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话语标记语“不是”与疑问句之间的使用模式

2016-01-08闫建设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谈话语标记语“不是”与疑问句之间的使用模式

闫建设

(河南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摘要:研究发现作为话语标记语的“不是”在会话中与疑问句关系密切。在临近语对的框架下,它能与特殊问、是非问和反诘问形成六种不同的使用模式。这些模式表明疑问句在“不是”的语境中有着灵活多变的使用位置,因此,在考虑它们之间的关系时不能片面强调某一类型的问句。最后,全面理解和使用这些模式对提高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十分重要。

关键词:不是;疑问句;特殊问;是非问;反诘问

收稿日期:2015-03-15

作者简介:闫建设(1979-),男,河南博爱人,河南科技大学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认知语用学方面的研究。

文章编号:1007-2853(2015)03-0082-05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志码:A

DOI:10.16039/j.cnki.cn22-1249.2015.03.022

Abstract:Our study shows that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scourse marker bushi and interrogative sentences in modern mandarin conversation.In the frame of adjacent pairs,bushi can form six different use patterns with wh-questions,yes/no questions and rhetorical questions,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location of interrogative sentences is flexible.So it is unfair to emphasize a particular type in the discussion of their relations.In the end,the six patterns are useful in promoting one’s oral mandarin ability.

“不是”一词通常被当作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否定标记。不过,近年来它在现代汉语口语中的一种独特用法已经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如下例所示:

①邵颖:口头表扬一次!

→徐凤国:不是,就表扬一次呀?

例①中的“不是”表现出许多非否定词的特征,如语音上弱化、语义上漂白、多出现在话轮首位等。这些表现与话语标记语的特征相吻合。因此,目前学者们普遍把它作当口语中的话语标记来研究。它在会话中的使用模式[1-2]、语用功能[3-4]、标记功能等都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5]。

在研究中学者们发现“不是”在具体使用中与疑问句之间关系密切。比如说,刘丽艳(2005)和殷树林(2011)发现“不是”的后续句中反问句的地位突出[1-2]; Wang(2008)的研究表明“不是”受前一话轮句类的影响较大,当前一话轮是是非问句时,它的使用频率最高[6];闫建设(2014)发现疑问句在“不是”所标记的言语行为中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5]。不过,截止目前,还没有学者专门研究过“不是”与疑问句之间的关系。因此,本文旨在考察两者之的具体关系,总结它们之间的具体使用模式,为理解“不是”在现实使用中的实际语境提供帮助。

在对话语标记语的研究中,单一语料来源有时更能反映其实际使用情况[7]。故此,专门转录了一部反映农村青年爱情生活的电视剧《老家门口唱大戏》为语料来源,并使用免费语料库检索软件Antconc 3.2.4进行检索。经过甄别共收集到632例有效的“不是”,其中与疑问句相关的有427例,占总数的67.56%。

一、疑问句的类型和统计方法

在现实的对话中,话轮的构成成分是复杂的。如例①那样简洁明了的话轮在我们的语料中并不占主流。事实上,常见的话轮可以由多个句子、分句或短语组成,按照惯例称之为话轮构建单位[8]。一个疑问句可以单独形成话轮,但是在更多的情况下它只是多个话轮构建单位中的一个。同样,一个话轮也可以由多个疑问句组成。为了与前人的研究形成对比,我们统计的话轮由单个问句构成或其中一个话轮构建单位是疑问句。如果出现后一种情况,只统计具有交际功能的例子即该问句涉及听话人的反应。如果只是说话人自问自答则不在统计之内。

“不是”与“是”关系密切。从词源学的角度看,“是”在古代汉语中可以被用做指代词,而且其指代义素在现代汉语中并没有消失[9]。因此,可以说它的否定式“不是”也具有一定的指代义素。因此,我们认为一个典型的话语标记语“不是”所引导的话轮可以与上一话轮形成临近语对[3]。对“不是”与疑问句之间使用模式的分析将在此框架下进行。临近语对前件和后件中的各种话轮构建单位将构成“不是”的使用语境。因此,它们中的问句都在我们的统计之内。

