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自主学习模式的计算机类专业整合探索与实践

2016-01-08吴昌雨,王善勤,李云松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

基于自主学习模式的计算机类专业整合探索与实践

吴昌雨,王善勤,李云松,刘青,邹军国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工程系,安徽 滁州 239000)

摘要:针对高职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出现的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脱节、职业能力重视不够、招生形势低迷等问题,提出了实施计算机类专业整合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思路,以滁州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为例,制定了“基于三重能力培养,面向岗位自主选修”人才培养方案并阐述了其内涵,给出了自主选修模式的课程体系构建步骤及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为其他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计算机类专业;专业整合;三重能力培养;自主学习

收稿日期:2015-01-04 2014-12-24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13jyxm360);安徽省省级特色专业(2013tszy063);滁州职业技术学院院级教学研究项目(zlgc2013025)

作者简介:吴昌雨(1977-),男,安徽滁州人,滁州职业技术学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方面的研究。

文章编号:1007-2853(2015)03-0017-05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6039/j.cnki.cn22-1249.2015.03.005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personnel training of computer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uch as discrepancy of personnel training and demand,neglect of professional capacity and the receding admission of the students towards which a reform scheme is proposed.A curriculum reform of computer specialty in Ch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ological College has been introduced as an example in this paper to illustrate the cultivation scheme of “Based on the cultivation of three capacities,post-facing choice of courses”.In the end,the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steps based on optional courses and the problems in its implementation are introduced as the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of other vocational colleges.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催生和带动了计算机行业教育的发展。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的高职高专院校均开设了计算机类专业,为社会培养了大批计算机专业人才。然而,伴随着计算机类专业的迅猛发展,专业教学中一些问题也逐步显现,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包括以下几点:一是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脱节,表现为毕业生就业难;二是课程体系陈旧,不能适应计算机专业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表现为毕业生专业对口率低;三是对职业能力重视不够,表现为毕业生缺乏必备的职业素质;四是计算机类专业招生形势低迷,表现为招生困难。为破解这些问题,各高职院校在计算机类专业中普遍开展了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加强校企合作,开展项目化教学改革等。例如袁晓红研究提出了 “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1],张国权、杨海娟在“高职计算机专业建设与改革路径探析”一文中分析了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教育目标与社会用人单位对计算机专业人员的要求出现脱节的深层原因[2],孟德欣、李如桃、汪志达探讨了高职计算机专业如何开展校企深度合作[3],高红霞撰文研究了新形势下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发展若干问题等[4],这些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就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开展了有益的探索,也为我们开展改革提供了借鉴。然而从改革实践的角度看,如何寻找到一个合理的切入点、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等方面仍然值得思考。

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整合

(一)专业整合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思路

2011年教育部提出了职业教育五个对接即:指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这五个对接对职业教育改革内涵建设提供了建设思路。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基于对自身计算机类专业现状的剖析,从专业建设角度深入研究了五个对接的内涵,明确了将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与计算机行业需求相对接;通过实施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项目化教学改革完成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通过实施双证书制度引导学生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这三个对接的思路基本是清晰的。但在其他两个对接实施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归纳如下:

1 细粒度的专业方向与就业的矛盾

经过多年的发展,计算机相关专业不断分化细分,就我院而言,现有的计算机专业包括:计算机系统维护、计算机信息管理、网络系统管理、图形图像、计算机应用技术等,这些专业既存在共同的基础又各有其特点。专业方向细化对于开展专业研究有其优势,但面对职业教育的就业导向,其突出问题就是就业面过窄。

2 课程体系与计算机行业的快速发展的矛盾

近年来,计算机行业相关技术的始终在高速发展,而专业课程体系无法适应其快节奏的变化,造成了学生所学与实际岗位脱节,而解决这一矛盾既要专业教师能够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同时更需要一种合理的顶层设计来适应这种快节奏的教学内容变化。

3 “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与学生能力培养的矛盾

长期以来,高职教育延续传统本科教育“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习惯也适应了这种学习习惯,但“以教为中心”有很多显而易见的弊病,对于学习的主体学生而言存在被动接受的问题,因而,学生能力培养过程中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完成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更有利于发展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对接。

