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积累材料
2016-01-08毛琳
毛琳
摘要:积累材料是一项长期地细致工作,而且多在课外去做,因此,教师要注重课外阅读指导,以读促积累;立足课内,深挖资源;课外拓展,优化资源,做到资源共享。同时引导学生时时做生活的有心人,爱积累、学会积累并养成积累的好习惯,使学生终生受益。
关键词:小学语文;以读促积累;立足课内;课外拓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087-01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探讨的能力,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经验,广泛进行积极的社会实践,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无论是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解决处理生活中的问题等等,处处需要去积累和收集有关的资料。为此,培养学生学会积累材料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现结合教学中点滴体会和以及学习新课程后的感悟,谈一下笔者的认识与做法。
1.注重课外阅读指导,以读促积累
《课程标准》中有明确规定,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但毕竟还是有限,教材只是提供了例子,教师应通过教材的例子教会学生正确读书的方法,激励他们运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广泛涉及各种题材,各种体裁的课外读物。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的需要,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的书目。比如,从学生年龄出发,向低年级学生推荐童话、寓言、卡通等生动有趣的读物,如:《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向中年级学生推荐情节动人、曲折的故事,如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科幻小说;向高年级学生推荐文质兼美,富有情趣的名篇佳作。也可以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文章。如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推荐学生阅读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以及古今中外的各种童话名篇等。这样不仅能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也有利于语言的积累。在推荐课外读物的同时,教师还应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如:教给学生摘录、归类、整理的方法,教会学生读时批注,读后写心得体会的方法。这样的课外阅读,才是真正的以读促积累,长此以往,必定会读有所获。
由于客观条件的左右,在阅读这道"大餐"上学生往往吃不饱、吃不全,但又不能等到有条件那一天再引导学生去阅读,所以,笔者带头把自己的各种各样的书籍全捐献出来,动员学生也把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拿来进行交流学习。接着,又鼓励学生节约零花钱,自愿订阅各种报刊,通过大家的努力,班级"小书库"便诞生了,现在存书量已达三千多册。班级"小书库"不仅使学生有书可读,而且读的都是自己喜爱的书、健康的书,从而为学生积累素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多读,是获得语文能力的唯一途径。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扩大阅读量,其实也是在积累语言。吕淑湘先生说: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力于课外阅读。叶圣陶先生也强调指出:为养成阅读习惯,为充实自己的生活,都非多读不可。可见大量阅读的重要。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少"字的含义有二:一是读的少;二是记住的少,所以说话、作文时便没词了。如果学生读得多,广泛阅读,多积累些,天长日久,待到自己说话、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畅所欲言。
2.立足课内,深挖资源
叶圣陶说过:课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着这个例子要学生举一反三。因此,教师要把收集的方法指导于每一节课文内容中,如在九年义务教育《十册》教学中,笔者是这样处理的:教《卜算子o咏梅》,先让学生自查课外书籍,观看有关的图片,组织上网查询,并召开了课前小小新闻发布会,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不到两天,全班就收集了毛泽东诗词近三十首,赞扬梅花的古诗二十首。根据学生们搜集的资料,及时组织了一个毛泽东诗词朗诵会、演唱会、展览会,并围绕梅花进行了故事接龙、诗配画、口头说文比赛,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教《厄运中的海伦》,笔者让学生搜集、阅读张海迪、霍金的生动事迹,召开班会、演讲会,并排演了一幕幕生动的课本剧。由于课前准备充分,教学效果非常明显。教《向往奥运》一文,为培养学生感受体育精神与奥运魅力,唤起学生们对奥运的向往之情,笔者在教学之前让学生自由结伴,去搜集自己喜欢的奥运内容。短短几日,有奥运会标、会歌、历届奥运会参赛图片、奥运田径比赛成绩单、历届奥运会主席的讲话录音、历届奥运多位明星以及明星的个人档案和联系地址都一一"飞"到了课堂。没想到一旦放开学生的手脚,会产生如此惊人的创造力,这是始料未及的,也是感受颇深的。再如作文训练《假如我会克隆,我要 》写作训练。首先让学生去询问有关专家和亲朋好友,观看有关克隆牛、克隆羊录像带;然后根据收集资料的能力及占有资料的多少分组交流、大胆想象,看谁的想法最奇妙、最有益于人类的发展。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如农业、园艺、畜牧、医学等进行了设想,对"克隆"人这一新事物分正、反方根据已掌握的知识进行了辩论,之后评出了优秀发言人以及"未来克隆专家"。对于好资料及好习作进行整理、誊抄并绘制插图,进行全班展评,签好名存入班级"小书库"中,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激发了学生对科技发展的关注,同时使学生养成了收集整理资料的良好习惯。
3.课外拓展,优化资源,做到资源共享
《新课程标准》还明确指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有效的开发利用一切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践、收集生活信息、进行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学习的多样化。因此,生活是最丰富的百科全书,要让学生处处做生活的有心人,笔者还组织了小记者团、丫丫文学小组参观农村新貌,特别是对近年来农民生活发生的新变化、新气象进行了采访、调查,并写成了传记或报道。有的录了音和拍成照片,还深入到每家每户去搜集了民间故事、传说、农谚、歌谣、俗语、笑话、对联和风俗习惯,激发学生多收集、勤整理、多练笔、多交流,以此提高他们自主、写作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活动中,还充分利用了广播、电视等媒体拓展了积累的渠道。每天晚上要求学生收看《新闻联播》,并在早晨进行说新闻、谈天说地活动,鼓励学生收(听)看四大名著、爱国故事、成语故事,还组织了写评论、写感想、写日记、写周记、写建议;引导学生上网浏览、查询、下载有价值的信息,注意教给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要选择健康的网站来扩大知识面;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如板报、绘画、书画、自制读书卡,小主持人和故事大王评选以及展评欣赏会等,既巩固了学习成果,又使语文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
思路一变天地宽。总之,积累材料是一项长期地细致工作,而且多在课外去做,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时时做生活的有心人,爱积累、学会积累并养成积累的好的习惯,使学生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