疑问句是根据句子的语气所区分的一个句类。汉语到底有多少种问句一直是讨论的热点。目前,大家比较认可的是四分法[10-11],即疑问句可分为特指问、是非问、正反问和选择问四种。不过根据研究需要,后三种问句是可以合并的。比如说,朱德熙(1999)就把正反问放到了选择问里[12],而吕叔湘(2002)则认为正反问和选择问是从是非问中派生的[13]。我们赞同吕叔湘先生的说法。在研究中,只区分特指问和是非问两种问句。为数不多的正反问和选择问被并入是非问一类。我们说的特指问句指的是由疑问代词(如:啥,什么,怎么,哪里等)这种显性标记表明疑问点所形成的句子。它们一般都带有疑问语气,如例②所示:

②你这穿啥来的?

这咋回事啊?

你什么意思?

区分是非问句主要依靠疑问语调或者一些显性的标记词(如:哪,吧,啊,吗,呀等),如例③所示:

③净拿嘴糊弄人,你做了吗?

你是给我俩制造条件吧?

聚赌呢?

此外,还区分了反诘问句。如果说特指问和是非问是有疑而问,那么反诘问就是无疑而问,指的是这类句子“形式上是疑问句,但不要求回答,只是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肯定或否定”[12]。事实上,四分法中的问句都可以形成反诘问[10],比如:

④你瞅这汽车路不是真的修了吗?(=真的修了)

累死人啦,怎么还打草?(=不要打草了)

你是来帮我呢,还是来拆台呢?(=来拆台)

他们这一手你说厉害不厉害?(=厉害)

在“不是”所形成的临近语对前件和后件中区分特指问、是非问和反诘问三种问句类型有利于我们的分析结果与前人的研究形成对比,更有利于我们简洁明了的分析“不是”与疑问句之间的使用模式。

二、“不是”与疑问句之间的使用模式

是在临近语对的框架下分析“不是”与疑问句之间的使用模式的。因此,有必要说明一下“不是”出现在语对中的位置。它的典型用法是位于临近语对的后件首位。不过,它也可以出现在前件的首位。比较特殊的是它偶尔会在后件的话轮构建单位之间使用。“不是”的这些不同使用位置与疑问句之间的关系密切,能形成不同的使用模式。下面我们就逐一看一下几个常见的模式。

模式Ⅰ:前件:问句

后件:不是,问句

模式Ⅰ是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种用法。此模式中的前件和后件都由疑问句构成或者说都包含疑问句,而且所区分的三种问句即特指问、是非问和反诘问都可以在不同位置出现。比如说在例⑤中前件和后件都是由特指问句构成,在例⑥中则是由是非问句构成,而例⑦中的前件和后件都有反诘问句。例⑧比较特殊,它的前件由特指问句构成而后件则是由两个反诘问句组成。由于两个话轮中的主要构建单位都是问句,因此谈话双方的语气都比较快,不容对方细想。双方借此能表达多种交际意图。

⑤徐凤国:四舅妈,你咋提前来了呢?

→四舅妈:不是,我怎,我什么提前来了呀?

⑥蓝青:你还那么有意思啊?

→孙福达:不是,你,你挺好的是吧?

⑦菲菲:我这不是给你机会吗?

→徐凤国:不是,那我也不能去求她呀?菲菲,我跟你说,你大表哥只把心事告诉你了,你可千万不能告诉别人啊!

⑧邵颖:徐凤国,你咋这么跟女孩子说话?

→徐凤国:不是,女孩子怎么了?她给我一苍蝇吃,我还得说味道好极了是不?

模式Ⅱ:前件:问句

后件:不是,非问句

模式II的前件可以分别由是非问、特指问和反诘问组成或包含其中一种。当出现前两者时,一般表达的都是问询功能,说话人是有疑而问,需要听话人解答,如例⑨中的是非问句和例⑩中的特指问句所示。当前件中包含反诘问句时,虽然是无疑而问,但是说话人也能借此表达多种情绪。比如在例中何彩凤通过两个反诘问句表达的是一种抱怨情绪,抱怨某些乡亲不识好人心。

⑨蓝青:啊,你认识他啊?