经过对上述问题广泛的调研及认真的研讨,提出了计算机类专业改革的具体思路:即实施计算机类专业整合,构建基于自主学习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基于三重能力培养自主选修的课程体系,并制定并不断完善了“基于三重能力培养,面向岗位自主选修”计算机类专业整合人才培养方案。

(二)人才培养方案内涵

“基于三重能力培养,面向岗位自主选修”计算机类专业整合人才培养方案有效的解决职业岗位对接问题,并通过自主选修机制的建立营造自主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为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对接打好基础。该人才培养方案的内涵归纳如下:

1.面向实际岗位开展专业整合,目标定位明确

对现有计算机系统维护、计算机信息管理、网络系统管理、图形图像、计算机应用技术这五个计算机类专业进行整合,通过对计算机行业相关岗位进行调研遴选合适岗位,以岗位人才需求为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实现职业岗位对接。以我院2011级计算机类专业为例,共遴选了包括平面设计设计师、网络工程师、综合布线员、Web开发程序员在内的共13个岗位,分别开发相应的岗位课程模块制定岗位课程标准,通过职业岗位的对接,明确了人才培养的目标。

2.基于自主学习模式,构建灵活的岗位选修机制

通过顶层设计,形成一种即要适应企业岗位人才需求的快速变化也能体现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机制,该机制首先是要实现基于学生能力及兴趣的差异化培养的,让学生拥有二次选择权能够自主选择岗位课程,同时也要能够根据行业发展趋势灵活的增减岗位课程模块。自主学习模式有利于改变学生学习习惯,为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打好基础。

3.构建三重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侧重综合职业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重能力是指:职业通用能力既所有职业共性的职业能力需求;行业基本能力满足计算机行业相关职业的普遍的职业能力需求,岗位专项能力满足特定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5]。通过整合原有计算机相关专业,以岗位调研为基础筛选计算机相关岗位基本工作任务形成行业基本能力课程;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构建岗位课程模块教学内容,以岗位工作流程为参考组织教学。将职业通用能力融入专业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沟通、自我学习等职业通用能力。三重能力学习领域划分及组织实施,如表1所示。

表1 三重能力学习领域划分及组织实施

续表1

4.面向岗位整合课程内容,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最终需要落实到教学上,对于岗位课程而言,其课程标准以岗位人才需求为目标,打破传统课程概念,将相关课程进行整合为,以企业实际项目为载体设计教学内容,以企业工作过程为依据组织教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融入职业通用能力培养,即要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养成更要重视学生基本职业能力培养。营造自主学习氛围,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以教材为中心”向“以教学资源为中心”的转变、以及“以知识为主”向“以能力为主”的转变[6]。

二、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实施

(一)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

计算机专业整合及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需要是设计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的设计应能体现专业改革思路,其设计过程综述如下:

1.开展计算机类专业就业岗位调研

依托滁州职教集团,到相关企业、行业,对计算机行业主要岗位和相应的工作过程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流程、规范、能力要求、素质要求进行调查和分析,遴选出适于我院培养的计算机专业相关岗位,制定和完善各典型岗位工作能力要求。另外,通过对正在进行实习的学生和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与回访,了解学生实际工作情况,在经过信息统计和分析后,及时对专业教学内容进行修正。

2.基于岗位调研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归纳行动领域、转换学习领域

以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方法为指导,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归纳为具体行动领域并转换为适合教学的学习领域。其中ERP实施员岗位课程为例,其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及学习领域转换如表2所示。

表2 ERP实施员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3.以学习领域为依据构建基于三重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构建的依据是各岗位所对应的学习领域,构建过程中,将这些学习领域划分为三类:首先是将不仅仅计算机专业,包括所有职业在内都可能需要的职业素养类课程归纳出来,定义为职业通用能力,比如礼仪,其课程组织实施贯穿于整个学习周期;其次是将与专业相关,共性的课程抽取出来,定义为行业基本能力课程,比如计算机应用基础;最后是将各个岗位特定的课程定义为岗位专项能力课程,将其整合为岗位模块课程。经过整合后的基于三重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三重能力培养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

