均采用“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四个维度。本研究结果提示如果采用这四个维度对教师评价,在对教师进行综合打分时教学方法的权重值应高于教学态度。

本研究的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揭示了不同类别的学生对三个维度的不同认识。这一结果说明大学学生评教的工具应该具有多样性以提高其内容效度[7]。建议大学行政部门在制定问卷之前,应该对本校的学生情况做一个前期调查。例如,以农村学生为主的学校和以城市学生为主的学校尽管可能在办学水平上属于同一类的学校,学生对教师有效教学的认识是有很大差异的。在制定问卷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差异。一个更为具体的考量是文理科学生的对有效教学的认知差异。这方面的研究目前还很少,建议有兴趣的研究者可以在文理科的学生评教问题上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但本研究数据支持对本科生和研究生应该使用不同的学生评教问卷。在本研究的三个维度中,本科生对重要程度的排序均高于研究生。虽然这些结果不能说明什么样的调查问卷对研究生学生评教更合适,但如果应用本科生的学生评教工具对研究生教学进行测评肯定是不科学的。

参考文献:

[1]魏宏聚,刘梦.高校“学评教”研究述评[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1):62-66.

[2]孙超.美国研究型大学学生评教的政策、特点及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8):38-40.

[3]王洋.解析美国大学学生评教表的指标体系—以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为例[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2):54-59.

[4]周继良.核心与附加指标的统一:加拿大大学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的精髓[J].比较教育研究,2013(5):28-33.

[5]周婷婷.国外部分高校学生评教指标体系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2(2):89-94.

[6]陈国海.高校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的效度和信度分析.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4(2):54-56.

[7]Onwuegbuzie,A.J.,Daniel,L.G.,& Collins,K.M.T.(2009).A meta-validation model for assessing the score-validity of student teaching evaluations.Journal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43,197-209.

[8]Onwuegbuzie,A.J.,Witcher,A.E.,Collins,K.M.T.,Filer,J.D.,Wiedmaier,C.D.,& Moore,C.W.(2007).Students’ perceptions of characteristics of effective college teachers:A validity study of a teaching evaluation form using a mixed-methods analysis.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44,113-160.

[9]吴瑞林,张彦通.高校学生评教工具的结构与维度.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6):33-38.

[10]王力纲,李琼生.高校学生评教问题分析与措施探讨.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7):16-20.

Investigation on College Students’ Evaluation of Teaching:

A Survey on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a

US University’ Student-rating-faculty Form

MENG Ling-qi1,WU Wen-hua2

(1.College of Education,Qufu Normal University,Qufu273165,Shandong Province,China;2.Qiongzhou University,Sanya 572022,Hainan Province,China)

Key words:students’ evaluation of teaching;effective teaching;index system;teaching evaluation

猜你喜欢

学生评教教学评价有效教学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高校学生评教有效性分析与策略研究
残疾大学生评教制度效果和问题研究
关于民办高等学校学生评教可靠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