→孙福达:不是,那个各大局的局长都知道!

⑩徐婶:我啥行头啊?

→徐凤国:不是,妈你可是答应好我的,你给唱戏。

→小栓子:不是,婶,我这砖都拉来了,你说。

模式Ⅲ:前件:非问句

后件:不是,问句

模式II是前件的说话人有疑问,需要后件的听话人来解答。模式III正好与之相反,它是听话人对前件的说话人的言行产生疑问需要其解答。因为模式Ⅲ和模式II在多数情况下都是有疑而问,所以特指问句和是非问句使用的比例较大。如例中的特指问句表明听话人对说话人提出的要求困惑不解。例中的是非问句表明了听话人对说话人的抱怨行为不满。例中的反诘问句和是非问句让听话人以一种调侃的方式对插入会话的时机发出问询。

→韩国梁:不是,技术员我咋还帮你找呢?

→乔总:不(是),你是不是一直以为我们有恩于孙大明白?

→徐凤国:不是,我这不是怕打扰你们吗?是吧?

模式Ⅳ:前件:不是,问句

后件:非问句或问句

有研究表明“不是”在很多情况下可以出现在引发话轮[1]。在分析框架中就是出现在临近语对的前件首位。比如说,当两人相遇时,说话人可以以“不是”为引导词开始谈话,如例所示。在此例中,老白刚到办公室就看到齐姐在忙活。他用一个特指问句提出了疑问,开启了二人谈话。再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当说话人以“不是”为引导插入别人正在进行的谈话时[3],也可以使用疑问句,如例所示。在此例中菲菲原来是在和别人谈话。陈桂枝以“不是”为引导用一个特指问句插入进来,开启了一段新的会话。以“不是”加疑问句这种方式开启或插入会话一般属于有疑而问,因此多使用特指问句和是非问句。

齐姐:这不来电话了吗?说你家白春和徐凤国拉的牛让防疫站和派出所给扣下了。

菲菲:就我俩邂逅了一下,就认识了呗。

模式Ⅴ:前件:问句或非问句

后件:问句,不是,问句

模式Ⅴ是比较有意思的一种用法。“不是”出现在后件的话轮中间,前后皆由疑问句组成。这些疑问句多是特指问和是非问。一般情况下,它们之间会呈现一种递进的关系。这种用法能表明使用者获取信息的迫切心情。比如说,例的后件由三个特指问句构成,既起到了问候也起到了问询作用,表达了亲人意外相逢时的兴奋心情。例中的后件由一个特指问句和一个是非问句组成,在问讯的同时也表明了说话人的愤怒不满情绪。例最具代表性。蓝青使用的一系列问句突出了一位母亲关心女儿健康的迫切心情。

→四舅妈:可不是咋的?你俩咋来了呢?不是 来了咋不上家坐会儿啊?

→李东:什么玩意儿?不是,你让我给你养牛去?

→蓝青:别吓唬妈啊!你还真有病啊?你快跟妈说,这什么时候得的病啊?不是,什么叫应激反应啊?快跟妈说说!那怎么得的呀?

模式Ⅵ:前件:问句或非问句

后件:非问句,不是,问句

与模式Ⅵ一样,在模式VI中“不是”也是出现在临近语对后件的中间。不同的是它的前面是非问句而后面是问句。“不是”的这种用法在会话中能起到转化话题的作用[3],有时还能帮助说话人避免一些尴尬场面。如在例中,李东被人揭发了怕老婆的短处。因此,他用“不是”引导的问句转换了话题,避免了继续谈下去的尴尬。在例中,“不是”所引导的问句主要起到了转换话题的作用。它后面的三个特指问句能帮助说话人开启新的话轮。

→李东:我,我那是疼媳妇我跟你说我。不是,啥意思?那凤国要不来咱就不玩了?

