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文明礼仪教育,提升学生道德素养

2016-01-06蒋丽萍

江西教育C 2015年11期
关键词:社会实践

蒋丽萍

摘要:当前小学生的活动行为表明,文明礼仪素养令人担忧,不管是社会环境的影响。还是家庭因素的影响,肩负学生教育使命的学校必须责无旁贷地勇挑重担,积极关注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有效提升他们的道德素养。

关键词:课堂传授 岗位监督 社会实践 家长引领

一、课堂传授,掌握礼仪规范,积淀道德文化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文明礼仪规范是学生基本素养,有了文明礼仪规范的保障才有可能养成良好文明行为习惯。学校是对学生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主战场,课堂是学生学习礼仪规范的重要场所,学校应当立足课堂,发挥教学智慧,使学生主动掌握礼仪规范,积淀道德文化。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通过品德课专门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教学外,还可以在语文、数学、音乐等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还可以利用班队会、晨会等开办专题知识讲座。可以利用每周一次的班队会举行文明知识系列讲座,专门向学生宣讲有关个人礼仪规范:个人着装得体、坐立行走姿势端庄等形象礼仪,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文明守纪礼仪,遵守交规、爱护公物等社会礼仪。还可以给学生印制“我是小小文明人”规范小册子,让他们在课余时间进行学唱、背诵,还可以利用每天的展会给学生讲授一些文明小故事,传授一些他人遵守礼仪规范的经验,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从而使学生将有关礼仪规范细则熟记于心,积累一定的文明知识,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

礼仪规范是一种行为准绳和方向,学生掌握了规范知识,才会懂得如何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塑造优良形象,将礼仪规范言传身教给学生,让他们积淀一定的道德文化,提升自身内涵素养。

二、岗位监督。执行礼仪要求。规范道德行为

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弱,礼仪规范难以自觉执行,在落实规范中往往会不断反复,这就需要教师和同伴的监督互助,因此,笔者在班级中专门设立了文明监督岗、互助互学岗,以监督和帮助那些自觉性不强、文明行为表现有偏差的学生,以促进道德行为的规范化。

可以组建“小红帽”规范监督帮扶队,成员由一些文明素质较高的学生骨干组成,队员们在课间巡逻监督,检查督促全班学生的行为表现,并且还有权监督老师的言行,检查记录全班礼仪规范执行情况,对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及时制止,提出批评和建议。监督队每周重点针对一个专项规范进行监督,检查该项礼仪规范的落实状况,然后利用每周五的班会时间进行通报,汇报一周执行情况,对表现优异的现象进行表扬,对表现较差的个人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做到奖惩分明,公正无私。帮扶队成员还负责特殊学生的辅导帮扶,对他们的不良行为进行纠正。如班上有位叫小辉的学生特别顽皮,个人行为习惯较差,学习用品摆放无序,乱丢垃圾,为了帮助他改掉这些坏毛病,帮扶队的两位成员不辞辛苦,经常帮助小辉整理抽屉、书包,教他如何摆放物品,做到整齐美观。为了帮助小辉彻底改掉乱丢垃圾的坏习惯,他们想尽办法,专门用包装盒给小辉制作了一个精美的垃圾箱让他放置垃圾。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儿童的行为各有千秋,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需要耐心帮扶,小小监督岗发挥了大作用,让学生在约束中学会自律,逐渐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

三、社会实践。历练礼仪行为。提高道德品质

学校是一个小社会,要有效培养学生的礼仪规范,真正树立优秀的道德观,必须把学生纳入社会,让他们在社会这个大熔炉中历练、洗礼,从而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

社会实践是检阅和历练学生道德行为规范的重要途径,可以组织学生踏青、春游、看电影等实践活动,利用这些机会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文明行为。在踏青和春游时,可以教育规范他们的行走礼仪,培养他们不攀折花草树木、不乱扔垃圾、不乱涂乱刻、爱护公物等公共社会礼仪,在看电影时养成有序入场,不大声喧哗,不影响他人观看电影,努力控制好自己的言行,遵守公共秩序,提高文明程度。记得在一次看电影的过程中,本班的小丽同学由于感冒咳嗽,她为了不影响其他人看电影,努力控制自己不咳嗽,但无法做到不咳嗽,邻旁的小敏从自己的袋子里掏出一块洁白的手帕递给小丽,让小丽咳嗽时就用手帕捂住嘴,说这样声音会小一些,对别人不会有多大影响。小丽接过手帕,一试还真管用,连声说谢谢。笔者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没想到这次看电影活动还给孩子们提供了如此锻炼的好机会,让他们懂得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人。

从礼仪规范内化为自觉行为,上升到道德品质,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真正能有效实现该理想的途径还是社会,要多让学生融入社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在社会这个大染缸中考验他们的行为,锻炼他们的道德意志,真切提高道德品质。

四、家长引领。深化礼仪规范,提升道德素养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巨大。常听到一些教师发牢骚:“我们的教育工作白做了,学生在学校里表现挺好的,可是一回到家就被父母给改造回去了!”其实这些教师说得不错,不是学校的教育苍白无力,而是孩子的规范养成离不开家长的配合。

主动联系家长,利用家长的力量,共同教育孩子,让家长做好孩子的领路人,请家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引领孩子深化礼仪规范,提升道德素养,促进孩子健康和谐发展。

开学初,笔者给每位学生家长发了一本“家校联系本”,请家长记录孩子在家的礼仪规范执行情况以及学习情况,同时也请学生记录家长在家的文明行为表现,利用每周一晨会时间交流前一周记录情况。开始时,多数家长的记录是:“我儿子今天吃饭不文明,吃饭时咂嘴,碗中有剩饭剩菜。”“我女儿今天不尊敬长辈,对奶奶说粗话了。”孩子们对家长的记录则是:“爸爸太凶了,讲话不文明,还打妈妈。”“妈妈今天可能打牌输了钱,对奶奶又是发火又是辱骂。”看到联系本中真实的记录,笔者既担忧又高兴,担忧的是有些家庭缺乏文明和谐的氛围,一些家长的道德素养较差;高兴的是知道了孩子产生问题的根源,让笔者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其父必有其子,要使学生在学校的教育效果得到巩固,必须改变家长的行为规范,营造文明的家庭气氛。为了取得家长的支持,在期中考试后召开了一次家长会,家长会上,首先向家长汇报了开学以来学生的学习情况,接着安排观看我班的文明礼仪教育特色成果展示,表扬了本班孩子争做文明人的优秀表现,最后,真诚邀请家长做我的坚强后盾,一起做好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工作,笔者宣布在学期结束时,将评选出“文明家庭”“杰出爸爸”“最佳妈妈”。家长们都点头赞同,纷纷表态:为了孩子,愿意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好这项工作。

家校合力的效果可想而知,孩子们在学校的优良行为不再受到家长的反面影响,反而转变了父母的思想,规范了父母的言行,家长的正面引领促使孩子的道德素养不断攀升。文明礼仪是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让我们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健全学生人格,提升道德素养,创造理想人生。

责任编辑:潘中原

猜你喜欢

社会实践
大学生社区法律服务的困境及对策
加强计算机技术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中的应用
宁夏大学生课外社会实践情况调查及分析
拓展语文外延 提升核心素养
新形势下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问题的探析
高等美术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研究分析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建立探析