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误区与策略

2016-01-08陈文英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情境创设误区数学教学

陈文英

摘要:为了构建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数学课堂,许多老师把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成数学教学的重头戏,"创设情境"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是,有些教师为了片面追求狭隘的教学情境,淡化甚至扭曲了激趣教学的初衷,降低了数学教学的实效。本文分析数学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走进了形式、偏离学生实际、生活等误区,并提出了两个思考,以期能给广大教师一个借鉴。指出了教师在教学中应明确情境创设的目的,注意创设的情境要符合学生已有经验,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才能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提高效率。

关键词:数学教学;情境创设;误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172-01

新课标呼唤充满活力的数学课。为此,小学数学教师非常重视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力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各种公开课、评优课中,教师们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创设情境,但许多都没有达到预期和应有的效果。由于部分老师对情境的选择和使用不当,致使一些数学课为"情境"而"情境",使数学课失去了应有的内容。数学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数学素材,创设一个适合教学和儿童发展需要的情境,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但在大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诸多原因,情境创设往往"变味"、"走调",失去了应有的价值。本文结合具体的实例来分析课堂教学情境创设中存在哪些误区以及谈谈看法。

1.情境创设的几种常见误区

1.1 游离于数学内容之外的"包装"。教师把"创设情境"仅仅看作是提高灌输教学效率的手段,而忽略了"情境"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因素,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作用。这就造成了教师走入"对'情境'创设简单化地理解为'形象+习题'"的误区。如某教师在一节公开课教学中,一上课就绘声绘色地说:"小朋友们,今天齐天大圣孙悟空要和我们一起学习,你们喜欢吗?"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提了起来,可后来却令人感到乏味:首先是孙悟空头像+复习题,其次是孙悟空头像+例题,再次是孙悟空头像+巩固练习,最后还是孙悟空头像+总结。课堂上简单地附着个孙悟空的头像,就能叫情境吗?这种所谓的"情境"除了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又有什么价值?其实,本来有趣的孙悟空出现有这样不伦不类的场合中也失去了他应有的"磁场效应"。

1.2 枝节横生的"现实生活"。情境创设未能突出数学学习主题,导致课堂学习时间和学生的思维过多地被纠缠于无意义的人为设定。如教学"元角分",教者安排了"8角钱可以怎样拿"的开放题,为了创设情境,教者这样教学:师:"小明从家乡给北京的小朋友寄一封信,需要什么啊?"生:"需要一个邮局。""需要一个邮递员。""需要一个信封。"学生的回答无论如何,都点击不到教者心中预设的答案,最后教者只好强行切入:"寄信要邮票,买一张邮票多少钱?""8角钱。""8角钱怎么拿呢?"绕了一圈,才提出早就要问的问题,这样绕圈子的所谓情境实在多余而繁琐。许多时候,老师还津津乐道于这样的"情境",自以为是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应用能力,其实,既浪费时间又窒息学生本该活跃的思维。

1.3 不顾学生实际水平的"挑战性问题"。情境创设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任意拔高了学生对问题的兴趣程度。如教学"一笔画"问题,教师设计了一座居民小区平面图,让学生设计一个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路线。看上去,情境创设合情合理,因为在成人的思维中,这样效率最高,自然也就是最优化的设计。但孩子却不这样想,为什么"既不重复又不遗漏"?他可能对此不感兴趣,至少在他没能理解其中的意义时,他是不会充分投入进去的。而有位教师却是这样设计的,用一笔画画出了一匹马的图案,然后问:"你能画出来吗?试一试。"在学生实践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引导出问题:再想一想,你能发现什么规律?这样的设计学生很容易发现"一笔画"的含义,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4 与生活常识相悖的"杜撰"。情境内容不符合生活实际中的基本事实,是为创设情境而随意杜撰出来的。如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教师设计一个情境:"一块长方形玻璃打碎了,要想配上新玻璃,该带哪一块去?"实际上,去划玻璃需要带一块大玻璃吗?当然不要。有位老师在教学"几和第几"时,创设了一个动物跑步竞赛的动画情景,结果是小鸡第一,小鸭第二,小猫第三,小狗第四,许多学生当即表示不同意,认为小狗跑得最快,应该小狗第一。虽然这是假设的情景,但"虚拟"不等于"虚假",虚拟的情境也应该符合起码的生活逻辑。

2.情境教学法的常用策略

2.1 生活情境。小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世界,这些都是其进行数学学习的宝贵资源。对此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善于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物与实例入手来学习数学,以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全面了解小学生的生活世界,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相联系,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以此来增强教学的亲切感,使学生带着积极的情绪与丰富的体验来学习新知。如在学习元角分的认识时,我创设了购物的生活情境。学生都有过随父母一起买东西的生活经历,这一情境唤起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这样更便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

2.2 操作情境。数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同时小学生又有着较强的动手能力,这为创设操作情境提供了重要基础与条件。新课改也提出要让学生在做中学习数学。创设操作情境,可以将抽象无形的数学知识转换到具体可操作的事物中,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能够透过表象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同时可以使手变为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在学习基本图形时,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一起动手来亲自剪一些图形,这些使学生对这些图形的形状与性质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2.3 游戏情境。将游戏引入数学教学机制,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爱玩的天性,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可以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游戏,在游戏中巩固旧知、学习新知。如在学完认识基本图形后,我组织学生一起利用所掌握的图形来设计新的图形。然后,我把学生的作品汇集起来,与学生一起讨论创作的理念与思路,看学生都用到了哪些所学过的图形,并进行全班集体投票,评出最佳作品奖、创意奖等。

2.4 故事情境。爱听故事是小学生的天生,故事可以让学生迅速安静下来,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精力,进入故事情境中。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强大的优势收集相关的数学故事,也可以发挥聪明才智,自己来创编故事,将抽象、枯燥、难懂的数学知识寓于生动、富有趣味性的故事中,使学生在听故事中产生主动求知的强烈意愿,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5 问题情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可以打开学生智慧的窗口,开启学生兴趣之门。一个巧妙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升华学生的认知,使学生进入求知的愤悱状态,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进而主动而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如在学习长方形的周长时,我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学校有一长方形花坛,长8米,宽5米,现在要给花坛安上篱笆,那么需要多少米篱笆呢?这样的问题激起了学生的认识冲突,学生自然会积极地进行学习,以解决心中的疑问。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对于今后教学是一种借鉴,有的是教师要去反思的东西,什么样的情境才是最合理的,无论是从生活中创设,还是从学生的实际经验体会来想,都没有错。总之,教师只要本着为学生的发展而想,为了让每个学生学到有价值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中能得到不同的发展,带着这样的理念去创设课堂教学的情境,数学教学就是有效的,合理的。

猜你喜欢

情境创设误区数学教学
冬季洗澡的误区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