→李东:好好。不是,你是谁啊?什么时候进来的?怎么还管上我了呢?

从以上所列的六种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不是”所构成的临近语对中,疑问句出现的位置基本上是没有限制的。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比,它们之间的关系显然要复杂地多。为了便于比较我们特意按类别统计了一下“不是”(指位于后件首位的“不是”)周围的疑问句,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不是”周围的疑问句频数统计

从表1可以看出,在临近语对前件中特殊问句的频率最高,其次才是是非问句,这与Wang(2008)的研究结果有一定出入,在她的研究中是非问句远高于特指问句[6]。因此,说当前件中出现是非问句时人们更倾向于使用“不是”这一结论值得推敲。在刘丽艳(2005)的研究中,“不是”的后续句即后件中的反诘问句比例高达82.7%[1]。对此,殷树林(2011)提出了质疑[2]。在他的研究中反诘问句的比例只有29.3%。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后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特殊问句而非反诘问句。即使是是非问句也高于反诘问句。造成以上差异的原因可能与语料的组成有关。以上三位学者使用的都是混合语料来源,笔者使用的语料来源比较单一。但是,现在我们至少可以说,在探讨“不是”与疑问句的关系时,片面强调是非问句或反诘问句的功能是不恰当的,应该把各种问句综合起来全面讨论。对此,笔者做过一些尝试。在研究“不是”标记的言语行为中,我们发现疑问句的各种类型除了表示问询这一直接言语行为外,在不同的语境中还可以表示辩解、解释、讥讽、斥责、抱怨等多种间接言语行为[5]。

三、结语

在现代汉语会话中作为话语标语的“不是”是由它表否定的功能逐渐演变而来的。因此,它具有“标异性”[1],能在会话中标记各种冲突[2-3]。不过,这些冲突的具体表达还要依赖于各种不同的句类。毫无疑问,疑问句可以表达多种言语行为[14],而且它们与“不是”的关系密切,其总数占到了我们语料的67.56%,所以我们可以说不同的问句在表达冲突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我们全面分析“不是”与疑问句之间的使用模式,对理解“不是”在现实会话中的用法十分重要。理解、掌握和使用这些模式十分有利于提高汉语口语的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刘丽艳.作为话语标记语的“不是”[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6):27-36.

[2]殷树林.说话语标记“不是”[J].汉语学习,2011(01):36-45.

[3]闫建设.对汉语会话中话语标记语“不是”的语用分析[D].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2011.

[4]Chiu H.Meiyou-/Bushi-('No-') Prefaced Turns in Talk Show Interaction-Constitutive Elements of Entertainment Broadcasts in Taiwan[J].Language and linguistics,2012,13(3):391-435.

[5]闫建设.现代汉语口语中话语标记语“不是”标记的言语行为类型[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 学院学报:社科版,2014,33(3):86-89.

[6]Wang Y.Beyond Negation—the Roles of meiyou and bushi in Mandarin Conversation[J].Language Sciences,2008,30(6):679-713.

[7]Wang Y,Tsai P,Ling M.From Informational to Emotive use:meiyou(no') as a Discourse Marker in Taiwan Mandarin Conversation[J].Discourse Studies,2007,9(5):677-701.

[8]谢格罗夫·伊曼纽尔.对话中的序列组织[M].马文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3-7.

[9]肖婭曼.系词“是”论争的再回顾及其他——从对立双方各自的难题到需要共同面对的难题[J].汉语史研究集刊,2010(10):40-55.

[10]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12-115.

[11]王惠.疑问句的分类研究简述[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10):12-13.

[12]朱德熙.朱德熙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228-231.

[13]吕叔湘.吕叔湘全集[M].辽宁教育出版,2002:426-433.

[14]尹洪波.现代汉语疑问句的言语行为类型[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03):47-51.

On the Use Pattern of Discourse Marker Bushi

and the Interrogative Sentences

YAN Jian-she

(Foreign Language Institute,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Luoyang471023,Henan Province,China)

Key words:bushi;interrogative sentences;wh-questions;yes/no questions;rhetorical ques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