整合后计算机专业面向的岗位数量众多,学生在校期间不可能完成所有课程,故该课程体系实施的关键即“自主选修模式”,该模式要求学生在第一学年学习三门必修的行业基本能力课程,另选修两门行业基本能力课程为岗位课程选修打好基础,自二年级起,学生根据基本能力课程学习情况,结合自身兴趣点开始选择岗位模块课程,通常情况下需要选择2-3门岗位课程,若学有余力当然可以选择更多岗位课程。

(二)专业课程体系实施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自主选修模式的课程体系与传统静态、固定的课程体系相比有了颠覆性的变化,在其三年多的实施过程中发现存在许多阻力,有来自于学生的不配合、来自于教师的不理解也有来自于现有教学管理体制的不配套,具体说来需要提前规划解决好以下问题:

1.制定岗位课程整合规范

岗位课程整合的目标是实现与职业岗位的对接,不能简单的将几门课程放在一起就称之为“整合”,而是要打破传统学科体系式教学方法,以具体项目为载体承载教学内容,教学组织遵循企业实际工作过程最大程度的实现学校学习过程与岗位实际工作过程的对接。这一过程中如何将企业生产实践内容与工作流程转换为教学内容是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必须要授课教师与企业共同参与这一过程。

2.职业岗位介绍与推介

学生入学后即要将该课程体系完整的介绍给学生,对各岗位模块课程及其与行业基本能力课程之间的关系要解释清楚,并且在学生一年级末要再次开展岗位介绍,避免学生选择的盲目性。专业教师也应及时给学生提供岗位选择相关的帮助。

3.制定配套教学管理模式

重点是要解决岗位选修与原有教学运行组织形式不匹配的矛盾,探索形成具有科学性及可操作性的教学管理模式。

4.制定合理学生毕业门槛

以学分制来衡量是否可以毕业,需要综合考虑限定学生毕业所需的学分,不宜过高或过低,实践中一个比较好的策略是以所有选修课程累计的总课时折算成学分,打到其他专业平均值即允许毕业。

5.营造自主学习环境

从实践的角度看自主学习模式的顺利实施首先要建立自主选修机制,包括配套教学管理方式改革、制定适合自主选修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课程体系,还需要为学生打造自主学习平台,包括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资源共享型课程建设等,以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

三、基于自主学习模式的计算机类专业整合实施效果分析

自2011年我院开展计算机类专业整合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起,这种“基于三重能力培养,面向岗位自主选修”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中逐步完成了学习方式的“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教学内容的“以教材为中心”向“以教学资源为中心”转变、课程体系完成了从“以知识为主”向“以能力为主”转变。从就业情况统计看,2013届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专业对口率相比2012届上升了14%,学生就业满意度及用人单位满意度均有所上升,这些改变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该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职业岗位对接,能够为其他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袁晓红.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能力问题与对策研究 [D].天津:天津大学,2010.

[2]张国权,杨海娟.高职计算机专业建设与改革路径探析 [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5):101-102.

[3]孟德欣,李如桃,汪志达.高职计算机专业校企深度合作探索 [J].计算机教育,2013(10):116-118.

[4]高红霞.新形势下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发展探讨 [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3(1):105-106.

[5]卜锡滨.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三重能力”的课程体系[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5-8.

[6]周炎根,桑青松.国内外自主学习理论研究综述[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1):100-104.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omputer Courses Integration

Based on Autonomous Learning Model

WU Chang-yu,WANG Shan-qin,LI Yun-song,LIU Qing,ZOU Jun-guo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Ch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ological College,Chuzhou 239000,Anhui Province,China)

Key words:computer-related specialty;integration of courses;cultivation of three capacities;autonomous learning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
优化师幼互动,促进幼儿自主学习与发展
创建“自助餐选菜式”自主学习模式
培养初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尝试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浅议“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自主学习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